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4《灯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4《灯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16:54: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认知文中“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
2.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训练语感。
3.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给予的复杂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语言典雅清新、质朴生动的特点。
难点:体会作者对往昔生活和家国天下所给予的复杂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电灯尚未普及的年代,灯笼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生活和情感的纽带,手中的灯点亮,指引人们返回温暖的家中;村口红灯高挂,慰藉着孤行客的“四面虚惊”的心;醉里挑灯看剑,体现将士们上战场杀敌立功的赤诚。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在作家吴伯箫笔下,灯笼与他更是结下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缘。那盏灯火点亮了往昔岁月,光耀于历史长河,更激昂了家国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这篇抒情性散文——《灯笼》,体会作家吴伯箫在特殊年代下的抒怀与誓愿。
二、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2.预习检测:字音字词
三、设疑自探,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思考
(1)作者为什么喜欢灯笼,请在文中找到一句话进行概括。(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2)完成有关课文情节梳理的思维导图,请学生上台展示思维导图,看看本文围绕灯笼写了哪几件事,作者与灯笼结了哪些缘?
①第3段:提灯笼接祖父 ②第4-5段:接过灯上下学
③第6段:村口高挂灯笼 ④第7段:元宵节跑龙灯
⑤第8段:族姊远嫁 ⑥第9段:纱灯朱红描字
⑦第10段:献帝灯笼做伴 ⑧第11段:将军挑灯看剑
体会散文形散神聚,以小见大的特点
四、合作互探,探美寻情
1.作者与灯笼结的缘中,哪种情缘最打动你,细读课文,圈画出你觉得充满美感和诗意的语句,在相应语句旁做好圈点批注。(可以从词语、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角度入手)
句式:
作者与灯笼结的 缘最打动我, 这句话运用了 ,表达了作者 。
示范一:齐读:祖父好,在路上轻易不提斡旋着的情事,倒是一路数着牵牛织女星谈些进京赶考的掌故: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村犬遥遥向灯笼吠了,认得了是主人,近前来却又大摇其尾巴。到家常是二更时分。不是夜饭吃完,灯笼还在院子里亮么?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用语典雅,多用书面语和引用古诗文。)
运用反问,强调我家院子里的灯笼一直亮着,给夜归人以温馨之感。“静穆”是环境渲染,“思慕”传达出温暖的亲情。(指导朗读:轻缓,甜蜜的语气朗读)
预设:
1. 乡俗还愿,唱戏,挂神袍而外,常在村头高挑一挂红灯。……真是,若有孤行客,黑夜摸路。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句式:长短句夹杂)
对比,突出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人心的重要意义。
2. 想起来,族姊远嫁,大送大迎,曾听过彻夜的鼓吹,看满街的灯火;……但辉煌景象已够华贵了。那时姊家仿佛还是什么京官,于今是破落户了。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句式长短句夹杂)
对比:进士第的官衔灯与褪色的朱门形成对比,突出族姊家的衰败,表达我对岁月沧桑,人事变迁的感慨。
3. 最壮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那灯笼上你不希望写的几个斗方大字是霍骠姚,是汉将李广,是唐朝裴公么?雪夜入蔡,同胡人不敢南下牧马的故事,是同日月一样亮起了人的耳目的。你听,正萧萧斑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用语典雅,多引用古诗词,运用典故)
排比和反问,写出了历史名将保家卫国的责任担当,也承载着作者的一腔赤诚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
五、质疑再探,探究主旨
过渡句:从以上语句的品味中,可以看出作者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浓浓的亲情、淳朴的乡情、激越的爱国情。由深情到激情。
这种爱国情从哪可以看得出呢?接下来让我们结合写作背景,说说文章最后两段话表现了作者怎样观点态度?
【背景链接】本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九一八”的炮火击破了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国民党政府竟然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十分愤懑。在这一时期,他的散文常常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旋律。对中国人民的奋起斗争抱着迫切的期待。
指导朗读:
你听,(老师)
正萧萧班马鸣也,(女生)
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男生)
唉,壮,
于今灯笼又不够了。(老师)
应该数火把,(女生)数探海灯,(男生)
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齐读)
思考: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作者热烈赞颂谷底啊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激昂气概,是要表现自己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革命形势下,想要投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革命大业中,与时代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宏愿。作者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鼓舞人民团结抗战,打败敌人,保卫自己的家园。
主旨概括:本文通过回忆早年与“灯笼”相关的一些生活景象,流露出对灯笼的 喜爱 ,对故乡对亲人的 怀念 之情,同时,追忆历史,着眼现实,表达了 爱国 之情。
六、作业设计与拓展延伸
过渡句:点点灯笼的光,缀连着儿时的慢慢回忆,更喷薄着浓烈赤诚的爱国之情。
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的吴伯箫,以笔为矛,呼吁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抵抗外族侵略,这种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令人振奋,联系自身,疫情防控刻不容缓,国家要实现伟大复兴的宏愿,听歌曲《灯火里的中国》,同学们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