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9: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7分)
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人们遇到障碍时,要么____,要么____。②但是这两种方法难道没有弊端吗?③要绕过障碍,就得走弯路,走弯路就会延误抵达目的地的时间。④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⑤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就是去接纳它、包容它。
1.请将下面的短语分别填在第①句的横线上。(只填序号)(2分)
A.绕过障碍 B.摧毁障碍
人们遇到障碍时,要么   ,要么   。
2.第④句标点符号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第⑤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3分)
二、选择题(共2分)
4.下列句子中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我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
B.她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C.她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D.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为加强对鲁迅及其作品、思想的认识和理解,你班准备开展以“认识鲁迅”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5.请你向同学们推荐一部课外读过的鲁迅的作品,并写出你的推荐语。(2分)
你推荐的作品:   
你的推荐语:   
6.下面是鲁迅作品中的两个名句,请你任选一句,联系实际谈谈感想。(2分)
①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②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学校将邀请鲁迅研究专家与同学们对话,你准备提一个什么问题?  (1分)
8.鲁迅先生除了是一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还是一位优秀的平面设计师。他所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沿用至今。下图是鲁迅先生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说说此设计的巧妙之处。
(2分)
四、情景默写(共10分)
9.诗文填空
(1)云横秦岭家何在?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   ,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寂寂江山摇落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4)溪云初起日沉阁,   。(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   ,   。
(6)《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   ,   。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   ,   。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14分)
捞月亮的母亲
石 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到我,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有删改)
10.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3分)
11.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2分)
12.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3.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B19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3分)
14.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与白马在一起的夏天
[美]威廉·萨洛扬
凌晨四点,整个村庄都在沉睡中,突然,一阵轻敲窗户的声音惊醒了我,“阿兰姆。”一个声音在窗外轻轻叫唤道。
是我的堂兄穆拉德!我从床上一跃而起,迅速打开窗户。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虽然还不是早上,但因为是夏天,黎明前的亮光已足让我知道我不是在做梦。我的堂兄穆拉德正骑在一匹漂亮的白马上。
我把头伸出窗外,揉揉眼睛。“你没看错,”穆拉德用亚美尼亚语说道,“是一匹马。你没有在做梦。如果你想骑的话,就快点出来。”
我知道我的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我最早的记忆就是关于马的记忆,我的第一个愿望就是骑马。然而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然而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
我知道穆拉德家没有马,他本人更不可能有钱买马。我猜测这匹马一定是他偷来的。然而,我对马太痴迷了,在我看来,偷一匹马来骑跟偷别的东西(比如偷钱)似乎是不一样的,也许这根本不算偷。
我迅速穿好衣服,然后从窗户跳到了院子里。穆拉德轻轻下马,把我扶到了马背上。
几分钟后,我们来到了乡间公路。空气无比清新。骑在马背上奔跑的感觉真是爽极了。
“阿兰姆,坐稳了。”穆拉德提醒我,然后,他双腿用力一蹬马的肚子,喊道:“驾!”白马后腿站立,前脚扬起,长嘶一声,然后像一支离弦的箭一样蹿了出去。马穿过田野,跨过灌溉沟渠,向乡间公路跑去……我们跑了一圈又一圈,马和人都大汗淋漓。
太阳就要升起来了,“我们得回去了。要不大家都起床了,我们的秘密就藏不住了。”穆拉德说道。
“我们把它藏在哪里?”我问道。
“我知道一个地方。”穆拉德答道。
大约十分钟后,我们悄悄地牵着马走进了一个废弃的谷仓。谷仓的地上有一些燕麦和干草。
那天下午,我正在穆拉德家玩。一个叫约翰·拜伦的农民来穆拉德家做客。约翰·拜伦的家在另外一个村庄,离我们部落有十英里远。“我丢失了一匹马,一个月了也还没见它回来。可是这匹马花了我60美元啊!”约翰·拜伦对穆拉德的父亲说。
他们接下来说了什么,我不知道。我已经跑出去找穆拉德。
穆拉德正在一棵桃树下救治一只受伤的小鸟。“你居然已经私藏了那匹马一个月!”我盯着他说道。
穆拉德没有看我,只是专心地给小鸟受伤的翅膀涂药。
“干脆,我们把马留下来一年时间吧。”说完,我热切地看着穆拉德。
“我知道你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学会骑马,但我们不能留这么长时间。”穆拉德头也不抬回答我。
“那你打算什么时候把马还回去?”
