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三历史必修一第2单元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课件(共55张PPT)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高三历史必修一第2单元古代希腊和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课件(共55张PPT)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1-20 20:21: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执教人:万宝奎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和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与训练课件古代雅典民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成因 :
1.独特的地理环境(多山、临海)与小国寡民的国情
2.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3.原始社会某些民主观念的遗风
古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
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希腊城邦时代社会阶层的构成公民贵族平民新兴工商业者普通手工业者、农民奴隶外邦人妇女非公民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
主要内容:按财产的多少将全体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五百麦斗级、骑士级、牛轭级、日佣级),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作用:打击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非贵 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取得了跻身政权的权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主要内容: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作用:消灭了氏族制度,基本铲除旧贵族的政治权利,公民政治权力空前扩大,确立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时间:公元前5世纪
主要内容:
①各等级男性公民均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②可参加公民大会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五百人议事会的权限扩大;
④陪审法庭成为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
⑤制定“公职津贴”制度,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等。伯利克里改革作用:进一步发展了雅典奴隶主民主制,把古代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推向顶峰,进入民主政治的“黄金时期”。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1.雅典公民在城邦政治生活中占据主体地位, 是城邦政治的核心。
2. 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3.体现奴隶主公民多数人的意愿。
4.体现公民的个人自由与平等。
5.开放官职, 通过抽签、举手表决等方式产生权力机构。
6.制定严密的制度,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监督。 最基本的特点: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里,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即雅典的国家管理大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轮番而治:就是轮流统治与被统治,基本原则是平等的原则,每个公民可是统治者也可以是被统治者。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
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意义:
积极意义: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民主的氛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消极意义: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小国寡民体制下造成直接民主泛滥,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
结局: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被北部崛起的马其顿所灭。一、罗马法的形成、发展与完善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形式上看
1、罗马法的起源——习惯法
2、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
平民与贵族的斗争;
广大平民是罗马对外战争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
(2)内容:
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其中规定了残酷的债务奴隶制,维护了贵族的利益。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3)评价:
①局限性: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②进步性: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
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二)从治“公民”到治“万民”——从内容上看
1、公民法
(1)概念:从公元前509年罗马建国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法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2)适用对象:罗马公民
(3)形式: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
(4)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
2、万民法
(1)背景: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罗马人与外邦人及外邦人之间的矛盾,领土的扩大,公民法已不适应新的形势。
(2)适用对象: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3)形式:突破了公民法的局限,变得简法灵活而有实用有效
(4)内容: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三)自然法精神——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在自然法体系下,人人 生而平等 ,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这种人类 自然平等 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华,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 二、罗马法的作用
1、维系帝国:在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时期,罗马法律对社会统治的持久维系起到了积极作用:
(1)公民法使平民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参政积极性;
(2)万民法则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有助于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3)总之,罗马法有利于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与繁荣进步。
2、影响后世:
(1)罗马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资产阶级还利用和发展了罗马法中的思想和制度,作为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
(2)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保护私产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专题一 比较古代中国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特别提醒】(1)古雅典的文明是依托众多小块平原上的城邦组成的联盟,形成了以地方城邦民主政治为基础的松散的联邦国家。
(2)依托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产生的古代中国文明,最大的特点就是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农民生活区域稳定,地区间联系十分密切,广阔的平原利于中央统治者实行高度有效的集权统治,并使民族和文明不断传承,逐渐形成了华夏民族的精神认同。【对应训练】(2013·安徽高考)伯利克里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  )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解析】选C。A与材料中强调信仰的统一和政治主张要保持一致无关;B不准确,当时仍然存在不同信仰者;D没有明确伯利克里时代和伯利克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题二 古希腊文明与古罗马文明的区别【拓展延伸】罗马法形成的原因
(1)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是罗马法逐渐形成的经济基础。
(2)随着罗马共和国的建立和对外征服地区的扩大,需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3)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和奴隶的起义、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和对外扩张活动是罗马法不断发展的动力。
