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灵魂(hún) 赋予(yù) 颐和园(yí)
B.夔门(kuí) 渲染(xuàn) 暮霭(mài)
C.惆怅(zhàng) 气概(gài) 真挚(zhì)
D.意境(jìng) 茂盛(shèng) 搏斗(bó)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标本 身临其境 胸有层竹
B.情趣 依依送别 浮光略影
C.独创 夸张渲染 富丽堂皇
D.描绘 朝朝暮暮 金壁辉煌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你只要能身临其境地为我想一想,就会同情我的处境,不会对我这样求全责备了。
B.学问从实地上用功,议论自然确有根据;若浮光掠影,中无成见,自然随波逐流,无所适从。
C.小明看了今天老师布置的作业,胸有成竹地说:“我肯定能全部答对。’
D.没有了亲友朝朝暮暮的紧密陪伴,其实也就意味着没有了任何的束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份安闲去沉思。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关注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出发点。
B.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取得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电子工业能够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D.遭受了这样的挫折,大家都有点泄气,连一向沉得住气的车间主任也难免没有同样的情绪。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丁香花香得浓烈,桂花香得甜润,兰花香得清幽,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花朵中有一种油细胞,里面藏着芳香油,① ,所以香味也不同。芳香油挥发的香味会吸引昆虫前来传授花粉。颜色艳丽、花瓣大的花一般香味不浓,因为它们主要靠颜色来吸引昆虫;反之,② ,因为它们主要靠花香来吸引昆虫。
6.下列关于山水画意境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感情,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 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源于画家对客观事物身临其境地长期观察和全面、深刻的认识。
C.意境在于有情趣有画意,山水画不是地理、自然环境的说明和图解,那些追求自然的画作说不上有意境,难以打动人。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只有对所描绘的景物充满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有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愿望,才能创造别具一格的意境。
7.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人们在生活中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过重的负荷会让人疲惫不堪。
②只有卸下自己身上过重的负担,将压力释放,才能享受生活中的诗意。
③在美妙的意境中,人们不仅能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还能感悟到人生的哲理。
④在喧嚣匆忙的世界里,我们也需要凡事留有余地,需要给生活留白。
⑤中国画中常常留出大大小小的、各式各样的空白,显示出丰富而美妙的意境。
⑥留白,是中国画的一种布局。它既是一种艺术的美,又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A.③⑤④①②⑥ B.④⑤③①②⑥
C.⑥⑤③④②① D.⑥⑤③④①②
8.七中实验校将开展“传递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教育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关于“爱国主义”的三个关键词,并给这段文字拟一个小标题。
今天中国独特而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直接源于“鸦片战争”以来的民族生存危机。在开放时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不但摆脱了民族生存危机,而且成为全球化竞争中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这时的爱国主义应当注入新的因子和意识。它不再应当仅是一种内聚型的强烈感情,不再应当是封闭的、种族的、排外的,而应当具有理性、深沉的意识,即开放的世界观、积极的进取心、普世的价值观念。
(2)请为“传递爱国情,共筑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设计两个具体的活动项目。
(3)请根据下面划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中国梦”催生“家乡梦”,激发“我的梦”。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家乡会因为梦想________ , ________;我会因为梦想________ , ________。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 我以为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②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而思想感情的产生,又与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度有关。要深入全面地认识对象,必须身临其境,长期观察。例如,齐白石画虾,就是在长期观察中,在不断表现的过程中,对虾的认识才逐渐深入了,也只有当对事物的认识全面了,做到“全马在胸”“胸有成竹”“白纸对青天”“造化在手”的程度,才能把握对象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我们不能设想齐白石画虾,在看一眼、画一笔的情况下能画出今天这样的作品来;而是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画家的笔下活起来的。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
