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执教人:万宝奎岳麓版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
单元整合复习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时限:先秦——明清
主要内容:
早期的国家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学.科.网zxxk.组卷网
基本考查点
1.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分封制 宗法制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知道“始皇帝” 的来历 郡县制的建立
3.列举汉至元时期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朝内阁 清朝军机处我国早期的
政治制度(夏、商、周)夏商的政治制度——王位世袭制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学.科.网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内容:土地 + 人民
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形式:建立诸侯国
特点:诸侯王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在受封的领地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而且还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
作用: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到破坏目的:保证王权的稳定
起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
内容: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学.科.网zxxk.组卷网
宗法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具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当时的统治关系是由宗法关系来决定,周族统治者利用氏族宗法关系组成国家统治机构,实行逐级的宗法分封,形成了贵族的等级制和对土地的世袭占有制。
周礼是西周时期制定的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和巩固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孔子“克己复礼”“齐之以礼”
2.以宗族血缘为核心
宗法制既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又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3.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
一方面,分封制建立在宗法制的基础上,宗法制决定分封制,是分封制的核心和纽带。另一方面,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表现,分封制的实行又巩固了贵族的宗法统治,受封者都是宗法贵族,实行宗法贵族专政。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突出两条主线:
一、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二、皇权为代表的专制主义日益加强秦朝——首创
汉朝——继承发展
隋唐、宋、元——完善
明清——顶峰专制主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指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中央集权: 针对对地方的分权而言,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的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
两者相辅相成,中央集权是君主专制的前提和基础,君主专制是中央集权的必然产物,两者的目的都是要从政治上保证中央政权的权威和君主个人的绝对权威。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1)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丞相负责行政;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军事,但并未任命。
(2)汉武帝为强化皇权,建立中朝制度,作为决策机构。三公九卿的外朝成为执行机构。
(3)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4)北宋实行二府三司制。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设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分别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5)元朝实行一省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
(6)明朝废除了丞相制度,由六部分掌相权,后又设内阁,但不是法定机构。
(7)清朝设军机处,强化了皇权,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的权力。2.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
(1)一直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它贯穿了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始终,但皇权不断加强,直至明朝废除丞相。
(2)分权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如唐朝、北宋、明朝都很明显。
(3)决策权由外朝向内朝的转移,非法定机构取代法定国家机关的职权,如汉朝的中朝制度、明朝的内阁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1.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中枢机构演变可分为三公、三省、二府和内阁、军机处四个时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交付尚书省执行
C.明太祖废除了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解析】 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三公九卿制”在秦朝建立,A项错误;唐朝三省体制中,政令草拟后,还要由门下省审议,B项错误;设立内阁是在明成祖时期,C项错误。
【答案】 D 1.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1)西周实行分封制,巩固了统治,但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
(2)秦朝吸取西周的教训,实行郡县制。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问题。
(3)汉武帝设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监督。(4)隋唐时期实行州县两级制,后设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局面。
(5)北宋派文臣管理地方,解决了武将专权的局面。
2.地方政治制度演变趋势
(1)一直存在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但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最终在北宋解决了地方分权的问题。
(2)分权是加强中央权力的有效手段,如北宋、明朝特别突出。2.下面是高三文科某学生在一轮复习时归纳出的一张表格,在比较完各项后意图进一步归纳出最后一栏的“教训”。你认为最佳的“教训”应当是( )
A.国家是否统一往往决定于皇帝的素质
B.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强化中央集权
C.地方割据不单单出现在王朝末年
D.中央与地方是一种对立关系【解析】 解答本题一要注意总体把握表格材料的意思,二要准确领会命题意图。表格中的历史实例充分说明了要想加强中央集权,就必须削弱地方政权的力量。A、D两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虽然正确,但并不是“教训”。
【答案】 B运用“题干压缩简化法”解答历史选择题
1.当前历史考试中,试题大多具有情境背景,这可以提升题目的新颖性并有效考查能力,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增加了习题的审读难度。
2.将题干有效地进行压缩简化,提炼出主旨,对于高效解答历史题很重要。压缩的总体方向是:将复合型的压缩成单一的,将个性的抽象成共性的,将复杂的凝练成简单的。钱穆曾说“王家与士庶人家在政治制度上是不相悬异的”,也就是说“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这是对下列哪项制度的评价(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公九卿制 D.王位世袭制【解答思路】《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行郡县制
B.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
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
D.开创了三公九卿制【解析】 A、C两项说法不准确;B、D两项说法正确,但B项是最佳选项。
【答案】 B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