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循环小数(新授课)
导学目标 1、通过求商初步认识并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2、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能用循环小数表示除法算式的商。
导学重点 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导学难点 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探究活动二】情景导入 小组讨论:像这样的循环现象,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请举例说明。 【探究活动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环节一:学生自学书本例7,回答问题 1、观察400÷75的竖式计算,可以发现竖式中余数总是重复的出现数字( ),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数字( ),继续往下除的话可能永远也( ),所以它的商可以表示为( )。 2、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写作( ) 环节二:完成书本例8 列竖式计算153÷7.2 28÷18和78.6÷11 观察余数和商,分组讨论余数和商的特点。 总结有限小数、无限小数、循环小数之间的关系。 练一练:请你判断一下,下面哪些卡片上的数是循环小数,把是循环小数的卡片涂上红色。 5.333… 0.7676 7.843843… 3.14159… 3.143134… 6.95454… 环节三:自学书本34页,完成以下内容 循环节的概念,会找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会正确写出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 【当堂测评】 1、用简便形式写出下面的循环小数。 1.555… 1.746746… 0.105353… 2.火眼金睛。 ①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 ②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相同的数字就是循环小数。( ) ③无限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 ④无限小数比有限小数大。( )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习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样的收获? 【课后练习】 书本34页做一做,第2题 【【导学一】(3分钟) 环节一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操作流程: 学生进行交流互动。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 4.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引出课题:循环小数) 【导学二】(12分钟) 环节一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索问题,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 操作流程: 1、师引导学生一起观察并思考:例7的计算过程中,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 2、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可以用省略号表示,写作:5.333… 3、教师介绍循环小数的记法。 环节二 操作流程: 1. 教师指名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循环小数的定义。 3、学生小组进行讨论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4、熟悉循环小数的简便形式 【导学三】(1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操作流程: 1、学生独立完成1、2、题,教师点名板演,集体进行订正。 【课堂小结】(5分钟) 设置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梳理。 操作流程: 学生举手回答,教师点评。 【当堂测评】(10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再次巩固循环小数的相关知识。 操作流程: 1、学生独立完成 2、下课后上交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