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2023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2023年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4 22:4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探秘水世界》2023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瓶内气体分子(  )
A.物质的量减少 B.质量变小
C.数目减少 D.间隔变小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  )
A.50mL水与 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 100mL﹣﹣﹣分子间有间隔
B.汽油挥发﹣﹣﹣分子体积变大
C.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是不断地运动的
D.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分子是可分的
3.自然界里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水的物理性质 B.水分子之间的间隔
C.水的化学性质 D.水分子的运动速率
4.下列有关“水循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D.在循环过程中的发生了化学变化
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 B.倒持滴管
C. 连接仪器 D.加热液体
6.正确记录实验数据是一项实验基本技能,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取10.55g食盐
B.用100mL量筒量取6.55mL水
C.用100mL烧杯量取80mL水
D.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为25.6℃
7.过滤操作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A.滤纸用水润湿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为加快过滤,可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8.下列关于净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B.蒸馏净化水的程度最高
C.明矾可促进水中悬浮的沉淀
D.活性炭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
9.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强震。震后灾区人民须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常见的净水操作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③蒸馏、④消毒杀菌。应选用的净化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10.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B.水的蒸发和分解中,水分子本身都发生了变化
C.将硬水加热煮沸可以变成软水
D.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
11.有关电解水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12.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使视线同溶液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读数为18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
A.大于6毫升
B.小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6毫升
13.下列关于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单质
C.分解反应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两种
14.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水氢气+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镁+氧气氧化镁
15.2014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水与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解水时,能量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利用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
C.利用太阳能使水分解是最理想的氢能来源
D.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天然循环,太阳为其提供能量
二、填空题
16.以下物质:①氮气;②人体呼出的气体;③液氧;④自来水;⑤二氧化碳;⑥新鲜的空气;⑦稀有气体;⑧澄清石灰水;(填序号)
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属于混合物的是    .
17.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Ⅰ、在下面的横线上,选择填写有关分子基本特征的序号.
A、分子很小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1)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   .
(2)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衣服变干:   .
(3)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支持燃烧:   .
(4)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   .
Ⅱ、在一个细口容器中装入一定量的水,向其中加入一小块冰糖,作一记号,然后搅拌,过一会发现冰糖消失了且液面比记号处    (填“低”或“高”),这一实验不能说明的是    (填字母).
A、冰糖能溶于水 B、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水是由分子构成的.
18.下列是实验室净化天然水的流程:
(一)原理分析:
(1)请选用下列“关键词”填写在上述流程方框内空白处
蒸馏 蒸发 结晶 吸附 过滤
(2)上述净化过程是将混合物分离为纯净物的过程。分离混合物的一般私聊;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寻找各成分的差异,然后利用其差异选择合适方法进行分离。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    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蒸馏则是利用混合物不同成分的微粒在相同条件下    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玻璃棒、   、   ;在过滤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率太慢,原因可能是    。
(三)迁移应用
泰城黄前水库饮用水的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    (填“②”或“③”或“④”等序号)
(2)步骤②所起的作用是    (填选项序号)
A、杀死水中的细菌 B、减少水中的氧气 C、使泥沙沉积至底部 D、分解有毒物质
(3)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你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    。
19.使用天平前应先检查天平    。称量时砝码放     盘,称量物放     盘;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    的砝码,再加质量    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小明同学在左盘纸上放置氯化钠,右盘纸上放置10克砝码,游码标尺示数如图所示,此时天平平衡,则被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    。
由于操作错误,误将所称量的氯化钠放在了右盘,天平左盘上的砝码还是10g,则所称量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是    。
三、实验题
20.电解水的装置如图,a、b两试管中的电极分别接到电源上,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请回答:
(1)由图可知b试管接电源的    极。
(2)b试管得到的气体为    气,可用    来检验。
(3)a试管内气体与b试管内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a试管内的气体是    气。
(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为    。
21.如图是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滤适用于分离    .
(2)过滤的操作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二低、三靠”,其中“一贴”指    ,否则会    .
(3)如果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其后果是    .
(4)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烧杯    ,作用是    .
(5)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6)过滤后发现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   、   .
