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8生物实验——2022-2023年黑龙江省中考生物试题分类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23 齐齐哈尔)关于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四个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①放置黑暗处一昼夜
②叶片部分遮光处理
③叶片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
④滴加碘液后观察
A.步骤①使叶片中原来贮存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
B.步骤②的目的是设置对照实验
C.步骤③中酒精溶解叶绿素,叶片变成黄白色
D.步骤④叶片遮光部分呈蓝色
2.(2022 黑龙江)如图为显微镜下人的血细胞示意图,如果要从成熟的血细胞中提取DNA,应该选择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3.(2022 大庆)如图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装置,实验开始时试管中装满水,一段时间后,等气体充满试管容积的左右时,取出试管,迅速将快要熄灭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口内,观察卫生香燃烧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在有光或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B.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
C.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氧气
D.此实验可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有机物
4.(2022 大庆)某种金合欢有大而中空的刺,蚂蚁栖居其中,并以金合欢嫩叶尖端的珠状小体为食。如下表是用该种金合欢幼苗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依据所学知识和实验数据,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金合欢幼苗的生长状况 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
10个月中的存活率/% 43 72
幼苗生长的高度/厘米 5月25日至6月16日 0→6.2 0→31.0
6月17日至8月3日 6.2→10.2 31.0→72.9
A.在研究时段内,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更高
B.在研究时段内,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生长速度更快
C.可通过随意杀灭蚂蚁使金合欢生长得更好
D.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蚂蚁和金合欢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
5.(2022 黑龙江)下列选项中的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 )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C.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
6.(2022 黑龙江)科学家珍妮 古道尔长期深入坦桑尼亚国家森林公园与大自然中的黑猩猩朝夕相处,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逐步揭开了笼罩在黑猩猩身上的神秘帷幕。珍妮 古道尔在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调查法 B.测量法 C.实验法 D.观察法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2023 牡丹江)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如图是他操作的四个步骤,其中步骤B的2号试管应注入 ,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 (填字母)。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 号试管。
8.(2022 牡丹江)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此实验数据说明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与 无关。在测定种子发芽率时,所用种子不能凭主观想法挑选,而应当做到 取样。
三.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
9.(2023 牡丹江)为了深刻认识“吸烟有害健康”,某中学八年6班生物学兴趣小组同学探究了“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数据如下表:
组别 一 二 三 四 五
不同浓度的烟草浸出液(等量) 清水 浸出液Ⅰ 浸出液Ⅱ 浸出液Ⅲ 浸出液Ⅳ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5 36 37 39 41
提示:向四个盛有某种香烟烟丝各半支的小烧杯中,分别加入50毫升、40毫升、30毫升、20毫升蒸馏水,浸泡一天,配制出烟草浸出液Ⅰ、Ⅱ、Ⅲ、Ⅳ,其浓度依次增加。
(1)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 。
(2)本实验应尽量选取大小一致、营养状况相同的成年水蚤,水体、温度等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目的是保证 。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水蚤的心率会随着烟草浸出液浓度的增加而 。
(4)实验结论: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 (选填“抑制”或“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 。
(5)202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结合此主题和上述实验结论,你的做法是: (一点即可)。
10.(2023 牡丹江)根据“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将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使叶片原来贮存的 转运消耗掉。
(2)将实验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 色。
11.(2023 黑龙江)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进行了以下处理,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试管 实验材料 唾液 清水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 馒头碎屑 2mL 0mL 充分搅拌后放入37℃温水中,5~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 馒头碎屑 0mL 2mL
(1)1号试管与2号试管形成对照,变量是 。
(2)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2号试管出现的现象是 。
(3)通过实验证明了淀粉在 的作用下初步转化为麦芽糖。
12.(2023 黑龙江)“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应该选择尾鳍色素 (多或少)的活小鱼,以利于观察。
(2)取出小鱼,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露出口和尾部。应时常往棉絮上滴水以保持湿润,其目的是 。
(3)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上,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将载玻片盖在尾鳍上。
(4)将培养皿放在载物台上,用 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5)实验结束后,将小鱼 。
13.(2023 齐齐哈尔)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准备了40粒大豆种子。在4个罐头瓶内分别放入10粒种子,按下表设置处理后,拧紧瓶盖。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装置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4号瓶
环境条件 不洒水 适量水 适量水 水浸没种子
25℃ 25℃ 0℃ 25℃
实验现象 未萌发 萌发 未萌发 ?
