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8: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语段,按要求完成练习。(13分)
本单元,我们跟随古人一起欣赏了暮色中的“晚霞映江”,体会了从正面、cè( )面等不同角度看lú( )山所领悟的哲理,品味了梅雪争春时互不rèn shū( )的骄傲。我们还跟随作家A. 了爬山虎的绿叶,那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pū pù)得那么jūn yún( ),没有chóng dié( )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xī xì)。作家通过B. 蟋蟀的住宅,发现蟋蟀和其他昆虫不同,不肯suí yù ér ān( )。它会 shèn zhòng( )地选择住址,从不利用现成的洞穴(xué xuè),而是靠自己一点儿一点儿地挖掘(jué qū)。这真是每天都有新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字词。(7分)
2.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2分)
3.根据句意,给语段中A、B两处选择正确的观察方法,填在横线上。(填序号)(2分)
①连续细致观察 ②长期深入观察
4.读画“ ”的句子,下列图片中符合描述的一项是(2分)( )
A. B. C.
二、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8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暮江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 B.题西林壁(书写,题写)
C.可怜九月初三夜(可惜) D.骚人阁笔费评章(诗人)
2.下列短语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墙的叶子 研究昆虫 住所简朴
B.伟大的工程 漾起波纹 天气温和
C.弯曲的细丝 抛出泥土 墙壁光滑
D.柔弱的工具 发掘隧道 房间宽阔
3.读关于月亮的观察日记,下列选项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2023年8月22日 星期二 晴
天渐渐暗了,鸟儿归 ,月亮升起来了。今晚的月亮是半圆形的,散发出皎洁的光芒。阵阵秋风送来凉爽,真的是“ ”。
A.洞 立了秋,把扇丢 B.巢 二八月,乱穿衣
C.穴 二八月,乱穿衣 D.巢 立了秋,把扇丢
4.“这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把这句话插入下面的语段中,最合适的位置是( )
①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②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③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
A.①前面 B.①和②之间 C.②和③之间 D.③后面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6分)
1.蟋蟀仅用简单的工具就建成了有诸多优点的住宅。 蟋蟀的住宅是最伟大的工程。(用合适的关联词合并句子)(2分)
2.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写一写你所观察到的某种景物的动态美)(2分)
3.看图,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银杏叶。(2分)
例:杨树叶——多为卵圆形,叶柄较短,叶子最前端有个尖,边缘有细小的锯齿。
银杏叶—— 。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题西林壁》中的诗句“ , ”说明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这个道理可以用卢钺《雪梅》中的诗句“ , ”来概括。
2.《暮江吟》一诗中,描写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的诗句是“ , ”。朗读这两句诗时,要读出由衷的 之情。
3.读了《爬山虎的脚》一文,我知道了爬山虎的脚生长的 、 和 ;而通过《蟋蟀的住宅》一文,我认识了 (填四字词语)的蟋蟀。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10分)
雪 梅(其二)
[宋] 卢 钺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①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②。
【注释】①日暮:指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傍晚。②十分春:全部的春天。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
B.本诗描写了梅花的颜色与形状。
C.本诗展现了一幅充满诗意的梅花白雪图,朝气蓬勃。
D.傍晚,诗句落笔写完后,天又在下雪,饶有意境。
2.课内古诗《雪梅》中雪与梅之间的关系是( ),本诗中雪与梅之间的关系是( )。(2分)
A.雪梅争春 B.雪梅映春 C.雪化梅开 D.雪化梅落
3.诗中阐述了 、 、 三者之间的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 ”(用原文填空)。(4分)
4.从诗人描写的“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2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2分)
白荷
春末夏初,沉睡了一个冬天的白荷禁不住大自然美丽景色的引诱,渐渐地从睡梦中苏醒了。静悄悄的,泥水中便开始冒出一支支嫩绿色的小荷角,默默地立在池中,也有的平躺在水面上。偶尔有一两只蜻蜓停立在荷尖上,使小荷角增添了几分生气。
①在微风的爱抚下,小荷逐渐长大了,嫩绿色的叶角慢慢地舒展成一个圆形的大盘子。再过几天,你看到的再不是什么“大盘子”,更不是原先嫩绿的小荷角,呈现在你眼前的已是一把把碧绿晶莹的“小雨伞”。不是我夸大其词,②长大以后的荷叶真像一把把小雨伞,细长带刺的“伞柄”顶住又大又圆的“大伞帽”,笔直地挺立在荷池中。你可别小看这些碧绿的“小雨伞”,告诉你,它的用处可大呢,将它摘下煮水喝,可以避免中暑,还能够提神醒脑呢!
