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渊(yuān)博 压榨(zhà) 锲(qì)而不舍 怒不可遏(è)
B.汲(jí)取 推敲(qiāo) 鲜(xiān)为人知 根深蒂(dì)固
C.狡黠(xiá) 创(chuàng)意 孜(zī)孜不倦 拈(niān)轻怕重
D.恭(gōng)喜 模(mú)式 不言而喻(yù) 义愤填膺(yì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渺茫 塑像 画龙点睛 B.压榨 尴尬 走头无路
C.鲁顿 探求 自暴自弃 D.繁殖 祟拜 众叛亲离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由于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问题不攻自破。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有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对这件工作很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从结绳记事到竹木简牍,从实体书到电子书,在技术驱动下,让阅读连通了声音和画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读书方式。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它要有思想。
C.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每天进行练习。
D.你们的行囊中装下的虽然有难忘的记忆,更应该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D.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7. 综合性学习(9分)
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唐,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2分)
A:竟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3分)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分)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9分)
小溪在参观中发现,瓷器不仅是重要的观赏摆件,也是古人茶饮酒食的重要物件。她找出下列诗词进行佐证,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作者 古诗文名句 情感
范仲淹 ① ,燕然未勒归无计。 借酒抒怀,思念家乡。
刘禹锡 ②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借美酒,振奋精神。
李白 ③ , 。 抽刀断水,难以解愁。
苏轼 ④ , 。 停杯举头,把酒问天。
⑤ ⑥ , 。 醉酒看剑,报国无门。
我的探究:古诗中“酒”的意象有多重意蕴(各举一例,填名句序号): ①赠友怡情: ②解愁忘忧: ③感叹现实:
二 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选择一个简要分析。(2分)
(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0.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4分)
①伛偻提
②泉香而酒洌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11.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
D.醒能述以文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1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3.(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2分)
(三)名著导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A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A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A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A便拜。那A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A坐。A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A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A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A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14.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
(1分)
选文表现了林冲和A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表述)(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述紧接选文后发生的故事情节。(2分)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 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红船精神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三]
科学家精神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
[材料四]
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7.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2分)
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18.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扶贫英雄,他们 、 , ,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3分)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分)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
三 作文(50分)
24.任选一题作答
⑴话题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按要求作文。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⑷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⑵全命题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按要求作文。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⑷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600字
