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献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
地理
考试范围:选必一第一章,第二章第一节;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涂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共23小题,每题3分,共69分,每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位于江西省西部的武功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岗岩峰林地貌是其主要的旅游景观。该区在古生代发生过海洋沉积,后经地质作用形成了花岗岩石柱、石峰、峰林等奇特景观,下图为武功山地质构造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推测武功山( )
A.可能存在变质岩 B.地层含有恐龙化石
C.岩石多气孔构造 D.地层尚未形成褶皱
2.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地壳沉降一海洋沉积、岩浆喷出一外力作用
B.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岩浆侵入一外力作用
C.海洋沉积一地壳沉降、外力作用一岩浆喷出
D.岩浆侵入一地壳抬升、外力作用一海洋沉积
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型(如下图所示)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甲、乙、丙代表的岩石类型分别是( )
A.变质岩、岩浆岩、沉积 B.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C.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 D.变质岩、沉积岩、岩浆岩
4.乙岩石是甲岩石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 )
A.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温度降低,压力升高
C.温度降低,压力降低 D.温度升高,压力升高
读下面的地层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地层岩石属于变质岩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岩层①、②、③、④中可能含有生物遗体或化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①②③④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太阳方位角是太阳在方位上的角度,即从正北方向开始按顺时针沿着地平线测量的角度(正北为0°,正南为180°)。下表示意某地某日不同时刻的太阳方位角(不考虑地形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北京时间 大阳方位角
日出 5:35 64°
11:00 90°
日落 19:13 296°
8.该地当日正午前后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是( )
A.东北——正南——西北 B.东北——正北——西北
C.东南——正北——西南 D.东南——正南——西南
9.当日该地太阳位于正西方向时的北京时间是( )
A.13:00 B.13:24 C.13:48 D.14:00
二十四节气按起始顺序依次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是历法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的特定节令,也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下图示意二十四节气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若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小暑,则该日( )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
C.北极可见极光现象 D.太阳直射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11.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时,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在我国华北地区可能发生的是( )
A.千里莺啼绿映红 B.接天莲叶无穷碧
C.天涯霜雪霁寒宵 D.西风萧瑟入船窗
某款天象模拟软件可以用3D形式展示极为逼真的星空。图左和图右分别示意北京某地理教师利用该软件向学生展示的北京2023年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位置预测模拟。完成下面小题。
12.图右日期可能是( )
A.6月22日 B.8月22日 C.10月22日 D.11月22日
13.若图右日期为夏季,从图右向图左日期转变的过程中,北京( )
A.日出时间先推迟再提前 B.日出时间逐渐提前
C.日落时间先提前再推迟 D.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赤道日晷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针垂直穿过晷盘中心,晷盘平行于赤道面安置。一天中晷针在晷盘上投下的日影能够指示出当地的时辰。某日某地(38°N,118°E)市民拍到的日晷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此地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为( )
A.38° B.40° C.50° D.52°
15.此时日晷显示的时间是( )
A.8:00 B.10:00 C.16:00 D.19:00
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飞行,当飞越165°E晨昏线上空时,当地地方时为8日19时。完成下面小题。
16.下列四幅图(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所示的四个地区中,该飞机飞越的是( )
A. B. C. D.
17.6小时后该飞机到达西六区的芝加哥,到达时芝加哥的区时是( )
A.8日14时 B.9日2时
C.9日20时 D.8日8时
山东潍坊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了影子日变化观测活动。下图示意该小组测得的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时间为北京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18.推测该小组测量当天的日期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19.推算当地的经度是( )
A.118°E B.119°E C.121°E D.122°E
20.已知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则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 )
A.10:26 B.10:30 C.10:34 D.10:38
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简称成都大运会)于2023年7月28日20:00正式开幕。下图为成都大运会开幕时地球北极点俯视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若图中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西半球,则此时甲地的当地时间为( )
A.7月28日1:40 B.7月28日13:40
C.7月28日3:00 D.7月28日15:00