③写景是为了要写情,这一点,在中国优秀诗人和画家心里一直是很明确的。无论写诗、作画,都要求站得高于现实,这样来观察、认识现实,才可能全面深入。例如毛主席的《沁园春·雪》开头几句“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充分体现了诗人胸怀和思想的崇高境界。
④中国画不强调“光”,这并非不科学,而是注重表现长期观察的结果。拿画松树来说,以中国画家看来,如没有特殊的时间要求(如朝霞暮霭等),早晨8点钟或中午12点,都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表现松树的精神实质。像五代画家荆浩在太行山上描写松树,朝朝暮暮长期观察,画松“凡数万本,始得其真”。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拜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如果一位画家真正力求表现对象的精神实质,那么一棵树,就可以唱一出重头戏。记得苏州有四棵古老的柏树,名叫“清”“奇”“古”“怪”,经历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使人感觉很年轻的样子。经过两千多年,不断与自然搏斗,古老的枝干坚如铁石,而又重生出千枝万叶,使人感觉到它的气势和宇宙的力量。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出好画的。每一处风景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特色,如同人的性格差异一样。四川人说:“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剑阁天下雄,青城天下幽。”这话是有道理的。我们看颐和园风景,则是富丽堂皇,给人金碧辉煌的印象。一个山水画家,对所描绘的景物,一定要有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说假话不行。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
⑤肯定地说,画画要有意境,否则力量无处使,但是有了意境不够,还要有意匠;为了传达思想感情,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齐白石有一印章“老齐手段”,说明他的画是很讲究意匠的。
9.以下论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画家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深厚的思想情感,山水画如果没有了意境,也就没有了灵魂。
B.齐白石对虾的精神状态熟悉极了,虾才在他的笔下活起来,可见,画家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感悟越是深刻,画出的画越是传神。
C.山水画画家不仅注重表现“光”,而且注重准确表现景物的精神实质,赋予对象以生命,木然地画画,客观景物就会成了标本。
D.山水画创作中,画家表达自己亲身感受的愿望越是强烈,对所描绘的景物的思想感情越是真挚、朴实,意境也就越是鲜明。
10.第①段以问句开头,有什么好处
11.试简要分析“对客观对象不熟悉或不太熟悉,就一定画不出好画”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12.“有的画家,没有深刻感受,没有表现自己亲身感受的强烈欲望,总是重复别人的,就谈不到意境的独创性”,这句话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
(二)阅读《春节需要创新而不是保卫》一文,完成小题。
①近年来,“洋节日”受到愈来愈多年轻人的崇尚,过洋节也从最初的商家炒作慢慢变成国人的一种习惯。然而正当人们对圣诞节的到来满怀企盼时,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高有朋却撰写了一份《保卫春节宣言》,向社会呼吁要对传统节日多一些关心,对“洋节日”少一点盲目的热情。
②有些人说,进入12月以来,人们就能感受到圣诞节的气息,大街小巷店面橱窗到处摆放着圣诞树、圣诞老人,商家借着圣诞节搞起形式各样的促销活动。春节时候你到街上看看,基本上是冷冷清清,要想热闹也要到元宵节。如此鲜明的对比怎么不叫作为民俗学家的高教授有些担心。
③不过,我不担心。需要保卫的往往是弱势,甚至可能是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东西,有时候该淘汰的就应该让它淘汰,不要霸蛮去“保卫”。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你看看飞机火车和汽车上回家过年的人,这简直是世界上最强势的一道风景,世界上有哪一个国家哪一个节日,是这样使人们牵肠挂肚呢?圣诞节固然可以使街头热闹,但春节就有本事使街头冷清。连商人都不做生意了,因为他们也要回家过年,这种本事,哪一个节日能够这样?如果这样的节日还要保卫,那就是另一种保卫,是因为怕出安全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春节的保卫不是民俗专家的事,而是公安部门的事。
④说春节不需要保卫,并不是说春节就没有被边缘化的危险。现在有一部分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不喜欢春节,恐怕还是有些原因的,洋节往往比较轻松,是一些朋友在一起过的,代表着友谊,甚至还有些“印象派”的爱情,年轻人当然喜欢过。而春节好像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是一份责任,代表着亲情,还有很多礼节。与洋节相比,似乎少了一份轻松少了一份娱乐,少了一些友情和爱情。这样一来,年轻人不太喜欢,恐怕也是有些道理。教授们担心恐怕不是没有道理。
⑤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春节需要保卫的原因,我觉得倒是很有必要有些创新。诚如高教授所说,中国传统节日之所以能流传千百年,是因为每个节日背后都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而这种记忆太多,礼节太多,也就使春节变得神圣,变得沉重,变得不受人们欢迎,这恰恰是春节给人感觉很麻烦的地方,亲戚是要走的,领导不能不去看看,有时候过节简直是受罪。对这些东西,我们需要用“创新的毁坏”来改变,嫁接一些洋节好的东西,改掉一些传统节日的陋习,或许,这才是关键所在。
13、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按要求答题。
①高教授提出“保卫春节”的说法作者并不赞同,他的理由是什么?