“最多六个月。”说完,穆拉德站起来,用力把小鸟抛向天空。小鸟努力拍打着翅膀,几乎要掉下来,但最终,它还是飞走了,而且越飞越高,越飞越稳。
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穆拉德每天凌晨都来接我出去骑马。我们在田野旁的公路上尽情地驰骋。太阳升起来之前,我们就把马牵回那个废弃的谷仓。那是一段多么快乐的日子啊!
可是这一天还是来临了。那天早上,我们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了正赶往镇上的约翰·拜伦。他盯着白马问道:“请问,你这匹马叫什么名字?”
“小心肝。”穆拉德答道。
“我可以看看它吗?”约翰·拜伦问。
“当然可以。”穆拉德说道。
在仔细查看了几分钟后,约翰·拜伦说道:“如果你们部落不是享有诚实的美誉,我几乎就认为这匹马就是我丢失的那匹马。嗯,也许它跟我的马是双胞胎。”说完,他转身就离开了。
三天后,约翰·拜伦又来到了穆拉德家。
“我的马回来了!而且,它比以前更强壮了!”他高兴地说道。
(有删改)
15.请从穆拉德的角度,围绕“白马”将小说的主要情节补充完整。(3分)
①私藏白马——②   ——③   ——④   
16.下面两个句子都写“我”“无法相信”看到的情况。“无法相信”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我简直无法相信我看到的一切。
但是我仍然无法相信眼前的事实。
17.小说说“穆拉德是所有同龄人中行为最疯狂的一个”,请联系全文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出三点即可)(2分)
18.下面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肯定了人们应该坚持以诚实为荣,是非分明的原则。
B.鼓励解放孩子天性,让孩子率性自由成长的做法。
C.倡导大人们用约翰·拜伦的方式纠正孩子的错误。
D.教育孩子不能因为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而丢弃诚实的美德。
19.设想小说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种情境和结局,并用简明的语言叙写出来。(要求:50字左右)(3分)
六、诗歌鉴赏(共6分)
20.题齐安城楼
杜牧(唐)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这首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七、作文(共60分)
21.青春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正值青春的你们对青春有着怎样的记忆和感受呢?请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主题明确;②条理清晰,表达真情实感;③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B
2.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而是去接纳它、包容它。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逻辑能力,此类题目,应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内容。通过内容来判断位置,一般来讲,句子前的词语起引起下文的作用,句子后的词语起到总结性的作用。
(2)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平时应熟练掌握各种标点的用法,尤其是易混淆的地方。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用逗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基本都是延续着前半句接着说下去的话(也就是常说的承接关系);用分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与前半句一般是意思或形式相近、相关、相同(也就是常说的并列关系)。 第④句战争后面的句子接着前一句表述,前后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分号。
(3)本题考查关联词,应对此类题目,应该熟练掌握常见的关联词,并能分辨出彼此的不同,建议以记忆例句的方式记忆,这样可以增加理解。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候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总结。1、表示并列关系,各个分句之间的内容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是相对或相反的。如:……也……、……同时……、一边……一边……、一方面……另一方面……、一会儿……一会儿……、是……不是……、不是……而是……、有时……有时……、又……又……、既……又……。例如:我一边看说明书一边做手工。这个西瓜又大又圆。这个桌子是用木头做的,不是用铁做的。
1.根据 ③④ 句先说, 要绕过障碍, 再说要摧毁障碍。可知第①句的横线上 先说绕过,再说摧毁。
故答案为:A;B
2.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 用逗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基本都是延续着前半句接着说下去的话(也就是常说的承接关系);用分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与前半句一般是意思或形式相近、相关、相同(也就是常说的并列关系)。 第④句战争后面的句子接着前一句表述,前后不是并列关系,所以不能用分号。
