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2024年中考语文
句法成分复习
授课教师:陈宇文
左图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部分内容。
课标关于句法成分的要求
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在句首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如:
楚乔今天生病了。
李华终于登上了山峰。
优美的音乐令人陶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谓语
谓语是对主语的叙述、说明或描写,能回答“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
如:
楚乔哭了。
明天星期四。
裴睿性格开朗。
李华在用毛笔作画。
一般情况下,主语位于谓语之前,但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主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形成倒装句。
如:
怎么了,你?
下雨了,外面?
主语有时可以省略。
A:你去哪里了?
B:(我)去超市了。
宾语
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能回答“谁”或者“什么”等问题。
如:
大家都讨厌他。
我寄了一封信。
他有一个弟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双宾语
部分动词能带两个宾语,前一个宾语是间接宾语,多指人;后一个宾语是直接宾语,多指物。
如:
他教我语文。
楚乔送我一束花。
我介绍你一个朋友。
我接到李华一封信。
定语
实词和短语大都可以作定语,例如“冰雪世界、神奇色彩、微型电脑、一片绿洲、戴眼镜的老汉、人多的地方”。
从定语的表义作用看,可以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大类。限制性定语一般能回答“哪一种或哪一类的、多少、何时何地”等问题,描写性定语一般能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的”是定语的标志。但是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加不加“的”,是很灵活的,有的一定要用“的”,有的不能用“的”,有的可用可不用“的”。
有时候,名词作定语加不加“的”意思不同。
如:
牛脾气——牛的脾气
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
状语
状语分一般状语和句首状语,一般状语位于主语、谓语之间,起修饰、限制谓语中心词的作用;句首状语则比较少见,但在表示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介词结构做状语时,可以把状语放在主语的前边。
例如:
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美景。
一九四九年,我们国家举行了开国大典。
状语的书面标志是“地”,如“小明愉快地回了家”。有时候状语也不带“地”,如“他们在上海见了面”,其中“在上海”是状语。
多层状语的排序取决于状语内部的逻辑关系和表义的需要。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度的。
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例句:许多老师昨天(时间)在休息室里(处所)都(范围)热情地(情态)同他(对象)交谈。
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
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
热得<很 >
洗<干净 >
拿<出来>
蹲<下来>
爬<起来>
说<清楚>
痛快<极>了
看了<两眼>
出生<在上海>
气得<脸都白了>
写<于20年代初期>
高兴得<眼泪都快流出来了>
补语和状语有时可以互相转换。例如:
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
“在辽阔的草原上”分别作补语和状语,表示的意义略有不同。“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重在表明行为动作在什么地方延续;“在辽阔的草原上奔驰”重在表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又如:
我没有去过一次。→ 我一次也没有去过。
“一次”作补语,表示动量;作状语含有夸张意味,表明动作行为没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