(1)对比分析2号瓶和3号瓶,可知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 。
(2)对比分析1号瓶和2号瓶,可提出的问题是:种子萌发需要 吗?
(3)4号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填“萌发”或“未萌发”)
14.(2023 齐齐哈尔)某同学设计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可探究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如果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应选择 两支试管作为对照实验。
(3)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不变蓝的是 号试管。
15.(2023 黑龙江)如图“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过程中,请对此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问题: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2)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光,使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 。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的颜色变成 。
(4)由此实验可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 。
16.(2023 齐齐哈尔)某班学生进行“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的探究实验。如图所示,各组学生设计了明暗不同但相通的两种环境,各放入等量鼠妇若干只,静置两分钟后,每分钟记录一次明亮和阴暗处鼠妇的数量,统计10次。请回答实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1)同学们观察发现,鼠妇总是生活在阴暗的地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 。
(2)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控制的变量是 。除该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 。(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3)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的目的是 。
17.(2023 绥化)下面是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
(一)实验提示:
1.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变蓝。
2.口腔里面有牙齿、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
(二)实验过程: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C块不做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干净,取一定量的唾液备用。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为①②③号。
4.将准备好的物品分别放入试管中,然后做一定处理,具体操作见下表:
试管标号 ① ② ③
放入物品 A馒头碎屑和2毫升唾液 B馒头碎屑和2毫升清水 C馒头块和2毫升唾液
处理方法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将3支试管一起放到37℃的温水中;5~10分钟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
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下列问题:
(1)①号试管内的物质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 。
(2)②号试管内的物质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3)③号试管内物质局部变成蓝色,说明 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
(4)实验中,①、②号试管充分搅拌,是模拟口腔中 的搅拌作用。
(5)设置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形成 ,便于得出实验结果。
18.(2022 绥化)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时,观察到如图图像。请回答问题:
(1)将人血的永久涂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血细胞中数量最多的是标号①,它的名称是 。它里面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的特性是在含氧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 (填“结合”或“分离”)。
(2)观察发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标号②,它的名称是 。如果人体某处出现了炎症,则它的数量会 (填“增多”或“减少”)。
(3)人体的血细胞有三种,除了图中的标号①和②以外,还有一种形状不规则,有止血作用的是 。
(4)图中的空白区域存在一种半透明的液体,它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它是 。
19.(2022 牡丹江)根据“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低倍显微镜下找到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 。
(2)实验结束后,应将小鱼 。
20.(2022 牡丹江)某中学八年级二班生物学兴趣小组为检测“消毒液能否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设计了如下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培养皿号 1、2、3 1、2、3 1、2、3
实验步骤 ① 将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高温灭菌、冷却备用;关闭本班教室门窗
② 喷洒某消毒液前,在本班教室内把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在本班教室内均匀喷洒适量该消毒液1小时后,把 培养皿盖打开暴露10分钟,盖上盖,封好 不做处理
③ 将A、B、C三组培养皿放入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一天后观察并记录培养皿里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数量,求各组平均值
实验结果 ? ? ?
(1)牛肉汁的作用是为细菌和真菌生存提供了水和 。
(2)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 。
(3)②步骤的操作相当于培养细菌和真菌一般方法步骤中的 。
(4)理论上C组的实验结果是 ,设置C组的目的是与A、B两组形成 实验。
(5)预测实验结果和结论:如果B组的菌落数量少于A组,那么消毒液能减少教室内细菌和真菌的数量。则说明通过喷洒消毒液能有效预防传染病,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
21.(2022 黑龙江)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天竺葵进行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①中酒精的作用是: 。
(3)步骤③中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检验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不是 。
(4)实验现象:步骤⑦中见光部分遇碘液变成蓝色,遮光部分不变蓝。
实验结论:由此可以看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 。
22.(2022 黑龙江)初一(3)班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想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设计如下:
试管 加入物质 处理方法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后放在?℃的水中10分钟 滴加两滴碘液摇匀
2号 馒头碎屑+?
