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八角楼上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 八角楼上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2:54: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角楼上》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撰稿人:lk)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生字词,根据课文句子理解字词。
2.能够抓住关键词了解故事发生背景,描述人物特征。
3.能够用“每当……,就……”造句。
4.通过看插图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毛主席在艰苦环境中仍忘我工作的精神。
5.反复朗读,设置任务,环环相扣深入体会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情感,激发学生对伟大革命领袖的热爱和敬仰。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根据课文理解、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能够结合插图、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2.了解战争年代环境的艰苦,体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体悟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里,不畏严寒、深夜著作,指导革命的动人情景,激发学生昂扬向上的爱国热情。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工具:PPT课件、纸质板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激趣:
1、师生问好:上课!(生:起立!)同学们好!(生:老师好!)请坐!(生:谢谢老师!)
2、师:在1927年10月份,毛主席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当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就住在茅坪村的一座小楼里,因为那座楼的屋顶是八角形的,所以就叫八角楼。(出示课题)每到夜晚,毛主席就在八角楼上忘我工作。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认识了一些生字、新词,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感受,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下,仍然认真工作的光辉形象吧。请大家齐读课题,预备读!(生:15、八角楼上 师:板书课题)首先,老师想了解一个信息,看看上节课老师教过的生字、新词你们还认识多少?现在让我们开火车读词语吧。【点击课件:四组词语】火车火车哪里开?(生:火车火车这里开!)
【四列火车依次请小组同学朗读】
3、师:刚刚听了同学们流畅的朗读,想必大家对于上节课的生字词已经熟练掌握,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坐着这些列车继续到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去看看吧。【点击课件:《八角楼的灯光》视频】。
学习第一自然段
二、整体感知
(一)了解文段
【点击课件】师:毛主席领导全国人民大解放,建立新中国,多么伟大呀!就拿井冈山茅坪村的八角楼来说吧,当时条件虽然艰苦,但我们的毛主席依然在夜以继日的工作着。【点击课件】接着让我们来一起品读课文吧!请大家带着下面两个问题朗读课文【学生读完1分钟之后再点击课件】请大家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中一共有几句话?你从这些句子中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呢?(注意让学生将句子说完整)
生:第一自然段一共有两句话。
生:我从第一句话了解到毛主席居住的地方是在八角楼上。
生:我从第二句话中了解到每天晚上,八角楼上的灯都是亮着的。
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这段话向我们介绍了毛主席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每天晚上都在八角楼上辛勤工作的场景。短短两句话,向我们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时间(生: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人物(生:毛主席)、地点(生:在茂坪村的八角楼)。【点击课件】(师生一边总结,一边用课件出示这三大内容)【说出一个再点击课件】
(二)补充资料——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课件出示“资料袋”和图片】
师:那么“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具体是个什么样的时期呢?请大家看到大屏幕,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那个年代的故事。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为了和敌人作斗争,毛主席带领部队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当时井冈山的条件非常艰苦,毛主席号召根据地的军民自力更生,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最终彻底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
(三)指导朗读
【点击课件】师:在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之后,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要带着什么样的感情和语气来读好这段话呢?首先,我们来尝试朗读一遍,请女生读第一句话、男生读第二句话,开始。接下来,请**同学你来试着读一读。同学们,你们觉得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师/生:我们朗读的时候情感太平淡了/语速太快了/声音太小了;朗读时应该节奏平缓,情感充沛,带着敬仰之情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同学们都非常善于发现,【点击课件】我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语速要不紧不慢,读出讲故事的语气,读出对毛主席的敬仰之情。那么,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情再来齐读第一自然段,预备开始。
三、品析字词
同学们刚刚的朗读,语言流畅,情绪饱满。说明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整体的把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睁大眼睛,找一找藏在句子中的巧言妙语吧!
1.【点击课件】课件出示句子:“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
师:【点击课件】请同学们结合上下文或插图理解“夜幕降临”的意思。
生1:我是结合下文来理解夜幕降临的:下文中提到“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和“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这说明晚上已经来到。
生2:我是结合插图来理解的。我看到插图展现出来的是点了一盏清油灯,说明这个时候太阳已经下山,天色渐渐变黑了。
【点击课件】师:结合以上两位同学的理解,综合起来,“夜幕降临”的意思是:指太阳下山以后,天色渐渐变黑,夜晚就要来临。
2.【点击课件】师: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就亮了。师范读句子,【注意把“每当”一词读重一点】
师:句子中“每当”一词是什么意思?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1:“每当”是“每次在……(的时候)”的意思,指不是一天两天,而是天天如此。
生2:从这句话我可以感受到毛主席工作的认真与辛苦。
【点击课件】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正地读懂了这个句子,接着让我们来学着写句子吧。
学写句子:
【点击课件】例句: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八角楼上的灯光就亮了。
指明学生展示
【点击课件】学写半句话:每当到了星期一,学校就要( )。
【点击课件】学写全句话:每当( ),( )就( )。
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这是一个寒冬腊月的深夜,在八角楼上的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为了中国革命坚持工作着。【点击课件】请同学们联系课文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四、合作探究【点击课件】师:请大家仔细阅读学习任务单中的内容,以前后4人为一小组,思考交流两项任务,一起讨论完成。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学习任务单。
1、出示课中学习任务单
任务一:我能结合课文插图猜测词语的意思:寒冬腊月、凝视、沉思
任务二:我能找出描写毛主席忘我工作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汇报展示我能行(学习小组代表发言)
师:看到大家已经坐端正了,应该是有了结论,现在请各个学习小组派代表来汇报展示。
师:哪一组的小组代表来说说“寒冬腊月”的意思?
