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比赛共持续28天。最后一场决赛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开始。下图示意卡塔尔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 18日13:00 B. 18日23:00 C. 19日8:00 D. 19日22:00
2. 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韩国和乌拉圭的比赛开始,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 )
A. 1/3 B. 3/1 C. 1/4 D. 4/1
著名艺术品“太阳隧道”位于41°18N,113°51'W的沙漠中,由四根混凝土圆管组成,呈“X”形排列在地面(图1)。游客在特定日期可从管道延伸方向,欣赏日出或日落。图2为某日游客8:10(北京时间)在当地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当地的夜长时间最接近( )
A. 4小时30分 B. 9小时 C. 12小时30分 D. 15小时
4. 该日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其拍摄位置在图1中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2023年5月24日,在宿迁某中学教室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努力追光,在黑板上留下了光影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现象过程中,宿迁( )
A. 旭日东升 B. 日上中天
C. 红日西沉 D. 灯火阑珊
6. 该校学生观察到的当日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最可能是( )
A. B. C. D.
7. 当日过后至考试时(6月27日),光影出现在黑板上同一位置的时间( )
A. 逐渐提前 B. 先提前后推迟
C 逐渐推迟 D. 先推迟后提前
黄山景区(30°09′N,118°09′E)是著名的花岗岩山岳旅游风景区,这里千峰称奇,各具特色。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某摄影爱好者逆光拍摄了一张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 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以及太阳所在的方位,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6:00东北 B. 5:20东南 C. 17:40西北 D. 18:30西北
9. 黄山怪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乙岩石是( )
A. 变质岩 B. 岩浆岩
C. 沉积岩 D. 大理岩
11.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作用⑧是( )
A. 外力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 B. 冰川 C. 风力 D. 海浪
13. 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见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 D. 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15.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 长江口的崇明岛的形成
C. 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如下图所示)。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一些石蛋,石蛋直径多为30~60厘米,最重的有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露出地表。
16. 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 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 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 沉积岩——碳酸钙成岩过程中形成结核
D. 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17. 石蛋能从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岩石间风化差异 B. 海水的强烈侵蚀
C. 风力的搬运作用 D. 冰川的缓慢推动
非选择题
18. 下图中左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下右图是“二分二至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____日(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此节气在右图的位置是____(填甲乙丙丁)。此时____(纬度范围)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____。
(2)左图中弧EDC为晨昏圈的一部分,其中弧ED表示____(晨、昏)线。
(3)该日期下,A、C、D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左图中A、B、C、D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关系:线速度____,角速度____。
(4)左图中A、C、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A点在B点的____方位。
(5)左图中E点地方时为____;D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8月1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
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1)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范围,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对比分析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多溶洞发育,石林、石芽较高大。下图为安顺市地形图。
(1)指出安顺市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2)安顺喀斯特地貌区种植业发展困难,从自然条件方面解释其原因。
材料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4)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宜城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
地理试卷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于2022年11月20日一12月18日在卡塔尔举行,比赛共持续28天。最后一场决赛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开始。下图示意卡塔尔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 18日13:00 B. 18日23:00 C. 19日8:00 D. 19日22:00
2. 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韩国和乌拉圭比赛开始,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 )
A. 1/3 B. 3/1 C. 1/4 D. 4/1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第22届世界杯足球赛决赛开始于卡塔尔时间12月18日18时,即东三区为18日18时,而北京时间为东八区区时,两地相差5小时,东八区位于东三区东边,东八区区时为东三区区时加时差,即18+5=23时,日期不发生改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卡塔尔时间11月24日21点时,东六区为24点,即为0点,则新一天为东六区到东十二区,约6个小时,旧的一天即为18个小时,此时全球新的一天和旧的一天所占的范围之比是1/3,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区时的计算公式是:未知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注意,东加西减,且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著名艺术品“太阳隧道”位于41°18N,113°51'W的沙漠中,由四根混凝土圆管组成,呈“X”形排列在地面(图1)。游客在特定日期可从管道延伸方向,欣赏日出或日落。图2为某日游客8:10(北京时间)在当地拍摄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3. 该日当地的夜长时间最接近( )
A. 4小时30分 B. 9小时 C. 12小时30分 D. 15小时
4. 该日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其拍摄位置在图1中的( )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该游客拍摄图2所示照片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10,北京时间 (120°E)8:10时,113°51'W时间约为16:30,此时太阳接近地平线,即将日落;昼长约=2×(日落时间-12)=2×(16:30-12)=9小时。综上所述,夜长约=24-9=16小时,D符合题意,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该日当地的昼长时间最接近9小时,昼短夜长,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太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图中照片正值日落,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游客拍摄图2照片时,摄像机所处位置应为位于东北方向,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图1中③处符合题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太阳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全球大阳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2023年5月24日,在宿迁某中学教室内,阳光透过窗户照在黑板上,老师用粉笔努力追光,在黑板上留下了光影轨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 该现象过程中,宿迁( )
A. 旭日东升 B. 日上中天
C. 红日西沉 D. 灯火阑珊
6. 该校学生观察到的当日太阳视运动的轨迹最可能是( )
