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课件(共8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3《出师表》课件(共8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9:54:5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88张PPT)
新课导入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六出祁山”等故事家喻户晓。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为之倾倒,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文的第一流杰作,其文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正所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文天祥《正气歌》)。
23 出师表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教学目录
01
学习目标
02
知识备查
03
字词清单
04
初读课文
05
精读课文
06
课堂小结
07
拓展延伸
01
1.了解诸葛亮及《出师表》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重点)
2.分析诸葛亮的形象,学习议论、记叙和抒情相结合的方法。
(难点)
3.了解诸葛亮的形象及其治国主张,理解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品质和“知恩图报”的拳拳诚意。(重点)
学习目标
作者介绍
知识备查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被称为“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占据荆、益两州,李兰河孙吴抗曹,鼎足立国之策,即“隆中对”。从此成为辅佐刘备的主要谋士。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著有《诸葛亮集》。
文体知识
表,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文体,也是封建社会臣子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出师表》是出兵打仗前,主帅给君主上的奏章。这种表,或表明精忠报国之心,或献攻略之策。
背景资料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22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已从猇(xiāo)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因此,临行前上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希望刘禅任用贤臣,采纳忠言,赏罚分明,以使国内政治修明,有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以实现先帝的“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的宏大理想。
崩殂( ) 疲弊( ) 陛下( )
恢弘( ) 妄自菲薄( )
陟罚臧否( )( ) 费祎( )
以遗陛下( ) 裨补( ) 阙漏( )性行淑均( ) 行阵( ) 桓灵( )
.
.
.
.
.
.
.
.
.
.
.
.
.
.
字词清单
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扫清读音障碍。



hónɡ
fěi
zhì


wèi

quē
xínɡ
hánɡ
huán
猥自枉屈( ) 夙夜( ) 渡泸( )驽钝( ) 攘除( ) 斟酌( )
以彰其咎( ) 咨诹( )
.
.
.
.
.
.
.
.
wěi



rǎnɡ
zhēn
jiù
zōu
理解词语
借助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

今义:秋季
古义:时候
例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①古今异义。
开张
今义:商店等设立后开始营业
痛恨
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古义:扩大 例句:诚宜开张圣听
.
.
古义:痛心,遗憾
例句: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
异同
今义:不同和相同
卑鄙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不同 例句:不宜异同
.
.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例句:先帝不以臣卑鄙
.
.
感激
今义: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感动并产生谢意
古义:感奋激发 例句:由是感激
.
.
②一词多义。

以光先帝遗德( )
以塞忠谏之路也(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先帝不以臣卑鄙( )
连词,表目的,用来
连词,表结果,以致、从而
介词,把
介词,因为

不懈于内( )
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欲报之于陛下也( )
介词,在
介词,对、对于
介词,到
介词,给
所以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
表示原因

而中道崩殂( )
以咨诹善道( )
表凭借,用来……
名词,路途
名词,方法

有所广益( )
斟酌损益( )
动词,帮助、启发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深追先帝遗诏( )

俱为一体( )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
名词,益处
动词,给予
形容词,遗留的
动词,是
动词,做、当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然后施行( )
连词,然而、可是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每与臣论此事( )
代词,这样
动词,判定、评定、考核
动词,议论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愿陛下亲之信之( )
结构助词,的

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代词,他们
动词,奏效
名词,功效

然后施行( )
性行淑均( )
必能使行阵和睦( )
动词,做、执行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临表涕零( )
名词,品德、品行
名词,行列
介词,临近、将要
动词,面对
③词类活用。
有所广益( )
亲贤臣,远小人( )
恢弘志士之气( )
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增加
亲,形容词用作动词,亲近;远,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
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展
苟全性命于乱世( )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
此皆良实( )
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的事
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优劣得所( )
攘除奸凶( )
北定中原( )
形容词用作名词,好的和差的,这里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思考这篇文章应该用什么基调朗读。
1.画出难懂的字词和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6—7)
从当前形势出发,劝说后主继承先帝遗志,并提出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条建议。
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感激先帝、忠于后主的真挚感情,表明“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一部分(1—5)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第三部分(8)
明确各方责任,向后主提出殷切的期望,表达即将出征的心情,抒发对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指刘备
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指帝王之死
困苦穷乏
时候
初读课文
疏通文意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穷乏,民生凋敝,这真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指疆场
追念
特殊的礼遇
朝廷
译文:但是侍奉守卫的臣子在朝廷上不敢有丝毫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疆场上舍生忘死,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特殊的厚遇,想报答给陛下啊。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发扬,扩展
发扬光大
随意地看轻自己
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失义,不合道理
忠诚劝谏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听取(群臣们的)意见,来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志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提拔、晋升
这里指不同
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
负责专职的官员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公平清明
治理
2
译文:皇宫和丞相府中,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果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和尽忠行善的人,应该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来判定他们受罚还是受赏,以显示陛下公平清明的治理,不应该偏袒徇私,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忠良诚实的人
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
给予
选拔
我,谦称
询问
弥补缺失疏漏
3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译文:侍中郭攸之、费祎和侍郎董允等,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将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所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武官名,负责统领都城的警卫部队

