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同步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所用的修辞方法不相同的一句是( )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终岁不闻丝竹声
C.秦时明月汉时关 D.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吟,古诗的一种体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与之相似的有“歌”“行”。
B.杜甫,字子美,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后世称之为“诗史”。
C.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素有“诗仙”之称,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他感情热烈, 性格豪爽,想象丰富,常借助奇妙的幻想来表达感情。
D.留别,临行前留下诗文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抒发惜别之感,同时也借题发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意向。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像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 。 , 。 , , ,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①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②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朗的点染
③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
④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
⑤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
⑥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A.①③②⑤④⑥ B.②④⑤⑥①③ C.④②③⑤⑥① D.⑤①⑥②③④
评卷人得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夜书怀①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漂泊。这首诗大概写于诗人出川途中。
4.下列对本诗和《登高》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旅夜书怀》诗,标题概括了诗歌的主要内容。“旅夜”交代时间,点明诗人处境;“书怀”即抒发情感。
B.《旅夜书怀》的尾联是诗人发自肺腑的呐喊,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
C.《登高》一诗精选意象,多度写景抓住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由情选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D.《登高》被后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其尾联的“繁霜鬓”与“浊酒杯”写尽诗人艰难苦恨的人生境遇和悲凉之情,体现了沉郁顿挫的特色。
5.王国维曾言:一切景语皆情语。请比较本诗和《登高》颔联在景、情关系上的不同之处。
评卷人得分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唐宋时期是中国正统诗文发展的高峰,从唐至今,诗文选本有一两千种。现存的一两千种唐宋诗文选本,可分为唐诗选本、唐文选本、唐诗文选本、宋诗选本、宋文选本、宋诗文选本、唐宋诗选本、唐宋文选本八类。这八类选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却相对滞后。
从学术价值来说,一是保存文献之功。以唐人选唐诗为例,不少中小诗人的作品因选本才得以留存至今。如刘眘虚诗,《全唐诗》存13首;陶翰诗,《全唐诗》存17首;元结《箧中集》收沈千运等7位诗人诗24首。有些家族性、地域性的选本,辑佚的材料更为丰富。这些选本中还有大量异文,可供参考,如《河岳英灵集》中的李白诗,就有不少异文,有的对研究李白诗歌有重要意义。二是批评史价值。选本对具体作品的选择具有鲜明的倾向性,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如清人王士祯选《唐贤三昧集》,倡导“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于是清空淡远的诗歌流行一时;沈德潜选《唐诗别裁集》,首重“鲸鱼碧海”“巨刃摩天”之风,兼及王士祯之说,于是平和厚重之风流行。通常选本都有一篇或数篇序言,有的还有跋文,唐宋选本也不例外,这些序跋文或为选者自撰,或为师友所撰,作者常常在文中发表议论,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如殷璠《<河岳英灵集>序》主张“声律风骨”兼备,姚铉《<唐文粹>序》认为“止以古雅为命,不以雕篆为工”,等等,无不对当时文坛产生重要影响。唐宋诗文选本中有大量评点材料,如《河岳英灵集》评李白“白性嗜酒,志不拘检”,评高适“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均被后世奉为圭臬。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明清两朝,诗文评点蔚成风气,唐宋诗文无疑是评点家关注的主要对象。
从文化价值来看,选本作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当下的境遇还不尽如人意。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两方面入手:
