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第十二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五单元 交通与社会变迁
人工搬运
(人力)
新课导入
古代世界运输工具是怎样演进的?
牲畜饲养
(畜力)
撬的使用(技术)
轮车发明(技术)
轮车的出现有何影响?
运输方式实现由滑动到滚动的发展
提高了运载量和运输速度
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产生原因
习惯性足迹形成“路”
材料一:道,蹈也,路,露也,人所践蹈而露见也。
——《释名》
材料二:(禹)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士,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 …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撬,山行乘輂。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
——司马迁《史记·夏本纪》
以住地为中心发展交通
人工道路的铺设
定居
生产的发展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中国 西方
陆路
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
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汉朝丝绸之路贯通后,
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唐朝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元朝全国遍设驿站,
构成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
(二)水路交通的变迁
1、陆路:
中国是最早使用“车”的国家;
先秦时期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交通工具和道路系统。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中国
①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
②汉代:丝绸之路贯通,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实现统一之后,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以“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急切需要加强交通以巩固统一。于是立即致力于全国交通网的建立,在战国交通的基础上,“决通川防,夷去险阻”,经过修整与沟通,将各国道路纳入以全国为规模的交通系统之中。 ——王子今《秦交通史》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1、陆路: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中国
③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
④元代: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新唐书》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 ——《元史·地理志》
1、陆路: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封建经济初步发展;
1、秦朝能够建立全国性交通网的背景?
知识提升
以都城为中心,四通八达;道路宽阔牢固,美观实用
2、秦朝修建的驰道有什么特点?
维护统治,加强中央集权;
3、其目的是什么?
①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
②加强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③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便利。
④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4、古代道路修建的影响?
(2)世界——古罗马:罗马帝国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
◎罗马帝国时期道路网
从公元前300年到公元200年的500年时间里,罗马人修筑了8万公里的干道,接起来的话,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加上支线则超过15万公里,差不多可以绕地球赤道四圈。……罗马大道的路线设计是按照城市的军事重要性展开的,一级城市之间的大道尽量笔直,逢山开洞、遇水架桥,二级城市用支线连入大道,以此类推。……随着罗马向外征服,大道的军事用途逐渐下降,经济用途逐渐上升,罗马路网逐渐从运兵网下沉为物流网。
——李筠《罗马史纲》
1、陆路: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
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练一练
C
2.亚历山大征服战争后,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交通体系,在张骞到达中亚之前的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后来的丝绸之路西段(自帕米尔以西)实际上已经开通。这表明( )
A.张骞对丝绸之路开辟作出决定性贡献
B.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C.希腊文明的传播对丝绸之路开通的贡献
D.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
练一练
C
中国 世界
水路
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沟通了南北
元代京杭大运河为世界之最
17世纪,法国开通迷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2、水路——人工运河: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一、工业革命前——水陆交通的变迁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1)中国
①春秋时期:已有运河
②秦朝:秦始皇开凿连接湘水和离水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
战国
湘江
漓江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2、水路——人工运河: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中国
③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南北。
④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km,为世界之最。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2、水路——人工运河: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2)世界:
①法国:17世纪开通的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是欧洲历史最为悠久且目前仍在通航的运河之一。
联络法国南岸的马赛和西岸的波尔多,直线距离不长,但其间山脉纵横,海道则危险且长,必须通过直布罗陀海峡——连接两海的重要门户——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角之间才能沟通。而17世纪西班牙人因近水楼台,是海峡无可争议的霸主,法国人则重税才能过关。于是,1666年10月自号“太阳王”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授权皮埃尔·保罗·里凯建设内陆运河。
——陈薇《两海之间》序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2、水路——人工运河: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2)世界:
②荷兰:17世纪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2、水路——人工运河: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2)世界:
③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④巴拿马运河: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2、水路——人工运河: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3.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 )
A. 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
B. 政治中心开始东移
C. 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
D.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练一练
A
4.英国近代第一条运河是1757年开通的桑基运河,随之布里奇沃特运河于1761年7月通航,运河体系的最后一笔由19世纪90年代曼彻斯特轮渡运河的疏通完成。英国近代运河体系( )
A. 满足了国内军事斗争需要
B. 推动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 以蒸汽轮船广泛运用为前提
D. 适应大宗物资运输的需要
练一练
B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3、海陆:
中国 世界
海陆 古代
近代 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
明朝,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A、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B、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C、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D、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A.迪亚士发现到达非洲好望角的航线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达·伽马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E.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古代: ①中国
