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七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业是一种交换活动,但它不是劳动能力的交换,而是产品的交换。这种产品的交换,不是直接的产品交换,而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相统一的商品交换,不是物物相交换的商品交换,而是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即买卖活动。然而这种买卖活动不是一般的买卖活动,不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直接的买卖活动,而是一种特殊的、媒介性的买卖活动,即借助于买卖这种商品交换形式,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组织商品流通,媒介成社会商品交换。
——林文益《马克思论商业的产生及其在资本主义以前的发展》
新课导入
商业:是以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从而实现商品的流通的经济活动
“汇通天下”
——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中国之地,宜于农桑,其时男务耕耘,女勤蝉织,以为衣食之源,而用以互相交换,农有余粟,则以易布,女有余布,则以易粟,此交易之始也。
——王孝通著:《中国商业史》,北京:团结出版社,2007年,第3页
【思考】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商业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商业产生的基础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分工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不同部族或个人生产的产品有了差异,互补性的需求日益增强,先民之间的交换活动产生并不断扩大。
早期商业往往是部落之间交换各自剩余的产品。
农业、手工业发展
社会分工
产品剩余
私有制产生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一)商业贸易的起源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手工业者
商人
由官府提供原料、衣食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国语》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商周时期官府对工商业进行垄断性经营的制度,手工业者和商人由官府供养,为官府服务。工商食官制度盛行于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的出现,官营手工业效率的低下,以及周王室的衰微,导致了工商食官制的衰落。至战国后期,工商食官制彻底终结。
私商兴起
根据时代背景,分析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的原因有哪些?
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出现私营手工业;
②周王室衰微,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③诸侯为增强国力重视经济发展;
④成功商人的示范作用。
知识提升
儒商始祖子贡
吕不韦
女商人巴寡妇清
陶朱公范蠡
.
商圣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司马迁《史记》
(1)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受到打压。
(2)原因:①政治:担心商人权势过大,威胁统治,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②经济:小农经济占主体,农民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来源;
③思想:与儒家“重义轻利”的价值观有关。
④社会:商人流动较强,不利于社会稳定
秦汉时期商人的地位如何?为什么?
知识提升
重农抑商的原因:
农业是国家根本
为了保证国家税收
为了促进社会稳定
重
农
抑
商
材料一: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蚕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汉武帝时,令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一人有市籍,则身及家内皆不得有田,犯令者,没入田货。农商之分,实自此始。
——司马迁《史记》
汉朝
休养生息,防止商人囤积居奇,对商人征收重税,抑制商人发展
唐宋
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商品经济发达
明清
重农抑商政策回归传统,不鼓励商业发展
商鞅变法,确立了重农抑商政策
秦国
知识提升
说说古代中国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以及历程?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市坊界限逐步打破,商业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繁荣
西市
东市
变化:唐朝长安,市场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于居民分开;宋朝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知识提升
观察两幅示意图,说明北宋东京与唐朝长安城相比,在商业区的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史书记载,在唐朝都成长安,每日中午,日落前三刻击钲三百声散市;每晚击鼓八百声,鼓声过后关闭坊门。
北宋东京城内有夜市,一直持续到三更,在闹市区甚至通宵不绝,随之早市又开始了。
变化: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说明:商业发展,城市繁荣。
知识提升
以下记载反映出北宋与前代相比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发生了什么变化?上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朝代 周秦至唐代 唐末两宋及以后
时间限制 商业贸易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地点 县治以上城市才设市; 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管理 设市令等官员管理,受官府严格控制
城市职能 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
打破时间限制(夜市、晓市)
打破坊市界限,形成街市、草市等
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严格监控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知识提升
比较唐末前后商业活动的变化?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1、古代中国
时期 概 况
商朝
春秋战国
秦汉
隋唐到两宋
元、明、清
①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
②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
“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货币、车轨、度量衡统一,促进全国的商品流通
市坊界限逐步打破,商业逐渐突破时空限制,进一步繁荣
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②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
③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兴盛
明清时期的商帮与区域长途贸易
商业市镇的兴起
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明清的商业变化
白银广泛使用
形成许多区域性大商帮
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出现
区域差异造成长途贸易兴盛
商帮的象征——会馆
知识提升
说说明清商业活动有什么变化?
