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家,1939年8月生于上海,天津市静海县人,长期从事少儿报刊编辑工作,曾任《少年报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理事、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创作集童话、诗歌、散文于一体的文学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儿童情趣和内涵,颇受小读者喜爱。本课就选自张秋生的童话集《小巴掌童话》。
作者简介
同学们,水泥道大家都见过,一场秋雨,一场秋风后的水泥道,大家印象一定特别深刻,是不是特美美丽迷人?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张秋生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法国梧桐:大量传入我国约在上世纪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国人种植于上海的租界内,故称为“法国梧桐”,简称“法桐”或“法梧”。叶子有5个叶尖,少有3个或7个,叶子长宽差不多。属落叶乔木,是世界著名的优良庭荫树和行道树,有“行道树之王”之称。
1、会认会写本文生字。正确读写“金色、水泥、放晴、明朗、亮晶晶”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3.学会本文散文化的语言,学习抓住事物特点来写景的方法
学习内容
铺
泥
晶
紧
pū ní jīng jǐn
院
印
排
列
yuàn yìn pái liè
规
则
乱
棕
迟
guī zé luàn
zōng chí
shù(数学) pù(店铺)
数 铺
shǔ(数着) pū(铺满)
jué(觉得)
觉
jiào(睡觉)
多音字
印着:留下痕迹。
规则:规律、法则。
明朗:光线充足。
熨帖:贴切、妥帖。
凌乱:杂乱无序,不整齐。
词语解释
第一部分(1-5):写天空放晴后。地面还很潮湿,落叶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
第二部分(6-9):写“我”尽情地欣赏着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走得很慢很慢。
第三部分(10-11):一夜秋雨后,“我”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
段落意思
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因为这是水洼中倒映出来的蓝天,所以是小小的。可见清晨的水洼是平静清澈的。
我走在院墙外的水泥道上。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这段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落叶 比作彩色的地毯,写出了水泥道满地落叶的美。
作者为什么把铺满梧桐树叶的水泥道比作地毯?
因为水泥道的颜色是金黄金黄的、是“一片片”飞落下来落在路面很柔软,又闪着雨珠,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这些特点与地毯有相似的地方。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把“法国梧桐树的落叶”比作“金色的小巴掌”,形象的写出了法国梧桐树的形状像“小巴掌”,因为是“金黄金黄的叶子”,因此有“金色的小巴掌”的说法。
说一说“金色巴掌”指什么?用一个词语说出“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给你印象?
文中“金色巴掌”指法国梧桐树叶。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给人的印象是真美!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将“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比作“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将“我”走路比作“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来说明作者很开心,心情很愉悦。
本文中有两句“一夜秋风,一夜秋雨。”有什么作用?
作者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就是文章前后是说明一个意思。一般在文章开头提到一次相应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首尾呼应的作用:可使结构更加紧密严谨,内容更加完整,强调主题,加深印象。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以一个小学生的角度,记录一场秋雨后,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梧桐树叶铺满水泥道的迷人景色,抒发了作者内心对美丽秋景的喜爱、赞叹之情。激发我们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课文思想
填写近义词
明朗—— 平展—— 凌乱——
增添—— 愉快——
课后作业
( )的天空 ( )的水洼
( )的地面 ( )的水泥道
( )的叶子 ( )的地毯
读课文,填写括号内容
你在上学或者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查找书籍描述秋天的优美句子,并抄写下来念给家长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