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题序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如图年代尺反映了古代日本的发展状况,日本基本实现统一位于年代尺中的哪一处( )
A.① B.② C. ③ D. ④
2.“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的不断战争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也不断反抗。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统治集团决心实行改革。”以上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3.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4.如图反映的是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的政治体制,这表明当时的日本( )
A.照搬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B.武士集团的特权被取消
C.初步建立起幕府政治 D.中央集权制得以建立
5.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家所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这表明大化改新废除了( )
①班田收授法 ②土地私有制 ③部民私有制 ④中央集权制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6.假设你于8世纪作为中国使节来到日本,你能看到下列哪一场景( )
A.日本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B.农田里从事劳作的多是奴隶
C.某官员凭家族姓氏世袭官职 D.臣民们称最高统治者为“大王”
7.日本小说《源氏物语》中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达90余处;日本人的书法、和服,借鉴了中国的书法、唐朝妇女的服饰……日本曾经从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学习中国。据此可得出的认识是( )
A.日本主动学习、借鉴外国的长处
B.日本向古代中国学习始于大化改新
C.大化改新照搬了唐朝的政治、经济政策和文化
D.日本的传统文化全部是引进的中华文化
8.12世纪晚期,源氏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获得“征夷大将军”称号,拥有独立于朝廷的政治、军事权力。此事件的影响是( )
A.大庄园出现 B.武士集团形成 C.幕府统治开始 D.天皇权力加强
9.诞生于7世纪初,与阿拉伯半岛统一和阿拉伯国家建立有密切关系的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10.阿拉伯帝国繁荣时期,哈里发重视知识。830年,哈里发在巴格达设立了集科学院、图书馆、翻译馆于一体的( )
A.博物馆 B.圣殿宫 C.“智慧宫” D.大学
11.它的疆域东起印度河流域和帕米尔高原,与中国唐朝接壤,西临大西洋,南至莫桑比克苏丹国,北迄高加索山,形成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封建大帝国。以上材料中的“封建大帝国”是指( )
A.古代日本 B.查理曼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2.脍炙人口的《天方夜谭》,构思奇妙,情节曲折,语言优美。该书( )
A.是研究早期希腊社会的重要史料 B.充分体现人文主义者的生活理想
C.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幢憬和向往 D.是阿拉伯文学的瑰宝
13.如图反映了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历程。据此可知,阿拉伯文化的显著特点是( )
A.辉煌灿烂 B.独具匠心
C.传承创新 D.封闭保守
14.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阿拉伯帝国时期,其文化发展的有利条件不包括( )
A.主要依靠武力征战 B.国家与社会发展繁荣
C.哈里发重视知识和人才 D.吸收和消化外来文化
15.“阿拉伯艺术同文学一样绚丽多彩,集中体现在清真寺的建筑结构和装饰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它不断吸收希腊、波斯、印度、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古建筑特色,逐渐形成了阿拉伯一伊斯兰建筑艺术。”上述材料反映了阿拉伯文化的特征是( )
A.开放包容、相互交融 B.广泛吸收、全盘照搬
C.兼容并蓄、独具特色 D.保守狭隘、独具一格
二、材料解析题(共55分)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7世纪之交……隋唐两朝相继崛起。唐朝……建立了法制完备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高度发达的中国封建文化对周边国家和东亚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日本)统治阶级在国内的争夺加剧起来,他们“各置己民,恣情驱使。又割国县山海林野田池以为已财,争战不已。或者兼并万顷田,或者全无容针之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古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化改新的背景。(6分)
材料二 646年,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国制改革,史称“大化改新”。改新诏书是新政权施行改革的基本纲领,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废除皇室和贵族的一切私有土地和部民,全国的土地和人民都直接归属天皇,成为公地和公民。二是实行“班田收授法”,国家班给农民土地,六年一班,死后归还;还分给园地和宅地,可以世袭占有。另外,对贵族官僚授予封地,对功臣贵族另赐功田。三是改革租税制度,实行租庸调法。四是改革国家机构,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制度。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分别掌握各项政务;地方设国、郡、里等单位,国司和郡司由中央任命,里长由地方土豪充任。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大化改新的内容,并指出它们分别仿效了中国的哪些制度。(6分)
(3)结合以上材料,分析大化改新的性质。(3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文化,并发扬光大。《一千零一夜》以6世纪波斯文的《一千故事集》为蓝本,精题详解吸收印度、阿拉伯、埃及、希腊等地的童话、传说、传奇,以插叙的手段连缀成书。651年,阿拉伯使者第一次来到中国的长安,以后交往频繁。在一个半世纪内,阿拉伯使者进入长安达30多次。在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大量的阿拉伯人、其他外国商人和侨民同中国居民共同生活。
材料二 统一阿拉伯半岛是一份艰巨的事业。由于麦加固守原有的宗教,他花了8年时间,到630年才征服麦加……
材料三 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处的阿拉伯半岛,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阿拉伯民族也曾创造了灿烂辉煌的阿拉伯文化。阿拉伯帝国统治区域曾是世界文明的摇篮,首都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1)根据材料一,归纳阿拉伯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兼容的文明成果。(8分)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他”解决危机的途径。(4分)
(3)请举一例说明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写出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的阿拉伯文学瑰宝。(4分)
(4)为什么阿拉伯人在文化上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6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代史上,日本在亚洲拜认了第一位老师,向老师学习,改革日本的土地、赋税和徭役制度,并废除官职世袭的陋习,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
(1)日本在亚洲拜认的“第一位老师”是谁?材料一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4分)
材料二 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族入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阿拉伯半岛面临的危机。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带领阿拉伯走出危机的人物。(8分)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推动国家发展的因素。(6分)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 6.A 7.A 8.C 9.A 10.C 11.D 12.D 13.C 14.A 15.C
16.(1)中国先进文化的巨大影响;日本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
(2)经济上,实行土地国有制、“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仿效了中国的均田制、租庸调制。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制国家,中央政府设二官八省,地方实行国、郡、里三级制;仿效了中国的中央集权制度、三省六部制和郡县制。
(3)大化改新是日本自上而下进行的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17.(1)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阿拉伯人在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吸收亚非古国文明的营养,融汇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精华。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发动统一战争。(答出一点即可)
(3)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任举一例即可)《天方夜谭》(或《一千零一夜》)。
(4)阿拉伯帝国地处东西方之间的有利位置,便于吸收东西方文化;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阿拉伯人开放、善于学习的性格;等等。(答出两点即可)
18.(1)古代中国。大化改新。
(2)四分五裂;部落间矛盾丛生;经济衰落;外族入侵。穆罕默德。
(3)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文化来促进国家的进步;要加强团结;改革推动国家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