古埃及:在市场上交换产品;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从事贸易活动
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古希腊:形成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
拜占庭帝国:垄断了东汉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
阿拉伯商人:在亚非欧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2、古代世界
特征:
多源性
差异性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
主要贸易通道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商品
运往中国的商品
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机构 唐宋
清朝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公行、“广州十三行”。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一、“汇通天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二)商业贸易的发展
3、对外贸易
主要贸易通道 商品种类 中国出口商品
运往中国的商品
贸易方式 贸易管理机构 唐宋
清朝
朝贡贸易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方式
设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
公行、“广州十三行”。
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
欧洲、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
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古罗马壁画《花神芙罗拉》
◎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形似希腊“来通”
◎三彩骆驼载乐俑
知识回顾
说说我国古代对外贸易有什么特点?
(1)官府控制 (2)朝贡贸易为主
说说朝贡贸易的特点和目的?
(1)特点:“厚往薄来”“倍偿其价”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1)影响因素
①政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政策:统治者相对宽松政策措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④交通:造船、航海技术的提高、水陆交通的便利。
⑤金融:古代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的使用和发展。
(2)作用
①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交流
②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
③促进了社会发展
④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兴起。
知识提升
以中国古代商业发展为例,探讨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商业交流在促进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契约信用”
——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1、产生原因:
生产力发展;商品交换规模扩大
2、表现:
(1)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
(2)公元前11世纪,古埃及开始用铜块和银块作为货币。
(3)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早期商业交换的形式是物物交换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海贝
商朝铜铸贝
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铸币
古埃及货币
二、“契约信用”——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一)货币
(1)便利了商品交换和流通,成为财富的象征。
拜占庭帝国的金币属于实物史料,史料价值高,可用于研究魏晋时期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及西方国家的商贸往来状况。
——说明中国与拜占庭商业贸易频繁;北朝时期丝绸之路并未中断
(2)货币促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
(促进商业的发展)
3、意义:
二、“契约信用”——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一)货币
地区 时间 信贷史实
两河流域 前22—前21世纪
古埃及 前16—前11世纪
古希腊 前4世纪
中国 西周
春秋
唐朝
宋朝
明朝
清朝
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不同形式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填写下面表格
出现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借贷行为必须有证人,还要履行担保等程序,受到法律保护。
商业迅速发展,货币流通范围不断扩大,专业从事货币兑换、保管和汇兑的货币经营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
《周记》中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
实物借贷形式比较普遍,出现了货币信贷
信贷业务由存贷款发展到汇兑,出现飞钱;当铺取得合法地位,成为独立金融机构
开始使用交子、会子,并取代不少汇兑业务
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起来
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
二、“契约信用”——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二)信贷
清光绪庄票, 可在市面流通
地区 时间 商业契约史实
古埃及 前3000年左右
两河流域 前2600年左右
古巴比伦
中国 商周
汉朝
唐宋以后
契约广泛使用。凡转让重要财产,都要在地方或中央官署达成书面契约,由书记官登记、备案,以证明财产的所有权
已经使用契约
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契约除明确规定当事人双方在所从事活动中的责、权、利以外,在末尾必须有双方的盖章,以及几位证人的签名
出现契约
凡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几乎都要订立契约
契约应用更加广泛
【自主学习】根据教材填写下面表格
二、“契约信用”——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三)商业契约
民间产业,其祖遗者,自有先世置买文契并祖父分书为据。若新置者,自有卖主契、中证画押为据。此乃天下之通例也。
——[清]李渔《资治新书二集》
契约文书是进行交易和社会交往的见证和凭证,具有法律功能。人们相信“空口难凭,立字为据”,“白纸黑字,铁证如山”。在各类契约中,经常出现“恐口(后)无(难)凭”“立契存照(证)”之类的套语。
——王云红《传统契约文书与中国人的契约观念》
契约精神:
自由、平等、守信精神,证据意识、财产观念。
契约的作用:
①有利于维护契约关系双方的利益
②有利于促进商品交换活动的有序进行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
知识提升
根据材料及所学,分析商业契约孕育了哪些精神?有何作用?
本课思维导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汇通天下” 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
古代中国
古代世界
对外贸易
“契约信用” 古代东西方商业贸易媒介
货币
信贷
商业契约
起源
影响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