8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满分 120分 考试时间 120分钟
一 基础与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渊(yuān)博 压榨(zhà) 锲(qì)而不舍 怒不可遏(è)
B.汲(jí)取 推敲(qiāo) 鲜(xiān)为人知 根深蒂(dì)固
C.狡黠(xiá) 创(chuàng)意 孜(zī)孜不倦 拈(niān)轻怕重
D.恭(gōng)喜 模(mú)式 不言而喻(yù) 义愤填膺(yìng)
【答案】C
【解析】【分析】A项,“锲”应读“qiè”;
B项,“鲜”应读“xiǎn”;
C项,正确;
D项,“模”应读“ mó ”“膺”应读作“yī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渺茫 塑像 画龙点睛 B.压榨 尴尬 走头无路
C.鲁顿 探求 自暴自弃 D.繁殖 祟拜 众叛亲离
【答案】A
【解析】【分析】A.正确。
B. 走头无路 ——走投无路
C. 鲁顿 ——鲁钝
D. 祟拜 ——崇拜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分)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由于他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所以问题不攻自破。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有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对这件工作很感兴趣,虽常夜以继日,但却乐此不疲。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A:开卷有益:开卷:打开书本,指读书;益:好处。 读书总有好处。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不攻自破: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C.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句中指的是冲在前面,用在此处属于望文生义。
D.乐此不疲:此:这。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使用是正确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从结绳记事到竹木简牍,从实体书到电子书,在技术驱动下,让阅读连通了声音和画面,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读书方式。
B.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是否华丽,而在于它要有思想。
C.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每天进行练习。
D.你们的行囊中装下的虽然有难忘的记忆,更应该有社会责任和使命担当。
【答案】C
【解析】【分析】A“让阅读连通了声音和画面”成分残缺,应删去“让”。B前后不一致 ,前面“好坏”“是否”都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一个方面,应把“而在于它要有思想”改为“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D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应将“虽然”改为“不但”。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唯一一个由直线与曲线构成的图形,因此D也是正确答案。
B.“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
C.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
D.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
【答案】C
【解析】【分析】ABD正确、C句,不是疑问句,将句末问号改为句号。
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任何心理活动,任何创作,也许都具有“一次性”。
②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③作者的回顾,事后的创作谈,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是值得怀疑的。
④甚至揣度自己也未见得容易多少。
⑤人不能把脚两次伸进同一条河里。
⑥比方说这篇小说写过这么久了,尽管我现在能尽力回忆当时写作的心境,但时过境迁,当时的心境是绝对不可能再完整地重现了。
A.③⑥⑤②④① B.⑤①⑥③②④
C.①⑥③⑤②④ D.②④⑥③⑤①
【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排列句序的能力。 ②句“ 揣度别人是很困难的 ”总说,提出话题;④句紧承“揣度”,说揣度自己不容易;⑥句,举自己的例子印证;③句接着说明“ 时过境迁, 很难与实际创作情状复合 ”;⑤句引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赫拉可里特的名言,证明以上观点;①句总结: 任何心理活动和创作,都具有“一次性”。
7. 综合性学习(9分)
亲爱的同学,在“走进小说天地”的综合性学习中,那生动的故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定给你留下过深刻的印象。让我们携手并唐,再度走进那一片五彩斑斓的天地。
活动创意:为这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分)
(2)班上开展“走进小说天地”活动,请仿照活动形式再写两项。
(2分)
A:竟猜歌词,走进小说世界
B:
C:
D:跨越时空,驰骋文学想象(3分)
(3)“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从“杨志、孔乙己、韩麦尔先生、奥楚蔑洛夫,,中挑选一个人物,仿照示例写心得,不超过60字。
示例:祥子,一个旧北京的人力车夫,拉着一辆黄包车在烈日和暴雨下四处奔跑,我从中读出了下层百姓生活的辛酸苦难。
(4)读书现状调查表
学段 调查项目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 1.5小时 1.2小时 0.5小时
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 27.8% 35.8% 45.6%
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 。(2分)
【答案】(1)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小说天地。
(2)讲述故事,畅谈独特感受;评说人物,神游人物画廊
