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浙江版(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9:3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综合复习与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7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
杨志提着朴刀,押送生辰纲,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shǎng午①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军士们流汗吹嘘,暗自叫苦②恰在这时,白胜挑酒上冈来,吴用等人略施小计,便让杨志一众人上了当。杨志等人喝了蒙汗药,顿感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③吴用等人把金珠宝贝装上车,叫声:“聒zào!”一直望黄泥岗下推了去。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朴刀(  )      模样(  )
shǎng(  )午  聒zào(  )
2.填入①②③处的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句号 逗号 分号  B.逗号 句号 句号
C.逗号 句号 分号  D.句号 逗号 逗号
3.语段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2分)
4.“面面厮觑”的意思是:   (1分)
二、选择题(共2分)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年来,侨批作为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部分,广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将“广泛”移到“关注”前面)
B.随着冬奥会火种从希腊运抵北京,让2022北京冬奥会进入了最后的筹备阶段。(删掉“随着”或“让”)
C.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制造了梁山一百零八个英雄形象,人人性格不同,个个有血有肉。(把“制造”改为“建造”)
D.江城初中近3000名左右的学生参加了“书香润泽校园,经典点亮青春”的读书节专题活动。(删掉“左右的”)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6.资阳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民风淳朴。她不仅有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观,而且有人们喜爱的土特产;她不仅哺育出了著有《数书九章》的数学巨匠秦九韶,而且培育出了曹荻秋、陈毅等著名革命家。四川旅游局决定于6月20日在成都召开旅游商品展览会,假如资阳市旅游局聘请你参加资阳参展的宣传方案设计,请根据宣传要求完成以下题目。
(1)请你为资阳的参展活动拟一个宣传主题。
(2分)
(2)请你确定宣传的主要手段。
(2分)
(3)请你为资阳的风景名胜或土特产拟一则广告。(设计的广告语必须用上一种修辞手法)
(3分)
人文自然景观、土特产如:安岳石刻、秦九韶纪念馆、陈毅纪念馆、三岔湖、龙泉湖、天池藕粉、安岳柠檬、三星米花、大佛挂面、临江寺豆瓣……
四、情景默写(共10分)
7.根据情景提示,默写诗句
(1)   ,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树绕村庄,   。(秦观《行香子》)
(3)爱上层楼,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4)咸阳城东楼留存着许浑对荒废的秦汉两朝宫殿的无限感慨:“   ,   。”(许浑《咸阳城东楼》)
(5)李商隐《无题》中运用双关谐音和比喻修辞写对爱情忠贞,现常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精神的句子是:   ,   。
(6)秦观《行香子》一词中描写莺歌燕、舞蝶影翻飞的迷人春色的句子是:   ,   ,   。
五、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4分)
智取生辰纲(节选)
施耐庵
次日早,起五更,在府里把担仗都摆在厅前。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杨志戴上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条朴刀。老都管也打扮做个客人模样。两个虞候假装做跟的伴当。各人都拿了条朴刀,又带几根藤条。梁中书付与了札付书呈。一行人都吃得饱了,在厅上拜辞了梁中书。看那军人担仗起程,杨志和谢都管、两个虞候监押着,一行共是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虽是晴明得好,只是酷热难行。
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只得在路途上行。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五七日后,人家渐少,行客又稀,一站站都是山路。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那十一个厢禁军,担子又重,无有一个稍轻。天气热了,行不得,见着林子便要去歇息。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两个虞候虽只背些包裹行李,也气喘了行不上。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那虞候道:“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怎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两个虞候口里不道,肚中寻思:“这厮不直得便骂人!”