鲁教五四新版八年级上册《第2章 探秘水世界》2023年单元测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解答】解:A、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物质的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B、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质量变小,故选项错误。
C、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而不是数目减少,故选项错误。
D、将空的矿泉水瓶从高原地区带到平原,瓶子变瘪,是因为压强增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解答】解: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B、汽油挥发,是因为汽油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
C、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氧化汞分解生成汞和氧气,是因为氧化汞分子分裂成了汞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汞原子直接聚集成金属汞,该事实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3.【解答】解:水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转变,主要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变化过程中,物质的化学性质、分子的大小、质量不发生改变,分子仍然在不断地运动。
故选:C。
4.【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正确;
B、太阳为水分子提供了能量,正确;
C、天然循环实现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和自身净化,正确;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属于物理变化,错误。
故选:D。
5.【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图中瓶塞没有倒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为防止腐蚀胶头滴管,使用滴管的过程中不可平放或倒置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手不能放在导管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6.【解答】解:A、托盘天平能准确到0.1g,不能称取10.55g食盐,故A错;
B、100mL量筒只能准确到0.1mL,不能量取6.55mL水,故B错;
C、量取水时应该选用量筒量取比较精确,烧杯只能用于配制溶液,做反应的容器等,不能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故C错;
D、因为温度计的精确度为0.1℃,所以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的温度为25.6℃是能实现的,故D正确。
故选:D。
7.【解答】解:A、滤纸用水润湿紧贴在漏斗壁上,不留气泡,是正确的;
B、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防止过滤失败,故正确;
C、过滤中用玻璃棒搅动过滤器中的液体,会使过滤后的液体浑浊,故错误;
D、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可防止液体溅出,故正确。
故选:C。
8.【解答】解:A、过滤不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错误;
B、蒸馏净化水得到的水中不含有任何杂质,是净水程度最高的方法,正确;
C、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可促进水中悬浮的沉淀,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色素和异味,正确;
故选:A。
9.【解答】解:净化河水时,要先加明矾吸附沉降,使水中的悬浮物沉淀下来,再通过过滤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最后通过消毒杀菌可以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将河水净化成生活用水时一般不用蒸馏的方法。所以C正确。
故选:C。
10.【解答】解:A、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水的蒸发是物理变化,是水分子运动的结果,水分子本身没变化,只是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C、硬水经过煮沸或蒸馏以后,水里所含的碳酸氢钙或碳酸氢镁就会分解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难溶于水的氢氧化镁沉淀。这些沉淀物析出,水的硬度就可以降低,从而使硬度较高的水得到软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D、吸附、沉淀、过滤及蒸馏等通常可以用于净化水,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1.【解答】解:A、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正确。
B、水不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不正确。
C、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中含有氢、氧两种元素。正确。
D、电解水能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正确。
故选:B。
12.【解答】解: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8mL,是正确的量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2mL,俯视读数偏大,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12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定大于6mL。
故选:A。
13.【解答】解: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单质,如H2CO3═H2O+CO2↑,故选项说法错误。
C、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反应,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解反应的生成物不一定是两种,也可以是三种,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4.【解答】解: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符合“多变一”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水氢气+氧气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错误。
D、镁+氧气氧化镁,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5.【解答】解:A、电解水时,能量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故A说法错误;
B、海水的潮汐变化可以获得电能,故说法B正确;
C、制取氢气的最好方法是利用太阳光照射,使水分解,故C说法正确;
D、太阳为水的三态变化提供能量,同时也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
16.【解答】解:①氮气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②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氮气、水蒸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③液氧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④自来水中含有消毒剂、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⑤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⑥新鲜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⑦稀有气体中含有氦气、氖气、氩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⑧澄清石灰水中含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①③⑤;②④⑥⑦⑧.
17.【解答】解:Ⅰ、(1)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
(2)湿衣服经晾晒一段时间后,衣服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衣服干了;
(3)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支持燃烧,是因为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的,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4)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之间间隔变小,气体被压缩;
Ⅱ、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水中扩散,有的蔗糖分子会穿插到水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有的水分子会穿插到蔗糖分子之间的间隔中去,所以冰糖消失了且液面比记号处低;该实验能说明冰糖能溶于水;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隔,不能说明水是由分子构成.
故答案为:Ⅰ、(1)A;(2)C;(3)D;(4)B;Ⅱ、低;D
18.【解答】解:
(一)原理分析:
(1)不溶性固体小颗粒通过过滤除去,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色素和异味,可溶性物质可以通过蒸馏除去,故填:
(2)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颗粒大小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蒸馏则是利用混合物不同成分的微粒在相同条件下运动速率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故填:颗粒大小,运动速率。
(二)操作过程:
在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铁圈)、玻璃棒、漏斗、烧杯;在过滤操作过程中,他发现过滤速率太慢,原因可能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故填:漏斗,烧杯,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壁。
(三)迁移应用
(1)步骤①网格净水原理类似于步骤过滤,故填:③;
(2)步骤②是沉降,所起的作用是使泥沙沉积至底部,故填:C;
(3)用简单的办法检验水样是否是硬水,可选用的试剂是肥皂水;若检验后发现水硬度高,建议在饮用前可采取的处理办法是加热煮沸,故填:肥皂水,加热煮沸。
19.【解答】解:使用天平前应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处,检查天平是否平衡;称量时砝码放在右盘,称量物放在左盘;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再加质量小的砝码,最后移动游码;被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0克+2.4克=12.4克;如果砝码和食盐放颠倒了,称得食盐的质量是10克﹣2.4克=7.6克。
故答案为:(是否)平衡、右、左、大、小、12.4g、7.6g
三、实验题
20.【解答】解:(1)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b管与电源的正极相连;故答案为:正;
(2)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故答案为:带火星的木条;
(3)电解水实验中,根据正氧负氢,氧一氢二,a管产生的气体较多为氢气,b管产生的气体较少为氧气,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答案为:2:1;氢;
(4)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故答案为:水氢气+氧气。
21.【解答】解:(1)过滤适用于分离液固混合物;
(2)过滤的操作要领可归纳为“一贴、两低、三靠”,“一贴”指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否则会使过滤的速率变慢;
(3)如果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了,其后果是液体会从滤纸和漏斗之间流下,使滤液浑浊;
(4)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在烧杯的内壁,作用是:防止液体迸溅;
(5)过滤过程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6)经过滤,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中含有杂质;②滤纸破损;③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故答案为:(1)不溶性的固体和液体
(2)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使过滤的速率变慢
(3)滤液浑浊
(4)内壁 防止滤液迸溅
(5)引流
(6)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中含有杂质;②滤纸破损;③滤液高于滤纸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