(3)杨志,一个梁山泊的英雄,挥着一把朴刀在刀光剑影中搏杀,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豪迈英雄的赤子之心。孔乙己,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摇晃着脑袋在酒馆里数着茴香豆喝酒,我从中读出了科举制度下的知识分子的迂腐与自命清高。韩麦尔先生,一个教学四十年的老教师,穿上平日轻易不穿的礼服严肃认真地上最后一课,我从中读出了一个识分子深厚的爱国情感。奥楚蔑洛夫,一个沙皇政权的警官,兴师动众处理街头小事,变化无常,我从中读出了沙皇政府的黑暗统治。
(4)初中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逐渐减少,但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8.根据语境及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9分)
小溪在参观中发现,瓷器不仅是重要的观赏摆件,也是古人茶饮酒食的重要物件。她找出下列诗词进行佐证,请你帮她一起完成。
作者 古诗文名句 情感
范仲淹 ① ,燕然未勒归无计。 借酒抒怀,思念家乡。
刘禹锡 ②今日听君歌一曲, 。 暂借美酒,振奋精神。
李白 ③ , 。 抽刀断水,难以解愁。
苏轼 ④ , 。 停杯举头,把酒问天。
⑤ ⑥ , 。 醉酒看剑,报国无门。
我的探究:古诗中“酒”的意象有多重意蕴(各举一例,填名句序号): ①赠友怡情: ②解愁忘忧: ③感叹现实:
【答案】浊酒一杯家万里;暂凭杯酒长精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③;⑥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重点字:浊、暂、消、醉。
②表现了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符合赠友怡情;
③句意: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浓烈。符合作者想借酒解愁忘忧;
⑥写出写作者闲居家中心情苦闷,只能借酒浇愁;然而,就是在深夜酒醉之时,还一次又一次地拨亮灯火,久久地端详着曾伴随自己征战杀敌的宝剑,渴望着重上前线,挥师北伐。符合感叹现实。
故答案为:浊酒一杯家万里;暂凭杯酒长精神;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③;⑥
二 阅读(40分)
(一)古诗阅读(5分)
9.阅读下面的诗文,回答相关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 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颈联中“邀”、“纳”二字极为传神,请选择一个简要分析。(2分)
(2)请分析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3分)
【答案】(1)“邀”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月光写得很有人情味,晃动的月影好像疏帘请来一样,表现了乡村夜晚的美好;“纳”化抽象为具体(以动衬静)溪声好像用虚枕装起来一样,表现了乡村夜晚的美好
(2)喜爱乡村生活,追求清闲(安宁)的心境,终老相间的愿望,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情怀。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①,欧阳公②作州之二年,构③亭日“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义。既又直④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
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⑤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⑥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岂公乐哉?乃公所寄意于此也。
节选自曾巩⑦《醒心亭记》
【注释】①涯:岸边。②欧阳公:即欧阳修。③构:搭建。④直:当,临。⑤洒然:洒脱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⑥吾君:指皇帝;优游:悠闲自得;无为:清静自然。⑦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
10.解释下面加下划线的词。
(4分)
①伛偻提
②泉香而酒洌
③杂然而前陈者
④则必即丰乐以饮
11.下列各组加下划线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
B.行者休于树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无丝竹之乱耳
D.醒能述以文者 蒙辞以军中多务
1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
13.(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
(2分)
【答案】10.驼背,指老年人;清;错杂的样子;就,靠近,到。
11.B
12.①脸色苍白,头发雪白,昏昏(或“东倒西歪”)地坐在众人中间的,是太守醉了。②大概可以称得上是善于在山水之间寻找快乐了。
13.(甲)文“太守之乐”指与民同乐,乐民所乐;(乙)文“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太平,人民幸福”“国泰民安”等都可)
【解析】【分析】10.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其中“杂然”意思是“错杂的样子”,“洌”意思是“清”。
11.A.而:表示修饰∕表示修饰;B.于:在∕对,对于;C.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D.以:用∕用。故选B。
12.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颓然:醉醺醺的样子;谓:叫做,称谓;于:在。
13.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
(三)名著导读(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林冲起身看时,只见A入来,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林冲寻思道:“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A全不采着,也不还礼。林冲不敢抬头。柴进指着林冲对A道:“这位便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林冲的便是。就请相见。”林冲听了,看着A便拜。那A说道:“休拜,起来!”却不躬身答礼。柴进看了,心中好不快意。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A坐。A亦不相让,便去上首便坐。柴进看了,又不喜欢。林冲只得肩下坐了。两个公人亦各坐了。A便问道:“大官人今日何故厚礼管待配军?”柴进道:“这位非比其他的,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师父如何轻慢。”A道:“大官人只因好习枪棒上头,往往流配军人,都来倚草附木,皆道我是枪棒教师,来投庄上,诱些酒食钱米。大官人如何忒认真。”林冲听了,并不做声。柴进说道:“凡人不可易相,休小觑他。”A怪这柴进说休小觑他,便跳起身来道:“我不信他。他敢和我使一棒看,我便道他是真教头。
14.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其中人物A是谁?
