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大象的耳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 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遇、兔”等 3个字。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问句,体会大象做出改变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认识“耷、咦”等 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遇、兔”等 3个字。
2.能借助大象的话,结合不同语境读好问句。
教学难点
能借助问句,体会大象做出改变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开课之初和学生交谈都读过哪些童话故事,进而揭示课题—《大象的耳朵》。同学们书空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大象的耳朵》。(提示:大象的象字笔画比较多,同学们要注意,撇从口里起笔)
二、联系生活,学习生字
1、根据生活经验,让学生说大象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和耳重新组成了一个新字叫“耷”(出示副板书田字格字)。
2、读句子: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理解耷拉一词,联系生活练习运用)
3、PPT出示句子: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联系生活,让学生说出在哪见过“扇”字)出示扇的演变,记住字形。观察关键笔画占位,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并描写和临写。写字指导(扇字点在竖中线,竖撇要舒展,羽字中左边的习要窄,横压横中线,竖压竖中线,右边的习略宽,宽于户字头)
三、初读课文,读好句子。
1、出示第一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引导学生读出大象的特点。学习任务一:大象在散步的路上都遇到了哪些动物?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文章中出现的小动物。(大象贴题目上方)出示 PPT:这一天,大象正在路上慢慢地散步,遇到了小兔子。(学习“遇”“兔”字)“遇”首先记住字形,引导学生回忆“遇”字形近字,利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遇”字,通过观察田字格掌握关键笔画占位,老师范写,学生书空,并描写和临写。“兔”首先记住字形,引导学生回忆“兔”字形近字,引入“兔”字似动物的形象,提出“兔”字“点”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田字格掌握关键笔画占位,老师范写师把字拆换成兔子身体部位,提高学生识字兴趣,学生书空,并描写和临写。展示学生书写的生字,表扬书写规范的地方,纠正写不到位的笔画。
2、大象和小兔子之间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自由读 3、4、5自然段,思考小兔子对大象的什么产生了疑问?引导学生读好小兔子的语气和“耷拉”一词。师:想一想,小兔子说这些话的时候表情是怎样的?它的心理是怎样想的?学生讨论,总结出朗读的语气。(吃惊、痛心)师:谁愿意带着这样的语气来读一读。小兔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情?学生自荐朗读,然后齐读,通过朗读重点句子,体会小兔子的心情。(朗读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我们要用重读、拉长语气等方式读出小兔子看到大象耳朵耷拉着的时候的那种惊奇以及痛心的情感。)
3、师:(读好了鼓励一下)我们一起问问大象吧。师:如果你是大象,孩子们,你听到小兔子的话你会怎么想?你来告诉小兔子。生:我生来就是这样的。引导学生读第二句评价(抓住竖着、耷拉是不是重读)
4、大象和小兔子它们有趣吗?多么有趣大象和小兔子啊,下面同位两个一个演大象,一个演小兔子,按你们的分工演一演吧!【第一组】师:指名演,评价(找两组)师及时评价学生读书情况。【第二组】表演。生评。
5、朗读第 6、7自然段。①后来大象又遇到了哪些小动物?②大家都提出了怎样的问题?
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答案。
四、合作学习,共同探究
学习任务二:分角色演一演在小组内演一演这个小故事,注意小组长分配好角色,在演的时候要注意每个角色说话的语气。(两组展示)评价师:你们真是出色的小演员呀,把小动物们演的活灵活现的,大象被这么多小动物质疑,我猜他心里一定很难过,不过,大象的思想到底改变了吗,他又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五、小结作业
回家后把今天所学的生字每个写三遍,和自己的家人一起演一演这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