(4)海外贸易的发展。
(5)罗马人普遍信奉自然法思想(如理性、自由、平等、正义等)。
(6)古罗马法学家们的努力。
(7)受古希腊文明的影响。【对应训练】(2013·浙江高考)“尽管罗马法律在妇女继承财产上做了严格限制,但一些聪明人往往能找到法律的漏洞……随着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许多妇女管理着家庭的财政事务和大地产。”这段话表明(  )
A.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渐与男子平等
B.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不够严密
C.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富有自然法的精神
D.妇女的财产占有体现公民法的灵活性B【解析】选B。材料的主旨是罗马法中对于妇女的财产继承权原先有严格的限制,但随着罗马法的发展,妇女的财产继承权突破了限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法律有漏洞,这说明罗马法关于财产关系的规范是不够严密的。A说法错误。虽然妇女的财产权有所增长,但其地位与男子相比,还远远称不上“平等”。材料反映了妇女利用法律漏洞获得继承财产的权利,这种继承只是钻了法律的漏洞,无法体现C。D表述错误,“妇女们也开始占有大宗财产”是在“罗马在地中海地区的扩张”之后,即罗马帝国时期,主要体现了万民法的灵活性。【典题示范】
(2013·重庆高考)公元前5世纪的一天,全体雅典公民集会于卫城。人们对泰米斯托克利议论纷纷,说这位民主派领袖、反波斯英雄正变得专横跋扈,并将他的名字划在碎陶片或贝壳上,最终他得票过半而遭放逐海外。由此可见,古代雅典民主是(  )
A.直接民主 B.民主派专有的民主 C.代议制民主 D.大多数居民的民主【答题攻略】审题模板·思路分析
析材料┄→一抓住时间:公元前5世纪。
二抓住关键信息:全体雅典公民、陶片或贝壳。
挖内涵┄→公元前5世纪,全体雅典公民参加公民大会实行陶片放逐法。
构联系┄→所有公民直接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明答案┄→体现了雅典的直接民主政治,故选A。【针对训练】
1.(2014·苏州高一检测)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正是若干公民的组合”“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以内,就成为一个城邦”。在他看来 (  )
A.公民是构成城邦的基本要素 B.城邦人口互相熟悉
C.城邦和民主两者相互依存 D.城邦中人人都有管理能力【解析】选A。题干表述的是城邦与公民的关系,故A正确;B不是题干体现的主要内容,故B错误;从材料可知没有体现城邦与民主的关系,故C错误;城邦具有管理权利的人是公民,外邦人和奴隶没有权利,故D错误。2.《雅典政制》指出:“至于雅典人的政制,他们选择的政体类型或者模式,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表明作者对雅典民主的基本认识是 (  )
A.少数人的民主 B.非自由的民主
C.排斥精英的民主 D.奴隶制民主【解析】选C。“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说明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不是少数人的民主,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反映出“非自由”的信息,故B错误;“就其选择照顾卑贱者而不是良善者来说,我是不赞成的”说明作者认为雅典民主政治是排斥精英的民主,故C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雅典民主政治阶级属性的信息,故D错误。3.“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  )
A.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城邦衰亡
【解析】选C。从题干材料“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说明雅典民主存在严重的缺陷,缺乏制度制约。故选C。4.(2014·泰安高一检测)梭伦在一首诗中写道:“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据优势。”该诗反映的梭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 (  )
A.维护多数公民利益 B.兼顾不同公民群体利益
C.关照少数公民利益 D.重视男性公民群体利益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雅典贵族政治时期社会矛盾十分尖锐,梭伦当选执政官后在中庸原则下进行改革,在改革中梭伦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措施带有折中色彩。5.“罗马法规定贷款月息不得超过贷款额的百分之一,超过此限额者应处以四倍于所得利息的罚款。”这表明 (  )
A.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B.债务人与债权人关系紧张
C.高利贷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D.运用法律调节借贷关系
【解析】选D。材料中罗马法对于贷款月息的明确规定,说明罗马法律对于借贷关系有比较严格的规范,故选D。6.(2014·合肥高一检测)“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不可磨灭的烙印”主要是指 (  )
A.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罗马法成为近代欧洲法律的源头
C.罗马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 D.罗马建成了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解析】选B。题干中“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强调的是罗马帝国给欧洲带来的影响,即罗马法的世界意义,故B正确;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主要指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故A错误;罗马法包括习惯法、成文法,故C错误;罗马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故D错误。知识点一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1.(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
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解析】选C。古代雅典留给人类文明最大的成果是其民主政治,古代罗马的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的程度,故A错误。雅典城邦不禁止自杀,而是自杀行为须得到城邦的允许,故B错误。公民试图自杀是个人行为,但这一个人行为必须得到允许,这说明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故C正确。D与题干材料无关。2.(2014·重庆高考)“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  )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解析】选D。梭伦改革规定归还被抵押的土地,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改革打破了旧贵族世袭等级,按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所以A、B、C不符合史实;梭伦改革体现了中庸原则,故D正确。3.(2014·山东高考)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 (  )
A.城邦公民的平等 B.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
C.共同的宗教信仰 D.血缘对城邦维系的作用【解析】选A。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公民按照财产多少划分等级,每个等级的权利与义务是不同的。但题干中为牺牲的战士树立墓碑而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说明对生命平等的尊重,超出了公民等级的范畴,A正确。具体解析如下:4.(2013·江苏高考)下侧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B5.(2013·海南高考)在梭伦上台前,雅典全邦分成不同派别。山区的人多主张采取极端民主制;平原地区的人多主张极端寡头制;海滨的人多主张“中间性的混合制”。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
A.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对立不可调和 B.工商业者的政治要求最为激进
C.公民的经济生活影响政治意愿 D.公民的政治诉求未能充分表达【解析】选C。材料表明山区、平原、海滨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政治主张,反映了经济生活对政治生活有影响,故选C;材料强调不同地区的不同政治主张,没有强调对立和不可调和,排除A;主张最激进的不是工商业者,排除B;各个地区的人都有自己的政治主张,排除D。6.(2013·广东高考)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 (  )
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 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
C.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解析】选C。不利于民主的行为才有可能被流放,“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是获取个人政治资本,对民主是不利的,故选C。A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D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是普遍存在的。B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维护本邦的公民权利,是民主的行为。7.(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  )