杨志提了朴刀,拿着藤条,自去赶那担子。两个虞候坐在柳阴树下等得老都管来。两个虞候告诉道:“杨家那厮,强杀只是我相公门下一个提辖!直这般做大!”老都管道:“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奈他。”两个虞候道:“相公也只是人情话儿,都管自做个主便了。”老都管又道:“且奈他一奈。”当日行到申牌时分,寻得一个客店里歇了。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对老都管说道:“我们不幸做了军健,情知道被差出来。这般火似热的天气,又挑着重担。这两日又不拣早凉行,动不动老大藤条打来。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老都管道:“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众军汉道:“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又过了一夜。次日,天色未明,众人跳起来趁早凉起身去。杨志跳
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却理会。”众军汉道:“趁早不走,日里热时走不得,却打我们!”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众军忍气吞声,只得睡了。当日直到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饭走。一路上赶打着,不许投凉处歇。那十一个厢禁军口里喃喃讷讷地怨怅。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心内自恼他。
话休絮繁。似此行了十四五日,那十四个人,没一个不怨怅杨志。当日客店里,辰牌时分,慢慢地打火吃了早饭行。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日十分大热。
8.《水浒传》的语言是元朝时期白话,很多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跟现代汉语不同。对下面文中加点词语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今日杨志这一行人,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②端的只是起五更趁早凉便行。
③这干系须是俺的。
④都是一般父母皮肉,我们直恁地苦。
A.①赶②真的③责任④如此 B.①取道②确实③关系④这样
C.①赶②真的③关系④真的 D.①得到②这样③责任④确实
9.下面对文中的古代文学文化常识解说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老都管和两个虞候又将一小担财帛,共十一担,拣了十一个壮健的厢禁军,都做脚夫打扮。虞候:宋时官僚雇佣的侍从。厢禁军:宋朝的军制,指各州警备的军队。
B.一行共十五人,离了梁府,出得北京城门,取大路投东京进发。北京:旧时的北京城。东京:北宋国都汴梁,今河南开封。
C.五里单牌,十里双牌。……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单牌、双牌:古代驿站路旁记里程的标志,单数里程称“单牌”,双数里程称“双牌”。
辰牌、申时:辰牌指古代报时的时牌。辰时,相当于上午七时至九时,这是古代地支记时法,由辰时经巳时、午时、未时,到申时应是下午三时至五时。
D.你不替洒家打这夫子。洒家:宋元时期关西一带男子的自称,相当于“咱”。夫子:相当于“先生”,这里指脚夫。
10.根据小说情境,研读文中画线部分的对话内容,具体分析杨志的性格特点。(4分)
11.参照下面【链接材料1】,研读选文最后一段画线句,仔细体会它蕴涵了哪些意蕴?(4分)
【链接材料1】
语言上,《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如“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看了带有印信的榜文,知道真有老虎,又怕折返回去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上那冈上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几句描写,既点出了老虎出来觅食的时间,又写出了人物惶恐不安的心境,还渲染出恐怖悲凉的气氛,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像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只有精读细读,才能体会出其中意蕴。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4分)
午后的故事
一声尖啸刺耳的叫骂声在大街上响起;像平空炸起一颗响雷,撕破了大街的宁静。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有流水一样的行人。听到这一声叫骂,人们不约而同地伸长脖子睁圆眼睛朝叫骂的地方望去。
只见一个壮汉手持一把锋利的菜刀在大街上狂奔,他满脸杀气,一边狂奔一边叫骂。
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
壮汉还在叫骂,狂奔。大街上空荡荡的,仿佛静止的流水。在午后,整个大街上只有一个壮汉在狂奔,在叫骂。
“站住!放下你的刀!”