(1分)
选文表现了林冲和A怎样的性格特点?(请分别加以表述)(2分)
16.请用一句话概述紧接选文后发生的故事情节。(2分)
【答案】14.A是洪教头
15.林冲:小心谨慎、循规蹈矩;洪教头:傲慢无礼
(3)林冲棒打洪教头
【解析】【分析】(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其中文本中的A是洪教头。
16.从“歪戴着一顶头巾,挺着脯子,来到后堂”“洪教头全不采着,也不还礼”“却不躬身答礼”等语句可以看出洪教头傲慢无礼之人。从文本中“‘庄客称他做教师,必是大官人的师父。’急急躬身唱喏道:“林冲谨参。”“林冲听了,看着洪教头便拜”“林冲拜了两拜起身,让洪教头坐”“林冲听了,并不做声”等对林冲的动作、语言、神态描写,可以看出林冲是一个做事小心谨慎、循规蹈矩,对人谦恭低调。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材料一]
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2021 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红船精神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
——2017年10月31日,总书记在瞻仰中共一大会址时强调
2005年6月21日,在庆祝建党84周年前夕,《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一文,第一次提出并阐述“红船精神”:“开天辟地、
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材料三]
科学家精神
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2020年9月11日科学家座谈会
[材料四]
脱贫攻坚精神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021年2月25日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7.在论述红船精神时,下列不能作为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 (2分)
A.5月15日上午,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在火星着陆,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又一具有重大意义的里程碑。
B.南水北调是我国跨流域、跨区域配置水资源的骨干工程。东线、中线一期主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已累计调水400多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达1.2亿人。
C.李克强总理4月19日驱车来到四川广元大山深处的沙河镇,他特别关心基本医疗和义务教育这两件事关民生的大事。
D.灭活疫苗是最传统的经典技术路线:在体外培养新冠病毒,然后将其灭活,使之没有毒性。但这些病毒的“尸体”仍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使免疫细胞记住病毒的模样。
18.请联系材料三、四所描述的“科学家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仿照例句,将句子补充完整。(3分)
示例: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科研英雄,他们淡泊名利、潜心研究,把青春芳华献给祖国建设,用智慧与热血逐梦、筑梦。
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扶贫英雄,他们 、 , ,用知识与汗水扶农、富农。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请从材料一中任选一种“精神”,谈谈你的认识。
(3分)
【答案】17.D
18.心怀百姓;甘于奉献;把赤诚担当融入脱贫攻坚
19.示例一: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示例二: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老一代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它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自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它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示例三:红岩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众多被关押在渣滓洞、白公馆的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住种种酷刑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凝结成“红岩精神”。
示例四:“两弹一星”精神——老一代航天人发愤图强、埋头苦干,创造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他们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为中国人探索太空奠定坚实基础。
示例五:抗震救灾精神——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广大军民支持帮助下,汶川人民以顽强拼搏的精神投入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在中华民族奋斗史上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汶川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示例六: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五)现代文阅读(10分)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小题。
让人,乃众妙之门
①沈从文先生的墓碑后面有这样的碑文:“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每句最后一字巧妙地组成了“从文让人”。让人,可以说是沈从文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让人,让他得享八十有六的高寿,让他由作家转为学者,成就大事业,享誉中外。可见,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让人,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涵养,一种胆识。“让人非我弱,弱者不让人。”历史上成就大事业的人,哪个不具备这样的品格?“将相和”的故事流传甚广。蔺相如不想和廉颇争地位,路上遇到廉老将军就一而再、再而三地避让。这种豁达大度,不正体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吗?因他的这种美德,才有后来廉颇老将军的“负荆请罪”,从而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
③让人,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有容人之量,有让人之心,才有和睦,才有和谐。当今著名词作家乔羽,偕夫人佟琦做客央视《夫妻剧场》,主持人问:“二老相濡以沫,白头偕老,有什么秘诀吗?”乔老答:“一个字,忍。”夫人佟琦抢答:“我是四个字,一忍再忍。”诙谐中尽显相处之道。
④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人在事业上很难一帆风顺,有时甚至会陷入绝境。如果宁折不弯,不退不让。事业很可能会就此终结。而让人,则会让你的人生之树在即将枯萎的时候焕发新的生机。沈从文先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能再继续写他钟爱的小说散文,几被世人遗忘。但他以大度的襟怀,超人的毅力,忍了,让了,既不悲观,也未消沉,而是将自己的智慧和才华,用到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上。不哀不伤,潜心学术,写出皇皇巨著《中国服饰史》,又一次为世人刮目相看。
⑤可是真正做到让人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贩夫走卒,都要认识到自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否则,总把自己当成世界的中心,遇到别人冒犯,当然不容易大度起来。此外,想要做到让人,最好还要有点幽默细胞。生活中遇到不顺,谁心里都不会舒服。这时候不妨自我解嘲一下,心情有时就好多了。
⑥让人,乃众妙之门。生活中多一些让人,我们的心灵会多一些阳光,事业也会多几分顺利。不信,你试试!
