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诗词曲五首 讲义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写作背景,在熟读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重点) 2.品析诗歌的语言,欣赏诗歌的语言美。(重难点) 3.揣摩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情感。(难点)
1.关于乐府诗
乐府是秦汉宫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设立的乐府,规模较大,掌管宫廷的音乐制作,并采集民间的歌谣和乐曲。《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云。”魏晋以后,人们将乐府搜集、演唱的诗歌统称为乐府诗,因而“乐府”又成了一种有特殊风格的诗体。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 的歌谣,共5 000多百。该书搜集广泛,分类编排;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郊庙歌辞、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杂曲歌辞等12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
2.岑参(714-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名并称为“高岑”。曾两度出塞,晚年任嘉州刺史,以后罢官,欲归故乡时,客死成都旅舍,史称“岑嘉州”,有《岑嘉州集》传世。
岑参的诗想像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并充满乐观进取的精神,具有浪漫主义特色。
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选自《稼轩长短句》。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4.简介作者及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1256年(理宗宝佑四年)中榜上第一名。在贾似道当权时受排挤。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宋朝廷下诏征勤王兵。任赣州知州的文天祥组成万人的义军,北上守卫。1276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谈判,被扣留。押解中在镇江逃出,得到人民的帮助,流亡至通州(今江苏南通),从海道到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在福州拥生赵呈为帝,坚持抗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了几个县城,使抗元形势大力好转。但不久为元军所败,退入广东。1278年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范叫他写信招张世杰投降,遭拒绝,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1279年被送到大都(今北京),囚3年,途经威胁利诱,始终不屈。1283年1月9日(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在柴市被害,从容就义。
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后来元军统率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杰。
5.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朝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被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起。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
《山坡羊·潼关怀古》即作于赴任途中。是年,积劳而死。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一卷。《山坡羊》,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题目。潼关,古代关名,在陕西省东部,今潼关县。此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乃秦、晋、豫三省要冲,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怀古,对古人的事迹有所追念和感慨。本首选自《全元散曲》,是张养浩散曲的代表作,也是元曲中的佳作。
【基础知识】
读准注音、认准字形
坟冢(zhǒng) 野稚(zhì) 舂谷(chōng ) 踌躇(chóu chú) 瀚海(hàn)
阑干(lán) 风掣(chè) 兜鍪(dōu móu) 狗窦(dòu) 宫阙(què)
惶恐 罗幕 惨淡 羌笛 轮台 悠悠 寥落 汗青 峰峦 风飘絮
【重点01】
《十五从军征》
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点?
明确: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水井、旅葵。
景物特点:荒凉寂静,无人的踪迹。
2.说说下面这句诗的表达效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明确:这句诗暗指主人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的状况,主人公此时内心感到极度的孤独悲伤。这一句也将哀景推向极致,蓄足了抒情的势,使得最后一句“泪落沾我衣”感人至深。
3.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结构,反复朗读诗歌,说说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怎样的?
明确: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4.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这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时,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表现出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重点0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从题目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明确: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2.这首诗前后侧重描写的内容有何不同?两者是如何完成过渡的?
明确:前面重在咏雪,后八句主要是写送别。用“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一句完成了过渡。
3.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揭示了当时的天气寒冷?
明确:从正面和侧面来写当时天气寒冷的。正面:“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侧面:“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的“折”“即”换掉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不好。“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表明雪下得大,下得早。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5.你认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句为什么能够流传千古?
明确: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比喻新奇贴切,既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壮丽风光,又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6.“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几句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及其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悲凉气氛。
7.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所展示的画面,并谈谈这句细节描写的作用。
明确:傍晚时分,辕门外,大雪纷纷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尽管风刮得挺猛,红旗却一动也不动。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旗帜在寒风中毫不动摇、威武不屈的形象是将士的象征。这两句一动一静,一白一红,相互映衬,画面生动,色彩鲜明。
8.诗的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体现了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这一艺术手法,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运用留白手法,写得含蓄,引发读者无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及朋友离去后的无限惆怅之情,字字传神,含蓄隽永。
【重点03】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1.作者为什么发出了“何处望神州”的感叹?