(1)2号试管中应加入 。
(2)处理方法中应放在 ℃的水中。
(3)预测实验结果:1号试管滴加碘液后 蓝。(填“变”或“不变”)
23.(2022 黑龙江)某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实验方案及现象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实验装置 1号培养皿 2号培养皿
实验处理 20粒小麦种子 20粒小麦种子
不浇水 浇适量的水
23℃~25℃ 23℃~25℃
实验现象 都不萌发 18粒种子萌发
(1)本实验的变量是 。
(2)连续培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培养皿中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结论: 。
(3)连续培养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2号培养皿中有18粒种子萌发,则2号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为 。
(4)请分析2号培养皿中2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种原因即可)
24.(2022 齐齐哈尔)利用下列实验装置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把装置放在适宜的环境中,一天后进行观察),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1)装置A:甲瓶内温度计示数高于乙瓶内温度计示数,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 (填“储存”或“释放”)能量。
(2)装置B:打开阀门使种子萌发时产生的气体进入试管,会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 ,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
(3)装置C: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吸收 。
25.(2022 齐齐哈尔)请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观察发现靠近蚯蚓身体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 。
(2)在实验过程中,用手指来回触摸蚯蚓身体的腹面,不光滑;用放大镜观察,会看到许多小突起,这是 ,有辅助运动的作用。
(3)在观察的过程中,应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保证蚯蚓正常 。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6.(2022 黑龙江)如图为某同学观察种子的结构时观察到的玉米种子结构模式图。请根据所学实验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用刀片将这粒玉米种子从中央 (填“横向”或“纵向”)剖开。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一滴碘酒,再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⑤] 被染成蓝色。
(3)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玉米种子有 片子叶。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解答】解:A、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为了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全部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的。A正确;
B、②叶片部分遮光处理,是为了做对照实验,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B正确;
C、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C正确;
D、叶片光照(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D错误。
故选:D。
2.【解答】解:在三种血细胞中,③红细胞数量最多,没有细胞核;②血小板,个体微小,数量少,无细胞核;①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数量少;因此从血液中提取的DNA来自于白细胞,因为只有白细胞里含有细胞核。
故选:A。
3.【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该装置“为探究光合作用某一产物的实验”,因此应将实验装置放置在光下,无光不能进行,A错误。
BC、可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来检验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从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氧气,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二氧化碳,B错误,C正确。
D、此实验装置没有经过暗处理和设置对照实验,不能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中含有有机物,D错误。
故选:C。
4.【解答】解:A、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A正确。
B、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所以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B正确。
C、从表中信息可知,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比没有蚂蚁生活的金合欢幼苗存活率高,生长速度快。因此实验表明:因此说明栖居蚂蚁对金合欢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并不是可通过随意杀灭蚂蚁使金合欢生长得更好,C错误。
D、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蚂蚁和金合欢的数量不会无限增长,D正确。
故选:C。
5.【解答】解: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
故选:D。
6.【解答】解: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而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步骤:①要有明确的目的;②要全面、细致和实事求是,及时记录;③要有计划、要耐心;④要积极思考;⑤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资料分析:①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图表)和音像等;②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和探究线索。所以科学家珍。古道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
故选:D。
二.填空题(共2小题)
7.【解答】解:小明同学想探究馒头变甜是否与唾液有关,1与2两支试管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变量为是否有唾液,除了变量外,其余条件均相同,因此,步骤B的2号试管应注入2毫升唾液,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步骤是C。4℃水浴温度过低,影响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唾液淀粉酶在体温37℃环境下使酶的催化作用(或催化活性)发挥最好,因此在实验中应将实验装置放在37℃的温水里进行水浴加热,目的模拟人体口腔温度,使消化酶保持最佳活性。改进实验后,步骤D中变蓝的是1号试管,原因是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淀粉遇碘变蓝色;2号试管内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遇碘不变蓝。