故答案为:要摧毁障碍,就得与其进行一场战争,无论胜败,都会给你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3.根据上文 第④句 可知,消除障碍 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而是应该去接纳它、包容它。二者是并列的两种情况,所以应该用不是、而是这一关联词。
故答案为: 所以,消除障碍最好的方法,不是去铲平它,而是去接纳它、包容它。
4.【答案】C
【知识点】比喻
【解析】A.虽然有“似乎”这个词,但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是表示人物的判断或感觉,不是比喻句;
B.虽然有“仿佛”这个词,但没有本体和喻体,只是表示人物的判断或感觉,不是比喻句;
C.“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本体是“她”,喻体是“圆规”,是比喻句;
D.“圆规很不平”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用“圆规”代杨二嫂。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对比喻修辞手法的判断,不能仅仅看是否有“好像”“仿佛”之类的词语,还要注意分析句子的“本体”和“喻体”。
5.【答案】示例:《阿Q正传》;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其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6.示例:读书须博览群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7.示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
8.示例: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既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知识点】漫画释义;活动设计;见解表述;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作品的艺术特色;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此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本题时,选择鲁迅的一本著作,然后从内容或主旨等方面进行推荐即可.
(2)此题考查名句的理解。做这类题,可以分类题,可以分两步走:一理解句意,也可结合关键词理解二联系生活实际谈个人理解或感悟。
(3)此题考查问题的设置。这类题看似随意性很强,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置的问题要有贴切的目标2设置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生活性3设置的问题要有探究性4设置的问题要有开放性等。
(4)此题考查图标的理解。对图标的寓意的吧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1)通读题干,题明确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组织等。 (围绕什么活动设计,由什么机构设计)。 (2)仔细观察图标(徽标)的各组成部分,分析其元素(外形、线条、色彩、涉及的时间、事件等)。 (3)结合图标(徽标)产生的背景,具体分析各组成部分所代表的寓意和设计意图。
5.此题考查名著的阅读。做此类题,可以选择自己最为熟悉的作品,如 《阿Q正传》 ,《朝花夕拾》等,第一步先写作品名称,第二步再写推荐的理由,可以谈个人对作品的感受,也可以谈对作者的认识,还可以谈对自己的影响等。
故答案为:示例:《阿Q正传》;这部小说思想深刻,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精神胜利法”产生的历史根源,有力地批判了辛亥革命脱离群众和其不彻底性,表达了作者“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观点。
6.可以选择其中的一句写一写对语意的理解,结合个人的感受谈体会或感悟。如第一句 中的“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不难看出读书要博览群书。“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这句话强调只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可以达到心里的目标。
故答案为: 示例:读书须博览群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多读书、读好书,才能积累大量的素材。
7.提的问题可以是课内的课文,也可以是课外阅读的作品,可以提一些平时不太懂或感到疑惑的地方。如 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等等
故答案为: 示例: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对他的保姆一会儿称呼“阿长”,一会儿称呼“长妈妈”,为什么?