盛夏,在这些“小雨伞”旁边,长出了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小花蕾慢慢地长大了,洁白似玉的花瓣轻轻地展开。啊,花瓣白中带点儿浅绿,一片片有规律地围成一圈,中间是一个淡黄色的小莲蓬,朴素而淡雅,远远看去,就像一个穿白色衣裙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这样美丽的花朵,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谁会相信是从又黑又脏的泥水中长出来的?荷花也可以泡水喝,你将荷花瓣剪下洗净,放在杯子中,再冲上水,加点儿白糖,然后盖上杯盖泡几分钟。当你揭开杯盖,一阵清香便扑鼻而入,那清凉甘甜的味道使你久久难忘。随着夏天的消逝,秋天的来临,荷花逐渐枯萎了。然而它为人类贡献出了最后两样“宝贝”——莲子和莲藕。莲子既可吃,又可入药。莲藕嫩脆可口,是餐桌上的一道佳肴。
我爱荷花,因为它朴素、淡雅,并无私地为人类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有删改)
1.白荷在什么季节渐渐地从睡梦中苏醒?(2分)( )
A.夏末秋初 B.冬末春初 C.春末夏初 D.秋末冬初
2.根据短文内容,按照白荷的生长顺序给下列图片排序: 。(填序号(2分)
① ② ③
3.下列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荷花在夏季开放,朴素而淡雅,冬季枯萎。
B.荷花花蕾长大后,花瓣展开,有规律地围成一个圈。
C.盛夏时节,荷叶旁边会长出一支支浅绿色的小花蕾。
4.读了短文第2~3自然段,我们知道了荷花浑身是宝。根据文中的介绍,写一写荷花各部分对应的用处或功效。(4分)
5.读文中画“ ”的句子,句①中“ ”“ ”等词语说明作者进行了 的观察;句②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体现出作者观察的 。(5分)
6.画“ ”句子中的“慢慢地”一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3分)

7.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形容作者眼中的荷花。我们周围不乏具有荷花品质的人,你想到了谁?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写。(4分)
七、习作。(30分)
你一定观察过某种植物或动物,并记录了它的成长过程。请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写一写,要写清楚观察中的发现、感受或者启示。题目自拟,不少于350字。
参考答案
一、1.侧 庐 认输 均匀 重叠 随遇而安 慎重
2. pū xì xué jué 3.① ② 4. B
二、 1.C 2.D 3.D 4.D
三、1.因为蟋蟀仅用简单的工具就建成了有诸多优点的住宅,所以它的住宅是最伟大的工程。
2.示例:一阵风吹过,满田的稻穗荡起了金色的波浪。
3.示例:扇形,叶片较长,上缘呈不规则的波状弯曲,光滑无毛。
四、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喜爱与赞美
3.位置 样子 颜色 示例:吃苦耐劳
五、1.B 2.A B 3.梅 雪 诗 十分春
4.示例:冬天的傍晚,诗人刚写好诗,天空又下起了雪,那洁白的雪与枝头的梅花相映成趣,诗、雪、梅三者构成了最美的春色。
六、1.C 2.②③① 3.A 4.①煮水喝可以避免中暑,提神醒脑②可以泡水喝③既可吃,又可入药④做佳肴 5.逐渐 慢慢地 连续 比喻 细致 6.不可以。“慢慢地”表示小花蕾长大是有一个过程的,去掉则表示小花蕾一下子就长大了,这与事实不符。7.朴素、淡雅。示例:我想到了医护人员,他们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是人民健康的守护者,为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