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5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共5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20 17: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4张PPT。1568万英镑,折合2.3亿元人民币亮 宝比眼力,共辨真伪
拍价格,珍物共赏元青花 《鬼谷下山》清代乾隆粉彩镂空瓷瓶成为最贵的中国艺术品成交价达到5160万英镑 (约合5.5亿元人民币)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二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古代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二、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
三、主要生产部门及其成就
四、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
原始社会晚期:独立的生产部门
夏商周时期: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历程原始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基础:小农经济;地位:农业的副业。(2)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部分市场流通。(3)发展历程:(4)评 价:秦汉以来,个体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紧密结合的形式渐趋稳定。随着土地兼并的集中,汉代出现了“田庄经济”积极:封建经济相对稳定的重要因素
消极:阻碍商品交换,是新经济因素产生、发展的最大障碍。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2、官营手工业(1)概念:官营,是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2)发展历程:夏、商、周 官府垄断 春秋战国 继续发展 汉武帝以后:煮盐、冶铁等收归官办(3)重要制度及其评价:(报纸第二期) 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主要经营形态(1)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 开始发展魏晋南北朝 遭摧残隋唐 恢复发展两宋以后 艰难发展明中期以后 私营手工业的部分行业超过官营(2)私营手工业艰难发展的原因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比重 官营手工业在经济中仍占主导地位 农户的副业自给自足,满足田庄和农民自身需要;
缴纳赋税
(剩余部分出售) 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在市场流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 满足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不在市场流通
农民(田庄中的依附人口) 民间工匠无偿调用各类工匠
(匠户)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大一般小三、主要生产部门及其成就 (一)织女的劳绩---纺织业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起源 (原料:麻、葛、丝
工具:骨梭、骨针等)2、汉代:品种多、技艺高、(素纱禅衣、绒锦)
远销海外 (丝绸之路、“丝国”)3、唐代: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4、宋代:有了更大发展(棉纺织业 丝纺织业)6、明代:①棉纺织业普及
②出现雇工和劳动力市场(资本主义萌芽)2、商周时期:丝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 (“妇功”)图思考: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有什么主要特点?5、元代:黄道婆对纺织业工艺进行了革新◆古代中国纺织业发展主要特点从原料看:
从经营形态看:
从发展程度看:
从发展趋势看:麻、葛纺织业---丝织业---棉纺织业官营、地主官员私营、农民家庭分布广、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是中国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行业 三、攻金之工---冶炼业发展历程1、冶铜业:(1)新石器时代:
(2)商周时期:
(3)秦朝:2、冶铁业:铜器起源,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青铜器制造水平世界领先 青铜防锈技术(1)春秋晚期产生
(2)战国时期推广:
(3)汉代推行官营:①燃料变化:
②供风技术:图(4) 南北朝:灌钢法
(5)北宋:煤作燃料图 三、夺得千峰翠色来---陶瓷业发展历程(1)新石器时代: 彩陶、黑陶(3)唐代: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2、唐代陶瓷业成就:(1)唐三彩 (艺术陶制品)
(2)两大制体系: 南青北白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3)唐朝晚期:首创釉下彩绘3、宋代名窑众多,各具风格: 定窑、钧窑、景德镇、龙泉、耀州窑4、清代: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 (康熙、雍正)图文总目录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1、自给自足,有多种经营形式。
2、历史悠久,世界领先(中国素有有丝国和瓷国之称);
3、部门不断增加、分工越来越细、规模越来越大
4、技术不断发展,品种质量不断提高想一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参考意见经营形态主要有:官营、私营、农民家庭等
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经济是基本形式)
部门多、规模大、分工细、管理严、技术高
技术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非、欧各国
明清时期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一、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但呈现不断萎缩状态;民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日益兴盛起来;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比重。二、古代中国手工业分布广,规模大,分工细,产品种类多,生产技术先进且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欧亚地区,广受赞誉。三、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想一想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5、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征第一、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与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第二、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第三、手工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与工场手工业出现。
第四、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第五、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
第六、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广受欢迎和赞誉。 1.起源较早,历史悠久;
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有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
3.部门逐渐增多,生产规模逐渐扩大,分工日益细密,技术水平不断进步;
4.手工业与农业的发展紧密结合,并受农业生产的制约;
5.明清时期,工场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6.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7、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概念 制瓷业 丝织业 经营形态主要部门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冶炼业
特征官营手工业农民家庭(田庄)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小结1.我国古代最初的纺织原料是
A.蚕丝 B.麻和葛 C.棉花 B.动物毛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纺织业叙述不正确的是
A.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B.纺织原料最初用的是麻和葛
C.商代已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D.唐代,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等地区巩固练习3.古代被誉为“丝国”的是下列哪一个国家?