2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转角速度甲小于乙 B.自转线速度甲小于乙
C.自转线速度甲大于乙 D.自转角速度甲大于乙
23.成都大运会开幕时( )
A.图中线可能是晨昏线 B.乌鲁木齐(87°E,43°N)星光璀璨
C.新奥尔良(90°W,30°N)太阳半露地平线 D.全球几乎处于同一天
二、综合题(共2道题,满分31分)
24.读下图“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4分)
(1)图中甲、乙两方框分别代表 岩和 岩。(4分)
(2)下列选项中,符合沉积岩两个突出特征的是( )(4分)
A.具有层理构造 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含有化石 D.坚实致密
(3)图中数字代号①②③④中,表示变质作用的是 ,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 ,表示高温熔融作用的是 。(6分)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下图为北半球夏至日,地球上某地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弧线圈为该日太阳视运动轨迹。
(1)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 ,该地所在纬度为 。(6分)
(2)计算图中∠α= ,该日北京(40°N)正午太阳高度为 。(6分)
(3)描述该日保定市昼夜长短情况及未来3个月的变化规律。(5分)
参考答案:
1.A 2.B
【解析】1.读图可知,该区域存在花岗岩,说明曾经发生过岩浆侵入活动,在岩浆通道的周围可能会出现变质岩,A正确。恐龙是中生代的典型动物,图中属于中生代的地层为侏罗纪花岗岩,不可能存在恐龙化石,B错误。喷出岩多气孔构造,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读图可知,水平地层发生了弯曲,说明已经形成了褶皱,D错误。故选A。
2.读图可知,该地区最先经过海洋沉积作用,形成了寒武纪粉砂岩地层,后地壳抬升成为山地,且发生了岩浆侵入活动,形成了花岗岩地层。最后接受外力作用,顶部岩层被侵蚀后,形成武功山花岗岩峰林地貌,其地貌形成过程是海洋沉积一地壳抬升、岩浆侵入一外力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
3.C 4.D
【解析】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甲由沉积物形成,因此甲应为沉积岩;丙为岩浆形成,因此丙为岩浆岩;乙可以由丙或甲形成,也会重新转化为岩浆或沉积物进而形成甲,故乙应为变质岩,C对,ABD错。故选C。
4.根据材料和上述分析,乙岩石是变质岩,甲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变质作用会转化为变质岩,故①为变质作用,在变质过程中,温度升高、压力升高,从而导致岩石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岩石结构等发生改变而形成新岩石,D对,ABC错。故选D。
【点睛】岩石圈物质循环类型一般判断规律:①岩浆岩只会由岩浆形成,岩浆不能直接冷却形成变质岩和沉积岩;②沉积岩和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③变质作用一般是受到高温高压的地质作用而发生的。
5.D 6.A 7.C
【解析】5.结合图例,④为大理岩,由石灰岩变质而成,D正确。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③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故选D。
6.可能含有生物遗体或化石的沉积岩,结合上题分析,①为砂岩,②为石灰岩,均属于沉积岩,A正确。③为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④为大理岩,属于变质岩,均不会存在生物遗体或化石。故选A。
7.图中沉积岩地层先形成,且②沉积岩地层位于①的下部,所以②的形成早于①。之后岩浆活动,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③,且岩浆侵入切穿①岩层,所以③的形成较①晚。岩浆在侵入的过程中,地下岩层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形成变质岩④。所以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②①③④,故选C。
【点睛】不同岩石特点归纳如下:①侵入型岩浆岩:由于冷凝速度较慢,矿物晶体颗粒较大;②喷出型岩浆岩: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快速冷却,晶体颗粒较小,有气孔或流纹构造;③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可能含有化石;④变质岩:岩石结构致密,矿物定向排列,具有片理构造。
8.D 9.C
【解析】8.该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昼长夜短,说明位于北半球。上午太阳位置向偏南方向移动下午向偏北方向移动。此地北京时间11:00太阳方位角为90°即位于正东方,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北京时间11:00后当地太阳的视运动轨连是东南一正南一西南一正西一西北。正午前后是东南一正南一西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9.该地正午时的北京时间是(19:13+5:35)/2=12:24。太阳位于正西方向的时间与位于正东方向的时间关于正午对称,位于正东时北京时间为11:00,距离正午北京时间有1小时24分钟,当日该地太阳位于正西方的北京时间即正午的北京时间12:24之后1小时24分钟,也就是13:48。故选C。
【点睛】除极昼极夜地区外,全球各地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北半球冬半年日出东南,日落西南;春分和秋分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10.B 11.D
【解析】10.结合24节气顺序可知,小暑时刚过夏至不久,此时地球靠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A错误;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有极昼现象,难以看见极光,C错误;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动逐渐靠近赤道,所以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B正确,D错误。故选B。
11.当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为210 时,所处节气为霜降,为秋季。千里莺啼绿映红描述的是春夏季,A错误;接天莲叶无穷碧描述的是夏季,B错误;天涯霜雪霁寒宵描述的是冬季,C错误;西风萧瑟入船窗描述的是秋季,并且符合华北的自然环境,D正确。故选D。
【点睛】注意二十四节气的先后顺序要进行识记: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2.B 13.D
【解析】12.由材料“北京2023年两个不同日期的日出位置”,再结合图片中的“2023年12月22日”信息可知,左图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日出东南,因此图的右方为南方,故推测右图左方为北方,右图显示日出东北,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图6显示日出时间为5:40,可知该日北京昼夜长短差别不大,因此太阳直射点应接近赤道地区,四个选项中8月22日符合。故B选项正确。
13.由材料可知,右图日期为夏季,从右图向左图日期转变的过程中,太阳直射点从北向南移动,则北京昼变短、夜变长,日出时间推迟,日落时间提前。故D选项正确。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规律: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了极昼、极夜地区以外,太阳都是从东北方向升起、从西北方向落下,而且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越接近北回归线,各地日出、日落的方位就越偏北;纬度越高的地方日出日落的方位也越偏北。
