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课前导入:与历史互动
你是一个英国的15岁的孩子,工业革命刺激了大量工厂的发展,廉价劳动力需求很大。像成千上万的青少年一样,你不上学。你每周在工厂工作6天,每天工作14个小时。你所得到的那一点点薪水是用来养家的,你每天黎明前跋涉去上班,一直工作到日落。工作场所内的空气又热又臭……照看这些机器使人筋疲力尽,又脏又危险。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走向工业化时代:生产与生活方式之变
课标要求:1.认识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影响
2.理解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目录
壹:走向工厂:生产方式之巨变
1
贰:走向城市:生活方式之激变
2
叁:走向改革:社会矛盾之嬗变
3
早期的家庭纺织业
工业革命前的纺织业手工作坊
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机器生产
工场 工厂
背景:工业革命前,英国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生产专业化
圆桌说史:请同学们分为4-6人每小组,结合视频进行圆桌讨论。童工问题在当时为何如此普遍?同学之间相互分享你的结论。
添加标题
任务一:走向工厂:生产方式之巨变
问题驱动1:
“童工问题”
为什么会成为当时社会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他们所工作的工厂又具有什么特点呢?
童 工:劳动简化、身形便利、就业机会;
工厂主:经济实惠、无反抗性、便于管理。
材料一
纺纱间放有4台1200马力的织机,每年消耗了15000吨的煤,每天可织出18英里长的布匹……一排七层楼高、三百五十码长的建筑物和毛纺厂互成直角,用作工厂的仓库。仓库两旁盖了很多备料及织布的工场,织布工场里有一千多部各种型号的织机。朝西一面的建筑物设有会计室,经理室、膳厅以及其他方便设施。
——约翰·詹姆斯《英国毛纺工业史》
工厂
1711年,他(阿克莱特)所设计的水力纺纱机必须使用水力。因此,他在河边建造一座厂房,在厂房里安置许多纺纱机,一台水轮机同时带动所有织机。由此,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就出现了,它的本质不在于使用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新的工作场所。在这样一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听从机器指挥,随机器的转动有节奏地劳动。在这个工作场所中,工人们必须是守纪律的,按固定的工作时间上班下班,一个工人不按时就会延误整个工序,因此他们必须养成集体劳动的习惯,不可以自由散漫。
——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
作为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近代工厂制是对原工业化时期上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突破,它的兴起促使作坊制或家内制生产逐渐消亡,而手工工场也逐渐开始向近代工厂过度。近代工厂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本和劳动力的集中,实现了劳动分工的加强,实现了生产的规范化与制度化管理,由此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推动了生产增长和经济发展。
——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材料三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工厂制度的经济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利于科学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在中国移植西方近代工厂制度的过程中,外国资本早期在华设立的近代工业企业,对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建立起了示范性作用。它们将西方的工厂制度传入中国,成为中国资本主义制度安排的先行,并对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制度的建立,客观上起着开风气之先的作用。
——摘编自刘佛丁、王玉茹《中国近代工厂制度的产生及其产权运作的特征
材料四
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
甲午战后,“实业救国”,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问题:根据材料,分析工厂制度的经济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新拉纳克俯视图(戴维·戴尔与理查德·阿克莱特合作建设)
在新纳拉克,除了新式的蒸汽纺纱厂房,还有为工人和管理人员提供的公寓风格的工人住宅和其他配套设施,这一切都成了现代模范工厂和社区花园的雏形。到1820年这个村庄的人口数量大约到了2500人,成为了这个国家最大的棉纺织中心。
新拉纳克模范工厂
欧文的实验
趣味游戏: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感悟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们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以选择题抢答的方式为小组赢得胜利。
添加标题
任务二:走向城市:生活方式之变
问题驱动2: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对社会生活
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
材料五
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
1.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空间,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2.交通运输业的进步,便利了人们的出行,增加了社会流动性。
材料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传统手工业者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他们涌入城市出卖劳动力。农村产生了一批租用几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材料六
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传统手工业者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他们涌入城市出卖劳动力。