学术层面上,应加大对古代优秀选本整理的力度。现在唐人选唐诗已有较完善的整理本,但宋代至清代的选本,有许多还沉埋在图书馆或博物馆中。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如唐诗选本,最流行的是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编的《唐诗选》,有较高的学术水平,但毕竟是40年前的作品,且选诗数量明显偏少。2013年出版的《唐诗选注评鉴》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唐诗选本,该书集选、注、评、鉴为一体,学术性很强,通俗性稍有不足。钱锺书先生的《宋诗选注》久负盛名,但选诗与注释过分展现了学者的学术个性,选诗数量更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两种宋诗选本行世,但影响面有限。建议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唐诗选》《宋诗选注》《唐文选》《宋文选》及著名诗人个人选本列入大中学生的参考书目,并推出导读系列丛书。
(摘编自丁放《唐宋诗文“选本”的现代价值》)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现存的唐宋诗文选本价值很高,但当代的整理研究工作相对滞后,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一些家族性、地域性选本中,辑佚的材料更丰富,其中不少异文对研究古代诗歌有重要意义。
C.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D.《唐诗选注评鉴》《宋诗选注》等选本体现了选者极高的学术水平,但通俗性稍有不足。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两方面阐述唐宋诗文选本的价值,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资料为论据,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也增添了文章的学术色彩。
C.文章论证唐宋诗文选本的文化价值时,从不同角度展开,层次分明,条分缕析,结构严谨。
D.文章在论证唐宋诗文选本价值的基础上,指出了在普及层面上推出新选本的必要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对文学鉴赏和批评有着重要意义。
B.唐宋诗文选本的序、跋文中的学术观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影响着当时的文坛。
C.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唐宋诗文,这与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有很大关系。
D.我们通过整理唐宋诗文存世选本,不仅可从中获取学术资料,还可以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评卷人得分
四、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经在成都最为大众化的茶馆,也有百姓自发的写诗的热情。有好诗者将自己写好的诗拿到茶馆里张贴,第二天再去一看,应对者已经如云。和诗者,在茶馆里彼此打擂台。茶客们,则在观看中肆意地评点优劣。诗让人们______________,再没有哪里可以找到如成都茶馆里这样对诗的热闹场景了,想象那劲头赶得上《红楼梦》大观园里的赛诗会吧。
一座平民化的城市,才能够将诗从高雅的殿堂上拉下来,让诗和自己______________。而一座有诗的传统的城市,才能够花开一般,处处都可以绽放出诗来。
成都的诗的传统,(①)。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那也许就______________了,就像蒲公英的种子,飞落在哪里,哪里就生根发芽。诗的传统,(②)。它靠的不是______________,而是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如今,草堂的杜公祠前还悬挂着何绍基题写的楹联:“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安史之乱”后,杜甫投奔到严武门下。在浣花溪旁搭建一间茅草屋,即我们现在所说的草堂,写下《堂成》一诗,其中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③)。才有了以后我们见到的“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这些“自有天然工巧而不见其刻划之痕”的诗句。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悠闲自得 平分秋色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B.自得其乐 平起平坐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C.悠闲自得 平起平坐 另眼相看 晨钟暮鼓
D.自得其乐 平分秋色 另当别论 一朝一夕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前的情景和心情
B.①要得益于杜甫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后的情景和心情。
C.①要得益于杜甫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有底蕴的文化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D.①要得益于杜甫和他的草堂②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底蕴③道出了草堂建成时的情景和心情。
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B.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C.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造就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造就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通。
D.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衍生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衍生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领神会。
评卷人得分
五、语言表达