A、西汉: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B、宋元: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3、海陆:
北宋马祖神舟
北宋罗盘针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1)古代: ①中国
C、明代:从1405年至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历史罕见。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3、海陆: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古代,已经形成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分析中国古代海洋航运事业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知识提升
战争和贸易的要求;
秦以后大一统局面(国家统一);
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
弥补陆路及河运的不足;
强盛的国力
材料: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就出现了航海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战争对海洋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沿海贸易快速发展。秦朝航海事业进一步发展,大一统的局面,也使开辟海上航线成为可能。汉朝和唐朝造船和航海技术都有了进一步,宋元更是有了重大突破。元朝为了补充河运不足,开创了大规模海运漕粮。明前期,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开创了15世纪世界大规模航海,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壮举。
——王崇焕《中国古代交通》
(1)古代: ②世界
A、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B、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C、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D、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3、海陆:
波利尼西亚人
腓尼基人
阿拉伯人
维京人
◎亚述宫墙上的腓尼基军用桨帆船浮雕
◎维京海盗船模型
特点:
范围小
规模小
局部探索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2)近代——新航路开辟:
①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
②过程:
A.迪亚士发现到达非洲好望角的航线
B.哥伦布到达美洲。
C.达·伽马发现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
D.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
E.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
(二)水陆交通的变迁
3、海陆:
③影响:
A、积极: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世界各地经济文化交流;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丰富地理知识,开阔视野
B、消极: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一、水陆交通的变迁
5.据记载,明永乐九年(1411年),明成祖下令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始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而当西方已有的传统贸易商路被阻塞时,西方人急切地开辟新航路。由材料可推断出中西方( )
A. 对外政策不同 B. 国家制度不同
C. 经济发展形式不同 D. 思想文化的不同
练一练
C
6.葡萄牙和西班牙所开辟的新航线将“海上丝绸之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此后, 欧洲人逐渐掌握了海上航线的主导权, 改变了传统“海上丝绸之路”以和平贸易为基调的特性。这反映出( )
A. 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B. 开辟新航路推动了资本主义扩张
C. 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
D. 中国丧失了在对外贸易上的优势
练一练
B
7.据史料记载,郑和七下西洋耗费巨大,带回的价值无法估量的异国珍宝大多归入皇室宝库,或用于赏赐王公大臣;而达伽马等西方航海家从东方带回的珍宝则进入市场,获取巨额利润。这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航海结果
B.社会制度不同决定对外政策差异
C.西方的远航比郑和下西洋获利多
D.社会环境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练一练
D
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1)1814年,史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
(2)19世纪上半期,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等行业的发展。
(一)火车与铁路交通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1、西方: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英里的速度行驶31英里,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火箭”号蒸汽机车
◎1913年英国伦敦滑铁卢火车站
(1)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第一条实用铁路。
(2)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他设计的“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
(一)火车与铁路交通
2、中国:
中国最早的铁路--上海吴淞铁路
(1874年)
李鸿章视察唐胥铁路
京张铁路人字形路轨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特点:
①起步时间晚、数量少、发展缓慢
②区域分布不平衡
③多为列强修筑并被控制
④从技术引进到自主设计建设
(3)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近9000千米,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
(一)火车与铁路交通
2、中国:
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8.1872年俄国出兵侵占我国伊犁,李鸿章借机提出改“土车为铁路”的主张,指出俄国侵占伊犁,“我军万难远役”,如果不修铁路,新疆等西北边境就无法运兵。而且英国垂涎云南、四川,如果中国自己开采煤矿、修建铁路,则列强将有所收敛。材料表明李鸿章主张修建铁路是为了
A.抵御列强经济、军事侵略
B.镇压太平天国,维护清朝统治
C.解决举办洋务的运输问题
D.利用西方文明来挽救清王朝
练一练
A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建设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知识提升
①推动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③加速了传统小农经济的解体,
④有利于破除封建陋习
⑤打破了中国内地的封闭状态,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
⑥推动了中国城市化;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转型。
若地势阻隔,不能相通,故必铁路成,则万里之外,旦夕可至;小民生业,靡不流通;朝廷法旨,靡不洞达;山川之产,靡不尽出;风俗之陋,靡不尽除。使中国各省铁路全通,则国家气象大变:商民货物之蕃息,当增十倍;国家岁入之数,亦增十倍。至于调兵之捷速,可省多营;转漕无阻,可备海梗;民间无差徭科派之困,官吏无驿站办差之累。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1)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2)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3)蒸汽机及后来的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
(二)轮船与航运业
1、西方
富尔顿是美国著名工程师,他制造的第一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轮船,长21.35米,1803年在法国的塞纳河试航成功,但当晚为暴风雨所毁。四年后,富尔顿在美国造成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脱”号,长45米,于1807年8月18日在纽约州的哈得逊河上作历史性的航行,航速为1.61公里/时。
◎富尔顿及其发明的汽船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1)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
(2)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
(3)1872年,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正式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
(二)轮船与航运业
2、中国
徐寿(1818年—1884年),清末著名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的启蒙者,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先驱。
打破了列强对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垄断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1885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内燃机汽车。但20世纪前还不够普及。
(三)汽车的出现
卡尔·本茨和他的“奔驰1号”汽车
二、工业革命与交通运输的发展
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交通事业发展的原因?