②对于一些年轻人喜欢过洋节而忽视传统节日的现象,你有什么看法?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灵感并不那么值钱
万维钢
①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有三个迷信:创新的关键是某个绝妙的灵感,灵感非常难得,想法越离奇越有价值。其实,这些迷信是不符合创造性思维的。
②据说阿基米德洗澡时福至心灵,想出了测量皇冠体积的方法,大喊“Eureka”(意思是“我发现了”,从此,有人把凡是通过神秘灵感获得重大发现的时刻叫作“尤里卡时刻”)。人们熟知: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发现万有引力;门捷列夫梦见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个说法是梦见一张张扑克牌被放进一个大表中),醒来制成元素周期表……
③人们由此形成了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神秘思维,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然而事实是,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
④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顿的苹果故事完全是传奇。在他之前就有多人有过万有引力的设想,我们有充分理由推测牛顿的引力思想是“学”来的——借鉴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数据,然后做了无数计算验证。在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之前,给元素分类已是显学,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已经发现用原子量大小进行排序具有明显的周期性,把这种周期性称为“八音律”,这已经非常接近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了。
⑤斯蒂芬·约翰逊在《好想法从哪里来?》一书中提出“慢直觉”的概念。他说,伟大的发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连接起来的结果,研究一个问题,开始有个模糊的直觉,选择一个方向往下走,随着研究深入,新想法连接起来,得到新事实支持,慢慢长大。由此看来,“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生物学家克里格·娄在他的《怎样成为成功的科学家:科学发现的战略思维》这本书中指出:不要指望灵感,要指望汗水。
⑥发明大王爱迪生的大部分工作是试错和积累经验,他的秘诀在于使用简单、步骤少、并行、可以反复修改的方案,然后在实验室泡着,有庞大的助手团队帮着干。发现电磁感应的物理学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几十个实验,大部分想法被证明是错的,这没关系,架不住他做得多!不管做什么研究,都会产生各种想法,也许一百个想法里面只有一个最后被证明是有用的。只要愿意把想法一个个拿来尝试,失败就是常态,成功则是失败的副产品。
⑦从“想法——验证”这个策略来看,创造性思维虽然不怕离奇,但不应追求离奇,因为越是离奇,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离奇的灵感有更大的戏剧性,所以往往被人们记住,接着人们误以为一个想法如果不离奇就不配称为灵感,误以为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真正的职业人员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创新,都是在当前基础上的改进。
⑧灵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值钱。创造性思维必须“生之有根,长之靠谱”。所以,鼓励创造性思维应当鼓励尝试,鼓励失败,而不是鼓励妄想。
(选自《青年文摘》总第608期,有删改)
16.第②段画线句中“据说”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7.作者认为对“尤里卡时刻”的正确理解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18.作者用四个事例论述了“伟大的发现都是慢慢地得出来的”这一观点,请用简明的语言指出这四个事例。
19.下列对原文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辛苦工作不重要,灵感才是关键,这是人们对创造性思维的传统认识。
B.作者有理有据地反驳了对创造性思维的错误认识,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C.作者认为在创造性思维中,要想创新就必须刻意追求离奇的想法。
D.作者认为鼓励创造性思维,不应该鼓励妄想,而应该鼓励尝试,鼓励失败。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典”字诀,为文章增光添彩
梁衡
什么是“典”?就是典故、典型、经典。
典包括哪些内容呢?一是过去的人和事,二是过去书上讲过的话。这些东西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并被证明是正确的。它们有的已转化为成语,有的是人们熟悉的句子、故事。我们写文章时可以拿来作为案例,或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这样文章就显得厚重,作者也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典是从哪里来的呢?答案是书本中。所以要多读书,“肚子里要有货”,有足够的知识储备。
典的使用方法大致有三种,一种是明典,一种是暗典,还有一种作为起兴的作用,我们把它叫作兴典。
明典就是明明白白地引用过去的典故和文字,典故可以是历史书上的,也可以是文学作品里的,或者是民间流传的,总之是人们所熟悉的。
我的文章《觅渡,觅渡,渡何处?》里面,讲到瞿秋白被杀害以前,他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仔细地剖析了一遍。他是一个很坦诚的人,那怎么表现他的坦诚呢?这里就用了一个典故:项羽乌江自刎。
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反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没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刎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
哲人者,宁可舍其事而成其心。
秋白不朽!