突然,又一声炸雷在大街上炸响,震得两旁的人墙悸动一下,人墙上的一双双眼睛齐刷刷地循声望去。
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
壮汉仿佛没有听见老人的喊声,仍然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他手中的菜刀闪着亮光犹如一条吐着毒芯的长蛇。
“站住!放下你的刀。”
老人又大吼一声,声若洪钟。
壮汉这次听到了,他一愣怔停下来,狐疑地瞅一眼老人。
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但很快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他疯狂地挥舞着手中的菜刀,像空中无数条毒蛇在吐芯。
“让开!我要杀林三,不关你的事。”
老人岿然不动,威严地吼道:“放下你的刀。”
壮汉声嘶力竭地叫道:“你让开!不让开我先杀了你再去杀林三。”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小鬼子的子弹从我前胸穿过后背钻出,我没有死;红卫兵把我踹下高台,昏迷了三天我没有死;歹徒的刀从我胸前刺进去,鲜血淌了一地我还是没有死。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 ”
壮汉无望地说:“不,你让开。”
老人说:“放下你的刀!我是一个失去儿子的父亲,我不能再让一个父亲失去儿子。”
听到老人这句悲凉的话语,街道两旁的人墙又一阵悸动,像一阵寒风贴着人墙刮过,人们的心都不住地颤抖着。人们都清楚地记得也是这样一个午后,也是男男女女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街道上行人如流水,三个歹徒在殴打一个年轻人,年轻人就是老人的儿子。当时没有谁出来阻拦,大街上仿佛空无一人,老人的儿子被打倒在地,肠子流出一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
“放下你的刀!”老人又高声吼道。
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不——”可是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哐啷”一声,菜刀落在地上,像一条僵死的蛇。
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
老人依然站立者,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
12.小说的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 (3分)
13.作者是怎样从正面、侧面表现老人的崇高品格的,请对描写方式和人物性格做出简要的具体说明。(4分)
14.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作用是什么?(3分)
15.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六、诗歌鉴赏(共6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问题。
行香子①
秦 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②。倚东风,豪兴徜徉③。小园几许④,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⑤青旗⑥,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
【注释】①行香子,词牌名。②陂(bēi)塘:池塘。③徜徉(cháng yáng):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④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⑤飏(yáng):飞扬,飘扬。⑥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
16.请描述上阕画线句子所展现的画面。(不超过50字)(2分)
17.这首词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你列举两种。(2分)
18.整首词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词中能直接体现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   ”。(2分)
七、作文(共60分)
19.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回味亲友的关爱,就会发现被忽略的幸福……只要有心,只要留意,我们也会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无数的不平凡。
请以“发现 ▲ ”为话题,自拟题目,自主立意,自选文体,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字迹工整,书写优美,卷面整洁。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pō;mú;晌;噪
2.B
3.黄泥岗;黄泥冈
4.互相望着发愣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词义理解;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解析】【点评】(1)字音、字形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2)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考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就要熟悉标点符号的种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作用和书写位置,做到书写规范,使用正确。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
(3)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要留心,要多识记和积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意思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结合语境进行正确理解。
1.本题考查汉字字音和字形。
朴刀:pō古代兵器。一种双手使用的像大刀的刀,刀身较大刀窄长,刀柄较大刀稍短。
模样:mú人的面容或装束打扮的样子或表示时间或年岁的大略情况。
晌午:shǎng,一般表示中午、正午之意。
聒噪:guō zào 说话琐碎,声音喧闹,令人烦躁。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①处表示短暂的停顿,用“,”
第②处前一个句子是个完整的句子,故用“。”
第③处是个完整的句子,故用“。”
故选B。
3.本题考查错别字。“黄泥岗 ”应该写做“黄泥冈 ”
4.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面面厮觑:互相望着发愣
5.【答案】C
