第07课大雁归来 教案 讲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7课大雁归来 教案 讲义(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3:47:5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第07课 大雁归来 讲义
[单元学习任务]
人文任务 语文任务
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求真、严谨的科学精神。 1.学习用理清说明顺序、筛选主要信息的方法,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 2.学习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
7.大雁归来
学习目标:
1.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的说明顺序。
2.赏析本文富有形象性、知识性和抒情性的语言。
3.感受作者的爱鸟情怀,激发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
[任务一]语基构建
1.字音:
雾霭(ǎi) 缄默(jiān) 迁徙(xǐ) 窥(kuī)探 沼泽(zhǎo) 瞄准(miáo) 狩猎(shòu) 盘旋(xuán) 喧嚷(xuān rǎng) 邀请(yāo) 犀(xī)牛 凋零(diāo)
2.词义:
雾霭:雾气。
缄默:闭口不说话。
迁徙:为了觅食或繁殖周期性地从一地区或气候区迁移到另一地区或气候区。
赌注:赌博时所押的财物。
沼泽: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
瞄准:射击时注视目标,以期命中为使子弹、炮弹打中一定目标,调整枪口、炮口的方位和高低。
狩猎:指捕杀或猎取野生动物。
喧嚷:(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
邀请:请人到自己的地方来或到约定的地方去。
凋零:凋谢,零落。
枯燥:单调,无趣味。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一起,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文中指鸟群专注高高飞翔的姿态。
[任务二]资料助读
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生态学家,现代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美国生态伦理之父”。代表作《沙乡年鉴》是一本随笔和哲学论文集,对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影响很大,被视为生态文学的典范之作,与亨利·戴维·梭罗的《瓦尔登湖》雷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并称为“自然文学三部曲”。
作为一位环保主义者,为了更好地体验和研究生态平衡,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废弃地农场。在此后的十几年里,这个被称为“沙乡”的地方,就成了他和家人亲近自然的世外桃源。《沙乡年鉴》就是他在这里对生态和环境问题研究和探索、观察和思考的结晶。《大雁归来》正是这本书中的一篇。
科学小品文的特点
1.内容的科学性:科学小品文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内容必须合乎科学,引用的资料必须可靠,数据必须准确。
2.文笔的生动性:文笔的生动性是科学小品文区别于一般说明文的主要标志。怎样才能使科学小品文的文笔生动呢?一是要善于记叙和描写,二是要善于穿插趣闻,三是要善于运用修辞。
3.语言的通俗性:科学小品文的主要目的是普及科学知识,所以语言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任务一]文本梳理与构建
任务点一 结构导图
任务点二 主旨点睛
本文主要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介绍了大雁的鸣叫、觅食、群居、飞行等活动,说明大雁是人类有益无损的伙伴,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呼吁人们尊重生命,保护自然,与大自然中的生命和谐相处,并倡导人们学习大雁的联合观念。
[任务二]文本学习与探究
任务探究一 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称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
明确 作者潜心研究大雁,研究愈深,对大雁的情感就愈深厚。因而,在作者心中,大雁已经成为和人类一样具有灵性的生物,所以称大雁为“客人”“我们的大雁”,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价值?
明确 在作者的观念中,人是自然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的其他部分也应该平等地和谐共处。从这种观念出发,作者发现,大雁这种生灵,与人类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也有家庭结构,也有亲情,还有不少为人类所不及的品性。人类虽为万物之灵,但不应该自私地伤害它们,善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自然的一个平等成员,可以克服现代化物质文明的弊病,让人类在心灵上获得提升。这就是本文的思想价值。
3.第4段写“3月的大雁则不同”,请结合文章说说它们的“不同”的表现。
明确 ①“低语”“问好”“叫起来”写出大雁回归时快乐、热闹的样子,不再是“一声不响”,更惹人喜爱。
②“曲折地穿行”“试探性的盘旋”“向池塘滑翔”等这些动作的描写,写出了大雁回归时的警觉、聪明和放松,不再“目空一切”地笔直飞行,更快乐更自由。
任务探究二 句子含义
4.“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 前一句中的“客人”指大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雁的归来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后一句着重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5.怎样理解“单调枯燥的数字竟能如此进一步激发爱鸟者的感伤”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 “单调枯燥的数字”指六只或六的倍数。由这些数字分析,六只成员的雁群是一个家庭。孤雁之所以孤单,是因为家庭中的其他成员被猎杀。作者原先就为这样的推断而感伤,现在六年的研究证实了这个结论,进一步引起了作者的感伤,也代表了爱鸟者的感伤。为单调枯燥的数字而动感情的情形是少有的,但是关于大雁的单调枯燥的数字,包含着丰富的意味,不能不使人动情。
6.结尾句有什么深刻含义及作用?
明确 结尾句写大雁的鸣叫是 “带着野性的诗歌”,给整个大陆带来诗意。作者认为大雁是非常可爱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里运用借喻的修辞手法,含蓄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及感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份温馨,突出了文章主旨,发人深思。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
[任务一]品析文中的语言
1.“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头上高高飞过。”如何理解“目空一切”?