行伍,部队
通晓
4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 了解通晓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众人评议举荐他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都要询问他的意见,一定能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的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亲近
疏远
西汉
这里表示原因
东汉
衰败
不曾,未曾
痛心、遗憾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西汉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东汉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起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帝、灵帝的时代表示痛心和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信任
那么
计算着天数,指时日不远
译文: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正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臣子,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王室的兴盛,就时日不远了。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借指平民
亲身耕种。躬,亲自
保全
有名望,显贵
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译文:我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中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探望,拜访
因此
感奋激发
答应
奔走效劳
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辱。谦辞
屈尊就卑
译文:先帝不介意我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委屈地自我降低身份,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询问我对时局大事的看法,因此我感奋激发,于是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覆灭,颠覆。这里指兵败。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刘备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打败
自那时以来
二十一年。指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到蜀汉后主建兴五年(227)诸葛亮上表出师北伐,前后计二十一年
译文:后来遇到兵败,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接受任命,自那时以来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所以
刘备在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诸葛亮,并对刘禅说:“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接受命令,这里指接受遗命
早晚,日日夜夜
没有效果
7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前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日日夜夜担忧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任不能完成,以致损害先帝的英明,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鼓励
比喻才能平庸
排除,铲除
译文:所以我五月率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贫瘠、未开垦的地方。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率领全军,向北平定中原,我希望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势力,复兴汉室王朝,迁归旧日国都。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职责本分
斟酌利弊
责任
译文: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功效
祭告
如果
发扬圣德的话
怠慢,疏忽
8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
译文:希望陛下责成我去讨伐奸贼、兴复汉室并取得成效;如果不能取得功效,那就惩治我的罪过,来告慰先帝的英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那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明察采纳
皇帝在临终时所发的诏令
非常,十分
面对
流泪,落泪
译文:陛下也应当自己谋划,询问(治国的)好办法,明察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诏。(这样)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正当离朝远征,面对奏表热泪纵横,不知该说些什么。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诸葛亮是在什么现实背景下写出《出师表》的?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提出建议的原因)
品味第一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2.作者以分析形势开篇有何作用?
文章从“先帝创业未半”写起,流露出作者对先帝“中道崩殂”的痛惜之情,使后主刘禅认识到自身任务之艰巨,要完成先帝未竟的事业。继而指出“天下三分,益州疲弊”的不利形势,警策后主刘禅要发愤图强,否
则就难以图存。然后又谈到“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的有利条件,表明这是蜀汉在危难之时图存振兴的希望所在,从而为下文提出纳谏、赏罚、任贤的建议做了铺垫。
3.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应该:多听进言,广泛纳谏
不应: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正反对比
广开言路
目的:通忠谏之路。
4.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这条建议?
应该:宫中府中,赏罚一致,作奸犯科者,应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处理。
不应:内外有别,偏私不公
目的: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严明赏罚
正反对比
5.诸葛亮给后主刘禅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
亲贤远佞
宫中之事
营中之事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咨先帝简拔之臣
咨先帝称能之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荐贤臣
亲贤臣,远小人
先汉兴隆
亲小人,远贤臣
后汉倾颓
正反
对比
引教训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6.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提出的三条建议中你认为哪一条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亲贤远佞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臣、远小人,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听取忠谏之言,才能赏罚分明。
品味第二部分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表现出诸葛亮的什么品质?
淡泊
名利
不慕
权贵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是千古名句,请简要赏析。
这两句语言洗练工整,高度概括了创业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与先主患难与共,对先主忠贞不贰的深情,所以千古流传。