本文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选文第②段中划线的“这种美德”具体指什么?
(2分)
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分)
23选文第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3分)
【答案】20.让人,是人生得以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2.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形象、突出地论证了让人对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
23.不能,第④段讲的是让人对事业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第⑤段讲的是怎样具备让人这种品格。这两段的内容是递进关系。
【解析】【分析】20.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其次要了解议论文论点在文中的位置,最常见的情况有: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处。文中没有直接体现中心论点的语句,但是,通过将文中各部分的意思进行推敲,整理,找出集中议论的内容,再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本篇文章是在文章的开头第一段。
21.“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崇高品德”。
22.文章第④段“人生之树”,将“不退不让”与“让人”的截然不同的两类人进行对比,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让”的重要性。
23.此题考查了两段之间的关系,仔细阅读两段,同时结合文章中心和段落所写的内容,第四段主要写让人对事业的重要性,我们应学会让人。第五段是对如何让人的进一步解释。可以判断出两段是递进关系。故而不能调换。
三 作文(50分)
24.任选一题作答
⑴话题作文
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梦想到成功,是执着缩短了距离;善良与丑恶,是信念拉长了距离……这就是美妙得让人着迷,神奇得令人深思的“距离”。
请以“距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按要求作文。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⑷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⑵全命题作文
东风是机遇,东风是鼓励,东风是关怀……在人生的旅途中,东风无处不在。它帮助我们发现希望,感受温情,获得成长……总有东风为我们而来。
请以“东风为我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按要求作文。⑵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⑶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⑷凡涉及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
【答案】范文⑴:
生命的距离
生命的距离,在你,在我,在他,在世间万物。距离走了,生命近了,活得更精彩了。
一个人的生存,也许不会在意生命的长度,却会在意它的宽度。岁月早已度量过你我生命中的重量与质量,长度与宽度。所以我们懂得了这里面的含义,我们就要好好珍惜,决不能轻易放弃。
生命的长度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只是我们怎么去活的更生动更精彩,怎么把生命的距离扩大,再扩大。生命的距离靠每个人用心去丈量,开心了,就离终点远些,抑郁了,就向终点跨近一步。选择不同的活法将决定生命的距离。但无论如何,经历就是一笔财富!经历就是一种幸福!经历了就该无怨无悔!经历了,就应满足!
生命、距离、悲哀、感叹或是开心,想想觉得生命真的很脆弱,生命是那么不堪一击,不敢想像,在生命结束的那一刻,自己会是怎么样的?有时感觉很恐惧,有时感觉也许这是一种解脱,可又觉得错了,真的错了吗?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那一刹那的,不是吗?
有人说过: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抵达,那就是爱与爱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出发,那就是梦与梦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缩短,那就是心与心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岸到彼岸,是路程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时到彼时,是岁月的距离;有一种距离,从此心到彼心,是心灵的距离。有一种距离,我们渴望拉长,那就是生与死的距离。
让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拉长、拉长生命的距离,那生和死的距离,勇敢面对、笑看人生、珍惜每一时每一分,生命就会被无限的拉长……
人就这么一辈子,就算人间有再多的愁苦烦劳,就算有再多的不尽人意,再多的辛酸艰难,短短几十年不也烟消云散了吗?是啊!生命的距离就这么长,让我们用心经营生活,追寻自己的理想,不倦跋涉,在跋涉中感受风景,感受生活,感受酸甜苦辣。对生命的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生命的距离每个人的长短也都不一样,把握自己生命的距离、把握自己生命的过程,努力欣赏,生命就会很长很长,生命是最精彩的,最美好的,让我们好好珍惜,珍惜拥有,珍惜生命,珍惜时间,把我们生命的距离拉的长长的、再长长的!