明确 “目空一切”原指一切都不放在眼里,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这里运用拟人,贬词褒用,写出了大雁高高飞过时的专注神情,因为它们深知地面上的危险,必须一声不响,直达目的地。
2.第9段中,作者是怎样描绘大雁集会的鸣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个神奇的动物世界,把大雁的鸣叫说成是“辩论”“发言”“谈论”,声音由激烈慢慢趋于平静,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任务二]学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一、打比方的作用
使文章更具体准确、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特点,使句子更加通俗易懂。《大雁归来》多处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说明对象更加生动形象。下面我们学习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二、写法指导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时应注意:
(1)要抓住对象的核心,即两种事物必须具有共性;
(2)要用简单的事物来比喻复杂的事物,而不能用复杂的事物来比喻简单的事物。
三、优秀示例:
学校新建的教学楼22米高,远望去,就像一个威武雄壮的巨人。
一、基础过关练
1.选择下列注音全对的一项(  )
A.雾霭(ǎi)  纠正(jiū)  缄默(xián)  迁徙(xǐ)
B.赌注(dǔ)  撤回(chè)  沼泽(zhǎo)  符合(fǔ)
C.黑鹂(lí)  预料(yù)   蹼鹬(yù)   弥漫(mí)
D.喧闹(xuān) 稀疏(shū)  频繁(bīn)   偶尔(ěr)
2.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
B.他在演讲时目空一切,侃侃而谈,深深地吸引了听众,赢得了阵阵掌声。
C.与秋天一样,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做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D.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通过对春雁集会的日常程序的观察,人们注意到,所有的孤雁都有一种共性:它们的飞行和鸣叫很频繁,而且声调忧郁。
B.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C.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D.挂红灯,自然同盛伏舍茶、腊八施粥一样,有着行好的意思;松柏枝叶的点缀,用意却不甚了然。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是著名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的作品,文章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提倡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和研究,促进农业生产的大丰收。
B.《恐龙无处不在》是一篇说明文,作者是英国著名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阿西莫夫。该文指出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著名环保主义者,环保先驱人物,“保护野生生物之父”“美国野生生物管理之父”。
D.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比如“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云雾山中出名茶,姜韭应栽瓜棚下”。
5.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
B.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C.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D.在这种每年一度的迁徙中,整个大陆所获得的是从3月的天空洒下来的一首有益无损的带着野性的诗歌。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最近,市政府为塑造济南市良好的城市形象,大力推行文明用语,此举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B.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C.失业不能失志,只要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D.为了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二、文本阅读能力
(一)课内阅读。
7.阅读《大雁归来》选段,回答各题。
①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
②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如果一只花鼠想出来晒太阳,却遇到了一阵暴风雪,也可以再回去睡觉;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③向我们农场宣告新的季节来临的大雁知道很多事情,其中包括威斯康星的法规。11月份南飞的鸟群,目空一切地从我们的头上高高飞过,即使发现了它们所喜欢的沙滩和沼泽,也几乎是一声不响。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也就成了曲线。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④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它们低低地在沼泽和草地上空曲折地穿行着,向每个刚刚融化的水洼和池塘问好。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滑翔下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我们的大雁又回来了。
(1)第①段中写道:“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作者在这句话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2)第③段中哪里体现了大雁知道括威斯康星的法则?
(3)请赏析文中的画线句。
(4)如果要在文中插入“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这句话,你认为应该放在哪?
(5)由文章中可以得出作者对大雁有一种什么感情?
8.大雁属于天鹅类,大型候鸟,喜冷怕热,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但在古代,大雁是人类最早的狩猎禽之一,与人类关系密切。为此,成都市青羊区某中学八年级(1)班的同学们举行了以“欣赏大雁,保护鸟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写出与大雁有关的两个故事或者传说。
(2)古诗文中,大雁是常见的意象,请你写出两句有关大雁的诗句。
(3)研读以下材料,写出你探究发现的结果。
材料一 据报道,第24届汉堡世界鸟类学大会宣称,全球约1万种鸟类中,大约2 000种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仅2005年,175种鸟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第25届巴西世界鸟类学大会上专家警告,在未来的50年内平均每年将有一种以上鸟类从地球上灭绝,死于非命的数量将逐年增加。
材料二 据科学研究发现,由于噪音,城市中70%以上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灯光和药物造成了大量鸟类习性被改变、集体中毒、“意外”碰撞死亡等现象的发生。
羡慕
陷阱
(4)4月1日为世界爱鸟日,在世界爱鸟日到来之际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
(二)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①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蝠也被称为鼠仙。
②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意“五福临门”。
③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④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布在美洲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⑤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⑥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⑦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由于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它也能“看见”猎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
⑧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辩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0余只飞行中的昆虫。
⑨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⑩ ,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自如。
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
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鱼。
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9.简析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
10.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曹植《蝙蝠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毛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栓《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造。”
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11.选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12.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在第⑩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
