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测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10-05 22: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三章 物态变化 测试卷
(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一个人正常体温约是( )
A.35°C B.42 °C C.37°C D.100°C
2.下列做法能够减慢蒸发的是( )
A.把积水向周围扫开 B.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处
C.把蔬菜装入保鲜袋 D.把粮食晒在阳光下
3.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玻璃泡浸入热水后应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4.下面描述的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树枝雾凇 B.山涧云雾 C.冰雪消融 D.草间露珠
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6.如图所示是“泼水成冰”的游戏。该游戏需要滚烫的开水在零下30℃以下的极寒环境下才能成功。关于“泼水成冰”的原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开水提供水蒸气的过程需要放热
B.图中水蒸气在极寒环境下遇冷放热直接凝华成小冰晶
C.和“泼水成冰”形成原理相同的自然现象还有霜的形成
D.用滚烫的开水而不用冷水是因为开水在短时间内能提供大量的水蒸气
二、填空题(本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7.摄氏温度是把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0℃, 的温度规定为100℃。
8.冬天的早晨,小梅发现家里的玻璃窗上有很多美丽的“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9.我国古代铁匠师傅锻造兵器时,常将烧得发红的铁器放入冷水中“淬火”,这时会听到“嗤嗤”声,同时看到水面上冒出一股“白气”,在这个过程中水先后发生了
和 两种物态变化。
10.在少雨干旱的季节,为了使农作物能正常生长,必要时可利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这是由于干冰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迅速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使周围的气温急剧下降,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

11.夏天,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在冰块四周出现的“白气”是由 (填“冰”或“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 (填“液态”或“气态”)水。
12.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 (填“A”或“B”)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13.如图所示是一种能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湿度计。它是由两支相同的温度计并列制成的,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被湿布包起来了,两支温度计的读数不一样,被湿布包起来的温度计的读数较 (填“高”或“低”),这是由于湿布中的水在 时要吸热。
14.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工作的。中国南极长城站最低气温可达-88.3℃。下表中列出了1个标准大气压下几种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根据有关信息填空。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8.8 357
在南极长城站测气温时应选用 (填“酒精”或“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 。
三、识图、作图题(本题共4小题,共8分)
15.(2分)如图甲所示测量水温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在观察温度计的示数时,如图乙所示的a、b、c三种方法,正确的是 。
16.(2分)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的示数是 ℃;图2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
17.(2分)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水的温度T/℃ 80 84 88 92 96 96 96 96
18.(2分)图中OAB表示水沸腾时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若倒掉一部分水,其他条件不变,再重新做实验,请在图中大致描绘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共42分)
19.(12分)科学探究是初中物理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图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1 图2
(1)如图1所示,是瑞瑞同学在实验中,用数码相机拍摄的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两张照片,其中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如图2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此时水的沸点是 ℃。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水的 ,根据记录的数据,可得出水沸腾时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 。
20.(15分)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和冰的熔化特点。
(1)组装图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是因为这样做既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
(3)在图乙中,当试管内的冰完全熔化后继续加热足够长时间,观察到烧杯中的水
沸腾,试管中的水 沸腾。(填“会”或“不会”)
21.(15分)在“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
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积大小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
(1)通过甲、丙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二。
(3)通过对比甲、乙两图,可以探究 。
(4)将同样质量的水和酒精同时滴在手臂上,发现酒精更容易干,据此可猜测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5)小明的妈妈刚从超市买回一些新鲜果蔬,请你结合前面的探究结论,提出一个具体措施,使新鲜果蔬中的水分散失得最慢最少: 。
五、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
22.(4分)夏天,同学们常将矿泉水放在冰箱中冷藏或冷冻后再饮用。将矿泉水从冰箱中取出时,发现水瓶外面会变湿,过了一会儿,又变干了。请用本学期学到的物理知识解释:水瓶为什么先变湿、后变干?
23.(6分)使用燃气灶烧水,当水沸腾时,水面上方会出现大量“白气”,而且如果将火关掉,会看到短时间内水面上方的“白气”增多。请解释:
(1)水面上方出现“白气”的原因。
(2)关火时,短时间内“白气”增多的原因。
参考答案
1.C 2.C 3.D 4.C 5.C 6.A
7.冰水混合物 沸水 8.凝华 放出 9.汽化 液化 10.升华 吸收 11.空气中的水蒸气 液态 12.A 80 13.低 蒸发 14.酒精 酒精的凝固点低于-88.3℃
15.D b 16.39 36.5
17. 18.
19.(1)甲 (2)97 (3)温度 保持不变
20.(1)B 受热均匀 (2)-4 (3)会 不会
21.(1)温度 (2)甲、丁 (3)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 (4)液体种类 (5)用袋子密封好后放入冰箱
22.答:从冰箱中取出的矿泉水,温度是比较低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比较冷的矿泉水瓶会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矿泉水瓶上,所以矿泉水瓶变湿;过一会矿泉水瓶变干,是因为矿泉水瓶上的小水珠通过蒸发又变成了水蒸气。
23.答:(1)水面上方出现“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2)由于停火后周围环境的温度会降低,短时间内水面上方的温度明显低于水蒸气的温度,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大量的小水珠,因此水面上方的“白气”会增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