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课件(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0-06 23:18: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十一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本课时间轴
地理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人口学认为,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社会学认为,城市化是由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
新课导入
【思考】上述对城市化认识和历史解释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1949~1950年
1969~1976年
1977~1999年
认识问题的角度和立场不同
“走向集中”
——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一)城市化的出现
1、原因:
2、影响: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逐渐向城市集中,越来越多的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工业化的推动)
为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与市场,促进城市设施与服务的发展。
城市化(城镇化)是一个变传统的乡村社会为现代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其主要表现是:农村人口不断地向城市地区集中,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在该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
——王旭《美国城市史》
【思考】你认为城市化的突出表现有哪些?
城市化
的表现
城市数量
增多
生活方式
改变
城市规模
扩大
城市人口
比重上升
伴随着工业革命展开
【知识回顾】推动英国城市化的因素?
①圈地运动的推行;②工业革命的开展;③产业结构的变动;④生活观念的改变;⑤城市生活的吸引。
六十年至八十年以前,英国和其他任何国家一样,城市很小,只有很少而且简单的工业,人口稀疏而且多半是农业人口。现在它和其他任何国家都不一样了:有居民达250万人的首都,有巨大的工厂城市,有向全世界供给产品而且几乎全部都是用极复杂的机器生产的工业,有勤劳智慧的稠密的人口,这些人口有三分之二从事工业。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英国重要工业城市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进程
1、西方城市化历程:
(1)背景:
(2)表现:
①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思考】英国城市化各阶段变化?
(1)18世纪中期以前,发展缓慢且水平较低;
(2)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发展迅速;
(3)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平缓,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
【思考】英国城市化有何特点?
①阶段特征明显;
②起步早,发展快;
③城市化水平高。
知识提升
材料:曼彻斯特在17世纪时人口不超过1万人,1801年已经发展到9.5万人,1841年有35万人,成为当时英国的第二大城市。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进程
1、西方城市化历程:
(2)表现:
②之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加快了城市化步伐。
【思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①取得了独立,为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②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转移,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作用。
④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早 晚(20世纪中叶)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快
原因 已到相对成熟阶段 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人口比例 大小 大(70%以上) 小(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镇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低
当前问题 表现 逆城镇化现象 城镇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要求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镇经济畸形发展,农村劳动力过剩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进程
1、西方城市化历程:
(3)发展:
二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城市化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代中国大城市主要兴起于沿海和条约口岸。这些地方外资集中,进出口贸易繁忙,政府又开展了自强运动,使得更多的中国商人移居那里,同时,失去生计的农民也来到城市寻找工作。这样,越来越多的沿海和条约口岸成为中国金融、工商业和人口集中之地,如上海、南京、广州、汉口、天津都发展成为相当规模和拥有一定财富的中心城市。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原因:
①受外来侵略的冲击;
②自然经济的解体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③近代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进程
2、中国城市化历程:
(1)近代: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沿海通商口岸,逐渐发展起资本主义工商业。
②近代化性质的工商业城市陆续出现并发展,开启了近代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特点:
①起步晚,发展缓慢;
②空间布局不均衡: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③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色彩;
④与近代工商业发展联系紧密。
【思考】我国建国后城市化进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①国家政策
②经济发展水平
阶段 原因
1949-1957 起步与高速发展期 “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1958-1964 超速发展与震荡期 “大跃进”运动,大办厂矿;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整顿经济
1965-1977 停滞期 “文革”导致国民经济建设陷入停滞
1978至今 快速发展期 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农村发展非农产业,出现大量乡镇企业;城市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立,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一、“走向集中”——近代以来世界城市化进程
(二)城市化的进程
2、中国城市化历程:
(2)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城市化进入新阶段。
②1978年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③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迅猛发展,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超过总人口的一半。
1、下表为1891—1911年江南地区通商口岸城市人口(单位:人)统计表,据此可知( )
A.江南地区城市化进程呈现不平衡性
B.通商口岸经济发展迅速
C.苏州成为长江中下游区域中心
D.江南地区自然经济瓦解加速
练一练
A
城市 1891 1901 1911
镇江 135 000 140 000 184 000
苏州 — 500 000 500 000
杭州 — 700 000 350 000
宁波 250 000 255 000 350 000
温州 80 000 80 000 100 000
2、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城市变革更多的是属于外力冲击下的被动过程,缺乏足够的内在动力和自主性,加上持续的社会动荡,其始终徘徊于传统与近代之间,只能说是“半截子”近代化。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空间地域上分布不均衡
B.工业化发展水平比较低
C.移植了西方城市化模式
D.城市间发展速度不平衡
练一练
B
“生活改善”
——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一)居住条件的改善
1、原因:
城市的发展和建筑技术的革新使得市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2、表现:
(1)电梯:19世纪50年代,电梯发明,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
(2)钢筋混凝土技术: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的一个住宅项目首次使用了钢筋混凝土技术。