A.政治体制的产物 B.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解析】选A。依据所学可知在雅典民主制之下,当选执政官的人需要在公民大会上进行演说和竞选,才有可能当选;即使普通的公民也需要培养一项重要能力就是演说,故雅典的每一个政治领袖也是出色的演说家。这一现象的本质含义在其他选项中都无法体现,故B、C、D错。8.(2013·四川高考)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
“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
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
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
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 
(  )
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
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解析】选A。具体解析如下:9.(2013·上海高考)如要撰写一篇有关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欧洲历史与文化的文章,最恰当的标题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繁荣  B.罗马帝国统治的兴衰
C.希腊城邦时代的来临 D.克利斯提尼改革始末
【解析】选A。本题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材料中的时间“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繁荣时期,故选A。罗马帝国的兴衰应该是从公元前27年至395年;希腊城邦时代是指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克利斯提尼改革是公元前6世纪末进行的。10.(2013·新课标全国高考)公元前340年,雅典一下层女子因亵渎神灵被控犯罪,按法律当处死。辩护人用动情的言辞质问:“难道你们忍心让这位阿芙罗狄特(古希腊美丽女神)的弟子香消玉殒吗?”这打动了陪审团。经投票,陪审法庭判其无罪。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  )
A.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B.妇女享有广泛政治权利
C.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
D.司法审判缺乏严格程序【解析】选A。具体分析见下面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二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1.(2014·广东高考)公元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钦定的法学教科书中说:“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移转给他。”这说明 (  )
A.《社会契约论》影响深远 B.王权法丧失了法律效力
C.古罗马皇帝崇尚“君权神授” D.古罗马有重视法律的传统【解析】选D。由题干中“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可以看出古罗马具有重视法律的传统,可见D正确。《社会契约论》为近代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著,排除A;B不符合题意;C中的“君权神授”题干没有涉及。12.(2014·江苏高考)“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早期的法律……罗马法采用属人主义而非属地主义,就是说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据此判断,建国之初(公元前5世纪早期以前)的罗马 (  )
A.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公民法保护B.公民在外邦活动时受万民法保护
C.公民在本邦活动时受成文法保护D.居民在本邦活动都受公民法保护【解析】选A。材料中“凡是罗马公民均受法律的保护,而不论其居住地区如何”说明A正确。万民法的产生一般说在公元前3世纪,建国初的罗马还未产生万民法,B错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C错误。居民不一定是罗马公民,D错误。13.(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成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  )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D.平民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解析】选B。据所学知识,公元前5世纪中期,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从此,审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受到限制,平民利益得到保护。但罗马法仍是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的,仍是贵族意志的体现,故A、D不正确。由题干可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成果,故C不正确。14.(2014·海南高考)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  )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 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 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解析】选D。题干中没有反映出希腊司法制度的相关信息,故A错误;材料主要介绍的是审判程序,与B无关;司法程序的完备与政体没有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法定程序”“陪审团参与审判”等信息说明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性,故D正确。15.(2012·安徽高考)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
“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
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
法》第九表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
文的目的是 (  )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解析】选D。A不准确,不可能保护奴隶的利益;B太绝对,只是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根本上仍然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6.(2012·江苏高考)“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
①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②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③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④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选B。《十二铜表法》属于公民法的范畴,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故①有误。《民法大全》颁布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故④有误。②正确指出了《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的典范”表明③正确。17.(2012·天津高考)罗马法是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下列司法理念中,明显违背罗马法原则的是 (  )
A.被告在被确认犯罪之前是无罪的
B.被告有权利在法庭上同原告对质
C.主要按照以往的习惯和判例进行判决
D.主要按照法律和法学家解释进行判决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罗马法的理解能力。罗马法是古代罗马人留给人类的宝贵遗产。从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罗马法形成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人制度”等司法理念。C是在成文法出现之前所使用的原则。18.(2012·新课标全国高考)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  )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解析】选B。从题干主旨不难判断出《十二铜表法》的机械规定,导致原告败诉。故选B。A和C既不能体现题干主旨,也不合乎历史事实,故A和C都错;D是干扰项,看似符合题干主旨,但“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这种说法本身不符合罗马法的精神,故D也错。19.(2012·海南高考)早期罗马实行习惯法,贵族享有法律解释权。公元前5世纪中期,平民通过斗争迫使贵族同意成立由平民和贵族联合组成的“十人委员会”,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的制定 (  )
A.体现了社会各阶级的利益与要求 B.标志着平民取得了立法主导权
C.表明贵族的法律解释权得到认可 D.奠定了罗马成文法传统的基础【解析】选D。A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如当时不可能维护奴隶的利益;B立法主导权仍然是贵族,只是部分平民参与立法;C表述不准确,实行习惯法时,贵族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滥用司法解释权,损害平民利益,引起平民的反抗。故选D。20.(2011·上海高考)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  )
A.公元前5世纪初 B.公元前5世纪末
C.公元前6世纪初 D.公元前6世纪末
【解析】选D。一百年为一世纪,如公元前1世纪指的是公元前100年——公元前1年,故公元前509年为公元前6世纪末。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