明确: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一语双关,有哪两层含义?这一句是自问自答,这一问一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悠悠”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明确:一是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4.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明确: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呼声。
5.再读全词,概括本词的主旨。
明确:作者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重点04】
《过零丁洋》
1.认识作者,了解背景
文天祥(1236—1283),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号文山。南宋末,全力抗敌,兵败被俘,始终不屈于元人的威逼利诱,最后从容就义。
此诗是作者的代表作,创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写此诗以明志节。
2.赏析诗句,把握情感与主旨
(1)诗的首联写了哪两件事?
明确: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2)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除了运用对偶的修辞以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明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3)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中的“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妙在何处?
明确:“惶恐”“零丁”反复出现,巧借两个地名,渲染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请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人难免一死,为祖国舍生取义,一片丹心永垂史册。这两句诗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表现了民族气节。
(5)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诗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最后一句由悲而壮、由郁而扬,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重点05】
《山坡羊·潼关怀古》
1.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及诗歌体裁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山东济南人,元代文学家。他诗、文兼擅,而以散曲著称。张养浩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天历二年(1329年),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山坡羊·潼关怀古》便写于应召往关中的途中。
散曲:到了元代,出现新兴的体裁——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是剧曲,一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包括套数和小令两种基本形式。套数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有标题的小令。本篇“山坡羊”是小令的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2.品读诗歌,把握诗歌内容与情感。
(1)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思。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请自选角度品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明确:“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用“聚”“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
(3)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首小令中是曲眼,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和深化。
(4)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明确: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诗体与词曲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题组A 基础过关练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生旅谷(野生的谷子)
B.辛苦遭逢起一经(指遇到朝廷选拔)
C.何处望神州(指中国大地)
D.望西都,意踌躇(迟疑不决。这里形容心潮起伏)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B.《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作者是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代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
C.《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宋代政治家、文学家。
D.《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文学家。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B.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D.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4.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如今作者文天祥兵败被俘。
B.颔联用“风飘絮”来比喻自己浮沉不定的身世,表达了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C.颈联巧借地名,一语双关,写出了国家形势的危急和自己境况的艰辛。
D.尾联慷慨激昂,借景抒情,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气节。
5.下列对《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诗人开篇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的抗元斗争经历,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B.颔联使用比喻,形象地说南宋国势衰微如风中柳絮,个人一生坎坷如雨中浮萍,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D.尾联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6.下面对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本诗以西北边塞的奇寒雪景为背景,以“咏雪”为主线抒发了送别之情。
B.诗的前四句,描写了风雪之中梨花绽放的奇异景象,表现出诗人面对边塞奇景的惊异和喜悦。
C.诗中对雪景的选取,从广袤自然转移到室内珠帘、罗幕,再到辕门、红旗,最后到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形成了空间转移的效果。
D.本诗选取了送别之前、饯别之时、临别时刻和送别之后的雪景进行描写,无处打情却处处含情,用画面展现了本不可直观的别情。
7.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这首词简洁明快,层次分明,以三问三答来结构全篇,相互呼应。
B.这首词把写景与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围绕“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
C.上阕借景抒情,作者登楼远望,思接千载,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整体情感沉郁悲怆。
D.下阕采用了反问的修辞,引用曹操的话,颂扬孙权的雄才大略、不畏强敌,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8.下列对《十五从军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中,“八十”与“十五”相对照,写出老翁从军时间之长,可见兵役繁重。
B.“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是“乡里人”所说的话,言下之意就是:你的家中已无他人了。
C.“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着葵菜和种植的谷物,写出了小院中虽然无人但富有生机的场景。