故答案为:2毫升唾液;C;1。
8.【解答】解:研究发现蚕豆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分别是97.1%和96.8%,此实验数据说明蚕豆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环境条件与光照无关。“测定种子发芽率时,需要从检测种子中选取少量种子作为样本进行检测”,这种科学的检测方法称为抽样检测法。选取样本时要做到随机取样,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
故答案为:光照;随机。
三.实验探究题(共17小题)
9.【解答】解:(1)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第一组加清水的作用是对照。
(2)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实验环境中除烟草浸出液的浓度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目的是保证单一变量。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清水中水蚤的心率最低,在烟草浸出液中随浓度的增大,心率逐渐增加。
(4)根据表中数据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由小增大,水蚤10秒内的心跳次数由35增加到41,表明烟草浸出液对心率有促进作用,且浓度越高作用越强。
(5)2023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结合此主题和上述实验结论吸烟有害健康,的做法是: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吸烟(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烟草浸出液的浓度
(2)单一变量
(3)增加
(4)促进;强
(5)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不吸烟
10.【解答】解:(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或有机物)运走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
(2)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使叶片变成黄白色,便于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颜色反应。
故答案为:(1)淀粉(或有机物)
(2)黄白
11.【解答】解:(1)1号试管与2号试管除了有无唾液的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2)(3)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转化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淀粉没有被分解,淀粉遇碘液变蓝。通过实验证明了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转化为麦芽糖。
故答案为:(1)唾液;
(2)不变蓝;变蓝;
(3)唾液淀粉酶。
12.【解答】解:(1)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流情况时,为了便于观察,应选取尾鳍色素少的活鱼,若尾鳍的色素较深时,不易观察到红细胞单行通过的情况。
(2)小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来获得水中的溶解氧,因此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获得氧气,正常的呼吸。
(3)因要“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所以要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使尾鳍平贴在培养皿上,等小鱼安定后,将载玻片盖在上面。
(4)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流动情况即可。用低倍的显微镜,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亮。
(5)我们要保护小动物,所以实验结束后,将小鱼放回鱼缸饲养起来。
故答案为:(1)少。
(2)保证小鱼正常呼吸(合理即可)。
(4)低。
(5)放回鱼缸(合理即可)。
13.【解答】解:(1)2号瓶和3号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温度,通过实验现象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2)2号瓶和1号瓶唯一不同的变量是水分,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吗?
(3)4号瓶中的种子缺乏充足的空气,因此不能萌发。
故答案为:
(1)适宜的温度
(2)一定的水分
(3)未萌发
14.【解答】解:(1)①号试管和②号试管形成了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2)①号试管和③试管除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
(3)将三支试管同时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不变蓝的是①号试管,①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遇碘液不变蓝。
故答案为:(1)唾液淀粉酶;
(2)①③;
(3)①。
15.【解答】解:(2)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光,使遮光部分与不遮光部分形成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
(3)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酒精的颜色变成绿色,叶片的颜色由绿色变为黄白色。
(4)叶片见光部变蓝,说明有淀粉产生,未见光部不变蓝,说明没有淀粉产生,由此实验可得出结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淀粉。
故答案为:(2)对照;
(3)绿色;
(4)淀粉。
16.【解答】解:(1)由于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所以本探究提出的问题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作出的假设是: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实验设置了明暗两种环境,控制的变量是光照。除该因素外,影响鼠妇分布的非生物因素还有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
(3)统计一次容易产生误差,有可能其他因素导致产生偶然现象不一定能反映真实情况。多实验几次,然后取平均值,可以减少误差。为了排除由偶然性引起的误差,在实验过程中,每分钟统计一次不同环境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最后计算出全班各组第10次数据的平均值,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
故答案为:(1)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分布
(2)光照;水分(温度、空气、土壤等)(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3)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小实验误差
17.【解答】解:(1)①号试管是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初步分解成了麦芽糖,因此不变蓝。
(2)②号试管加入的是清水,清水不能消化淀粉,因此变蓝。