A. B. C. D.
7. 当日过后至考试时(6月27日),光影出现在黑板上同一位置的时间( )
A. 逐渐提前 B. 先提前后推迟
C. 逐渐推迟 D. 先推迟后提前
【答案】5. C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由光影移动轨迹可知,在光影出现时间内,其位置不断上移,由投影位置关系可知,此时光源位置较低,且应向下移动,即太阳高度小,且太阳向下运动,结合答案,A错误,C正确;日上中天为正午时分,太阳高度较大,光影位置应较低,与图示情况不一致,B错误;灯火阑珊为夜晚,没有阳光,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日为5月24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向为东北,日落西北;宿迁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应位于正南方。综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该日为5月24日,至6月27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运动后向南运动,北半球先昼变长后变短。则此日过后至6月27日,宿迁日出时间先提前后推迟,日落时间先推迟后提前。结合第一题分析可知,图示光影出现在临近日落时,则太阳再次达到形成图示光影的太阳高度时间先推迟后提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未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的地区,太阳直射北半球时,日出东北,日落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日出东南,日落西南;太阳直射赤道时,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南方照射而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常年从正北方照射而来;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方位要根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南北关系进行确定。
黄山景区(30°09′N,118°09′E)是著名的花岗岩山岳旅游风景区,这里千峰称奇,各具特色。2022年五一假期期间,某摄影爱好者逆光拍摄了一张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8. 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以及太阳所在的方位,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6:00东北 B. 5:20东南 C. 17:40西北 D. 18:30西北
9. 黄山怪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 固结成岩——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
C.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 D. 侵蚀搬运——岩浆侵入——地壳抬升
【答案】8. D 9. C
【解析】
【8题详解】
从照片可以推测出此时是安徽黄山日出或日落的逆光照片,其位于北半球,夏季(五一假期)白昼长于12小时,因此日出地方时时间应早于6点,日落地方时时间应晚于18点;由黄山风景区(30°09′N,118°09′E)及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北京时间)可分别计算出四个选项对应的地方时分别约为:5:52、5:12、17:32、18:22,据此排除C选项。夏季(五一假期),黄山风景区应该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故排除B选项。由于黄山风景区位于30°09′N,且地势较高,又是五一假期,因此日出或日落时间距离6点或18点有一定的时间差,故排除A选项,D为最佳选项。故选D。
【9题详解】
黄山怪石形成与内、外力作用有关,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冷凝而成,经过地壳抬升,岩石出露地表,再受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形成怪石,故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太阳日出、日落的方位(极昼、极夜地区除外):1、太阳直射赤道上,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2、太阳直射北半球,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3、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乙岩石是( )
A. 变质岩 B. 岩浆岩
C. 沉积岩 D. 大理岩
11. 在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中,作用⑧是( )
A. 外力作用 B. 岩浆活动
C. 变质作用 D. 重熔再生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根据图中箭头示意可知,图中乙岩石可以和变质岩相互转换,可以由岩浆形成的岩浆岩(甲)转换而成,因此乙岩石应为沉积岩,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前题判断可知,图中乙类岩石为沉积岩,图中作用⑧使沉积岩(乙)转移为岩浆,则该作用应为重熔再生作用,外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不会直接导致沉积岩转变为岩浆,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简要示意图:
读下面的地理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2. 图示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 B. 冰川 C. 风力 D. 海浪
13. 图示景观照片显示的当地主导风向为( )
A. 西北风 B. 东南风 C. 东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12. C 13. A
【解析】
【12题详解】
从图中形态来看,属于沙丘地貌,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故该地貌地貌形成的外力作用是风力作用,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图示为新月形沙丘地貌,而沙丘形状与风向有关,一般情况下迎风坡缓、背风坡陡,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迎风一侧位于西北,即可判断该地主导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排除其它选项。故选A。
【点睛】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开展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浙江省江郎山景区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2010年8月作为“中国丹霞”的系列提名地之一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它是由巨厚的红色砂岩经地壳运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见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4. 形成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 B. 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
C. 冰川和流水侵蚀作用 D. 地壳上升和流水侵蚀作用