8.这个校徽设计的意图是: ①内环的篆体的“北大”二字,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_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的意象;②又犹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③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④像抽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大毕业生成为国家的脊梁。
故答案为: 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既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
9.【答案】(1)雪拥蓝关马不前
(2)露从今夜白
(3)怜君何事到天涯
(4)山雨欲来风满楼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1)“云横秦岭家何在”出自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后半句为“雪拥蓝关马不前”,注意“拥”字的写法;
(2)“月是故乡明”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前半句为“露从今夜白”;
(3)“寂寂江山摇落处”出自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后半句为“怜君何事到天涯”;
(4)“溪云初起日沉阁”出自许浑的《咸阳城东楼》,后半句为“山雨欲来风满楼”;
(5) 李商隐的《无题》中表达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的句子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注意“炬”字的写法;
(6) 《行路难》(其一)中运用典故,表现诗人远大抱负的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的句子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注意“畔”字的写法;
故答案为:(1)雪拥蓝关马不前;(2)露从今夜白;(3)怜君何事到天涯;(4)山雨欲来风满楼;(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使干;(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根据名句前半句或后半句的提示,名句的出处,以及名句表达的情感/道理,默写出每句所缺少的古诗文句子即可。在默写时,要注意辨别易错字的字形。本题中“拥”“炬”“畔”的字形要牢记。
10.【答案】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2.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3.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4.“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开头及其作用;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人物描写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正确划分层次,从文中找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以“谁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来概括,语言一定要简洁。
(2)本题考查理解开头段作用的能力。开头段的作用是: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揭示主题等。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心理)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
(4)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做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与题目相关的段落原文,然后根据题目的要求,找准关键词句,准确概括。
(5)此题考查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理解标题的含义,要联系文章的内容、中心思想、作者感情等来分析其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10.结合第①段“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第②段“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可知,“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结合第④段“好奇心最终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可知,“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结合第 段“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低很轻,我却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第 段“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可知,“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故答案为: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们家住宿,了解了她们家的情况;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1.结构上:第①段是全文的首段,起到了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的作用;结合第①段“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第 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第①段与第 段首尾呼应,体现出捞月亮的母亲对“我”的影响与“我”的改变;内容上:结合第①段可知,“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吸引读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合下文内容可知,第①段的内容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埋下伏笔)。
故答案为: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做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2.结合“走、停、摸了摸、看了看”等一系列动词分析,这是对母亲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地写出了母亲的辛苦及对儿子的疼爱;“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忧伤”是对母亲的神态的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坚强及对儿子的关爱和内心的痛苦忧伤。故答案为: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3.结合第⑧段“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可知,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结合第⑩段“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可知,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
结合第 段“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可知,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使“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结合第 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故答案为: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4.结合第④段“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第⑤段“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可知,“捞月亮”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结合第⑩段“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第 段“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可知,“捞月亮”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