(3)3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没有与馒头块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由此可见:牙齿的咀嚼作用会影响消化,所以吃饭时要做到细嚼慢咽。
(4)实验中馒头碎屑是模拟了口腔中牙齿的咀嚼,搅拌是模拟了口腔中舌的搅拌。
(5)①号试管与②号试管对照,实验变量是唾液,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故答案为:
(1)不变蓝;麦芽糖
(2)变蓝;
(3)牙齿;
(4)舌
(5)对照实验
18.【解答】解:(1)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血涂片,在视野中数量最多的是①红细胞,它的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称为血红蛋白,人体呼吸系统吸收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其结合。因此这种血细胞具有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作用。
(2)观察发现,血细胞中体积比较大的是标号②白细胞,当身体某处受伤,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的部位,吞噬病菌;因此当人体发生炎症或其他疾病时,血液内白细胞的总数会增多。
(3)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能促进止血并加速凝血。
(4)血浆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故答案为:
(1)红细胞;结合
(2)白细胞;增多
(3)血小板
(4)血浆
19.【解答】解:(1)毛细血管的管壁只有一层细胞组成,管径极细,血流速度最慢,只能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
(2)小鱼也是生物圈的一员,将小鱼放回自然水环境中(或鱼缸),小鱼会长大,还会繁殖更多的鱼。这样就能保证有丰富的鱼资源。
故答案为:
(1)毛细血管
(2)放回自然水环境中(或鱼缸)
20.【解答】解:(1)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因此首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常用牛肉汁加琼脂熬制,牛肉汁为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提供水分和有机物。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实验时,A、B两组培养皿开盖后暴露相同时间,目的是为了控制单一变量。
(3)步骤②相当于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中的接种步骤。
(4)表中C组起对照作用,理论上应该是没出现菌落。
(5)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消毒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故答案为:(1)有机物。
(2)单一变量。
(3)接种。
(4)没出现菌落;对照。
(5)切断传播途径。
21.【解答】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中将植物遮光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有机物(淀粉)运走或耗尽。
(2)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是绿色的色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加热能使酒精快速溶解叶绿素,如果将叶片放在酒精中,并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酒精易燃容易引起火灾。所以在实验步骤④小烧杯中的液体是酒精,将盛有酒精的小烧杯放在清水中,隔水加热。
(3)经过实验步骤⑤滴加碘液后,从实验中可以看出,步骤⑦中遮光部分不变蓝,说明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产生了淀粉。
(4)根据淀粉遇到碘变蓝色,叶片的见光部分变蓝色,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光(或光照)。
故答案为:
(1)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意思对即可)
(2)溶解叶绿素(或溶解叶绿素,使叶片脱色)
(3)淀粉
(4)光(或光照)
22.【解答】解:(1)对照实验变量唯一,1号与2号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变量是唾液,2号试管中应加入2毫升清水作对照。
(2)唾液淀粉酶在37℃时活性最强,因此两试管充分搅拌后放在37℃的水中10分钟。
(3)1号试管加了2毫升唾液,由于淀粉被唾液分解,滴加碘液后不变蓝。
故答案为:
(1)2毫升清水
(2)37
(3)不变
23.【解答】解:(1)1号培养皿不浇水,2号培养皿浇适量的水,实验的变量是水(或水分)。
(2)1号培养皿中的种子没有萌发:2号培养皿中的种子萌发,由此得出结论: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或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2号培养皿中有18粒种子萌发,则2号培养皿中种子的发芽率为18÷20×100%=90%。
(4)2号培养皿中2粒种子没有萌发的原因可能是胚已死(或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
故答案为:
(1)水(或水分)
(2)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或水分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3)90%
(4)胚已死(或胚不完整或种子没有度过休眠期)
24.【解答】解:(1)装置A:乙暖水瓶内的种子是煮熟的种子,呼吸作用已经停止,所以温度没有变化,本实验是验证种子呼吸作用释放热量。
(2)装置B:瓶中是萌发的种子,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过一段时间后,往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子内的二氧化碳会进入试管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是二氧化碳的特性。
(3)装置C: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特性,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内立即熄灭,放进乙瓶内继续燃烧,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
故答案为:(1)释放。
(2)浑浊。
(3)氧气。
25.【解答】解:(1)蚯蚓的身体呈长圆柱形,有许多体节构成的,故称为环节动物,在身体的前端的几个体节,颜色浅而光滑,称为环带,与生殖有关。
(2)蚯蚓的腹面大多数体节中间有刚毛,刚毛有协助运动的作用。因此用手触摸蚯蚓体节近腹面处时,会有粗糙不平的感觉,这是因为摸到了蚯蚓体表的刚毛,它能够支撑躯体和辅助运动。
(3)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黏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实验过程中,用浸湿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保持蚯蚓的体表湿润,维持其正常的呼吸。
故答案为:(1)环带。
(2)刚毛。
(3)呼吸。
四.解答题(共1小题)
26.【解答】解:(1)取一粒浸软的玉米种子(果实),用刀片将种子从中央纵向剖开。
(2)玉米种子中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所以在玉米种子剖面上滴一滴碘液,染成蓝色的是⑤胚乳,也证明胚乳中含有丰富的淀粉。
(3)玉米种子有1片,称为单子叶植物,而且玉米种子有胚乳。
故答案为:
(1)纵向
(2)胚乳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