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7分)
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散文家的视觉经验如果还限于田园风光,未免太【甲】(A
狭小B
狭窄)也太保守了。同时,广义的景也不应限于视觉:街上的市声,陌上的万籁,也是一种景。景存在于空间,同时也依附于时间,所以【乙】(A春秋代序 B春种秋收)、朝夕轮回,也都是景。景有地yù( )性 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大部分的游记都不动人,因为作者不会写景。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两山排闼送青来”,正是化静为动。“鬓云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只会用形容词的人,其实不解写景。
——余光中《说散文》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2分)
①地yù( )性 ②万籁( )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横线。(2分)
【甲】 【乙】
(3)下面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3分)
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
二、选择题(共2分)
2.下列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居高面下) 饮少辄醉(就)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情趣) 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野芳发而幽香(花) 杂然而前陈者(陈列,摆开)
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苍颜白发(苍老的容颜)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3.阅读下列材料,请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为了弘扬千年蜀道文化,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第七届蜀道文化旅游节于5月18日在剑门蜀道·剑门景区开幕。
材料二:广元是从成都到西安这条古蜀道上的璀璨明珠,从建县至今有2 300多年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它是中国古栈道文化的集中展现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核心走廊,又是武则天的家乡,也是红四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川陕苏区主战场。它的文化主要集中在剑门蜀道文化、三国文化、抗金抗元文化、特色女性文化、红色文化和川北民俗文化等方面。
(1)学校开展以“弘扬千年蜀道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仿照示例为此次活动方案补充两个活动内容。(3分)
活动主题:弘扬千年蜀道文化
活动内容:
示例:画说蜀道文化
(2)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蜀道文化,第四中学拟邀请本地民俗专家李先生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讲座。假如学校委派你前去邀请,你会如何说?(4分)
四、情景默写(共10分)
4.经典诗文默写。【在第(1)~(7)题中,任选五题;在第(8)~(10)题中,任选一题】
(1) ,蝉鸣黄叶宫秋。(许浑《阳城东楼》)
(2)晓镜但愁云鬓改, 。(李商隐《无题》)
(3) ,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4) ,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
(5)今日听君歌一曲,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明月几时有? 。(苏轼《水调歌头》)
(7)远远围墙, 。(秦观《行香子》)
(8)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9)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范仲淹《岳阳楼记》)
(10) ,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被“偷走”的鲜花
佚名
①我开了家鲜花店,父亲在闲暇之余会过来帮忙。我的左邻是一家老饭馆,我的右邻是一家新开的面店。我的店和我的左邻右舍没有严格的分界线。由于地理位置不是很好,加上又没有特别醒目的标识,我的鲜花店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我将一些鲜花从店里搬出来,在门前摆了个造型。这样,A门口倒也打扮得花团锦簇,远远望去,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②一天,我打开门时,却发现自己门前摆着的鲜花造型不见了,仔细一看,鲜花被排成了一列,摆在了我和右邻的两道店门之间,而且,一排鲜花紧紧靠向右邻的店门。我气不打一处来,本来生意不好,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我便要出去与他们理论。父亲却拦住了我说:“且慢!我自有妙法。”
③我看到我父亲走进了左邻的店里。出来后父亲便一言不发地将店里的另一些花也往外搬,把它们排在左邻的门口。摆放整齐后,左邻门前的花与靠近右邻的花形成了一种对称美,大气简洁。
④尽管我一百个不愿意,但父亲却说自有道理,我问他时,他只说让我等等,便不再多说。
⑤第二天早上,B两边的鲜花同时争奇斗艳,明丽动人。到店里吃饭吃面的顾客纷纷在花旁驻足。走进店里,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其间。饭后,与老板唠上两句,知道这动人的鲜花来自隔壁的花店,便时有顾客用餐之后到我店里光顾。我的生意慢慢开始转好,左邻右舍的生意也是兴隆起来,左邻饭店老板与父亲握手,说感谢我们;右邻面店老板也来和父亲握手,一脸羞愧,说我们大度智慧。父亲高兴地对他们说:“应该感谢你们,是你们允许我将鲜花摆到你们的门口,是你们替我做了广告。”
⑥我在心里久久地回味着父亲的这一“妙法”。
⑦晚上,父亲给我讲了个故事:有一个年轻人,去一家修理厂当修理工,那天接了一个活,修理一辆自行车,需要换掉后胎,几个徒弟争先恐后地忙完了,便坐在一旁打扑克,他不爱玩,看着自行车锈迹斑斑的,便自作主张地拿了机油给自行车的传动部位加油,完了,又将外圈给打磨了一下。同事们觉得他多管闲事,人家又没让你修别的部位,出力不讨好。可是,几天后,车主却将这个年轻人挖到他的公司上班,并且有着不菲的待遇。
⑧父亲讲完故事,我恍然大悟,想到毛姆的小说有这样一段情节:种花老人桑迪·巴雷特正准备回答儿子“如何做人“的提问时,却发现儿子脚下踩翻了一盆玫瑰,老人说:你踩伤了玫瑰,玫瑰却给你的脚底留下了清香!儿子似有所悟地脸红了。老人挥了挥手说:去吧,为他人开一朵花!
