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课 诫子书 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4 23:1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诫子书
诸葛亮
一、了解作者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朗读课文
诫子书
【三国蜀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读好对称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二、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
夫君子之行 淫慢 励精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2、读好对称句: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yín
suì
3、火眼金睛找不同
淫漫则不能励精,险燥则不能治性。
二、朗读课文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三、译读课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对照注释,翻译课文,有难度的句子,提出来寻求帮助。
文体小卡片:
诫,亦作“戒”,警戒、教令之义。南朝萧统《文选序》说:“戒(诫)出于弼匡。”弼匡为辅助匡正之义,所以,诫体文大都含有规劝、告诫、叮嘱等内容。
三、译读课文
从“ ”一句中,我知道了诸葛亮告诫儿子诸葛瞻 。
诸葛亮劝慰和告诫的中心句: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静 俭
静?俭?
四、读懂家书
淡泊
淡泊:内心恬淡,不慕荣利。
——语文教材第81页
淡泊:恬淡;不追求,不热衷。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第257页
恬淡,主要指性格恬静
资料助读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
乐(yuè)毅,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多不接世,悲守穷庐。
——《诫子书》
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读懂家书
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与兄瑾言子瞻书》

四、读懂家书
(嫌其大器早成,难以担当重任。重器,比喻能任大事的人。)
1、晓之以理
首先,诸葛亮提出观点 ,表明“君子之行”的关键是“静心。”
接着,诸葛亮指出,从正面来看,静心表现为 和 (填词语),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 ;
随后诸葛亮强调,只有静心,才能 ;只有 ,才能 ;而从反面来看,不静心则表现为 和 (填词语),原文是这样表述的: , 。
最后,诸葛亮说,如果不能“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能静心,就会出现这样的后果: 。
四、读懂家书
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建兴十二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四、读懂家书
2、动之以情
瞻儿:
见字如面。为父病重,恐不久于人世。为父此生,得遇明主,一生襟抱得以展开,死而无憾。所不舍者,唯我瞻儿。为父一生心力,全在兴复汉室,晨昏朝夕之间,不能伴吾儿左右,每念至此,心下大痛。今修书一封,聊寄深情。
四、读懂家书
瞻儿:
见字如面。为父病重,恐不久于人世。为父此生,得遇明主,一生襟抱得以展开,死而无憾。所忧虑者,唯我瞻儿。大丈夫一世,当以国事天下事为重,不可求田问舍,贪图一时享乐。吾儿当涵养心性,磨砺才华,尽心竭力,兴我蜀汉,有用于当世,留名于千古。
四、读懂家书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将复何及!
四、读懂家书
诸葛瞻简介
迎娶公主,拜骑都尉,袭爵武乡侯。景耀四年,与辅国大将军董厥并为平尚书事,统领中央事务……魏将邓艾伐蜀,率领长子诸葛尚、将军张遵、李球、黄崇防御绵竹……出城与邓艾决战,兵败被杀。其子诸葛尚亦力战而死。
干宝:瞻虽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敌,而能外不负国,内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
司马炎:诸葛亮在蜀,尽其心力,其子瞻临难而死义,天下之善一也!
历史评价:
儒家: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佛家:灵台清静,静能生慧,慧能生智。
道家: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医家:静者寿,躁者夭。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清·翁同龢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五、读出启发
祝福大家,都能用一颗沉静的心,去拥抱智慧的人生!
1、搜集诸葛亮的故事,请以诸葛瞻的口吻给父亲诸葛亮回一封信。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