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6 23:0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影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课程标准】
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以及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二、生活方式的变化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世界第一次工业革命指资本主义从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向以机器
主体的工厂制度、从农业占优势的经济向工业占优势的经济的迅速过渡。它包括世界科技术的飞跃发展和经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革。——庄解忧:《世界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经济社会影响》,载《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8期
1.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蒸汽时代、电气时代
2.生产组织与管理方式重大变革:机器大生产工厂制度,垄断组织
3.阶级结构重大变化:
①工业资产阶级-更多的政治权利,改革,巩固统治
②工业无产阶级-自己的权利,斗争,马义,工人运动
③中间阶层
4.社会生活巨大变化:
①城市化进程加快;②人们生活有所改善;③报刊书籍发行量大增;文化素养提高;④女性教育;⑤人口增长
5.消极影响:
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②城市居住条件恶劣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疾病与犯罪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6.世界格局:
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工业革命的影响
[回忆必修]
观察P25工业革命期间的纺织工厂车间,思考以下概念:
工业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扩展到欧美,资本主义以机器大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手工工场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它既是生产领域的革命,也是社会关系领域的变革。
大机器生产:
工业革命后的生产方式,大批产业工人被雇用到机器厂房中,按照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大机器生产。
手工工场:
工业革命前的生产组织形式,有分散的手工工场和集中的手工工场。包买商的管理和控制下,家庭劳动形成了分散的手工工场。集中的手工工场是将指资本家把不同工序集合在同一生产场所进行(劳动分工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厂:
机器大生产-资本家把机器和工人集中起来在专门化的厂房里用机器进行生产。
工厂制度:
资产的运营经营活动主要以工厂为基本单位的企业制度或组织形式。
[历史概念]
材料一:1844 年出版的詹姆士·利奇所写的《一位曼彻斯特工人所揭露的关于工厂的无可否认的事实》,记载了一个工厂的规章制度,其中有这样几条:
——摘编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
(1841年,曼彻斯特的一个机器纺工周工资是27先令。1先令=12便士,1英磅=20先令)
材料二:教材P29[学习拓展]《摩登时代》
(1)结合教材P25第二段,概括工厂制度的特点。
第一条 每天早晨机器开动十分钟后,工厂大门即行关闭,自该时起到早餐前,任何织工均不得入厂。在此时间内织工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罚款三便士
第二条 在其他时间内,织工在机器转动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机器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织工未得监工允许擅自离开车间者也罚款三便士
第九条 所有梭子、刷子、注油器、轮子、窗户等如有损坏概由织工赔偿
第十一条 任何在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说话、吹口哨或唱歌者罚款六便士
[概括特点]
一、机器大生产与工厂制度
[概括特点]
(1)工厂制度的特点:
1.劳作方式:
手工-机器大生产
2.工人倒班制
3.严格规章制度,
强化纪律意识
迫使工人服从
4.专业化分工
科学化管理
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材料三:《工厂视察员报告》1860年10月31日第23页:“巴特利附近有8个大工厂的厂主,其中有几位先生雇用12-15岁儿童,迫使他们从星期五早晨6点起,一直劳动到星期六下午4点,除吃饭和半夜一小时睡眠外,不让有任何休息。这些孩子一连劳动30小时。”……“有一位可敬的工厂主对我说:如果你允许我每天只让工人多干10分钟的话,那你一年就把1000磅放进了我的口袋。”
——《工厂视察员报告》1860年4月30日(马克思《资本论》1卷,第二版280-281页)
材料四:近代史料记载,江南制造总局的设备来源——一为容闳赴美采购的机器,二为从虹口美商旗记铁厂购入;福州船政局的设备主要订造于英、法;华盛纺织总厂、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所用设备无不从英国、美国、德国等国进口。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制度?
①积极: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巨变,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②消极:榨取剩余价值;工作生活环境恶劣;工人贫困;阶级矛盾;人异化。
③客观:工厂制度传播促进殖民地半殖民地工业化。
[历史评价]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概括洋务企业的特点:
1.劳作方式:机器大生产
2.学习西方的工厂制度
3.向西方学习进入器物阶段,引进西方机器和技术
[概括特点]
[时间图示]
清光绪二十年状元(1894年)
实业家:主张“实业救国”。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1898年大生纱厂正式在通州动工,次年大生纱厂建成投产。经过数年的惨淡经营,大生纱厂逐渐壮大,到1904年,该厂增加资本63万两,纱锭2万余枚。到1911年为止,大生一、二两厂已经共获净利约370余万两。
政治家:1906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立宪派领袖。1912年起草清帝退位诏书上。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北洋政府农商总长。
张謇(1853~1926)
教育家:一生办了370多所学校。(复旦大学、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东华大学、河海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前身,还创办一批小学和中学、图书馆、盲哑学校等)
1921年大生对外负债已经400万两,危机开始出现。1922年“状元企业家”破产。1926年7月17日黯然离世。他的陪葬品是:一顶礼帽、一副眼镜、一把折扇,还有一对金属的小盒子,分别装着一粒牙齿,一束胎发。
(1)张謇投身实业的背景?
