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液态空气 D、氧化镁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3、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4、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5、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所示)。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
B.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稀盐酸,后加入石灰石
B.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8、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各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镁带伸入各瓶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相对应的用途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10、小金在实验室完成了两个有关“水变化”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两个实验变化前后分子种类都改变
D.玻璃管b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2、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B.集气瓶、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
D.集气瓶、量筒、长颈漏斗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
C.氧气液态是无色的。
D.氧气极易溶于水
14、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里的“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 )
A.碳元素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1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a、b分别是电池的负极、正极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氢气,成本高、效率低,不宜用于大规模制氢气
16、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装置及相关的试剂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Ⅰ作发生装置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可以选用Ⅳ来收集氧气
D.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
二、填空题。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氮肥的主要原料,氮气还用于:__________。
(3)生活中,食品放久了会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把食品放在冰箱里,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 ,为了更长时间地保存食品,我们还可以先将食品放入保鲜袋,密封后再放入冰箱,此时保鲜袋的的作用是__________ 。
(4)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反应的生成物与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
18、如图所示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________(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 。
19、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①操作中常加入明矾,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②操作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 。(答出一点即可)。
(6)X试剂常用活性炭,是因为它具有____ 结构。
2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用 (“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1、某学生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CO2,并把制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却没有预期那样变浑。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列举至少一条微型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23、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
(1)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2所示实验,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 ,该管内产生约10 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 mL气体。
(3)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全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章末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一、选择题。(16题)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的是( )
A、二氧化锰 B、高锰酸钾 C、液态空气 D、氧化镁
【答案】C
2、下列关于二氧化碳性质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可以助燃
②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可溶于水,但不能与水反应
④可供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答案】A
3、不适于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的是( )
【答案】A
4、二氧化碳虽然只占空气总体积的0.03%,但对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如图所示,下列过程放在X处不合理的是
A.利用太阳能发电 B.人和动物的呼吸
C.化石燃料的燃烧 D.植物的呼吸作用
【答案】A
5、电解水时,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如图所示)。现将一定质量0.1%的氢氧化钠溶液通电一段时间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没有改变
B.A中收集到的是氧气
C.阴极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D.B中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答案】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
B.要使氯酸钾受热分解放出氧气,必须加入二氧化锰
C.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才能收集
D.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答案】C
7、下列有关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二氧化碳,向容器中先加稀盐酸,后加入石灰石
B.将点燃的木炭迅速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C.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到水槽中出现连续均匀气泡时才开始收集
【答案】D。
8、有三个集气瓶,其中分别盛有空气、氮气、氧气,欲鉴别它们,较好的方法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 B.用燃着的木条伸入瓶内
C.向各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D.用燃着的镁带伸入各瓶
【答案】B
9、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相对应的用途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
A.石墨能导电﹣﹣作电极
B.干冰升华吸热﹣﹣用于人工降雨
C.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D.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用于急救病人
【答案】D
10、小金在实验室完成了两个有关“水变化”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A.两个实验都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B.电解水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两个实验变化前后分子种类都改变
D.玻璃管b中的气体具有可燃性
【答案】B
1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A.②①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答案】A
12、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三种仪器都要用到的一组是( )
A.长颈漏斗、集气瓶、水槽
B.集气瓶、长颈漏斗、带橡皮塞的导管
C.酒精灯、广口瓶、集气瓶
D.集气瓶、量筒、长颈漏斗
【答案】B。
1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氧气在低温、高压的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液体或固体
B.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来源
C.氧气液态是无色的。
D.氧气极易溶于水
【答案】A
14、我国政府向世界庄严承诺,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充分彰显了我国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这里的“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主要指的是( )
A.碳元素 B.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 D.甲烷
【答案】B
1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在水中加入少许氢氧化钠,能增强导电性
C.a、b分别是电池的负极、正极
D.目前通过电解水获取氢气,成本高、效率低,不宜用于大规模制氢气
【答案】A
16、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装置。某同学准备利用这些装置及相关的试剂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以选用Ⅰ作发生装置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发生装置
C.可以选用Ⅳ来收集氧气
D.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a通入氧气
【答案】B
二、填空题。
1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空气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氮肥的主要原料,氮气还用于:__________。
(3)生活中,食品放久了会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把食品放在冰箱里,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__________ ,为了更长时间地保存食品,我们还可以先将食品放入保鲜袋,密封后再放入冰箱,此时保鲜袋的的作用是__________ 。
(4)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反应的生成物与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
【答案】(1)混合物
(2)保护气
(3) 温度越高,物质氧化速率越快,反之越慢
隔绝食品与氧气的接触,防止食品氧化
(4)
18、如图所示是自然界碳的循环示意图。
请据图分析后回答:
(1)自然界二氧化碳的来源途径有____________(任写一点)。
(2)任何物质都有两面性,二氧化碳对人类的正面影响有促进植物光合作用等,而不利影响有________(任写一点)。
(3)人类降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是增加二氧化碳的消耗。请写出一条你能做到的消耗二氧化碳的方式或途径: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化石燃料的燃烧(或动植物的呼吸等)
(2)温室效应(合理即可) (3)植树造林(合理即可)
19、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爱护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请列举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_____________。
(3)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②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③提倡使用含磷洗衣粉 ④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4)①操作中常加入明矾,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
(5)②操作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 。(答出一点即可)。
(6)X试剂常用活性炭,是因为它具有____ 结构。
【答案】(1)肥皂水 (2)淘米水浇花(合理即可) (3) ②③
(4)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吸附,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5)仪器不干净(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6)疏松多孔。
2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靠近试管口的部位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
,停止加热时,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 。氧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时,当导管口有 时开始收集。用 (“上”或“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答案】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防止水沿导管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上。
21、某学生用盐酸和大理石反应制取CO2,并把制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却没有预期那样变浑。试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答案】可能用了浓盐酸。
三、实验题。
2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1)当H2O2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2)向Y型管中挤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导管口开始产生气泡时,烧杯中白磷不燃烧;一段时间后,白磷燃烧,此现象能够证明的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列举至少一条微型实验的优点:_______________。
【答案】过氧化氢水+氧气
与氧气接触 节约药品(环保)
23、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能验证水的组成。
(1)图1所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图2所示实验,接通直流电源一段时间后,玻璃管b内产生的气体是 ,该管内产生约10 mL气体时,玻璃管a内产生约 mL气体。
(3)上述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4)通电后中间球形容器内液面上升的原因是 。
【答案】(1)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雾 (2)氢气 5
(3)氢元素和氧元素 (4)水电解后产生气体,容器内气压逐渐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