3.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先,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二十一年如一日辛苦奔走,是感激先帝的殊遇,先帝既已“崩殂”,亦当“报之于陛下”。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
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追述先帝“不以臣卑鄙”而“三顾”之举,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先帝一样任人唯贤,知人善任。再次,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4.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1)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
(2)表达了对刘备父子的忠心。
(3)表达了兴复汉室的决心。
5.诸葛亮此次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6.“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诸葛亮在出师前提出了国事安排,强调了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职责,启发后主亲贤纳谏。
1.文中最后一段指出了君臣各自的哪些责任?
诸葛亮
贤臣
后主
讨贼兴复
兴德之言
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品味第三部分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2.文章最后一句话体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尾是“表”的套话,但感情真挚,情绪饱满,意味深长。表达了作者临行之前的百感交集,体现了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无限依恋之情,涕零中隐含着为国事的担忧,为刘禅能否采纳建议修明内政的担忧。
1.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细读此文,指出作者“忠陛下”之“忠”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品味整体
(1)积极献言,提出三项建议。
(2)积极荐贤,安排内政、军事人才。
(4)积极筹备北伐,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做准备。
(3)平定南方的叛乱,使后方稳定,得以出师北伐。
2.总结全文,说说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知恩
图报
尽忠
守职
淡泊
名利
深谋
远虑
3.读完全文,你是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的
观点一:诸葛亮的“忠”是值得后世赞扬的。他的“忠”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的报恩心理,更重要的是他的这片忠心时刻与忧国忧民、匡扶蜀汉等责任感紧密相连,因而在境界上高于一般人。他谨守诺言,努力实现政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坚守精神,是一种理想人格精神的体现。
观点二:诸葛亮的“忠”是一种愚忠,是禁锢他的沉重枷锁。他只忠于刘备父子,却不知审时度势,忠于自己的才能。刘禅昏庸无能,不懂治理国事,即使诸葛亮殚精竭虑,最后也只能抱憾而终。良禽择佳木而栖,明知不可为,又何必辅佐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呢?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表达了诸葛亮“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表现了他忧国忧民、鞠躬尽瘁的忠心。
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
写作特色
本文以议论为主,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张,兼记叙身世、追随先帝的原因、以身许国的经过,字字句句蕴含着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深厚感情,议论、叙事、抒情相结合,有极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在议论和叙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挚感情,如“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一句言辞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
语言率直、质朴、恳切、精练。
作者“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感情贯串全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之大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本文语言精练,多以四字句行文,兼用一些工整的排比、对偶句式,如“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等。
出师表
分析形势
提出建议
追忆往事
陈述理由
明确责任
表明决心
形势
不利
先帝崩殂
益州疲弊
危急存亡
有利
内有侍卫之臣
外有忠志之士
欲报恩于陛下
建议
开张圣听,听信忠言
宫中府中,赏罚分明
亲贤远佞,任人唯贤
追忆先帝知遇之恩
猥自枉屈,三顾茅庐
兵败临危,委以重任
知臣谨慎,临崩寄大事
说明北伐时机成熟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内有忠臣,外有志士
本人:讨贼兴复之效
朝臣:有兴德之言
后主:听信忠言,追念遗命
结束语:临表涕零,百感交集
报先帝
忠陛下
结构梳理
赞颂《出师表》的诗句
据鼎三分非本计,出师二表见初心。 ——张潮《武侯庙》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 ——文天祥《正气歌》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书愤》
千年忠义出师表,万里江山八阵图。 ——蓝智《赤壁》
拓展延伸
有关诸葛亮的词语和歇后语
词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事后诸葛亮
歇后语: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常见的几种古代文体
表 概念 是我国古代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特殊文体,是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请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汉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被分成四个小类,即章、奏、表、议。
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章表》里说:“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请,议以执异。”由此可见,表的主要作用就是表达臣子对君主的忠诚和希望。
特征 ①尽管具体内容不同,但都离不开抒情手法的运用,因此, “动之以情”可以说是这种文体的基本特征;②这种文体有自己的特殊格式,如开头常说“臣某言”,结尾常有“臣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罪死罪”之类的话。
功能——陈情言事
特点——情理交融
书 即书信。以书信的形式,可叙事,可描述,可说明,可议论,如诸葛亮的《诫子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铭 原为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说 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感想。如周敦颐的《爱莲说》,韩愈的《马说》。
记 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可以叙事,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序 分书序和赠序。书序多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之词。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