生1:我是这样理解“寒冬腊月”的意思,“腊月”就是指“十二月”,图上的毛主席身后还披着毯子,说明天气寒冷。我认为寒冬腊月的意思就是指最冷的冬天。
师:那么“凝视”和“沉思”的意思呢?谁能来说一说?
生2:我是结合课文插图来猜测“凝视”的意思的,“凝视”指图片上毛主席目不转睛地盯着灯光,所以我猜“凝视”就是用眼睛盯着看的意思。毛主席表情很严肃,那我猜“沉思“的意思应该是特别认真地思考。
师:同学们,非常认真,而且善于结合课文插图猜测文中词语的意思。没错,“凝视”的意思就是聚精会神地看,形容人非常的专注。“沉思”的意思是认真、深入地思考。
师:在第二段中,描写了许多毛主席忘我工作的句子,你能根据句子中的哪些词语分辨出它是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吗?
生3:我根据“握、拨”找到了描写毛主席忘我工作动作的句子是“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生4:我也根据“凝视、沉思”找到了描写毛主席忘我工作神态的句子:“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师:由于毛主席认真地、专注地工作,所以连身后的毯子滑落了,他也没有察觉到,就是在这样微弱的星星之火下,毛主席不知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
五、深入体会
1、体会毛主席艰苦的工作环境
【点击课件】师:请大家齐读这一句话(预备读:)“这是个寒冬腊月的深夜,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竹椅上写文章。”【大家齐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的哪些词中你感受到了毛主席生活的艰苦?
生1:我从“寒冬腊月”和“单”、“薄”、“竹椅”这些词语可以感受到毛主席生活艰苦。(师板书:条件艰苦)
师: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与毛主席当时的艰苦条件作比较。
生2:想想我们今天:在冬天,大家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家里有地暖、有空调、还有软软的沙发,再看看毛主席的衣着呢?只见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坐在凉凉的竹椅上,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仍然点着油灯,认真专注地工作着。
师:是呀,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毛主席辛勤忘我地工作,从不间断。如果你这时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你想对他说什么呢?
生1: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毛爷爷,请把我这件羽绒服穿上,快暖暖身子吧。”
生2: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毛爷爷,我请您等等,我把我书房那个软沙发搬来来让您坐。”
生3: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毛爷爷,您要注意休息呀!革命固然重要,但您的身体健康更重要。”
生4: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毛爷爷,您这种认真、忘我工作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我长大了也要向您这样。”
生5: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毛爷爷,有您的领导,中国革命一定会走向成功的。”
生6:如果我能穿越时空,来到毛主席身边,我想对他说:“……”
2、体会毛主席专注忘我的工作状态
师:听了同学们的心里话,老师觉得你们真是暖心、体贴的好孩子。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学习毛主席的专注忘我的工作精神吧!
【点击课件】他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请一位同学读句子)
【点击课件】师问:“更加明亮”是什么意思呢?
生1:指毛主席桌上的那盏清油灯更加明亮了。
生2:我觉得还有一层意思:预示中国革命的前途光明。【点击课件】
师:你思考的很深入
“更加明亮”:不仅指灯光更加明亮,更预示着中国革命前途光明。
【点击课件】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请一位同学读句子)
师:“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这说明什么呢?
生1:说明毛主席在认真地思考问题。
生2:说明毛主席在专注地思考问题。
生3:说明毛主席在全神贯注地思考问题。
生4:说明毛主席在专心致志地思考问题。
【点击课件】师:同学们讲述的很全面,说明了毛主席在认真地(全神贯注地、专注地)思考。
【点击课件】师:凝视着这星星之火,毛主席在想什么呢?
生1:毛主席会想怎样才能让中国人民从困境之中解放出来。
生2:毛主席会想怎样才能指引中国人民走向胜利,解放全中国。
【出示课件】师:此时此刻,毛主席思绪万千,他就是这样想的:灯一拨就亮,火一点就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红旗就是明灯,就是火种,它一定会燃遍全国。他越想信心越足,因为想得太专注,所以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师板书:忘我工作)
3、体会毛主席的伟大贡献
【点击课件】【出示第四句话】就在这盏清油灯下,毛主席写下许多光辉著作,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生齐读句子)
【点击课件】【课件出示两本光辉著作图片】师:屏幕上的这些光辉著作指引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翻腐朽的旧社会,建立新中国。这一盏盏星星之火的明灯,照亮了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道路。(师板书:光辉著作)
【点击课件】师:毛主席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星星之火是那样顽强,它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这星星之火终将引领中国革命走向成功,把中国人民从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师板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播放视频】中国人民处于苦难到胜利的过程。
六、结构梳理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八角楼上》这篇课文,了解我们伟大的毛主席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写下的许多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照亮道路。
七、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一些革命传统故事跟同学分享。
师: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些革命传统故事跟同学分享。
结语
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像毛主席这样辛勤耕耘的、无私奉献的伟人和前辈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同学们排队离开教室)
教学反思:
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我能够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生字词、课文内容,体会当时革命斗争的艰难,感受毛主席的伟大形象,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心。在分析课文内容时,能够合理设置问题,通过层层深入的提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利用插图、关键词、视频等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同时,在引导过程中,指引学生去关注人物的动作、神态,让学生体会毛主席为革命事业忘我工作的精神。
本次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的历史背景并不是十分了解,个别方面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可在学习本课之前,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理解。另外,应相信学生的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适时地点拨,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