A.埃及 B.巴比伦 C.印度 D.中国
4.到了宋代,棉纺织业的新兴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新疆 C.中原地区 D.闽粤地区
5.唐宋以来著名的瓷窑位于黄河流域的是①定窑②钧窑③龙泉窑④景德镇窑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下列生产技术,西汉时期的人们还没有掌握①冶铁技术②借用水力作为动力的鼓风装置③丝纺织技术④粉彩瓷器工艺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7.《颜氏家训》说中国古代能够“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说明
A农家的男耕女织一般可以满足日常需要
B家庭成员众多各行各业都有,一切生产、生活所需,都可自己解决
C足不出户,等商贩上门
D农民的要求极低
8.唐代名句“夺得千峰翠色来”描绘的是
A.我国古代精湛的青铜器铸造技术 B.唐代越窑青瓷的美丽色彩
C.丝织业的一种绿色丝绸产品 D.著名的“唐三彩”
B 在广东省阳江海域的宋代商船已出水的文物中,有一些产品与国内发现的同期产品有着很大差异。如其中一些“喇叭口”大瓷碗,其式样在国内从未发现过,却与阿拉伯人常用的“手抓饭”饭碗很类似。还有一些陶瓷首饰盒等物品,式样、造型及风格都与国内同类物品风格迥异,显然是专门为国外客户专门制作的。 “南海一号”是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被发现。2007年12月“南海一号”沉箱被半潜驳船托出水面。据介绍,“南海一号”出水文物非常丰富,主要以瓷器为主。探究学习思考:1、这艘向外运输的船只载有大量手工业品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2、我国手工业品行销世界除了海路以外,还有什么途径?
3、某同学在获知“南海一号”打捞成功后,向同学介绍说有关人员在船舱中发现青花瓷和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下一张 安泰是个虚拟人物,他穿越时空隧道。来到新石器时代,他发现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靠种桑养蚕为生。
接着他来到唐代,发现唐朝经济比较发展,纺织作坊也比较多,即有官营的,也有私营的。后来他参观了一家私营作坊,惊奇地发现那里纺织出了一件精美绝伦的禅衣,那禅衣晶莹剔透,华美轻巧,重仅49克,真是爱不释手。
之后他又来到了宋代,走在大街上,他发现那时市场上到处都销售棉衣,老百姓们也个个都穿起棉衣,棉衣成为最常见衣服。他自己也买了一件宋朝棉衣继续悠然地走着……
历史小诊所
本课结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陶纺轮、骨梭、骨针、骨锥,是简单的纺织工具. 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它代表了西汉初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品种多,技艺高。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元代脚踏三锭棉纺车 元代棉织品的上衣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上绘的大型织机明朝定陵出土的团龙袍料,其中龙体是用孔雀羽织成。可在同一纬道上织出几十种颜色和平纹,斜纹,缎纹等多种不同的组织结构 清代寿字丝织图六分其金(铜)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剂);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参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周礼·考工记》我国古代青铜配方司母戊鼎1.33米1.1米司母戊鼎是目前已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在世界上也是仅见的,反映出商代青铜冶铸业具有极高水平。鼎重832.84公斤精品欣赏四羊方尊精品欣赏商晚期的贮酒器。原器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我国现已发现的较大的方尊。此尊造形简洁优美,采用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像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快方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在商代的青铜器方尊中,此器形体端庄典雅,无与伦比。羊在古代寓意吉祥,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被誉为青铜器“十大国宝”之一