⑨现在,我想,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
(选自《青年文摘》,有删减)
5.阅读文章,理清文脉,在下列方框中依次填写相关的情节。
(3分)
花店生意惨淡 ① 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入口 ② 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 ③
6.为满足文章结构或表达效果的需要,文章常会运用反复的手法,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4分)
①文中画线句子两次描写了鲜花,请比较分析两处描写在文中的不同表达效果。
②文章为什么两次引用故事?请加以分析。
7.请分析文章以“被‘偷走’的鲜花”为标题的作用。
(3分)
8.文章篇末说,“我已真正懂得了父亲所讲的做人妙法了”,作者真正懂得的“做人妙法”到底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生活写出你的理解。
(4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草原上的“流浪汉”
詹院生
①在美国西部片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画面:一坨坨枯黄的草球在呼啸的狂风中翻腾着、跳跃着,穿越田野、横跨道路,向着远方滚去。
②这种草叫风滚草,最大的特点是随风滚动,四海为家,因而被称作草原上的“流浪汉”。或是为了沿途散播后代,或是为了寻找新的乐土,总之,到了该走的时候,它就会萎缩成一个圆球,斩断茎与根之间的联系,毫不犹豫地滚上路途。
③风滚草最初是在俄罗斯被发现的,学名叫蓟,生于河谷砂地、沙漠,砾质戈壁、路旁,耕地、沿海和河岸的沙滩。俄罗斯蓟的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无论土壤干燥或湿润、贫瘠或肥沃,它们都会见缝插针、落地生根。还有一些风滚草类型的植物生命力更强,能够“死而复生”,例如十字花科的含生草、卷柏科的复活卷柏、地星菌科真菌,它们在极干燥的情况下,会卷曲形成风滚草,滚到湿润的环境,吸水后,卷曲的植物体会重新舒展开来,再一次获得新生。
④风滚草是一种令人类十分头疼的草:除非被栅栏、水沟、玉米地、建筑物、干燥的灌溉水渠或者防风林阻挡,否则它会一路滚下去,最后形成汽车般大小的干球。这些干球堆积在水闸和桥下,很有可能会阻塞甚至改变河道。再加上它们一路上散播的种子,长大以后会造成更大的麻烦。比如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北部的一个镇,因为天气干燥,风滚草每时每刻都在疯长,以至于居民每天早上起床,都得先突破堵在屋前、有时快要漫过屋顶的干草才能出门,光是清理它,每天就得花上好几个小时。而且,羊群要是误食风滚草,有可能致命。可以说,当地居民已经被这“毛茸茸危机”折腾得筋疲力尽。
⑤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透过生物,如象鼻虫、虱类或真菌,来控制风滚草的肆意蔓延。美国曾希望引进原生地能够啃食风滚草的害虫,用生物防治法来控制它们的数量,但是联邦政府不允许将这类害虫放到野外。后来,美国又一度计划研究病毒来使风滚草断子绝孙,但收效甚微。
⑥即便风滚草让人类操碎了心,但是乐观的人类也是永远无法停止苦中作乐的。饱受其害的美国人拿它们玩了起来:亚利桑那州昌德勒的市民在圣诞节时会用风滚草搭起神情怪诞的圣诞树;堪萨斯州的花园市甚至有一座“大草原风滚草农场”,种着一排排整齐的俄罗斯蓟,把风滚草当成装饰品出售。
⑦目前看来,人类和风滚草的斗争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希望人类可以找到合理的办法来控制风滚草的疯狂生长,但不要斩尽杀绝。如果哪天西部牛仔片的背景里没有了漫山遍野的风滚草,那将失去许多风味吧。
(有删改)
9.将本文标题改为“草原上的风滚草”好不好?为什么?(2分)
10.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本文主要写了有关风滚草的哪些内容。
(3分)
11.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分)
1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4分)
①到了该走的时候,它就会萎缩成一个圆球,斩断茎与根之间的联系,毫不犹豫地滚上路途。
②羊群要是误食风滚草,有可能致命。
13.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2分)
六、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
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14.刘长卿一生两遭贬谪,他经过贾谊故居,心中难免会产生强烈地共鸣。本诗怀古伤今,情感丰富,既表达出对贾谊被贬的 ,也表达出对自己命运的 。(2分)
15.简要分析颔联“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的作用。(4分)
七、作文(共6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域;lài
(2)B;A
(3)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也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汉字的部首与偏旁;近义词;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⑴ 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字形。注意"域"的书写,这个字比较常用。“籁”的读音为" lài ”,这是一个易错点,"万籁”的意思是"自然界发出的种种细微的声响"。