【知识点】用词不当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修改能力。C:用词不当,“制造”改为“塑造”。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的修改能力。解答此题,要逐项审读,从句意、用词、修辞、标点、结构、词语搭配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注意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6.【答案】(1)旅游景点风光秀丽,土特产品物美价廉。
(2)电视片、宣传手册、土特产展出、广告词等。
(3)①安岳石刻:神刀鬼斧雕就安岳石刻,四方游客慕拜紫竹观音。②龙泉、三岔湖:龙泉美如画,三岔画中无。③天池藕粉滋肝润肺,安岳柠檬养颜益寿。
【知识点】活动设计;主题活动;拟定标语、宣传语等
【解析】(1)首先要了解文字内容。第一句概括介绍了资阳的特点: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第二句话具体介绍当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土特产。第三句话说明资阳参展“旅游商品展览会”想设计宣传本地的方案。所以可以从风景的秀美和土特产驰名巴蜀着手。
(2)宣传手段,首先必须多元,多管齐下。现在是网络社会,所以可以从网络抖音、纪录片、名人义演等方式宣传资阳。
(3)为风景名胜或土特产打广告。首先当地考生要熟悉本土风物,并对其整体特征有自己的评价,才能拟出比较精准的广告词。
故答案为:(1)旅游景点风光秀丽,土特产品物美价廉。
(2)电视片、宣传手册、土特产展出、广告词等。
(3)①安岳石刻:神刀鬼斧雕就安岳石刻,四方游客慕拜紫竹观音。②龙泉、三岔湖:龙泉美如画,三岔画中无。③天池藕粉滋肝润肺,安岳柠檬养颜益寿。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主题的能力。要拟写宣传主题,首先要明白活动的主题是什么,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宣传活动设计的能力。要宣传一个地方,体现这个地方的优点、亮点,势必要借助多方媒体,进行广而告之,比如可以制作纪录片、可以印发宣传手册,可以进行文艺演出,邀请大牌明星或本土明星,进而提搞城市知名度等。
(3)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广告词。广告词的重要特点形象生动,简洁明朗,让人过目不忘。
7.【答案】(1)溪云初起日沉阁
(2)水满陂塘
(3)为赋新词强说愁
(4)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易错字:蜡鬓吟陂赋
故答案为: 溪云初起日沉阁;
为赋新词强说愁;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春蚕到死丝方尽,春蚕到死丝方尽;
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点评】此题考查诗文的背诵、理解与默写能力。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记忆、积累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8.【答案】A
9.C
10.要点:能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粗暴、谨慎急躁、精明
11.要点:为失生辰纲做环境铺垫(环境描写),暗示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矛盾的加剧(推动情节发展)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智取生辰纲;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自然环境描写;称谓;历法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②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③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④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⑷本题考查对环境描写及作用的分析理解能力。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环境描写在文章中的作用有: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显示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品质;奠定感情基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的某一故事情节埋下伏笔等。
8.①杨志一行人押解生辰纲去往东京,生辰是六月十王,不能误了日期,所以“取”是赶的意思。②为了躲避劫匪,他们只能五更早走即行,这是事实情况。所以“端得”是真的的意思。③押解生辰纲,派出的人马以杨志为首。有了差池,就是他的责任。所以“干系”是责任的意思。④这是那十一个厢军说给老都管的话,说自己与杨志都是父母生长,都是皮肉之身,为什么如此受苦。“恁地”是如此的意思。故选A。
故答案为:A
9.A.负责京都警卫的军队称禁军,负责诸州地方警卫的称厢军。为完成某种任务,朝廷临时、紧急征用两种军队混编而成的军队称为厢禁军;B.宋代北京指的是大名府;D.“夫子”指脚夫,并不相当于“先生”。
故答案为:C
10.根据“杨志也嗔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可知他是一个性情粗暴急躁的人。根据“如今正是尴尬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 ”可知他是一个谨慎精明的人。
故答案为: 要点:能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分析:粗暴、谨慎、急躁、精明
11.末段画线句是环境描写,表现了天气的火热,联系前文众人对杨志不满的情节可知,此处描写天气,暗示了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矛盾的加剧。正是因为天气火热,所以才会有了下文吴用定计,杨志手下众人因为耐不住渴而买酒喝,导致中计丢失生辰纲的情节。所以此处环境描写还有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丢失生辰纲做铺垫的作用。
故答案为: 要点:为失生辰纲做环境铺垫(环境描写),暗示杨志与军汉、虞候、老都管矛盾的加剧(推动情节发展)
12.【答案】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下行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13.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的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描写壮汉的穷凶极恶,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
14.表现壮汉由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侧面表现老人强大的震慑力。