(3)供暖和制冷:20世纪以来,集中供暖和制冷得到推广,私人卫生间的快速普及。
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于1854年在纽约世界博览会上展示发明的电梯
19世纪70年代,比利时首次使用钢筋混凝土技术。
1902年,首个现代化,电力推动的空气调节系统由威利斯·开利(1876年-1950年)发明。
二、“生活改善”——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一)居住条件的改善
2、表现:
(4)便捷、丰富的生活服务:
①社区服务:二战后,城市中的社区蓬勃发展,社区的功能也从最早的慈善救济发展到教育、医疗、服务、娱乐等各个方面。
②生活服务:
A、消费购物:仓储式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等纷纷出现
B、文化娱乐: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馆等数量越来越多
二、“生活改善”——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3、1854年美国人伊莱莎·格雷夫斯·奥的斯站在高高神奇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砍断平台的提拉缆绳,平台没有坠毁,而是固定在半空中。下列对于升降梯的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升降梯动力为电力
B.奥的斯提高了升降梯的安全性
C.此时升降梯只能依靠蒸汽动力
D.此时升降梯已应用到住宅中
练一练
B
4、据统计,2002年中国农村新建住房面积7.42亿平方米,砖瓦结构的平房逐渐被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所取代,房屋内部也开始注重装修。“(20世纪)50年代住草房、70年代住瓦房,80年代住楼房,90年代住洋房”正是农村民居发生变化的生动写照。这一变化说明
A.农村民居装修水平已超越城市
B.城乡社会生活趋于一致
C.农村间的地区差异趋向于缩小
D.农村居住条件逐渐改善
练一练
D
(二)基础设施的发展
1、原因:
(1)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经济的发展、规模的扩大以及功能的增加,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
二、“生活改善”——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2、历程:
①钢铁管道用于水网建设,自来水与排水系统逐渐普及
②煤气灯、电灯相继出现
③电报、电话逐渐普及
19世纪以来
①第一条地铁线在伦敦问世。
②柏林、纽约等城市开始将铁路高架桥纳入交通网络。
19世纪末
①电车、汽车、自行车得到普及。
②城市交通呈现多样化、立体化趋势。
20世纪以来
(二)基础设施的发展
(2)中国:
①近代
A、特点:
B、表现:
二、“生活改善”——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上海杨树浦煤气公司及其安装煤气路灯
◎上海杨树浦自来水公司
主要集中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
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
自来水、电力、公路等事业也发展起来。
◎1965年7月1日北京第一条地铁开工
◎北京地铁试运行
◎新中国第一辆无轨电车
(二)基础设施的发展
(2)中国:
②新中国成立后
A、概况
B、表现:
二、“生活改善”——近代以来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国家经济飞速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
a、自来水,天然气等通到家家户户,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逐步标准化和环保化。
b、城市道路四通八达,有公共汽车、电车、地铁等多种公共交通工具。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
知识提升
城市管网建设为居民生活提供了方便,
照明设备的改善创造了新的城市生活方式,
电报电话等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信息交流,
地铁电车汽车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
总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5、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国门被打开,一方面中国政府从清末新政时开始引入西方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手段,另一方面西方人主导的一整套现代市政管理手段开始在租界建立成型,并为租界以外的地区所效仿。这在客观上反映了中国
A.市民生活质量的近代化
B.城市环境的改善
C.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趋势
D.租界开放的差异
练一练
C
7、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篋”,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
A.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
B.交通管理急需解决
C.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
D.西方科技快速传播
练一练
A
“问题突出”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一)环境污染
三、“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1858年是泰晤士河的“奇臭年”。1878年,“爱丽丝公主”号游船在河上沉没,死亡640人,其中许多人并非溺水而亡,而是因为喝进了污染的河水,其他河流的命运大约和泰晤士河类似。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
◎伦敦烟雾事件
1952 年 12 月 5 日,伦敦被浓厚的烟雾笼罩,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 4,000 人,成为 20 世纪十大环境公害事件之一。
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导致空气污染;生活与工业废水造成水源污染。
(二)贫富分化
三、“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财富聚集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工人阶级生活贫困。
(三)交通拥堵
三、“问题突出”——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私人汽车的普及,使交通拥堵成为城市的普遍问题。
(四)社会问题
犯罪率上升、
失业者增加等
针对城市化问题,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知识提升
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城市治理的温度
强调科技创新的动力支撑,增强城市治理的效度
推进精细化社区治理模式,凸显城市治理的细度
贯彻绿色发展新理念,拓展城市治理的维度
落实法治保障,加强城市治理的力度
你怎么看待城市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知识提升
(定义)城市化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人口从乡村大量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设施不断完备,城市化得到不断的发展。
(意义)城市化的发展改变了人口结构、社会结构和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问题)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贫富分化等问题。因此,我们要重视城市化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城市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英国解决“城市病”的举措,并分析其特点?
练一练
举措:改善工人待遇;完善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完善配套卫生设施;治理环境污染
(2022·浙江省丽水市高二上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城市化初期,普遍存在对涌入城市的劳动力的残酷剥削,工人在恶劣环境里超时工作,没有社会保障在汽车时代,治理交通拥堵及尾气排放成为英国城市面临的新挑战。过去两百年,英国工人待遇有了很大提高,英国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例如英国1834颁布的新版《济贫法》19世纪英国通过了《公共卫生法》,对城市建筑的配套卫生设施,做出了明确规定。19世纪后期,英国两次颁布《工人住宅法》,应对贫民窟问题,20世纪初基本解决了“城市病”英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对环境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摘自李亚丽《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阶段性借鉴》
特点:阶段性;注重立法规范;先污染后治理
本课思维导图
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世界城市化进程
居住条件与基础设施的发展
居住条件改善
基础设施发展
城市化出现
城市化进程
环境污染
贫富分化
交通拥堵
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
社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