⑵ 本题考查的是词义的辨析。“狭小“狭隘窄小。“狭窄"宽度小,范围小。据此判断一空应为“狭窄"。 “春秋代序指一年之内四时顺序更替。“春种秋收"就是春天播种,播下希望的种子经过风吹雨打,到了今天就是成熟收获的季节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二空应为“春秋代序”。
⑶ 本题考查的是病句。该句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就改为“也"。
【点评】⑴本题考查重要词语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对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的字、词准确的识记,加强积累。
⑵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⑶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2.【答案】D
【知识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D.句意: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秀:茂盛,解释不正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3.【答案】(1)礼赞蜀道文化;漫话蜀道文化
(2)李先生(李老)您好!我是第四中学的学生,我校邀请您于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蜀道文化”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湖心亭看雪;语言得体
【解析】⑴本题是一道开放性,只要活动围绕主题,活动形式有实际可操作性即可。
⑵本题属于半开放性试题,口语交际试题,先要有称呼,然后根据情景和人物身份,写出邀请的目的、时间、地点,注意语气委婉,有礼貌,语言通顺即可。
故答案为:⑴礼赞蜀道文化;漫话蜀道文化
⑵李先生(李老)您好!我是第四中学的学生,我校邀请您于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蜀道文化”讲座,不知您是否方便?
【点评】⑴本题考查主题活动和设计。答题时应注意,考查学生的围绕主题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从三个方面设计活动:一是围绕活动的目的和主题设计,二是设计的活动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三是设计活动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
⑵本题考查语言运用的简洁得体和情境说话。答题时应注意,读通情境抓住中心,用词要符合特定的语境和语体色彩,有合适的称呼和礼貌用语,说话对象的身份、年龄、场合等。一定要说清邀请的具体时间要求等:于本周星期五下午3点到学校为全体学生做“蜀道文化”讲座。
4.【答案】(1)鸟下绿芜秦苑夕
(2)夜吟应觉月光寒
(3)戍鼓断人行
(4)欲渡黄河冰塞川
(5)暂凭杯酒长精神
(6)把酒问青天
(7)隐隐茅堂
(8)在乎山水之间也
(9)至若春和景明
(10)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岳阳楼记;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解析】古诗文的直接性默写注意易错字:(1) 芜、秦、苑;(2) 吟 ;(3) 戍;(4) 渡;
(5) 凭 ;(6)酒;(7) 茅;(8) 乎 ;(9) 景;(10)簇;
故答案为:(1) 鸟下绿芜秦苑夕;
(2) 夜吟应觉月光寒 ;
(3) 戍鼓断人行 ;
(4) 欲渡黄河冰塞川 ;
(5) 暂凭杯酒长精神 ;
(6) 把酒问青天 ;
(7) 隐隐茅堂 ;
(8) 在乎山水之间也 ;
(9) 至若春和景明 ;
(10)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 。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默情况,学生平时要注重积累,多加记忆,注意书写规范,注意易错字。
5.【答案】①鲜花被搬走 ;②“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 ③“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6.①A句写“我”因为生意惨淡所以搬出鲜花,希望鲜花能够招徕生意,引出下文鲜花被搬走.父亲出妙招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句写鲜花的明丽动人,引出下文鲜花使得左邻右舍生意兴隆,突出强调鲜花具有为店铺带来收益的重要意义,继而引出文章主旨。②文章通过写修理工额外修理其他部件最后被挖到其他公司,以及踩花的两个故事,体现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为自己迎来顺利,深化文章的主旨;引用两次故事使文章主旨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富有启发性。