14.D 15.C
【解析】14.晷盘晷针指向北极星,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与当地的纬度互余,当地位于38°N,因此此地晷盘与地面的夹角为52°,D正确。故选D。
15.此时日晷晷针在晷盘上投下的日影指向晷盘左下方位置,应该是16点,C正确。故选C。
【点睛】 晷针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晷针和底座的夹角即相当于当地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晷盘和晷针相互垂直,晷盘与水平基座的夹角与当地纬度互余。
16.B 17.D
【解析】16.结合材料可知,“当飞越165°E晨昏线上空时,当地地方时为8日19时”,故当地为昏线,据此可排除AC;该地位于北半球,地方时为19时,说明当地昼长夜短,北半球为夏半年,故向北昼越长,B正确,D错。故选B。
17.结合材料可知,165°E为19时,即东十一区的区时为19时,西六区比东十一区晚17个小时,时间应为8日2时;6小时后芝加哥的时间应为8日8时,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
18.D 19.B 20.B
【解析】18.根据题意可知,图示为山东潍坊某日一天当中太阳和影子变化示意图。图示显示日出和日落连接的太阳运动轨迹小于180°,应为昼短夜长。结合选项日期与潍坊昼夜长短的特点可知,该日最可能是12月22日。故选D。
19.根据题意可知,北京时间12:04时,当地太阳位于正南方,影子最短,对应的地方时为12:00。根据时间计算可知,当地时间与北京时间相差4分钟,经度差1°,且120°E位于东边,因此当地经度为119°E。故选B。
20.甲时刻为北京时间13:34,结合上题可计算得出甲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13:30。题干指出甲,乙两个时刻竿影等长,则乙时刻(地方时)应与甲时刻(地方时)关于12:00(地方时)对称,由此得出乙时刻对应的地方时为10:30。故选B。
【点睛】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口诀: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近大远小”—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离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远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来增去减”——太阳直射点靠近,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太阳直射点远离,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21.A 22.B 23.D
【解析】21.由材料“地球北极点俯视图”和“阴影部分表示东半球,非阴影部分表示西半球”可知,OB经线为160°E经线,则甲地所在经线为155°W经线;由材料“2023年7月28日20:00正式开幕”可知,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7月28日20:00,可计算出155°W的地方时为7月28日1:40,故A正确,排除BCD。故选A。
22.由图中可知,甲地更加靠近北极点,故其纬度更高,所以甲地的自转线速度小于乙地;两地都不位于极点,故两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
23.图中 线穿过极点,该弧线是位于北半球的部分经线圈,而该日为7月28日,晨昏线不与经线圈重合,故A错误;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20:00,乌鲁木齐(87°E,43°N)地方时为17:48,7月28日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尚未日落,故不可能星光璀璨,B错误;北京时间(120°E地方时)为20:00,新奥尔良(90°W,30°N)地方时为6时,7月28日北半球为夏季,此时已经日出一段时间,故C错误;北京时间为20:00,东十二区为新的一天0时,新的一天仅占半个时区,因此全球几乎处于同一天,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两极外各地相同,大约15°/小时,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
24.(1) 岩浆 变质
(2)AC
(3) ③ ② ④
【分析】本题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的特征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岩浆与三大类岩石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只有岩浆经过上升冷却凝固作用,才能转化成岩浆岩,即: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故甲为岩浆岩。岩浆岩和沉积岩都可以经过变质作用转化为变质岩,故乙为变质岩。
(2)沉积岩的两大特征为具有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故答案选AC。
(3)岩浆经过上升冷却凝固作用转化为岩浆岩。故①表示冷却凝固作用;各类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转化为沉积岩,故表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的是②。各种岩石又可以在变质作用下,形成变质岩,因此③为变质作用。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经过高温熔融重新成为岩浆,故④为高温熔融作用。
25.(1) 23°26′N 66°34′N
(2) 46°52′ 73°26′
(3)该日保定市昼长夜短,未来3个月昼渐短,夜渐长。
【分析】本道题以太阳视运动图为材料,设置3个小题,考查太阳视运动、正午太阳高度角以及昼夜长短相关知识,内容适中,难度较小,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材料指出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可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上,故该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为23°26′N。根据所学可知,北半球夏至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北极圈刚好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南极圈刚好出现极夜。读图可知,该地正午时刻太阳位于当地上中天顶偏南方天空且子夜时太阳高度为0,即该地刚好出现极昼现象,因此可知此该地位于北极圈,即该地所在纬度为66°34′N。
(2)图中∠α为正午时当地太阳高度角,根据上题可得,该地所在纬度为66°34′N,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可知,H=90°-纬度差,可得,∠α为46°52′。北京的纬度为40°N,根据公式计算,此时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73°26′。
(3)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长达到一年最大值,夜长为最小值;夏至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保定位于北半球,故该日保定市昼长夜短,未来3个月昼渐短,夜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