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名家经典,感怀古圣先贤——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单元导读回顾
本单元所选课文是传统的名家名篇。《<庄子>二则》是对精神自由的渴望,《<礼记>二则》是对学习生活、理想社会的期望,《马说》是“不平则鸣”的呐喊。这些诗文有情趣,有理趣,表现了古人的哲思和情怀。重温这些名篇,与古圣先贤对话。
本单元学习要求:
1.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文言语感;
2.注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句式,欣赏文中精彩语句;
3.学习古人论事说的技巧;
4.体会人生感悟,从中得到思想启迪和情感陶冶。
任务一:基础知识回顾
1.文体知识回顾
说:是古代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可以用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大多用于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风格有点像现在的杂文。
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即“托物寓意”。
2.文学常识回顾
3.文言现象回顾
任务二:说理方式回顾与运用
【知识回顾】
本单元的说理方式主要是类比与托物寓意:
【实践运用】
临近期末考试,小语还在玩手机不肯努力学习,老师父母多次劝导也收效甚微。请你以小语好朋友小文的身份,对其进行劝说。要求:必须结合上述两种说理方式中的一种。
任务三:动物形象我来解
【回顾与思考】
(1)结合《<庄子>二则》中“鱼”的形象,谈谈你对庄子所追求的“逍遥”境界的理解。
(2)结合《马说》中“千里马”的形象,谈谈你对韩愈写“千里马”真实意图的理解。
【明确】:
(1)“逍遥”的本义是没有什么约束,自由自在。《北冥有鱼》中鲲在北冥是自由的,逍遥的,作者通过浪漫的想象让鲲突破了水的局限而飞到九万里的长空,幻化为“大鹏”,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获得了更多的自由。然而,“大鹏”要到达南海还得依靠风,并没有真正的自由逍遥。所以“鲲”是渴望自由逍遥之鱼,虽受局限,但没有放弃追求更高境界的自由。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中的鱼“出游从容”,快乐安适。庄子说游鱼乐,不是外在的观照者,而是与鱼同乐,人与物融为一体,打通了物和我的界限,与天地万物精神往来,达到心灵的自由和无碍。
(2)韩愈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借写千里马抒发对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和不幸处境的强烈不平和悲愤;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讽刺、针砭和控诉。
【拓展延伸】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喜欢的小动物,它是否与你心有灵犀?它的形象是否代表你的某种性格或思想呢?试着仿照《<庄子>二则》或《马说》的写法,说一说你与小动物的故事。(200字左右)
任务四:先贤风范我来秀
【活动一】情境表演:结合书本插画,展现“濠梁之辩”
要求:
(1)表演前先讨论庄子与惠子论辩时的气氛。
(2)表演时展现人物神态,配合相应动作和语气,体会人物心理和情感。
(3)表演后理解庄子和惠子的异同,辨析庄子和惠子的插画形象。
示例:
相同点:睿智、思路敏捷
不同点:庄子——善辩、尚美、超然、悠闲、从容
【活动二】经典诵读:激情朗读《马说》,共鸣“不平之气”
要求:参照示例,批注文章中的“也”字句,作为朗读参考。
示例:重读十一个“不”字。
(1)慨叹命运对千里马的不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嘲讽食马者的无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痛惜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痛恨食马者的浅薄无知: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不知马也!(加强语气,突出主旨)
(对“也”字句批注的设想)
(1)渐弱的、舒缓的,读出对千里马沦为贩夫走卒的叹惋之气:
不以千里称也。
(2)咬牙切齿的、上扬的,读出对食马者的愤怒之气:
安求其能千里也?
(3)铿锵有力的、痛心疾首的,读出对食马者的强烈批判:
其真不知马也!
任务五:思辨大演练
温故而知新。通过三课文言文的复习,相信同学们在品读经典,感怀先贤后对文章有了更深的感受,对人生也有了更深的思考。小组合作,从以下题目中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谈谈你的想法。
1.我们能真正做到“逍遥游”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你觉得谁是最终赢家,请陈述理由。
3.儒家所提倡的“教学相长”给我们什么启示?请结合自己的学习进行阐述。
4.在现代社会中,“伯乐”与“千里马”谁更重要?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