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1.在购买西瓜时,我们会用手来拍打西瓜听声音,然后根据声音来判断西瓜是否已经成熟.听声音这个环节,类似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收集事实证据 D.得出结论
2.现在的同学们是很会学习和思考的.小明妈妈新买了一部智能大屏手机,虽然是新手机但待机时间比较短,这是为什么呢?经过思考,小明判断“手机的待机时间长短可能与屏的大小有关”,小明所作的判断是科学探究中的哪个步
骤( )
A.作出猜想 B.设计实验
C.提出问题 D.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3.小明同学背着书包骑自行车上学,若认为书包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
是( )
第3题图
A.自行车 B.路面
C.路旁的树 D.路旁站立的人
4.一辆新概念汽车Pivo正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全程6 km,所用时间是10 min,则这辆小汽车的速度为( )
A.60 m/s B.60 km/h C.10 m/s D.10 km/h
5.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要进行估测,以下估测值比较接近实际的是( )
A.学生课桌的高度大约在1.2 m~1.5 m之间
B.一张纸的厚度大约在1.0 nm~1.5 nm之间
C.汽车在市区运行的平均速度大约在100 km/h~150 km/h之间
D.成人步行的速度大约在1.1 m/s~1.3 m/s之间
6.2022年2月27日1时06分,大运号(星时代 17)卫星搭载长征八号遥二运载火箭,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如图所示).这是全球首个以赛事命名的卫星,也是大运会历史上首次与航天技术类企业携手深度合作,将为在成都开幕的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提供丰富的卫星数据资源及应用服务,传递出“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积极寓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第6题图
A.发射前,大运号相对地面是运动的
B.发射前,运载火箭相对地面是静止的
C.升空时,大运号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升空时,大运号相对于运载火箭是运动的
7.平直公路上并排停放着两辆汽车,一段时间后,坐在甲车上的小明感觉乙车向北运动,关于两辆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一定向北运动
B.以甲车为参照物,地面一定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一定是向南运动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一定向南运动
8.正常情况下,人每呼吸1次的时间大约为( )
A.1秒 B.5秒 C.10秒 D.20秒
9.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
A.科学课本一张纸的厚度约为2毫米
B.教室的高度约6米
C.一间教室的体积约200立方米
D.一只鞋底的面积约0.2平方米
10.图中所示的几种测量中,刻度尺放置最符合要求的是哪个?( )
11.甲、乙两辆车同时在同一平直道路上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经过8秒两车相距40米.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甲、v乙,则
它们( )
第11题图
A.以乙为参照物,甲是静止的
B.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
C.可能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甲=10 m/s
D.一定从同一地点出发,且v乙=5 m/s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象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三个物体A、B、C的运动情况,根据图象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①C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A、C都是静止状态
③1 s时,B与C相遇
④若A、B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方向直线运动,2 s时A、B相隔2 m
第12题图
A.只有①和②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③和④ D.只有②和③
13.如图所示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13题图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40.00 cm
B.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C.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
D.斜面应保持较大坡度,以便于测量小车运动时间
14.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第14题图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4~8 s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 s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的速度为0.625 m/s
15.甲车从M点、乙车从N点同时相向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s t图象如图所示.若两车相遇时,乙车距M点1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15题图
A.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B.甲车行驶的速度比乙车行驶的速度大
C.M、N两点间的距离为30 m
D.甲、乙两车的相对速度为1 m/s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
16.如图1所示,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2所示,符合长度测量要求的是 ;如图3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
第16题图
17.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蜡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测得蜡笔的长度约 .
第17题图
18.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丙汽车依次向北行驶,甲车速度大于乙、丙两车的速度,而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以 为参照物三车均向北运动;以甲为参照物乙车向 运动,以 为参照物乙车静止.
19.一列长200 m的列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整列火车通过1.9 km的某大桥所用时间是 s.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甲通过路程是乙的2倍,乙运动的时间是甲的1.5倍,那么甲、乙速度之比为 .
20.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 的关系.从图中可知纵波传播速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横波传播速度.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 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 千米.
第20题图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每题8分,共16分)
21.学校科技社团的同学们进行“测量纸锥从某一高度下落到地面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第21题图
(1)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纸锥下落时间和 .
(2)以较方便的常用方法测量时,主要测量器材是:秒表、 .
(3)实验前,同学们提出了两种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案: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为了方便测量,你认为选用 比较合理.
(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制作了一个纸锥进行实验,用闪频照相机拍摄到如图所示的照片,若测得AB的距离为24 cm,已知照相机每隔0.2 s曝光一次.根据照片可以判断纸锥在OA段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填“变大”“变小”或“先变大后不变”),纸锥在AB间的速度约为 m/s.
22.小明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实验中,使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下滑,如图所示.
第22题图
(1)该实验的原理是 .
(2)斜面应保持 (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这样做是为了 .
(3)AB段距离sAB= cm,小车在AC段平均速度vAC= m/s.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第22题图
四、计算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23.国庆假期,小明一家人打算到武汉欢乐谷游玩,他们决定从宜昌东站坐动车到武汉.小明家距离宜昌东站16 km,市区内驾车平均速度为40 km/h.以防万一,还需要额外预留15分钟的保险时间.如表所示是他在12306网站上找到的动车时刻表.求:
(1)宜昌东到武汉站的铁路距离约为290 km,求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
(2)如果他们要乘坐图中最早的列车,他们最迟的出发时间为多少?
24.安全、快捷的动车、高铁,正在成为出行首选,也悄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第24题图
(1)小龙和爸爸乘动车从龙岩到古田会址站,平均车速112 km/h,需要15 min,求两站之间的距离.
(2)在建的“龙龙”高铁,北起福建龙岩,南至广东河源龙川县,线路全长265.5 km,在龙岩境内设计时速为250 km/h,是我市首条高铁.新阳明山隧道是“龙龙”铁路开工的首条隧道,全长约5 km.若建成通车后,一长为200 m的列车,以设计时速完全通过该隧道,需要多长时间?
参考答案
1-15 CA ACD BDBCA CCCDC
16.3.00
乙
337.5
17.丙
1_mm
3.60_cm
18.地面
南
丙车
19.105
3∶1
20.t
大于
75
21.路程
刻度尺
方案二
变大
0.6
22.v=
较小
便于测量时间
40.0
0.16
偏大
B
23.解:(1)由题意可得,D2378次动车从宜昌东到武汉站运行时间t=2.5 h,故D2378次动车的平均速度:
v===116 km/h;
(2)小东从家到车站开车所需时间:
t′===0.4 h=24 min,
由于最早的列车出发时间为8:40,还需要预留15 min保险时间,所以他在家最迟的出发时间为8:01.
24.解:(1)由v=可得两站之间的距离:
s=vt=112 km/h×15× h=28 km;
(2)这辆列车以250 km/h的速度穿过一条长5 km的隧道需要的时间:
t′====74.88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