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一方人——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一方水土一方人——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16:40:38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一方水土一方人——初中语文八下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四篇文章独特的言语形式和情感,从字句等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独特的语言表达对家乡的情感。
2.加深对家乡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认知,体会不同地方独特的生活方式蕴含的地域文化。
3.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地域风情图,我们仔细欣赏、观察一下两张图片中正在进行什么活动?这种活动是发生在哪个地方的?什么样的民俗活动会在这里发生?接下来,我们试着将上面描写民俗的文字与前面的照片连线。(你为什么这样连线呢?)
教师小结:不同地方的民俗有着这个地方独特的特点,不同地方的人也会受到不同文化氛围的熏陶,因此描写的文字也要与之相匹配。
二、景物绘风情
今天我们一起跟随鲁迅和贺敬之走进这两个地方去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风土人情。
快速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符合描绘这两张风情图的语段。
“最惹眼的是屹立在庄外临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戏台,模糊在远处的月夜中,和空间几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画上见过的仙境,就在这里出现了。”
这句话描写了一座建造在水上的戏台,是江南水乡独有的,还描写了朦胧的月色,更给水乡增添了一丝温柔。美丽的戏台散发着我无限的期待。除了这一段之外,在《社戏》中鲁迅还描绘了很多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物,我们试着找出来细细品味。
同学们找到了很多极具江南风情的景物:如“碧绿” 的豆麦、“淡黑” 的连山、“皎洁” 的月光、“白”的航船,淡雅的色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墨江南。温馨美好的风景也给童年的鲁迅留下了温暖的记忆。
那么,延安呢?
它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这里有很多红色的气息。“杨家岭的红旗啊高高地飘,革命万里起浪潮!宝塔山下留脚印,毛主席登上了天安门!”诗人在延安生活过,并成长为革命诗人,延安是他的第二故乡。他对延安怀有极其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同于个人对故乡的感情,而是很多革命家、革命战士和革命诗人的共同感情,诗歌中还蕴藏了 “大我”的革命感情。
当然,延安属于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部,人们热情淳朴、直爽豪迈。——“米酒油馍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满窑里围得不透风,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这句话描写了陕北农村生活的场景,富有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浓厚的陕北风情通过“油馍、炕、窑洞”等打上烙印的景象传递给了读者。再读诗歌,将陕北的豪迈读出来!
延安的景物与江南水乡的柔情不同,它满载着的是厚重的深情,黄土地上特有的窑洞仿佛像一位老者讲述着峥嵘岁月。大家还能不能找出其他富有陕北地域特色的景物描写?
教师小结:一方水土有一方特色的景物,独特的景物可以描绘展示出当地别样的风情。
三、语言传人情
一方水土有着一方的特色,这一方特色导致这一方的人也会有着不一样的性格特点。《社戏》中的“我”是和母亲来外婆家“消夏”的,因此“我”在这里可以“得到优待”。本文作者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这些小伙伴是怎么优待“我”的?我们一起书本中找找看。
在这迟疑之中,双喜可又看出底细来了,便又大声的说道,“我写包票!船又大;迅哥儿向来不乱跑;我们又都是识水性的!”我们试着用双喜的语气去读读这句话!甚至可以再加上动作表演一下!
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像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心细如发,聪明伶俐,当“我”看不成戏,急得要哭”时,他马上能想出“好主意”并且能举出让“外祖母和母亲也相信”的理由。这群善良淳朴的小伙伴让鲁迅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最淳朴自然的关系。小伙伴们无疑是热情好客的,但是在热情的同时还很在意细节,这也正是江南水乡带给这一方人的柔情。
《回延安》中同样有着热情好客的文字,大家能不能找出来?
“亲人见了亲人面,欢喜的眼泪眼眶里转。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见到亲人来时就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当然西北人都十分的直爽,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招待客人时酒席摆满了炕,甚至与客人一起一醉方休!亲切直爽的家人让诗人一下子融入其中,因此诗人回到阔别十年的延安时的充满了激动和喜悦之情。
所以诗人面对延安,面对延安亲人,面对读者,毫无保留地直抒胸臆,这也是那个年代诗歌创作的主流风格。比如:“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运用极度的夸张,直白地写出“我”对延安的特殊的感情。
对比一下《社戏》和《回延安》同样都是热情地招待客人,刻画的人物形象时有什么不同?
教师小结:采用符合地域特点的人物语言,比如《回延安》中口语化的语言和《社戏》中细腻的语言表达,都是刻画这一地方人物形象最好的方法。
四、作业布置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俗,每个地方也会孕育出不一样的人情。请同学们对照前面的两篇文章,自主学习《安塞腰鼓》和《灯笼》这两篇文章并完成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