试卷第10页,共10页
试卷第1页,共10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缄——jiān;
B.符——fú;
D.频——pín;
故选C。
2.B
【详解】A. 坚定不移:形容人的意志、立场、观点等坚定,毫不动摇。符合大雁南飞的特点,使用正确;
B. 目空一切: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使用错误,应该为“胸有成竹”;
C. 偷偷摸摸:形容背着人做事,不敢公开的样子。与句中春雁大大方方的旅行的语境形成对比,使用正确;
D. 一声不响:指不发出一点声音。符合它们即使遇到喜欢的事物也不动声色的特点,使用正确;
故选B。
3.B
【详解】B.分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和因果等,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1943年的开罗会议上人们发现,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与“然而,大雁的这种联合观念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关联性不大;应在“各国之间的联合是不可预期的”使用句号;
故选B。
4.B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表述有误,《恐龙无处不在》作者是美国作家,不是英国作家;
故选B。
5.D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A.赋予花鼠以人的情态(想出来晒太阳、回去睡觉),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B.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态(叫起来),称其为“客人”,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C.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态(喧嚷着发出邀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本句将迁徙中的大雁的鸣叫声比作带着野性的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故选D。
6.A
【详解】B。主宾搭配不当。“任务”不能是“问题”,可将“任务”或“的问题”删掉。C。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聪明”与“手”搭配不当,可将“聪明”改为“灵巧”。D。状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7.(1)作者认为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由此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4)放在第②段的开始。
(5)一个“爱”字贯穿全文,表达了作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详解】(1)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分析。
第①段“一只燕子的来临说明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作者通过用燕子和大雁进行对比,突出大雁才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希望和喜悦,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大雁的喜爱。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③段“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④段“三月的大雁则不同。尽管它们在冬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可能受到枪击,但现在却是休战时刻。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狩猎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可知,大雁知道11月份每个沼泽和池塘都布满了猎枪,而春天是休战时刻,那些狩猎点和小洲并无猎枪;可见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冬天只有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可以放心地活动、觅食。
(3)本题考查赏析语句。
首先定位到画线句“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根据关键词“客人”可以看出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雁当作人来写,非常生动形象,“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意思是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迎来了温暖的春天,侧面体现了作者对大雁的赞美。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
首先“它的来临,伴随着一位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一句中的“它”指的是大雁,其次“切断了其后路的先知的坚定信念”一句和第②段中的“而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旦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那么容易了”相互照应,由此可判断,所以题干中的句子应放在第②段的开始。
(5)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分析。
这篇文章作者主要讲述了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大雁知道威斯康星的法则并以此来决定自己迁徙的时间。整篇文章都充满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根据第③段“大雁到了目的地,时而在宽阔的水面上闲荡,时而跑到刚刚收割的玉米地里捡食玉米粒。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也从侧面表现出作者对猎杀野生动物的谴责,表达了作者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的感情。
8. 汉代苏武牧羊时靠鸿雁传书救了自己;惊弓之鸟的故事。 )①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②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由于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多重污染和人类的捕猎,造成了鸟类生命异化、遗传劣化、种类不断减少、数量急剧下降的后果,保护鸟类刻不容缓。 活动示例 ①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②宣传鸟类科普知识,让人们了解鸟类,知道鸟类对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③开展植树造林或养护树木活动,保护鸟类的家园。
广告示例 ①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②鸟类是生态平衡的维持者,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鸟类。③鸟是大地的精灵,大自然的智者,是人类的良师益友。
【详解】试题分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日常积累。依据自己积累的有关“大雁”的故事或者传说,按题目要求作答即可。(2)根据自己积累的与大雁相关的诗句作答即可。(3)本小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主要内容是鸟类的生存面临危机;材料二的主要信息是大量鸟类出现了变频、仿噪、喑哑等鸣叫异化和遗传劣化的现象,数量在不断减少。另外还有两幅漫画分别是人类破坏树木,导致鸟类没有栖息地以及遭到人类杀害的现象。结果要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等),能总揽所有材料进行概括,意对即可。(4)注意题目的要求“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拟写一则公益广告”。活动也要围绕保护鸟类展开,例如:举办校园鸟巢、鸟食悬挂安放活动;植树造林;宣传保护鸟类的知识、方法等。广告围绕鸟类对人类的重要意义来拟写。例如:保护鸟类就是保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等。语言要简洁形象,符合主题即可。
9.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10.B 11.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示例: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引用史料或是诗句的作用的理解。说明文中常引用史料或是诗句,作用有二,一是为了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文学色彩,二是为文章提供有力的佐证。选文①~④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是: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逐项进行分析即可。B项理解分析错误,文中并没有介绍蝙蝠的药效。
11.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必须要结合文段的内容来分析说明方法,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文段的内容所体现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作用即可。选文采用举例子、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对于说明文的说明方法,首先要知道有哪些,即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下定义。其次要知道其特征及作用。
1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根据文本中画横线的句子可知,空白处的句子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前半句总结上文,可拟写为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后半句启下,可拟写为而且是唯一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不要求统一答案,意近即可。
答案第4页,共5页
答案第5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