范文⑵:
东风为我来
我们的童年是金色的,是快乐的,当然,也是在长辈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的。我们的成长需要掌声,需要失败,需要喝彩的,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需要鼓励的。
我曾经在网上看过一篇小学生特别报道新闻:在一所小学里,有一名三年级的学生,他叫张晓。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班主任来到班里选运动员,张晓参加了400米长跑,可就在练习当中,他发现自己的长跑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每一次练习,他都会跑错跑道或是比别人起步晚,同学们就嘲笑他,说他比蜗牛的十八代老祖宗还要慢……张晓为此而失去了信心。于是他向班主任提出不参加这次比赛。老师问他为什么要退出比赛,张晓说自己不如别人,就连体育不及格的同学都比他跑得快,而且同学们也经常嘲笑他跑得不如一个小女生……
老师听后,愤怒地告诉张晓:“张晓!你怎么可以就为这一点挫折就放弃比赛,同学们怎么说,就让他们说去吧,有什么大不了的,就算你跑的不如一个小女生,但是只要你肯去努力,肯去练习,你肯定会跑得很快的,这时,那些嘲笑你的同学就会去尊敬你,敬佩你,老师我看好你的,我会帮你加油打气的,张晓,不要放弃,找回自己的信心,证明给那些嘲笑你的同学看,加油!”听完这些老师鼓励他的话,张晓满眼泪水,拉着老师的手,急忙感谢老师,老师却笑了笑。
从那天开始,张晓就努力练习,如果有同学在旁边嘲笑他,他的心里总是想:“你们说去吧,我会用我自己的付出证明给你们看,让你们大吃一惊。”
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张晓一天比一天跑得快,终于,张晓的付出没有白费,在全校的长跑中他拿得了冠军,那些嘲笑他的同学对他刮目相看。这时,有位同学问他,是什么让他得到冠军,张晓却笑着说:“这是老师给我自信心的源泉。”
看完这篇报道,我的心中涌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只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就能让张晓取得这么大的成功。我想了又想,终于找到了答案,张晓并不想让老师失望,再加上他要让嘲笑他的同学大吃一惊。
我知道了,这就是鼓励的力量,就像诸葛亮的东风。
【解析】【分析】题目一:话题作文注意先审题。围绕“距离”展开描述。审题时,应思考什么是距离,距离的特征或表现有哪些、距离对我们的意义等。距离可以是人与人地理上的距离,异地交往。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理解,任务人心灵上的距离等。因为有了距离,我们才会努力追赶,努力拼搏。
立意上,应表达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选材构思时根据对题意的理解,抓住一个角度,明确“距离”的内涵,如学习上我和朋友成绩有距离,我没有灰心,而是努力攻克难题,掌握知识点,终于取得好成绩,拉近我和朋友成绩的距离。
然后,根据自己熟悉的体裁选定文体。如写成记叙文,应讲述具有某种特性的“距离”的故事,要写清楚时间、地点,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用心理描写出自己的感受,用议论抒情语句点明对“距离”的认知和感悟。如写成议论文,应先明确中心论点,距离是什么,然后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思路安排文章结构;选取名人名言和典型事例,旁征博引,从道理和事实两个角度充分论证,做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题目二:“东风为我来”,东风是什么,可以是自然界的风,东风拂面。也可以是难得的机会,抓住东风,取得成功。注意东风对我的意义,写成长类的作文。文体是记叙文,写作时注意以写人记事为主,要有描写,以自己成长过程中哪件事让你获得成功为写作内容的重点,以自己从那件事中获得的感悟为表现的主旨,选择熟悉的素材,不要临时乱编。可以以小见大,用生活中的小事去打动读者。首段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东风为我来。中间具体描写在成长之路上,我获得什么机会,取得自己想要的,把“东风的内涵及对我的意义”具体化,注意详略得当。末段升华主旨,与首段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