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石拱桥》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1-19 13:55: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河九中导学案
课题:《中国石拱桥》
学科: 语文 主备人:李莉 校审:侯欣华 上课时间:
课型:预习展示 年级:八年级 班级: 小主人:
学习目标: 1.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说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2.把握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思考方式,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 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环节预设 1、导入并明确目标 2、自主预习、交流备展 3、展示提升 4、记忆检测
学习过程 学法指导
一、复习展示: 请同学说出本文的结构及说明顺序。本文说明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石拱桥知识的说明文。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桥洞成弧形;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然后以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不同形式的石拱桥作为典型例子,来说明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最后又分三点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二.预习展示:展示自学成果,说明事物要抓住对象特征。(1)请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①学生齐读第四、五段。
②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中国石拱桥具有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即“不仅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此外,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形式多样,有不少惊人的杰作。
 赵州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桥梁,它从四方面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突出:
(2)请同学独立分析第六、七、八段,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历史悠久: 形式优美: 结构坚固: 成就突出: 多媒体显示:名称赵州桥卢沟桥地理位置修建时间桥身长度评价特点请五位同学依次填写。
(3)、检查作业
 请同学展示赵州桥的示意图,小组评议,选出最好的,进行全班交流。2.教师总结: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某一事物如何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就在于这个事物的特征。要让别人认识、了解这个事物,就得抓住它的特征来介绍。赵州桥、卢沟桥作为中国石拱桥的代表性的桥梁,都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征。
2、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
多媒体显示: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时间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空间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正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1.学生阅读上文,初步了解有关说明顺序的知识。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有关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理清作者的说明顺序。
学生明确:课文基本上是按照 、 、 的顺序来分别介绍这两座桥的。教师总结。
三、揣摩语言,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周密的特点。
学生找语言准确、严密的例子写在下面,然后在班上交流。(小组讨论,并分析。)1.2.3.4.5.6.教师总结:说明文的语言有准确、严密的特点,综观以上例句,可以发现本文:使用数字准确;没办法用准确数字的,就用表示估计的数字;对暂时还无法肯定的意思,就用表示推测的语言来表达;恰当地使用限制性的词语,使表达的意思趋于准确。因此,我们学习说明文语言,最重要的就是要抓住“准确”二字。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中国石拱桥的有关知识。学习本文,须了解说明对象,把握其特征;理清说明顺序,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既接受科学知识的熏陶,又学到写作说明文的技巧。
五、课下练习
      竹 子
  竹子这个家族非常庞大。在我国就有250个成员,常见的有毛竹、苦竹、方竹、凤尾竹等十多种。正像菱角不都是两个角的,还有三个角、四个角、无角的一样,竹子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论在形状和“脾气”上都有一定的差别。
  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竹。它的躯干又圆又粗,魁梧而高大,可谓这个家族中的“大丈夫”,它生性喜酸,专爱生长在肥沃酸性土壤中。毛竹具有坚韧、富有弹性等优点。因而对人类的贡献也最大,现在家庭中的许多竹制家具都是用它做成的。它还可以供建筑之用,甚至可用来代替钢筋,用于尺寸不大的混凝土构件中。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能概括毛竹躯干特点的四个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提到菱角,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要分析文中加粗字“在我国”三个字的表达作用。
2.学生仔细阅读文章,并思考题目。
3.选四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
六、布置作业
介绍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建筑,要求抓住主要特征,按照一定的顺序说明。
小组讨论,代表台前展示。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台前展示前五组的五号同学填写,其他同学补充。请同学朗读讨论回答小组讨论,代表展示。练习是对课堂的巩固和提升,你一定行!我看好你哦!
相信自己,我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