12.请结合杜甫《登高》一诗的意境,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进行扩写。要求:使用描写的方式,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评卷人得分
六、句子默写
13.将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岩扉松径长寂寥, 。
(2)谢公宿处今尚在, 。
(3)世间行乐亦如此, 。
(4) 忽魂悸以魄动, 。
(5) ,凭轩涕泗流。
(6)千岩万转路不定, 。
(7)亲朋无一字, 。
(8) ,皓腕凝霜雪。
(9)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评卷人得分
七、微写作
14.月是大自然最圣洁的女神,朱自清妙笔生花,给我们描摹了令人迷醉的月下荷塘。雪,是大自然最纯洁的精灵,请你用一段描写性的文字描写雪中校园的美景。要求:(1)行文时采用总分结构;(2)使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准确、生动;(4)不少于2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
A项,“主人”“客”分析,互文。
B项,“丝竹”,借指音乐,是借代。
C项,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是互文。
D项,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目不识丁、知识浅薄的人。形容陋室不陋,来访者高风亮节。是互文。
故选B。
2.D
【详解】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一般包括中外作家作品,古代文化知识,文体知识与类别等。学生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作答。
此题D项中“《梦游天姥吟留别》既抒发惜别之感,同时也借题发挥,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和意向”说法错误。《梦游天姥吟留别》并未表达惜别之感。这首诗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李白从离开长安后,因政治上遭受挫折,精神上的苦闷愤怨郁结于怀。在现实社会中找不到出路,只有向虚幻的神仙世界和远离尘俗的山林去寻求解脱。这种遁世思想看似消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李白在精神上摆脱了尘俗的桎梏。而这才导致他在诗的最后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那样激越的呼声。这种坚决不妥协的精神和强烈的反抗情绪正是这首诗的基调。
故选D。
3.D
【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语段介绍了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描写的内容和抒发的情感。从空格后的“意境”和“风格”分析,前文应该写诗歌的具体特征,比如语言、内容、主题等。按照小排序分析,可以确定⑥在①的后面,因为从①到⑥,是从内容到情感的分析;同样,③在②的后面,因为②是写作方法,③是诗中表达的诗人情感等。故选D。
4.B 5.①《旅夜书怀》颔联以乐景写哀情,其描写的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反衬出诗人孤苦伶仃的形象和漂泊无依的凄怆心情。②《登高》颔联以哀景写哀情,用沉郁悲凉的秋景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表明诗人决心像沙鸥一样,展翅飞翔,对未来充满了豪情壮志”说法错误。描写水天空阔、沙鸥飘零的景象,暗示自己人似沙鸥、转徙江湖的苦境,抒发了诗人飘泊无依的无限感伤。
故选B。
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描写了一幕雄浑壮阔的美景,在如此壮阔美景之下,作者一叶孤舟,显得更加渺小孤苦,以乐景衬哀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描写了秋季万木凋零的悲凉景象,又用长江水势来表达时光流逝的悲哀,以哀景写哀情。
6.C 7.A 8.D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于文无据,文章第二段最后只是说“又如南宋吕祖谦的《古文关键》,被称为我国‘现存评点第一书’,开古文评点之先河”,并没有说“引导了明清两代文学发展的走向”。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证、论据的能力。
A项,“并就两方面的关系进行了论证”错误,从文章来看,文中是平行展开“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这两部分内容的,并没有论证这两个方面的关系。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本内容的能力。
A项,“唐宋诗文选本极大地推动了唐宋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发展”错误。原文说的是“著名的选本有引导性——引导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文学发展的走向”,所以选项中的“唐宋诗文选本”应为“著名的唐宋诗文选本”,且“唐宋时期”应为“一个时代或一段时间”,选项扩大为“唐宋时期”。
B项,“对作家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许多重要的学术观点即产生于此”。
C项,“唐宋诗文新选本的日益增多和普及”错误,由原文“普及层面上,与广大受众对唐宋诗文的喜爱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目前流行的选本尤其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可知,原文是新选新注本数量太少,影响不大,并不是“日益增多和普及”。
故选D。
9.B 10.D 11.C
【解析】9.此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
第一处,悠闲自得:心无牵挂,随意而满足,形容神态悠闲、心情安逸,不在乎事事所为,只在乎自身感觉的快慰,本着对自己好和对别人好的意义,才是真正的快悠闲适和闲得乐哉;自由清闲,心情舒畅;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句中重在强调“乐趣”,故使用“自得其乐”;