7.内容上,概括了“我”为招徕顾客而摆在门口的花被右邻面店移到自己店门口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主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8.“做人妙法”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待他人和善宽容,一定会有所回报。示例: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热心帮助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当我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体育运动时,他们都愿意和我搭档,帮助我练习。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要在整体阅读文本的基础上,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进行概括和归纳,注意选择简明扼要的语言。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表现手法作用的能力。平时要掌握,托物言志、象征、反复、抑扬等表现手法,然后根据具体的题干要求作答即可。
(3)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标题作用的能力。记叙文文题作用有以下几种:概括主要内容,是文章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主题,一语双关,具有深刻含义,表达强烈感情等。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紧扣文本,联系生活实际,谈出体会感悟,做到自圆其说,语言通顺连贯即可。
5.根据文章情节可知“花店生意惨淡"应在文章第①段,“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应在文章第③④段,第一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②段的内容概括,结合上下文,本段交代“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的原因,即鲜花被搬走”,“父亲给我讲修理工的故事”应在文章第⑦段,第二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⑤-⑥段的内容概括,结合上下文,这两段会交代“父亲将花摆放在左右饭店”的结果,即“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第三个方框里填写的情节应根据第⑧⑨段的内容概括,主要写我的感悟,即“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故答案为:①鲜花被搬走 ;②“我”和左邻右舍都生意兴隆; ③“我"明白了做人妙法。
6.①第一次写搬出鲜花,是因为生意惨淡。为了招徕生意,才把门口倒也打扮得花团锦簇”,为下文花盆被搬走,父亲出妙招做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第二次写鲜花“争奇斗艳,明丽动人”,招徕顾客的驻足欣赏,让“我的生意慢慢开始转好,左邻右舍的的生意也是兴隆起来”。AB两句运用反复强调花的重要性,为花店和左邻右舍带来收益,继而引出文章主旨。②文章写父亲讲的修理工额外修理其他部件最后被挖到其他公司的故事,我想到毛姆小说中踩花的故事,这两个故事都体现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为自己带来好处这一主题,深化文章的主旨;引用两次故事使文章主旨更突出,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耐人寻味。
故答案为:①A句写“我”因为生意惨淡所以搬出鲜花,希望鲜花能够招徕生意,引出下文鲜花被搬走.父亲出妙招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B句写鲜花的明丽动人,引出下文鲜花使得左邻右舍生意兴隆,突出强调鲜花具有为店铺带来收益的重要意义,继而引出文章主旨。②文章通过写修理工额外修理其他部件最后被挖到其他公司,以及踩花的两个故事,体现出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为自己迎来顺利,深化文章的主旨;引用两次故事使文章主旨确凿充分,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富有启发性。
7.《被“偷走”的鲜花》围绕着“鲜花”展开故事情节,贯穿始终,文题揭示了文章线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鲜花被“愉走”,一语双关,既指“我”为招揽顾客摆在门口的花被左邻面店移到面店门口,又含蓄揭示文章的中心,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他人和善宽容,也一定会有所回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故答案为:内容上,概括了“我”为招徕顾客而摆在门口的花被右邻面店移到自己店门口的主要内容,揭示了“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主旨,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结构上,花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8.做人妙法是做人最好的方法,应像文中父亲、像文中的修理工一样,胸怀广阔,和善宽容,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快乐了别人,幸福了自己,等你需要帮助时,别人才会伸出双手帮助你解决困难。
故答案为:“做人妙法”就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待他人和善宽容,一定会有所回报。示例:我们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的,我热心帮助班里成绩比较差的同学,当我遇到自己不擅长的体育运动时,他们都愿意和我搭档,帮助我练习。