15.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
【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小说;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总的来说主要从它与刻画人物、情节展开、表现主题的关系上考虑。
(2)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此题是对刻画人物手法的考查,正面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刻画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而侧面描写是通过环境、其他人物形象等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
(3)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要结合语境分析其含义。
(4)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就文本的某个人物、标题或者思想意蕴等角度,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表现为对传统观点或命题人假设观点的认知评价等,要求考生认识问题表达看法具有独创性,不因袭他人所说。这种题型的突出特点是强调考生的自主性的阅读体验,它特别强调"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当然,这些观点必须是建立在对文本的理解基础之上的,不然,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12.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的上下文来理解,一、"午后"交代了时间。二、"当时是午后,阳光明亮亮的,没有多少事要去做的人们三五成堆聚在大街两旁侃大山下闲棋。"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环境。即答案中的光天化日之下。三、"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一个鲜活的生活在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下,在众目睽睽之下枯萎了"暗示了阳光下的罪恶。四、"午后的阳光明亮亮地照在老人身上,老人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此处是为衬托老人的形象的。注意字数的要求。
故答案为: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下行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13.本题不难,学生只要懂得这两种描写方式的特点就容易组织答案了。如"站住!放下你的刀!""放下你的刀!我不会让你走过去,除非我倒下。你听着,要是死我已经死过三次了。……这三次我都没有死,难道还怕再有一次吗?""一个老人站立在大街中央像巍然挺立的一棵松,迎面拦住狂奔叫骂的壮汉""老人像挺立的一棵松拦住他的去路",这是正面描写,通过对老人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嫉恶如仇、大义凛然。"壮汉手中的菜刀在明亮亮的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像一道火绳烧灼着人们的眼帘。大街的行人纷纷停下来,像被谁无声指挥着似的一同往街道两旁挤靠。街道两旁的男男女女也都站起来,紧张地往更里面的地方挤靠。一时间街道两旁形成两堵人墙,人们都屏住呼吸茫然地看着大街上那个狂奔的壮汉"这是侧面描写,通过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描写壮汉穷凶恶,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
故答案为: 通过语言、行动的描写,表现老人的嫉恶如仇、大义凛然。描写围观人群的胆小怕事,衬托老人的见义勇为。描写壮汉的穷凶极恶,反衬老人的英勇无畏。
14.回答本题首先要找出文中三次以毒蛇为喻对菜刀进行对比性描写的片段,然后分析作用。三次描写是有变化的:挥舞着菜刀往前狂奔﹣﹣壮汉又凶相毕露,狂嚣起来﹣﹣壮汉无力地哀号一声……他拿菜刀的手抽搐起来,剧烈地抖动起来。这些细节描写正是壮汉内心的变化过程,可见壮汉的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同时这样的心理变化也是老人的成果,侧面表现老人强大的震撼力。
故答案为: 表现壮汉由疯狂到恐惧的心理变化,侧面表现老人强大的震慑力。
15.本题要求分析小说结尾部分"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的描写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结合全文来看,壮汉是用以衬托老人的,所以答题时要尽可能的与文章中心结合起来,可从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等角度分析。另外,由故事情节来看,壮汉与林三也许有深仇大恨,也许是一时冲动。可从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等角度分析。注意题干中"至少答四点,每个要点不超过15个字"的要求。
故答案为: 对老人震慑力的畏惧;对老人仁爱之心的敬服;对险些酿成大祸的后怕;对未能杀死仇人的不甘……
16.【答案】示例:小小的园中,春光明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望去,色彩缤纷。
17.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18.豪兴徜徉;偶然乘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动态描写;静态描写;白描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首先找出诗歌里面出现的意象(一般是名词),然后把这些意象联系起来,写出其描绘了一幅怎么样(特征)的画面,最后归纳写出这个画面渲染了什么气氛,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
(2)本题考查鉴赏写作手法。先要熟悉表现手法的一些基本形式,如对比、先抑后扬、照应、描写等,然后针对提问分析对应文段的内容,最后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名句选用。对于名言名句,我们要注意积累和运用,关键是要理解,只有理解了它才能随手拈来,为我所用,要求我们平时在这方面的储备非常丰富,并且对其内涵把握得十分准确,这样才有可能运用得当,妙笔生花。
【参考译文】
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淋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青色的旗帜在风中飞扬,小桥矗立在溪水旁。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一派大好春光。