15. 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主要属于内力作用的是( )
A. 云南路南石林的形成 B. 长江口的崇明岛的形成
C. 撒哈拉沙漠沙丘的形成 D.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
【答案】14. A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浙江省江郎山景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量大,形成此处丹霞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A正确;风力侵蚀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较强,此处风力侵蚀作用较弱,B错误;冰川侵蚀主要是分布在高海拔、高纬度等较为寒冷地区,C错误;地壳上升内力作用,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云南路南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为流水侵蚀形成;长江口的崇明岛为流水堆积形成;撒哈拉沙漠沙丘为风力堆积形成,这三种地貌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ABC不符合题意;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通常把各种外力(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隆起部分逐渐蚀低的作用,统称为剥蚀作用,把流水对陆地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外力作用总的来说是不断地起着破坏和夷平那些由内力作用而产生的隆起部分,同时把这些破坏了的碎屑物质搬运、堆积到低地和海洋中去。
贵州三都水族自治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如下图所示)。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一些石蛋,石蛋直径多为30~60厘米,最重的有300余千克。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当时贵州还是一片海洋,随着亿万年的地质运动,这些石蛋才露出地表。
16. 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岩石类型和形成原因是( )
A. 玄武岩——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火山蛋
B. 花岗岩——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
C. 沉积岩——碳酸钙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结核
D. 沉积岩——恐龙蛋经地质作用形成化石
17. 石蛋能从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岩石间的风化差异 B. 海水的强烈侵蚀
C. 风力的搬运作用 D. 冰川的缓慢推动
【答案】16. C 17. A
【解析】
【16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寒武纪时,贵州贵州还是一片海洋,地处沉积环境,广泛发育的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C正确;火山喷发后冷凝形成玄武岩是多孔形态,岩浆侵入经抬升后风化成球,应该出露地表后形成,而图中石蛋在岩石中,A、B两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该地质年代不会有恐龙,D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石蛋能从陡崖上脱落的主要原因是岩石间风化差异,导致支撑石蛋的岩体不稳而滑落,A正确;该地目前为内陆地区,B错误;该地区的风并不大,风力不能搬运这些量大体重的石蛋,C错误;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且海拔不是太高,没有冰川发育,D错误。故选A。
【点睛】裸露在地表的岩石,会受到地球外部圈层中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流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破坏作用,导致岩石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我们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的进行,又加剧了风力、流水的侵蚀作用的加剧,最终使得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的岩石,最终变成粉末状的风化产物。这些风化产物在流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由于速度减弱而沉积下来,最终由于沉积物越堆越多,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
非选择题
18. 下图中左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下右图是“二分二至日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表示的是____日(节气名称)的光照情况。此节气在右图的位置是____(填甲乙丙丁)。此时____(纬度范围)出现极夜现象;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地理坐标是____。
(2)左图中弧EDC为晨昏圈的一部分,其中弧ED表示____(晨、昏)线。
(3)该日期下,A、C、D三点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____;左图中A、B、C、D线速度、角速度的大小关系:线速度____,角速度____。
(4)左图中A、C、D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B点的昼长是____小时。A点在B点的____方位。
(5)左图中E点地方时为____;D点的地方时为____时。
【答案】(1) ①. 夏至 ②. 丁 ③. 南极圈及其以内 ④. (23°26′N,45°W)
(2)昏 (3) ①. A>C>D ②. C>A>B>D ③. A=B=C=D
(4) ①. D ②. 18 ③. 西南
(5) ①. 18点 ②. 24点或0点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二分二至日示意图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球运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左图可知,由地球呈逆时针旋转可知该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是极昼,北半球的节气是夏至。对于右图的分析,可连接地心和日心,由此可知左侧地球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为北半球冬至日;右侧同理,连接地心和日心可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至日,所以夏至在右图的位置为丁;由于此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此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纬度范围为66.34°S-90°S;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23.26′N,而直射点所在经线的经度的地方时为12时,根据图中有一条已知的180°经线,根据该经线可推测出地方时为12点的经线为45°W,所以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23.26′N,45°W)。
【小问2详解】
读左图可知,ED线上的地点将随地球自转的方向进入黑夜,可知ED表示昏线。