知识提升
政治:因列强入侵需要而修建;
科技:科技革命的影响(近代交通工具的传入);
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主观:以詹天佑为代表的科学家的努力
材料一 近代中国的铁路大部分是靠外国资金建设起来的,经营权也大部分落入外国公司或外国政府手中:1894年自主铁路为21%,以后便在6.9%--15.7%之间波动。1937年,中国铁路总长21761千米。其中由南京国民政府控制的占52.5%,其余为日、英、法等列强资本所控制。
材料二 中国近代交通工具都是从西方传人的。对于远距离的交通工具来说,轮船传入中国最早,其次是火车和飞机。1829年4月,一艘从孟加拉开出的小轮船驶抵广州城,这是到达中国的第一艘轮船。到20世纪初,轮船已航行在中国各大可通航的水域以及沿海港口。
理解工业革命对交通的影响?
知识提升
(1)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对交通工具的变革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蒸汽火车、轮船的使用,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强了各地联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交通发展的影响)
(2)出行方式多样化,便利人们的沟通和交流。
交通发展的影响
(一)加强各地的联系
三、交通发展的影响
(二)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
"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礼记·中庸》
(三)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清江浦因京杭大运河的疏通而崛起,又因漕运路线的改变和津浦铁路的开通而衰落。
(2)京汉与陇海两大铁路开通后,郑州发展态势超越了洛阳与开封两大古都。
1、中国
近代以前的清江浦“舟车鳞集,冠盖喧阗,两河市肆,栉比数十里不绝”
清末民初,“逮海道大通,津浦筑路,舟车辐辏,竟赴捷足,昔之都会遂成下邑”
运河沿岸“东南四都”
郑州—火车拉出的城市
津浦铁路
(天津—南京浦口)
三、交通发展的影响
(三)影响了城市的发展
(1)美国的伊利运河将纽约与五大湖和中西部地区联系起来,推动纽约发展成为国际化商贸中心。
(2)通海运河的建成,使曼彻斯特迅速成为英国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2、世界
伊利运河示意图
通海运河示意图
伊利运河这条大动脉的成功打通也带动了纽约商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纽约市的人口在运河建成之后出现了急速上涨的局面,由1820年的12万人,增长到了1860年的108万人。……曾经有位美国国会议员十分形象地描述了伊利运河落成给美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美国金融市场的晴雨表之前都是悬挂在伦敦交易所;但是如今,全世界所有金融市场的晴雨表都转移到了美国的华尔街上。”
——文义明《贪婪的华尔街》
三、交通发展的影响
(四)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
1、中国邮驿历史悠久
2、唐朝邮驿事业发达
3、明代出现了民间通信机构民信局
4、清朝:
(1)1878年,天津海关书信馆对公众开放邮寄业务。
(2)1897年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3)晚清时,电报、电话传入中国。
甘肃博物馆藏邮驿画像砖
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
清代电报局
清末陕西邮差
三、交通发展的影响
9.19世纪上半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那时的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而民主人士拍手称快,看到火车就知道封建制度是一去不复返了。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
A.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B.改变了传统的社会性质
C.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冲击了原有的社会关系
练一练
D
9.1832年,纽约铺设了第一条在铁轨上运行的公共马车(轨道马车);1863年,世界上第一条地铁在伦敦建成通车;19世纪70年代,城市高架铁路在美国纽约出现。以上史实说明,当时的英美( )
A城市交通方式彼此相互影响
B城市发展促进铁路交通创新
C城市交通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D新型交通引领了城市化浪潮
练一练
B
10.1830 年,英国正式启用第一条商业铁路,十年后公布火车时刻表。因为火车比马车快太多,所以各地时间的微小差异就造成了巨大困扰。1880年,英国首次立法规定全国的时刻表都须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准,这就要求人们依据人工的时钟而非依据当地日升日落周期来过生活。这段材料重在说明( )
A.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B.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有所制约
C.时间的精确成为日常生活的必要
D.统一的时间有利于国家管理
练一练
B
知识提升
(1)原因:政府的推动;蒸汽机等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的需要。
(2)联系:英国交通的发展带动煤炭、冶金等行业的发展;煤炭、冶金等行业的发展又推动了英国交通的发展;交通的发展为英国经济扩大了市场;英国市场的扩大又刺激了交通的进一步发展。
材料二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 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材料一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类别 大事记
公路 1760—1774年,议会批准了452项公路筑路申请
至1800年,已建成1 600条公路
内河航运 1761年,开凿第一条内陆运河
18世纪90年代,开凿42条新运河,耗资650万英镑
铁路 至1835年,议会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1847年,又有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 731英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飞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之间的联系。
本课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