16.本题考查诗词画面描写。这句词的意象有“小园”“春光”“桃花”“李花”“菜花”,用一些适当的词或句子连贯起来,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故答案为:小小的园中,春光明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望去,色彩缤纷。
17.本题考查鉴赏写作手法。“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是写静景,“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是写动景,动静结合;“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写作手法就是白描,本词中只是选取“园”“春光”“桃花”“李花”“菜花”“莺”“燕”“蝶”这些景物,用最简练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
故答案为:动静结合;白描手法
18.本题考查名句选用。上阙“豪兴徜徉”是带着豪兴我信步而行,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下阕“偶然乘兴”是偶然乘着游兴, 表现了词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 。
故答案为:豪兴徜徉;偶然乘兴
19.【答案】【参考例文】
我发现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两人对奕,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惟恐一招致不慎,满盘皆输,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虑后果,终因一叶蔽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而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之徒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等人心理虽胜人一筹,但并无真才实学,也难有胜局……人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棋之静,如一池春水,波澜不兴,而一旦化静为动,则狼烟四起,杀戮大开,双方死伤无数,这气势决不亚于硝烟滚滚的战场。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燥,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土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一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
【题干分析】 从原文“重读一本老书,就会发现新的感受;再游一次名胜,就会发现别样的景致;回望走过的足迹,就会发现自己的成熟……”,可知此次的作文的话题中心是——“发现”。其意思是“第一次看到或知道”,是需要凭借自己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内心情感体验,完成从无到有的过程。发现的可以是具体可感的事物,例如妈妈的头白发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情感,例如发现了幸福、爱等。因此,我们不妨在话题的前边或后边加上相关的事物词语,形成此次作文的题目。例如,题目可以拟定为:《发现风景》《我发现幸福就在身边》《我发现了妈妈(老师)的白发》等等。
构思选材此次作文可以写成记叙文,也可以写成议论文。写记叙文,不妨参考如下的构思:从父母、师长的爱的角度构思;从发现读书的益处方面构思;从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行为方面构思……如果写成议论文,不妨参考如下的构思:从发现与逆境的关系角度写作;从缺少发现的害处角度构思;从发现与成功的关系角度构思……
写作手法如果写作记叙文,提倡采用以小见大、细节描写等手法,使叙述应完整;提倡适当使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升华主题。如果写作以论文,一定要拟定好主题或论点,一定要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和论证结构,使自己的论证有理有据,具有说服力和可信性。
【立意提取】
1.发现妈妈的白发,通过妈妈的辛劳来赞美母爱的无私伟大。
2.发现身边的风景。这里的风景不是自然风景,而是校园内文明礼貌,勤奋学习的状态,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令人驻足。
【点评】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作者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话题作文试题题目只提供写作内容围绕的核心,而不以标题的形式提供具体明确的主旨。只提供写作范围,而且范围相当宽泛,要求所写内容与话题相关即可,不要求归纳试题所供材料的中心意思并紧扣这一中心意思做文章。话题作文一般要求自拟文题,而非话题作文不要求自拟文题,也不能另立文题。题目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参考例文】
我发现棋如人生
从四年级开始,我学会了下象棋,多年来,渐渐发现这小小的棋盘也反映着偌大的人生。 两人对奕,胆大者棋风泼辣,刚开局便全线出击,奋勇前进,大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胆小者重于防守,步步为营,举棋不定,惟恐一招致不慎,满盘皆输,便坚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原则;稳重的人深思熟虑,棋风矫健,貌似平静,却早已成竹在胸;轻浮的人急躁冒进,急于求成,行棋不虑后果,终因一叶蔽目而全局败北;工于心计的高手第一局故意输给对手,增其傲气,灭其防备之心,而暗探对手套路,以谋对策,且言“君子让头局”,真可谓名利双收了,而后避人之长,攻其之短,处处陷阱,请君入瓮,直杀得对手连局皆输,俯首称臣为止;高傲自大之徒往往瞧不起对手,摆出一副“惟我独尊”、盛气凌人之势,对手也往往被“震”住了,此等人心理虽胜人一筹,但并无真才实学,也难有胜局……人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心态都在这楚河汉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棋之静,如一池春水,波澜不兴,而一旦化静为动,则狼烟四起,杀戮大开,双方死伤无数,这气势决不亚于硝烟滚滚的战场。 棋逢对手确是一件快事,双方坐定,大战三百回合,直杀得天昏地暗,仍不分胜负,双方都免不了心情烦燥,偶尔大意失荆州,被对手抓住机会,穷追不舍,似乎败局已定,胜利无望,忽又眼前一亮,柳暗花明,回马一枪,直捣黄龙,对手亦无防备,终以败局告终。此时顿觉特别畅快,回味无穷…… 其实人生也就是一局棋,生活便是对手,是不易言败的对手,自己也只有在行棋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完善自我,方能取得胜利。我总想,能在这一方小土地上发现这生命的玄机,也就不枉此一生了。 所以,与其说棋如人生,不如说人生如棋。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