结合第 段“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可知,“捞月亮”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唤醒了“我”,拯救了“我”的灵魂。
故答案为:“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15.【答案】约堂弟骑马;拒不还马;归还白马
16.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情景。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7.示例: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做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18.B
19.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解答此题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过程,用给出的第一个情节的表述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2)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提取关键语句,整合语言,做出概括回答。根
(3)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大意,然后一定要注意审题,根据题干中的问题,抓住关键性信息,最后在文章中找出原句,也可提取合并,将复杂的文字材料进行筛选,分清主次,确定重点信息,再组合成连贯的语言。
(4)此题考查探究文章主旨的能力。要想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要在理解文本的内容的基础上联系社会现实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注意一定不能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
(5)此题考查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需要学生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对于主观题,表达上的优劣会成为关键因素。要加强语言的系统训练。对主观题的基本要求是:第一,简明;第二,条理清晰。
15.文章写堂兄因为贫穷与爱马,私藏了别人的一匹马,并在一个凌晨约我骑马并教我骑马,我在得知真相的情况下,还想让堂兄私藏一年,但堂兄拒绝了我的想法,到了堂兄定下的期限,他又将养得更壮的马归还了主人。分别用四个字来概括后面三个情节为:约我骑马、拒不还马、归还白马。
故答案为:约堂弟骑马
拒不还马
归还白马
16.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 结合后文内容来看,“我们很穷,我们整个部落都处于贫困之中。每个家庭的钱都只能勉强维持一日三餐的食物”,所以①处的“无法相信”是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不相信眼所看到的情景。再结合句子,“我们很诚实。我们因为我们的诚实而闻名。我们不会利用任何人,更不用说去偷别人的东西。”可见我没想过堂兄会去偷马,②的“不敢相信”可理解为是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又不可能偷马,马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故答案为:因为黎明前堂兄骑在漂亮的白马上,让“我”觉得意外(惊讶),不相信眼睛所看到的情景。因为贫穷,部落和堂兄都不可能买到白马,这让“我”觉得疑惑,不知道马是从哪里来的。
17.从长时间私藏(偷)约翰 拜伦家的马等情节可分析出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叫醒我,约我骑马并教我骑马,而不怕事情的暴露,可见其“疯狂”;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作客时,穆拉德德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而且还将马骑出去,更是“疯狂”;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 拜伦,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 拜伦的马,“疯狂”至极。
故答案为:示例:①穆拉德对马的痴迷到了狂热的程度,竟然不顾部落诚实的美誉,长时间私藏(偷)约翰·拜伦家的马。②穆拉德仅仅因为知道“我”非常渴望骑马,竟然在凌晨四点敲窗叫醒“我”,约“我”骑马,并连续几个星期都陪“我”骑马。③约翰·拜伦来穆拉德家做客时,穆拉德得知马主人在寻马,仍然不还马。④穆拉德和“我”在牵马回去的路上,碰到约翰·拜伦,穆拉德还是不承认私藏了约翰·拜伦的马。
18.ACD正确。B穆拉德的行为是不值得提倡,虽然他最终归还了马,但我们的社会不能因此就提倡给孩子自由,毕竟有自制力的孩子还是少数,关键在于成人引导;同时文中马的主人约翰拜伦在路上其实已认出了那是他的马,但他给了孩子一个台阶下,保全了孩子的自尊,让孩子最终不仅归还了马,还将马养得更壮,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大力提倡的。
故答案为:B
19.结合前文内容与主旨的理解,我们可以判断约翰拜伦此时来的目的,是有意而为,暗示穆拉德的正确,别人不明白,穆拉德应该明白话中的意思,他会为此惭愧不好意思,按此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即可。
故答案为:符合题意即可
20.【答案】(1)“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
(2)“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知识点】体味古诗词曲的遣词;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故乡
【解析】“寒”既写出了水中汀州在黯淡无光的夕阳照射下的清冷场景,也暗示了诗人的凄凉心境。“七十五”以较大的数目写出了诗人家乡的遥远,从而更加突出了作者因思乡而产生的惆怅(或落寞、失落、怅惆等)之情。
【点评】做这类题,学生应学会体会诗词中的重点词句。
21.【答案】【参考例文】
拿什么来面对你,我的青春
“青春”这个永恒的主题承载了太多,我们整日阅读赞美青春、歌颂青春的诗篇,但在我们发呆、茫然时,美好的青春时光已从我们身边悄然溜走,一去不返。青春,我该拿什么来面对你?
我有些迷意,也许我应该认真审视一番了。
青春昭示着拼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规划和期待自己的未来。初中三年,我们每天可谓起早贪黑,尽管很累,但我们清楚,只有今日的努力才会换来明日的希望。青春,就要拼搏,因为这是我们的黄金时代。
青春意味着激情。一次比寒的失败、一次成绩的下降,随时都有可能让我们落入谷底、沮丧不已。这时,我们最需要什么呢?是一股劲,是满腔的激情。我们只有永远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向上的激情,去战胜困难,才不负青春,才会让青春更加精彩。
青春不仅需要激情,也需要平静。唯有静下来,我们才能思考,我们才会日渐成熟。读书、品著、赏雨,无丝竹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让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一股股香甜的清流、一场场淋漓的无根之水,涤荡我们的灵魂。静下心来,看辽阔大地,悟平淡人生,让青春多一份心灵的安字。
青春,有述茫,有失落,有烦躁;但也有拼搏,有激情,有平静。面对青春,我们无须担忧。经冬的小草,终将在春回大地时一片碧绿;蛰伏的动物,也会在春天欢呼雀跃。青春的我们,如含苞待放的花,朝气蓬勃,只要我们珍惜当下,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我们终将迎来秋天的果实累累。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要围绕“青春”拟题,注意题目拟写要巧妙。根据题干提示,既可以写青春时期的记忆,也可以写对青春的感悟,在表达主题方面要积极向上。写作时可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点评】本题话题作文,属于“提 示+话题+要求”的结构形式。写作时可 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审提示语:话题作文的提示部分,起着引领思维方向的作用,能否审清提示,往往直接影响着思路打开的宽窄程度,因 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