夏朝青铜鼎 西周青铜鼎 春秋时期青铜鼎 人力鼓风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天工开物》南方挖煤图 根苗一发浩无际,万人鼓舞千人看。投泥泼水愈光明,烁玉流金见精悍。
——宋·苏轼《石炭(煤)》子目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⑵陶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上,瓷胎含铁量一般在3%以下;  ⑴陶器的胎料是普通的粘土,瓷器的胎料则是瓷土,即高岭土(因最早发现于江西景德镇东乡高岭村而行名);⑶陶器的烧制温度一般在900℃左右,瓷器则需要1300℃的高温才能烧成;  ⑹陶器不是中国的发明,而瓷器则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4)陶器多不施釉或施低温釉,瓷器则多施釉;(5)陶器无半透明性,敲击声低闷;瓷器半透明,敲击声清脆。商代出现原始的瓷器东汉青瓷 镂空春瓶青瓷熊形灯(三国)唐三彩青瓷极品
--秘色瓷子目录下一张请您鉴赏 定窑:在河北曲阳,以烧造白釉瓷器为主,胎质薄而坚硬,
瓷釉洁白莹润。装饰方法有划花、刻花、印花和捏塑等。
汝窑:在河南宝丰,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釉面有细小的
纹片,称为“蟹爪纹”。
哥窑:相传在浙江龙泉,开片较大,为冰裂纹或形成一种
无规则的蜘蛛网线,叫百圾碎。
官窑:在河南开封,以烧制青釉瓷器著称于世 ,釉面多有开片。
钧窑:在河南禹州,产品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
官窑哥窑汝窑定窑钧窑子目录明朝瓷器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瓷达到很高水平青花松鼠葡萄纹棒槌瓶(清康熙年间)青花缨络纹贲巴壶(清康熙年间) 青花瓷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以透明釉,以1300℃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由于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故习称“青花”。瓷质细洁纯白,配以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菁雅淡,深受人们喜爱。 明宣德景德镇窑的青花瓷粉彩九桃纹过枝(清雍正年间)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极盛于雍正,其特点之一是在釉内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砷元素,使之引起乳浊作用,呈不透明的感觉,并且大量使用进口彩料,且以油料调色,因此,又有“洋彩”之称。粉彩较五彩感觉柔软,故又有“软彩”之称。 黄地珐琅彩兰石纹碗(清雍正年间)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造过程,一般是先在景德镇用高温烧成白瓷,然后送到北京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绘彩,再在彩炉中以低温烧成。在上彩上,从康熙开始的珐琅瓷,一改中国传统瓷器中施彩用胶水或清水的方法,而开始用油施彩,这是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珐琅彩兰石纹碗(雍正年间) 珐琅瓷是一种极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借鉴了西洋油画绘画的道理,反映珐琅瓷吸收了外来的影响。 康熙黄地珐琅彩花卉瓷碗五彩八宝纹西瓜盖罐(道光)粉彩云龙盘螭长瓶
(光绪) 康熙时期又出现了珐琅彩的瓷器,其花纹凸起有立体感,画面瑰丽,华美绝伦。到雍正时期,把珐琅彩中花、鸟、竹、石与诗、书法融为一体,富丽中见古雅之风,使人爱不释手。这时期,粉彩瓷器的画面也开始有了明暗、浓淡、深浅的变化与过渡,色调温润柔和,极富立体感。乾隆在位60年,瓷业生产无论质量、数量均达高峰。所以清代瓷器收藏应以康、雍、乾三代为主,不仅收藏价值高,且可保值、增值。 子目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