D.全诗不仅仅表现了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表现了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9.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A.词人登上京口北固亭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兜鍪”,古代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用借喻的手法,指代士兵。
D.本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10.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A.首句一个“即”表明边塞冬雪来得格外早,且下得大,流露出诗人的惊奇之情以及对边塞美景的眷恋之情。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写冬景,以梨花喻冬雪,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壮丽景象。
C.“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承上启下,用夸张的笔法,气势磅礴地勾勒出神奇壮丽的边塞雪景,又为下文的送别友人做了铺垫。
D.“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诗人送别友人,一个“空”字传神地表达出诗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和无限惆怅的心情。
11.下面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山河表里潼关路”描绘了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
B.在这首曲中,作者悲愤伤感的最主要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C.“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几个朝代的都城。
D.《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12.选出下列对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赏析有误的一项(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A.“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出山河壮美,动态意象中暗含千军相聚、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这三句是历史和空间和意象的再现。
B.“山河表里潼关路”,潼关外面是华山,里面是黄河,着重描写潼关地势的险要,“望西都,意踌躇”是从潼关向西遥望,作者感慨万千,陷入历史的沉思。
C.“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途中所见秦汉宫殿的遗址,万千宫殿化为焦土。“宫阙万间”修了又毁,毁了又修,剥夺了大量的民脂民膏。
D.“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写出兴亡后面的真谛,为“曲眼”,升华主题,“兴”朝廷必不顾百姓的死活,大兴土木,奢侈浪费,“亡”必民不聊生,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满,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13.根据要求默写。
(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 。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3)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情不自禁地赞扬孙权:“ , 。”是啊,连曹操也不得不感叹“ ”。
(4)“舍生取义”是中国古代文人所推崇的生死观,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 ? ”就是对这种生死观的真情表白。
(5)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用“ , ”点出了作者途经潼关,遥望旧朝故都长安时无限伤感的原因。
14.填空。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流露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2)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在军营里设置酒宴,用有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来增添苍凉悲壮豪气的诗句是: , 。
(3)《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潼关雄伟气势的句子是: , , 。
(4)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4周年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吟咏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 , ”,不禁让我们想起中华民族的那段悲惨历史,也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深刻道理。
(5)《十五从军征》中更加深刻地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 , 。
(6)《十五从军征》中揭露(表现)汉代极端不合理的封建兵役制度的句子是: , 。
15.文天祥《过零丁洋》的诗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脍炙人口,有些同学总是把“汗青”误写为“汉青”。下面提供的历史素材中哪三句话最能言简意赅地解释为什么要写为“汗青”? (填写句子序号)
①战国魏晋时期的主要书写材料是竹简,竹简的制作材料是竹片。
②我国多地发现了大量的古代竹简,其中居延出土了编缀成册的东汉文书。
③为了便于书写并避免虫蛀,要用火烘烤青竹片使水分如汗渗出,故称“汗青”。
④除竹简外,还有木简和“牍”,“牍”的外形比“简”更宽更厚一些。
⑤竹简常用于书写经典、记载史传,因此“汗青”多用来借指“史册”。
⑥竹简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题组B 能力提升练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6.《过零丁洋》中首联自叙科举入仕和 两件人生大事。
17.请从抒情方式的角度分析加横线的句子。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小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8.曲中表现主旨的句子是: ,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情感。
19.请从感官角度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20.本诗虽是一首叙事诗,但同时也围绕着老兵的情感变化谋篇结构,请结合具体的诗句梳理出老兵的情感变化过程。
21.诗歌中“乡里人”面对老兵询问而做出的回答,看似答非所问,却有很强的艺术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2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曲中的“望”作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3.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将军角弓不得控 控:
(2)瀚海阑干百丈冰 阑干:
(3)中军置酒饮归客 饮:
(4)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
2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 ,后八句则主要是写作者怀着 的心情送别武判官
25.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请简析作者反复描写雪景的原因。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这两句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3)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2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请赏析这两句诗的妙处。
27.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岑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诗题中的“歌”是古诗的常见体裁。
B.一、二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浩大苍茫。
C.从“中军”到“辕门”再到“轮台东门”,清楚表明地点转移,脉络分明。
D.最后两句直接抒情,作者独自看着身后雪地上的马蹄印,感慨万千。
阅读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8.本词中,“南乡子”是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 。“坐断”的意思是 。
29.“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慨?