农村产生了一批租用几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随着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3.工业革命促进了乡村的改变,农业机械日益普及,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4.生活节奏加快,时间观念更为增强,守时准点成为现代生活的准则
初等教育
5.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1802年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进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6.清政府推行“癸卯学制”,普及初等教育
材料六
做某些工作,几乎包括工业中的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
1.17—18世纪,英国思想家普遍认为不守时是贫穷的祸根,许多学校都将“准时”与“作息规律”写入了办学宗旨中。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
B.技术进步推动思想发展
C.社会观念适应经济需要
D.政治体制影响教育理念
2.(2022·湖北十堰高二下期末·10)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新的交通方式将内陆城市与港口城市连接起来,使陆路和水路运输有机结合,进而推动英国的对外开放力度扩大。材料意在说明工业革命( )
A.大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流动性 B.提高了城市在经济中的地位
C.对促进全球物资流通的作用 D.促进了城市之间的贸易往来
3.(2022·湖南省永州市高二上期末·13)1802年,英国颁布《工厂法》,明确规定工厂雇佣的劳动者要接受培训教育;1889年,颁布《技术教育法》,正式将职业教育纳入学制,鼓励和推动英国职业培训的发展。这一做法( )
A.体现了启蒙思想对人的关注 B.反映了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需求
C.是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结果 D.表明英国政治权力下移到公民民主
4.(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二上期末考试·13)图3为1844年柏林一家工厂的规定。这些规定( )
A.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B.提升了工厂的机械化水平
C.适应了工业化生产需要 D.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C
C
B
C
角色扮演:在疯狂的走向工业化时代的过程中,你是一个从农村走向城市的底层产业工人。想一想:你将面临什么样的问题,你又将如何为自己争取权益?
添加标题
任务三:走向改革:社会矛盾之嬗变
问题驱动3:
早期工业化时代面临的主要社会矛盾?
材料七
新兴的大工业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城镇,使城镇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遇到了巨大的压力。整家整家的人从各地被吸引来就业,他们只好挤进工厂附近能找到的住所,经常是两家合住一间房子,有的住进地下室或者很小的住房。
——罗伊斯顿·派克:《被遗忘的苦难》
19世纪前半期英国城市与农村人口的平均寿命
通过两则材料,说说工业革命给民众又带来了哪些消极影响?
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工人的健康。童工和女工受剥削严重。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
英国宪章运动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机器与大工厂制度的建立,生产力的爆炸性发展,带来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变。
走向工业化的时代也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相互斗争的时代,社会矛盾促使社会改革的进行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材料一
关于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
观点一 强迫工人、儿童每天工作16小时,将工人挤入贫民窟里,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摧毁了传统的手工行业,剥夺了工人们的尊严,将他们扔进没有灵魂的工厂和城市。
观点二 创造了许多充满机会的城市,给千百万人提供了工作,提高了他们的生活水平和教育程度,并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使他们在政治上和文化上有更大的作用。
材料二
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18世纪后半期,从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产业革命同时又引起了市民社会中的全面变革,而它的世界历史意义只是在现在才开始被认识清楚。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问题: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观点有何局限,并就英国工业革命对工人阶级的影响谈谈你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与高考面对面:2021广东高考历史
评论: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或评价。评论侧重于运用辩证史观或者唯物史观,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人物、观点的认识。
根据材料评价这种题型的答题方法:坚持一分为二的辩证法观点,积极影响+消极影响或局限。
(1)局限:观点一只看到工业革命消极的一面;观点二只看到工业革命积极的一面。
看法:应该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看待。积极影响:为工人了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文化素养,提供了合法的政治斗争平台。
消极影响:使工人被残酷剥削,工作时间长,居住条件差,缺少社会保障和人文关怀。
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理解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意义: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推动了英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招聘告示
你是一个19世纪的工厂主,请拟定一则招聘产业工人的告示,告示的内容
1.证明你的工厂各方面是符合条件的;
2.能够吸引大家前来工厂工作。
作业设计
感谢各位同学的参与和思考
感谢各位老师的垂听与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