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感受信息
导学目标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重点难点
重点: 信息的本质概念。
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导学过程
一.从古至今,信息的记录、存储和传播方式
活动一:请同学们自学教材177-178完成下列问题。
1.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印刷术的发明;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出现;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应用和发展。
2.早期信息传播特点:
传播速度________、距离________、信息量________。
二.信息的传播
活动二:请同学们自学教材P179-180完成下列问题。
1.电报:
电报的发明者是________,他用________代表字母,使信息以________的形式沿电线传送。
2.电话
(1)电话的发明者是________,电话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
(2)电话工作原理:
①声音的振动——________——声音的振动
②话筒由金属盒、碳粒和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通过碳粒间电阻的变化,将声音转化成强弱按声音振动而变化的________。
③听筒由电磁铁、膜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按声音振动的强弱而变化的电流转化成相应的________。
我来闯关
1.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下列应用中,用激光来记录信息的是( )
A.复读机 B.录音机 C.发报机 D.DVD刻录机
2.下列不属于传播信息的工具的是( )
A.竹简 B.烽火台 C.磁盘 D.空气
3.1876年第一部电话问世,发明电话的科学家是( )
A.爱迪生 B.牛顿 C.欧姆 D.贝尔
4.关于话筒的作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直接传递到受话人的听筒
B.话筒的作用是把忽强忽弱的电流转化为声音
C.话筒的作用是把声音的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
D.话筒的作用是把电流直接送到受话人的听筒
5.关于电话的工作过程:
①膜片忽松忽紧、挤压碳粒;
②人对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膜片振动;
③电阻忽大忽小;
④磁铁对铁片的吸引力忽大忽小,使铁片振动;
⑤电路中产生忽强忽弱随声音振动而变化的电波。
正确的排列顺序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③⑤④ C.②①④③⑤ D.①②③⑤④
6.最简单的电话装置由电源、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电话接通时,本方的听筒和对方的________串联在一个电路中,本方的话筒和对方的________串联在另一个电路中。
7.超市收款时常利用扫描器对商品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对条形码扫描的过程中获得的是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我的收获
参考答案
导学过程
一.1.(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
2.慢 近 小
二.1.莫尔斯 短、长脉冲 电码
2.(1)贝尔 听筒 话筒 键盘
(2)①变化的电流 ②电流 ③声音振动
我来闯关
1.D 2.D 3.D 4.C 5.B
6.话筒 听筒 话筒 听筒
7.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