用项羽自杀的典故来比喻秋白自己解剖自己。
再举一个描写生活的例子。汪曾祺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有一篇文章写家乡的鸭蛋。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 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在这里,他把清朝袁枚《随园食单》里怎么吃高邮腌鸭蛋拿来作为一个典故,这个鸭蛋一下就有本钱了,文章也就有了厚度。所以大家读这一小段的时候,实际上是在读文化,用典增加了文章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厚度。
暗典就是 。我的文章《这里有一座古树养老院》里,有这样一段。
区里要建一座三千亩的大植物园,老王说,没有古树算什么植物园,顶多是个大苗圃,他张口就捐出了一百零八棵古树。他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要让树文化普及,让更多的人爱树。
“爱吾园以及人之园”,这句话是从哪里来的?显然是化用孟子的名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就是暗典。
第三个比较难理解,但是确实在文章里会用到,我把它叫作“兴典”。我们写诗歌的时候有一种修辞手法叫比兴。“比”就是明确的比喻,“兴”就是起一个开头,顺着这个往下说。
有一首长诗叫《王贵与李香香》,因为用的是陕北民歌的体裁,里面有很多比兴。如“山丹丹开花红姣姣,香香人材长得好”,作者先说山丹丹花,这有比,也有兴的作用。
现在的网络段子也会用比兴,比如,“春眠不觉晓,天天在变老。时时寻开心,月月领社保”就是一种兴的手法,上句只是为了引出下句,轻松愉快幽默。
如果在文章写作中用一个典故来引出下文,这就是“兴典”手法。比如,1939年,毛泽东对陕北公学即将要上前线的学员讲话,其中有一句话讲得很有意思。他说,姜子牙要下昆仑山,元始天尊给了他杏黄旗、方天印、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要赠给你们三样法宝,那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姜子牙的三样法宝和战士们上前线毫无关系,但毛泽东给学员的同样是“三样法宝”。毛泽东用姜子牙的“三样法宝”来起兴,这就是兴典,显得非常幽默。
我们常说文章是作者的一张名片,用典更像一张隐藏的名片。但是要掌握两个原则:一是要用大家熟悉的著名的经典;二是不可太多,多了以后就是“掉书袋”,特别是如果用的典太生僻,读者就烦了。
(选自《梁衡 21堂作文课》)
20. 根据上下文,在文章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21. 指出下面文段中的用典方法,并分析此处用典的具体作用。
面向未来,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风险挑战,顺利实现中共十九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
22. 下面对本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文章中用典,可以为文章增光添彩,使文章显得厚重,也可以使作者显得有学问且风趣幽默。
B. 作者在讲明典、暗典、兴典时,都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样做既便于读者理解,又能使文章富有说服力。
C. 瞿秋白写了《多余的话》,在文中用了“项羽乌江自刎”的典故;汪曾棋写了《端午的鸭蛋》,在文中用了袁枚吃高邮腌鸭蛋的典故。
D. 本文首先讲什么是典,典包括哪些内容,典从哪里来;其次重点分析典的使用方法;最后提出用典的原则。
23. 请任选一种用典方法写一段文字。(照抄本卷材料不得分,80字以内)
答案
D 2.C 3.A 4.C 5.① 芳香油不同 ② 颜色素雅、花瓣小的花一般香味较浓
6.C 7.D 8.(1)略 (2)略
(3)而在两江环绕中扬帆起航;傲视群雄;而在人生旅途中披荆斩棘;执着前行
9.C
10.①点明了下文谈论的问题;②引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
11.运用否定句,突出强调对客观事物熟悉,才是画好画的条件,语气肯定,不容置疑。
12.不能。因为这一句从反面进行论证,说明强烈、真挚、朴素的感情对于画家创造意境的重要性,是对上文的补充,使论证更全面。
13.春节需要创新。
14、运用了对比论证。把洋节和传统春节进行对比,说明了年轻人喜欢洋节和传统春节需要创新的原因,为下文中心论点的提出做铺垫。
15、①春节不需要担心,它不是弱势,不但不弱势,而且很强势。
②喜欢过洋节也没错,可以促进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忽视传统春节是不应该的,我们要多宣传传统文化,加强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思想。
16.不能,因为作者认为“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去掉“据说”一词,语言就不准确,不严密。
17.“尤里卡时刻”其实是慢直觉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突破的时刻。
18.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真实情况。门捷列夫制成元素周期表的真实情况。爱迪生在大量的试错后才成为发明大王。法拉第要做大量的实验才能有所发现。
19.C
20. 示例1:不明说,暗暗地用一个典故。
示例2:不直接引用典故,而是化用典故,让典故暗含其中。
21. 明典。文段中++明确地引用古籍里的文字,说明“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得汇集和激发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22. C
23. 示例:作为学生,我们要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吾日三省吾身”说的都是这个道理。善于反省,且知过必改,才能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