①国际:西方工业革命。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民族危机深重。
②政治:各阶级救亡图存斗争
③个人:“实业救国”思想
④政府政策: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张謇破产的主要原因?
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冲击
[历史解释]
(3)感悟以张謇和范旭东为代表的近代中国民族资本家的共性特点?
[历史感悟]
1910年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
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1917年开始创建永利碱厂。
1926年生产出优质纯碱,在美国费城世博会上获得金奖。
1934年在南京创办永利铔厂。
1937年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
1943年研究开发成功了联合制碱新工艺。
1945年10月4日,因病去世。
蒋介石题字:力行致用
毛泽东题字:工业先导 功在中华
材料一17至19世纪英国城乡人口变化柱状图
(1)材料一、二、三说明了什么?
[史料解读]
二、工业革命后生活方式的变化
材料二:1909年颁布的《住房与城市规划诸法可称为英国历史上首部真正意义上的规划法案,赋予地方政府编制“规划方案”的新权力,对正在开发或将要开发土地的适宜卫生条件、宜人的环境和便利的设施提出了针对性限定要求。——河北省自然资源厅(海洋局)科技外事处20210505《英国规划管理体系牲及启示》
材料三:19世纪一位医生对英国煤矿区中心太恩河畔新堡的描述:伤寒病持续和蔓延的原因是人们住得过于拥护和住房肮脏不堪。工人常住的房子都在偏街陋巷和大院里。从光线、空气、空间、清洁各方面来说,简直是不完善和不卫生的典型,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耻辱。男人、妇女、儿童夜晚混睡在一起。……这些住房供水不良,厕所更坏、肮脏、不通风成了传染病的发生地。 ——《资本的积累过程》,《马恩全集》第23卷
①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发展,改变生活空间。
②城市人口猛增,城市规划建设滞后。
③工人的生活环境非常恶劣。
(2)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P27第二段,说明工业革命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纽约论坛报》在1910年11月27日的头版,标题“当它到达纽约港时,我们可以在哪里停靠这个海怪?”。1912年它首航,也是最后一次航行。
信息:运河、铁路形成水陆运输网。火车、轮船交通工具发明。
说明:①工业革命推动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人们的出行。
②国内、国际人口交流和贸易往来
③增加了社会的流动性
(3)结合P27第三段,分析工业革命对乡村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大本钟(2012年改名“伊丽莎白塔”)。1834年,一场大火毁掉了大部分威斯敏斯特宫。1858年4月10日,钟楼建成。
材料二:2017高考全国2卷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1 钟表的演变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4)两则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是什么?请解释。
人们时间观念增强。工厂制度、火车等交通工具,准时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课后作业1:从材料二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课后作业2:教材P26、27[思考点]
古代 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材料一:英国1802年第一部工厂法
在卫生方面,工厂主应该使得工人工作的车间保持通风,并且车间的墙壁与天花板应该每年用石灰刷白两次,其目的是防止细菌的滋生;学徒应该有两身工作服,一换一洗,每年发给学徒一身新的衣服;一张床最多供两名学徒睡觉,并且要为男女儿童分别安排宿舍;学徒每天工作不应该超过十二 小时,吃饭时间不包括在内,晚上九点到早晨六点工厂不应该开工;在精神道德方面,更多地关注于学徒的情况,男女学徒应该分开休息,在工作期间,学徒们应该受到相应的教育,包括读、写与算术,在学徒工作的前四年中,应该参加周日的礼拜,接受宗教教育。
——陈日华《19世纪英国对工厂制度的规制:实践与立法 》《贵州社会科学》2014.1
材料二:内容包括《学务纲要》和大学堂(附通儒院)、高等学堂、中学堂、高等小学堂、初等小学堂、蒙养院(附家庭教育法)、优级师范学堂、初级师范学堂、实业教员讲习所、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附实业初习普通学堂及艺徒学堂)、译学馆、进士馆章程各一份。
(5)阅读材料,概括工业革命对生活的影响。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文化素质逐渐提高。
(6)消极影响(7)工人斗争
第5课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工业革命影响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思维导图]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