9.【答案】不好。“草原上的风滚草”这一标题,虽然也符合文章内容,但不如原标题生动形象。原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滚草比作流浪汉,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风滚草随风滚动、四海为家的特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风滚草随风滚动的特点;风滚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风滚草的危害及人们对它的控制措施;人们对风滚草的利用。
11.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十字花科的含生草”“卷柏科的复活卷柏”“地星菌科真菌”这几种风滚草类型的植物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一些风滚草类型的植物生命力极强,能够“死而复生”,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说服力。
12.①“毫不犹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旦时机成熟,风滚草就会随风滚动、寻找新家或传播后代的行为,富有表现力。②“有可能”表示估计,这里说明了羊群误食风滚草的危害——可能会致命,但并不一定会致命,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能合理控制风滚草疯长以及与其和平共处的期望。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标题的意义与作用。文章题目的作用有: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②点明文章中心;③题目具有象征意义;④设置悬念,引发读者兴趣;⑤贯穿全文,为文章的线索。
⑵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⑷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体现在修饰,限制性词语的选用上。主要是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等方面的修饰限制性副词和数量词等词语。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最后表述: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⑸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9.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 文章的题目“草原上的流浪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的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而'草原上的风滚草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所以不能换。
故答案为: 不好。“草原上的风滚草”这一标题,虽然也符合文章内容,但不如原标题生动形象。原标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风滚草比作流浪汉,生动形象地表达出风滚草随风滚动、四海为家的特点,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在②段中介绍了风滚草的特点一"随风滚动 ,四海为家" ;③段写了风滚草"生命力和繁殖能力极强" ;④⑤段写因为风滚草给人们带来了不便,所以人们采取很多措施对其进行控制;⑤段列举了人们对风滚草的利用。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 风滚草随风滚动的特点;风滚草极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风滚草的危害及人们对它的控制措施;人们对风滚草的利用。
11.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画线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十字花科的含生草、卷柏科的复活卷柏、地星菌科真菌的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风滚草生命力顽强,能够死而复生”的特点。
故答案为: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十字花科的含生草”“卷柏科的复活卷柏”“地星菌科真菌”这几种风滚草类型的植物的例子,具体说明了一些风滚草类型的植物生命力极强,能够“死而复生”,便于读者理解,增强了说服力。
12.① "毫不犹豫地滚上路途”中毫不犹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风滚草到了该走的时候果断决然的情态。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② “有可能致命”中的“有可能表示不确定,意思是可能性很大,但又不是全部,说明羊群误食风滚草的危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故答案为: ①“毫不犹豫”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一旦时机成熟,风滚草就会随风滚动、寻找新家或传播后代的行为,富有表现力。②“有可能”表示估计,这里说明了羊群误食风滚草的危害——可能会致命,但并不一定会致命,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如果哪天西部牛仔片的背景里没有了漫山遍野的风滚草,那将失去许多风味吧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结尾段中"人类和风滚草的斗争还要持续很长-段时间 ,希望人类可以找到合理的办法来控制风滚草的疯狂生长,但不要斩尽杀绝"表现了人们希望风滚草能得到治理,但又不至于使其灭绝的愿望。
