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枣儿》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9《枣儿》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9:4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导入新课
图画中的老人和小孩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让我们走进课文一探究竟吧!
19 枣儿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01
学习目标
1.分析文中老人和男孩的思想性格,把握表现人物的手段和方法。
2.理解“枣儿”在文中的作用,理解全剧所用的象征手法。
(重点)
3.了解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正确认识和适应时代发展带来的变化,培养热爱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
(素养)
知识备查
孙鸿,当代剧作家。江苏靖江人。曾荣获“曹禺戏剧文学奖”。代表作品《枣儿》等。
作者介绍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剧本》1999年第1期,略有改动。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化进程中,许多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到城里打工,只有老人和儿童留守家园,人们的生活方式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日益强劲的现代化浪潮无可阻挡地席卷着一切与之不相适应的思想和观念,迫使许多人不得不放弃他们熟悉的生活,亲情、爱情在这样的社会变革时期将经受严峻的考验。
话 剧
话剧指用对话和动作来表演的戏剧,其主要表现手段是对话。
特征:
(1)直观性。话剧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并通过化装、服饰等手段进行人物造型,
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
(2)舞台性。话剧演出要借助舞台完成。
(3)综合性。话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所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场景。
(4)对话性。话剧是通过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的。
独幕剧
独幕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别,是剧情在一幕之内完成的小型戏剧,与多幕剧对应。
独幕剧通常只有一个场景,也可以有一个以上的场景,篇幅较短,人物较少,情节线索单纯,从一个生活侧面反映社会矛盾,构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戏剧故事。由于剧情受到严格的时间、场景等限制,独幕剧一般情节结构较为精练集中,矛盾冲突展开比较迅速,形成高潮,戛然而止。
文体知识
威严 童谣 馋( ) 囫囵( )
凝视( ) 竹匾( ) 蓦然( ) 掸去( ) 羡慕 踌躇( ) 咀嚼( ) 翘首( ) 无可奈何
喃喃自语( ) 蹑手蹑脚( )
垂头丧气
读读写写
chán
nínɡ
biǎn

chóu chú
nán
hú lún
niè
dǎn
qiáo
字词清单
jǔ jué
贪吃,如“馋涎欲滴”。
艳羡,想得到,如“眼馋”。
注意区别于“耐心”的“耐”。
多音字
( )兴冲冲
( )兴奋

