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圆明园的毁灭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理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3.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4.结合相关资料,体会《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课文表达的情感的相似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1.领悟课文的表达特点,理解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结合相关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等句子的含义。
三、课型安排与课时建议
精读引领课 课时建议:2课时
四、教学过程
在前两课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体会了三位诗人的爱国情怀,有陆游临终前的期盼:(出示课件,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有林升对南宋朝廷愤怒的质问: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还有龚自珍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我们还在气势磅礴的《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感受到了梁启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感受它曾经的辉煌,了解它毁灭的过程和原因,铭记它的毁灭是中华民族屈辱历史的见证。
任务一:结合预习单,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概括主要内容。
1.学生读生字新词。
第一组: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殿堂 亭台楼阁 象征 仿照
诗情画意 建筑 漫游 天南海北 饱览 风景名胜 境界 宏伟
奇珍异宝 博物馆
第二组:统统 搬运 销毁 罪证 奉命
2.借助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再观察这几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二组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2)了解文章结构:课文哪些段落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哪些段落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第5自然段写了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3)借助下面的图示,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交流:
任务二:默读课文,借助资料,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圆明园景观的特点,填写下图。
学生交流:
2. 圈画表现圆明园辉煌的语句,思考:从哪里能够感受到圆明园的辉煌?
补充资料:
圆明园的平面图,用不同颜色标示出三园及周围的小园,让学生根据图片介绍三园的大概方位及小园的分布情况,了解圆明园的布局特点。
片段2: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有……也有……;有……也有……”写出了圆明园中的主要景物。富丽与朴素、热闹与宁静在这里完美地结合,写出了作者的欣赏与赞美之情。
补充资料:
补充资料1: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全园占地约350万平方米,凿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建有中外名胜奇观无数。长春园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
补充资料2:请你想象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你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你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观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园林。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
——丛书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补充资料3:(图片或视频)把学生带入圆明园昔日宏伟的情景中,引导学生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感受建筑之美。
补充资料:
虎首铜像,质地为铜器,原属北京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前大水法的十二兽首铜像之一。十二生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是展现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艺术珍品。生肖铜像身躯为石雕穿着袍服的造型,头部为写实风格造型,铸工精细,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细微之处,都清晰逼真。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红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五色鹦鹉图》,图绘折枝杏花两枝,枝头栖五色鹦鹉一只,用笔细劲工致,设色浓丽,与《腊梅山禽图》相类,是一种精巧典雅的风格。因有宋徽宗赵佶的亲笔题词,历来系于徽宗名下,但当代学者普遍认为实出当时画院职业画家之手,体现了徽宗时画院花鸟画创作的水平。
3.一起读课文第2~4自然段,试着读出欣赏、自豪、赞叹之情。
任务三:品味语言,了解毁灭的过程,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1.自由读第5自然段,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2.通读全文,结合相关资料,思考: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快速浏览丛书文章《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圈画出雨果对圆明园评价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句子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句子2: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些文字写出了圆明园在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
(2)结合课文和丛书中的相关语段,小组合作交流: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是“万园之园”,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在建筑艺术上,形成了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风格,“西洋楼”是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处兼有东西方风格的园林建筑群。园内收藏了极为丰富的文物珍宝、字画典籍,堪称东方文化艺术宝库。而这些都是一旦被毁就再也无法复原的东西,所以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3.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突出了它的雄伟壮观、美不胜收。而如此庞大的、壮观的、拥有无数珍宝的圆明园,竟然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毁于侵略者之手,这样写可以激发读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愤恨,也可以激发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任务四:阅读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深化情感。
1.阅读教材“阅读链接”中的内容,结合查找的资料说一说《七子之歌(节选)》和《和平宣言(节选)》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子之歌(节选)》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和平宣言(节选)》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悼念与哀思。
2.发现:《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表达的情感有哪些相似之处?
——《七子之歌(节选)》《和平宣言(节选)》与《圆明园的毁灭》的相似之处:一方面抒发了作者对祖国的赞美以及对祖国统一、和平的呼唤,另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的憎恶。
——都能从字里行间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浓浓的爱国情。
3.小组合作诵读课文,体会文中表达的欣赏、赞美与悲愤、痛惜之情。
课堂总结:
这篇课文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憎恨和惋惜,还有更多理性的思考。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铭记:要想不让历史重演,自己的民族必须强大;自己的民族强大了,人们才能有尊严地活着。课后,可以继续练习朗诵,在角色、队形、音乐上可以进行思考和设计。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