故答案为: ①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②内容上:表达了作者对人类能合理控制风滚草疯长以及与其和平共处的期望。
14.【答案】同情和痛惜;悲愤和抑郁。(意近即可)
15.①点明凭吊贾谊的时间以及萧条冷落的环境;②烘托作者内心孤独寂寞、悲凉凄怆的心情;③表达作者对贾谊的景仰;④暗示唐王朝危机四起的政治形势。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时要求学生结合诗人写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思,根据题干的提示,找准答题点,提取信息并且进行概括。
(2)本题考查考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考生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注意对诗句语言特点的把握。
14.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解答时,结合具体诗句来进行分析。“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意思是,贾谊被贬在此地居住三年,可悲的遭遇千万代令人伤情;“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意思是,寂寞冷落深山里落叶纷纷,可怜你不知因何被贬到此地呢?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尾联写宅前徘徊,暮色更浓,秋色更深,抒发放逐天涯的哀惋叹喟。此诗通过对汉代文学家贾谊不幸遭遇的凭吊和痛惜,抒发了诗人自己被贬的悲愤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情绪。
15.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解答时,全面把握诗歌大意和情感,围绕诗句内容从修辞手法或描写手法来进行分析。“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意思是,我在秋草中寻觅着你的足迹,寒林里空见夕阳缓缓斜倾。根据诗中“秋草”“寒林”“人去”“日斜”的内容可知,作者采用了环境描写,渲染出故宅一片萧瑟凄凉的景色,而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还要去“独寻”,一种景仰向慕、寂寞兴叹的心情,油然而生。寒林日斜,不仅是眼前所见,也是贾谊当时的实际处境,也正是李唐王朝危殆形势的写照。诗人联系与贾谊遭贬的共同的遭遇,心理上更使眼中的景色充满凄凉寥落之情。
16.【答案】【参考例文】
我心雀跃
阵阵幽香。无意间抬头,却发现了窗前吊兰千丛碧绿中,一朵小小的、却已完全盛放的吊兰花。几枚精致的花瓣,几丝嫩黄的花蕊,简单朴素,却隐隐透出一丝高贵。
刹那间,我似乎听到了心底开花的声音。
我不知道,它的盛放历经了多少艰辛。
我只知道,这株吊兰所遭受的一次又一次“灭顶之灾”。在吊兰还很小的时候,就被粗心的我剪去塞入塑料袋带回家去。接近一个小时的颠簸,吊兰几乎全蔫了。到家后,我随意找了个花盆,挖了点土,将吊兰种了进去,不管根是否已经全部“入土”,也不管土里是否有充足的水分。
漫长的一个月,吊兰仅仅依靠土里残留的水分,向着泥土深处,努力地扎根生长。
一个月以后,这株吊兰终于引起了妈妈的注意。妈妈细心地将它的根埋下,悉心地为其浇水施肥,吊兰也以似乎看得见的速度飞速生长。
好景不长,转眼间,又到了一年暑假。出去旅游前,我愣是没有想到吊兰。在外十几天,正值家里太阳最盛的十几天,吊兰又正好在阳台,每天都要接受阳光的暴晒,却只能汲取花盆里所剩不多的水分。我不知道我们出去的那几天,它是如何艰难地存活下来的,我只知道,等我们归来时,它的土已经干裂成一块一块的了……
经历了两次“灭顶之灾”的它,没有泄气,反倒孕育出了一朵小小的完全盛放的吊兰花,不,现在已经是一嘟噜吊兰花了:几枚精致的花瓣,几丝嫩黄的花蕊,明明各不相同,却透露出一种相同的高贵。
人生的道路不也是这样么,崎岖不平,有挫折,有坎坷,我们也要像吊兰一样在逆境中不断抗争,才能开出灿烂的生命之花。
心的原野上,也慢慢布满了花的踪迹,淡雅朴素、阵阵曲香。我的心,感动并雀跃着。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提示语充满诗意,饱含哲理,以直接命题的形式出现,学生有熟悉感。学生对“雀跃”的情感并不陌生,有话可说。与“我”有关,可发挥的空间和选择的范围比较大。虽然审题难度不大,但文章要出彩必须立意深刻,选材新颖,在情感的真挚上下功夫,要紧扣“我”“心”“雀跃”展开叙述描写,“我心”因为什么而雀跃?事情的经过是怎样的?“雀跃”的心情带给我的思考和收获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要在行文过程中写清楚。平常能够关注生活、注重生活体验,才能有鲜活的事情可写。
【点评】本题是一篇命题作文,注意以下几点:认真审题,明确题意这是写好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明确中心,选好材料:在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是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