xìnɡ
( )使劲
( )劲敌

( )翘首
( )翘尾巴

xīnɡ
jìn
jìnɡ
qiáo
qiào
【串句记忆法】 这位老父亲都是奔( )七十的人了,还在为了儿女东奔( )西走。
bēn
bèn
形近字
馋( )嘴馋
搀( )搀扶
谗( )谗言
掸( )掸去
殚( )殚精竭虑
惮( )肆无忌惮
chán
chān
chán
dǎn
dān
dàn
词语集注
蹑手蹑脚
猛然。 ( )
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 )
完整,整个儿的。 ( )
犹豫不决。 ( )
突然。
多用于形容很小心或紧张害怕而不敢弄出声响的样子。
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另有“得意的样子”之意,如“踌躇满志”。
踌躇:侧重于指人内心的犹豫不决。
徘徊:侧重于指人的外在表现。
踌躇
蓦然
囫囵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在课本上做好批注,把握戏剧的情节和主题。
1.划分文章层次。
2.写出自己觉得不理解的问题。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
(从开始到“留给娃娃过年吃”)
交代人物、地点和背景,用童谣表达父母对孩子的疼爱。
第二部分
(从“从身旁晒满红枣的竹匾子里抓起一把枣儿”到“老人紧紧搂住男孩”)
写老人与男孩的交往。
第三部分
(从“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到“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
老人与男孩在思想上产生了共鸣,一起呼唤亲人回家。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
在乡间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下,一个老人遇到了一个捡枣儿的男孩,这一老一少交谈起来,十分亲热。在谈话中,老人回忆了有关儿子“枣儿”的往事,流露出自己对儿子的思念;男孩要把枣儿留给父亲吃,流露出自己对父亲的盼望。他们满怀亲情,呼唤各自的亲人回归故乡,回到自己身边,来吃这家乡的枣儿。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2.戏剧主要讲了老人和男孩的哪些片段?
片段一:老人给男孩捧红枣,老人回忆给儿子取名为“枣儿”的原因。
片段二:老人让男孩踩在自己背上摘枣儿,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儿。
片段三:男孩想把枣儿带回家给父亲吃,老人舍不得男孩离开。
片段四:老人哄着男孩坐下,给男孩讲故事。
片段五:老人思念儿子,男孩哄老人开心。
片段六:男孩放弃幻想,坦陈现实,老人与男孩互相安慰。
3.全剧有哪几个人物?在出场上有何不同 ?
男孩
未出场,但存在于老人和男孩的对话中
直接出场
老人
男孩的父亲
老人的儿子
1.老人在与男孩的谈话中,回忆了哪些事情?如何理解老人的心理
(1)儿子“枣儿”这个名字的来历。
(2)儿子只顾摘枣儿竟尿了自己一脖子。
(3)儿子小时候一有尿就尿到枣树下。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概括文章片段
(4)这棵枣树的特殊来历。
(5)枣儿落到鬼子的钢盔上吓跑鬼子。
(6)闹灾荒时靠枣儿活命的事。
对儿子的思念
对以往岁月的怀念
对故土的热爱
2.老人与男孩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从中可以看出老人对男孩怎样的态度。
(1)老人请男孩吃枣。
(2)老人让男孩骑跨在自己肩上摘枣。
(3)老人给男孩讲故事。
(4)老人与男孩拉勾发誓。
(5)老人紧紧搂住男孩喂男孩枣吃。
态度:老人对男孩十分喜爱、疼爱。
品味语言
课文中多次运用象征手法,揣摩语言,分析下列台词的象征意味。
(1)老人:老子个儿大,儿子个儿能小吗
男孩:嘻,爷爷,我说枣儿个儿大!
老人:(自豪地)我儿子就叫枣儿。
老人说的这句话不是指树上的枣儿,而是指他的儿子,隐含了永不褪色的亲情,永远割舍不了的乡情。
(2)老人: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老人这句话一语双关。表面上是说熟透晒干的枣儿尽管好吃,但卖相不好,没人要。实际上是老人在感慨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儿子不愿回来与自己做伴。这句话流露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失落。
(3)老人:听好,我讲完一个故事,你才能吃一颗枣儿。噢,慢慢吃才能吃出个甜味。
暗指生活也需要慢慢品味,其中隐含的是对既往岁月的怀念、对传统生活的依恋、对精神家园的依恋。
(4)男孩:迷路了吧?(见老人沉默,自语)不会的。这棵树好大好大,老远就瞧见了,枣儿叔叔哪儿会看不见?(见老人不语)爷爷,你怎么了?
“迷路”表面上指找不到回家的路,暗喻情感的迷失、人生的迷失,表现了在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人们对传统、对精神家园的忽视。
(5)男孩:爹回来会带巧克力,巧克力你吃过吗?可好吃了!
“巧克力”具有与“枣儿”相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它是现代生活的象征。
(6)男孩:我娘说,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有些人远离故土之后,由于外面的诱惑太多太大,一时间迷失了人生的方向,亲情、传统等也随之失落了。但坚守家乡的人依然怀抱希望,呼唤亲人。
分析人物形象
老一辈的农民形象:一生劳作,不离乡土,如今年迈,儿子离乡外出,他继续留守家园。
老人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老一代的长者形象:他满怀亲情,富有爱心,他关爱已成年的下一代,又疼爱尚年幼的新一代;作为过来人,他怀旧而又传统,面对生活的变化即使有些失落但不失爱心、不失希望。
年幼的新生一代的形象:他思念父亲,喜爱、心疼老人,好奇而懂事,在他身上处处表现了儿童纯真可爱的天性。
男孩
探究文章主题
1.“枣儿甜……留给娃娃过年吃”这首童谣在剧中出现了两次,请说说它在剧中所起的作用及两次出现时的表达效果。
作用:这首童谣表达了在“枣儿”中所融入的父母疼爱子女的亲情。
表达效果:课文以这首童谣开头,隐含了全剧与
“枣儿”有关、与亲情有关的特定内容,并将人们带入具有民族传统风情、充满乡土气息的特定情境中。
结尾也用了这首童谣,但情境有所变化,由幕后换为前台,由哼唱变成呼喊,由没人回应转为“响起无数个童声呼唤声音”,既与开头相呼应,又强化了剧中的情境和内容,深化了全剧的思想内涵。
2.剧中老人的儿子和男孩的父亲为何不在农村?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老人的儿子:远离故乡和亲人,闯荡外面的世界。
男孩的父亲:离开乡村,抛弃旧家,在城里另成新家。
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农村青壮年离开故土,到城里寻找新天地,老人和孩子留守家园的社会现实。
3.剧中的那一棵老树上挂满的红枣是什么味道的?到底是苦涩的还是香甜的?为什么?
观点一:枣儿是香甜的,因为枣儿里包含着老人对往昔的回忆、孩子对父亲的回忆、老人对孩子的疼爱、老人和男孩对未来的希望……
观点二:枣儿是苦涩的,因为枣儿里也包含着现实生活中老人的孤独、孩子的寂寞与期盼、现代社会与人的感情之间的冲突。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围绕着“枣儿”展开情节,描写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亲切交往,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线索清晰,行文紧凑。
写作特色
全剧以“枣儿”为线索,老人与男孩围绕“枣儿”进行对话,展开情节。全剧中的故事情节都是围绕“枣儿”展开的,结构和内容都与“枣儿”密切相关。
运用象征的艺术表现手法。
“枣儿”是亲情的象征,是故乡的象征,也是传统生活和精神家园的象征。剧中写的是老人和男孩因“枣儿”发生的一段交往,其内涵却是对当今社会状态及几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隐喻和象征。剧本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赋予“枣儿”以丰富而深刻的社会内涵。
板书设计
枣 儿
童谣开场 唱枣儿
男孩遇老人
捡枣儿 老少拉家常
社会变迁
呼唤亲情
童谣收场 唤亲人
吃枣儿 老疼少
忆枣儿 老人思儿儿不归
留枣儿 男孩念父父不回
拓展延伸
剧种
特点
代表剧目
京剧
雍容华美
《霸王别姬》《贵妃醉酒》
豫剧
铿锵大气
《红娘》《花木兰》
越剧
轻柔灵秀
《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
黄梅戏
淳朴明快
《天仙配》《女驸马》
川剧
活泼风趣
《巴山秀才》《玉簪记》
昆曲
典雅精致
《桃花扇》《牡丹亭》
评剧
亲切易懂
《秦香莲》《刘巧儿》
中国戏曲知多少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