第二处,平起平坐:比喻地位相当,身份不分高低;平分秋色,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表示平局;句中重点强调“地位”,应使用“平起平坐”;
第三处,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把某个人(或某种人)看得不同于一般;另当别论,原来看法等不成立,另加以评论;句中重在强调“看法”,应使用“另当别论”;
第四处,晨钟暮鼓,意指寺庙中早晚报时的钟鼓声,可以用来形容寺院僧人的生活,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也形容时光的流逝;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形容很短的时间;句中强调“时间短”,应使用“一朝一夕”。
故选B。
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几句话,然后设计几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
此题注意陈述对象的衔接,第一空后面是“如果当年杜甫没有来成都,而是在别的地方盖了一间草堂”,强调的是“杜甫和草堂”,排除BC两项;
第二空,根据后面的“长久岁月的积淀和打磨,才化为了这座城市的血脉和基因”可知重在强调“底蕴”;
第三空,注意前面的“堂成“,可知是“建成时”,排除A项。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本题,题干明确指出“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
“我一直这样认为,正是杜甫自身这样的平民性,创造了其诗歌的人民性,也才创造了成都这座城市诗歌传统的平民性,让诗和这座城市的人们心心相印”,该句中“创造”与“人民性”搭配不当,“诗”与“人们”“心心相印”不合逻辑。
A项,“衍生”搭配不当;
B项,“心领神会”不合语境,搭配不当;
D项,包含A、B项的错误。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2.诗人漂泊于西南天地,乘船顺江而下,来到夔州。此地濒临长江,江流在此进入瞿塘峡,峡口多风,深秋时更是天高风急。诗人登高远望,只见无边无际的林木落叶萧萧而下,如同起舞的蝴蝶,翩翩而去;滚滚而来的长江奔流不息,是向天地诉说着自己的勇往直前。雄浑、寥阔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使诗人更加感到太空浩茫,岁月悠久。联想到自己年华己逝,壮志未酬,心情何等落寞!何等悲壮!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扩写诗句的能力。要求扩写的语言优美生动,表达方式要运用描写,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有字数限制。根据题干要求,首先要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抓住诗中的主要意象,准确描绘这首诗的画面。回答画面提分三步走:一是要描绘画面,并指出画面的特点。要答出画面描写的时间、地点及特点,二是要用优美流畅的语言生动描绘画面;三是回答出该意境的营造对诗人表达情感的作用。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进行扩写时,要运用想象,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把诗句中的意境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描写出来。诗句中主要意象有“落木”“长江”,描写意境: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写出了秋天肃穆萧杀、空旷辽阔的景色,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它的境界非常壮阔,对人们的触动不限于岁暮的感伤,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
13. 惟有幽人自来去 渌水荡漾清猿啼 古来万事东流水 恍惊起而长嗟 戎马关山北 迷花倚石忽已暝 老病有孤舟 垆边人似月 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的识记。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初高中课内必须记背的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第一是“反复”,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最佳方法,其次是从汉字的偏旁部首的表意功能去理解;最后,在整体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突破难点。高考命题多是一些字形繁杂或易错、易混的字,我们要善于积累。此题中需注意“幽人”“渌水”“荡漾”“清猿”“恍”“长嗟”“戎马” “倚石”“暝”“垆边”“霓”“鼓瑟”“鸾”等字在语境中的意思和字形的正确书写。
【点睛】名句的识记,除了反复诵读外,就是要注重理解记忆,也可以用一下趣味性的联想记忆来帮助。目的是记准、写对。情景式默写,一定要抓题干中的关键字眼,然后所填的诗句一定要呼应、紧扣这些字眼。
14.校园已经变成了玉琢银雕的童话世界。常青松的枝枝杈权被雪仙女打扮得像美丽的珊瑚,像奇异的鹿角,像仙女的发钗。平日里不可爱的光秃秃的树枝也穿上了萌萌的“雪绒服”,风轻轻吹过时微微颤抖,显露着娇憨。花坛里平日矜持的腊梅也受了调皮的飞雪的感染,一张张笑颜娇艳欲滴。草坪上、篮球场上、跑道上早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地毯,等待小精灵们尽情撒欢。看,下课了;操场上飞奔着可爱的小精灵们,他们堆雪人,打雪仗,在雪仙女为他们布置的童话世界里尽情地欢笑。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生动的能力。
描写校园中的美景时,在结构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的结构,首先 “总”要体现在第一句,所以第一句要有概括性,从整体上描述“校园雪景”,接着从各个方面具体描述,如:在白雪下,教学楼、楼前花坛、花坛旁的塔松、甬路、楼后的操场等地方。在描写时要按照一定的空间顺序来描写,并且运用排比与拟人的修辞手法来进行细致的描写。如:平日里不可爱的光秃秃的树枝也穿上了萌萌的“雪绒服”,风轻轻吹过时微微颤抖,显露着娇憨。(比喻)得像美丽的珊瑚,像奇异的鹿角,像仙女的发钗。(排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