【小问3详解】
由于该日为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CAD分别为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的点,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某地纬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差|,由此可知三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排序为A>C>D;根据地球的自转线速度规律: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极点为0),故C>A>B>D;角速度的规律:地球上各点相等(极点为0),故A=B=C=D
【小问4详解】
阅读左图可知,A、C、D三点中,D点位于北极圈上,有极昼现象,昼长24小时,白昼最长。C点位于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A在北回归线上,昼弧长于夜弧,昼长大于12小时,所以D最长;B的昼长用昼弧/夜弧*24=6/8*24=18小时;先判断南北,可知A更靠南;东西方向看地球自转的方向的劣弧,做地球的自转方向,在箭头为东,箭尾为西,故A在箭尾,为西,组合即为A在B的西南方。
【小问5详解】
根据光照图的判断:DE为昏线,E为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D点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时/24时。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材料二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于2017年4月20日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8月1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成功在轨释放一颗立方星。
2017年6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X射线空间天文卫星“慧眼”。
(1)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请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对比分析海南文昌和甘肃酒泉两大航天发射中心的突出优势。
【答案】(1)3600小时<甲<3800小时,2400小时<乙<2600小时。大致由东南向西北递增。
(2)文昌: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利于航天器发射,节省燃料;海上运输方便,可以运输大型火箭;四面环海,发射安全
酒泉:地形平坦开阔;降水稀少,多晴天;铁路交通便利;地广人稀,有利于保障发射安全。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为背景材料,涉及等值线的判读、航天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等值线差值为200;甲处中心数值高于四周,为3600—3800小时;乙处中心数值低于四周,为2400—2600小时。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大致由东南向西北数值逐渐增大。
【小问2详解】
选择文昌和甘肃酒泉作为航天发射基地的突出优势,可从纬度因素、交通条件、安全因素等方面分析。文昌较酒泉纬度低、临海;酒泉深居大陆内部。卫星一般是向东发射的,主要是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纬度越低,地球自转向东的线速度越快,卫星可以获得较大的向东运动的速度,这样可以减少能耗,利于航天器发射;文昌拥有优良的深水港,很多材料可以直接从海上运到文昌,这样大大节省了成本;文昌周围是茫茫大海,万一火箭发射失败一般不会掉回海岛,正常情况是掉在茫茫大大洋里面,发射安全。酒泉发射中心具有以下得天独厚的条件:第一,已建场数十年,拥有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生活设施基本齐全,技术保障、测控通信、铁路运输、发配电等配套设施完善。第二,发射场区为戈壁滩,航区200公里内基本为无人区,600公里内没有人口密集的城镇和重要交通干线,航区安全有保证。第三,深居该大陆内部,地势平坦,全年少雨,利于航天器的发射与跟踪。
20.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喀斯特作用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喀斯特地貌,安顺市位于贵州省西部,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多溶洞发育,石林、石芽较高大。下图为安顺市地形图。
(1)指出安顺市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条件。
(2)安顺喀斯特地貌区种植业发展困难,从自然条件方面解释其原因。
材料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从地质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4)分析图中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变化的一般特点及成因(成因可从AB、CD两地段各自对应的不同流水作用来说明)。
【答案】(1)石灰岩广布;温暖湿润的气候。
(2)地势起伏较大;土壤发育差,土层薄,土壤贫瘠;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缺乏。
(3)从地质构造上来说,两侧地块相对抬升,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构造;再经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而成。
(4)沉积物颗粒依次变小。原因:AB河段河流在山地流淌,流速较快,对河道侵蚀力强,向下游搬运了大量泥沙;流经CD河段时到达出山口,地势趋缓,流速降低,使泥沙逐渐沉积。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安顺喀斯特地貌、宁夏平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喀斯特地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外力作用、河流堆积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顺地处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该地区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形成喀斯特地貌。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安顺市多喀斯特山地分布,地形起伏大,地表崎岖,适宜的种植面积小;由于该地区主要以石灰岩为主,石灰岩易被水所溶解,土壤发育差,土层浅薄,土壤贫瘠;由于喀斯特地貌广布,岩石透水性强,多地下溶洞,岩层保水性能差,地表水易渗漏,造成地表水缺乏,水源不足。
【小问3详解】
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根据图片分析可知,宁夏平原西侧贺兰山断裂抬升,东侧鄂尔多斯高原地块断裂抬升,而处于中部的宁夏平原断裂下陷;由于宁夏平原断裂下陷形成了地堑构造,而地堑地势低平易于集水,黄河在此经过,黄河带来的泥沙沉积在此而形成了宁夏平原。
【小问4详解】
AB河段位于山地,此处等高线密集,落差较大,河流流速较快,流水对河道的侵蚀力强,向下游搬运了大量泥沙;CD河段位于山前的出山口,由于海拔降低,地势趋缓使河流流速降低,由于流速的减慢,河流搬运能力下降,泥沙逐渐在CD段沉积;根据沉积作用的分选性原则,一般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所以从出山麓口往湖沼方向,沉积物沉积物依次颗粒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