30.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何处望神州”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3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题组C 培优拔尖练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节选)
唐·岑参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乙】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①。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②上秋帆远③,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释】①谪居:贬官的地方。②青枫江:指浏水,在长沙。③秋帆远: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3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诗都是七言律诗,每句七个字,皆为双句押韵,都押“u”韵。
B.两诗都是送别诗,【甲】诗因朋友返京而送别,【乙】诗因朋友被贬外地而送别。
C.【甲】诗中“饮”字写出了中军帐里设宴饯别的情景;【乙】诗中“问”字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关心和安慰。
D.【甲】诗中“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手法;【乙】诗颔联首句用典,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峡中为荒凉之地。
33.【甲】【乙】两诗表达的情感不尽相同,请具体分析其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乙】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唐·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注释】①吴公台:在今江苏省江都县,原为南朝宋将沈庆之所筑,后陈将吴明彻重修。②摇落:零落,凋残,这里指古台已倾废。③静:寺院中敲击以召集众僧的鸣器,这里指寺中报时拜神的一种器具。
34.选出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A.甲词以“问”贯穿始终,一问“神州”,二问“兴亡”,三问“敌手”,三问三答,简洁有力,结构严谨。
B.甲词中“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写孙权年轻气盛,统帅千军,割据一方,暗含词人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
C.乙诗颔联描写登台所望之景,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台上的寺庙已经荒凉,人踪稀少;隔水远眺山峦,皆在云罩雾绕之中,显得格外幽深。
D.乙诗颈联中的“依”字有“靠着、傍着”之意,仿佛夕阳对旧垒恋恋不舍,赋予夕阳人格化的形象,为尾联情感的抒发营造氛围,极有韵味。
35.甲词“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句中的叠词音韵和谐,意蕴深厚,请赏析“悠悠”一词。
36.甲乙两首诗词都是怀古之作,请分别说说它们所抒发的情感。
37.古诗阅读
暮春日宴溪亭
[唐]成彦雄
寒食寻芳游不足,溪亭还醉绿杨烟。
谁家花落临流树,数片残红到槛前。
苏溪亭
[唐]戴叔伦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亭”在诗文中有许多别称,如“长亭”“短亭”“亭台”“云亭”等等,在中国诗文中“亭”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情结。请结合上面两首诗歌内容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探究“亭”这一意象在诗歌作品中的内涵。
链接材料:
①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菩萨蛮》)
②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塞上曲二首·其二
(唐)戴叔伦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8.这两首诗皆在结尾表明诗人心志,但引出途径有差异。《塞上曲二首·其二》由“① ”的场面描写引出诗人的壮志豪情;《过零丁洋》前三联将个人和国家联系在一起,表达了诗人② 之情,最后以磅礴的气势收束全篇。
39.有位已经在抗击新冠疫情前线奋战了几个月的医护人员,在别人劝他申请调回休息时,引用了《塞上曲二首·其二》中的“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两句诗来回应。他选用这两句诗是否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0.选出对这两首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
A.【甲】是一首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乙】是张养浩在赴任途中写的一首元曲。
B.【甲】由“折戟”这一小物引发思古之幽情,用“二乔”的命运来折射东吴命运,体现了“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写法。
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两句,写作者看到宫阙残破,倍感可惜。
D.【乙】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41.任选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42.阅读诗词链接,回答下列问题
【链接一】
过零丁洋
文天祥〔宋代〕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链接二】
南安军
文天祥〔宋代〕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链接三】
别云间
夏完淳[明末]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零丁洋》中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B.《南安军》中尾联诗人表明自己决心绝食,死在家乡,好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宁静和安慰。
C.《别云间》全诗字字忠肝义胆,句句血泪凝成,读之令人悲怆,令人感奋。
D.《别云间》中尾联抒悲愤之情,表达了诗人死后仍要为抗清战士摇旗呐喊的决心。
(2)文天祥在前两首诗词中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说出二者有什么相同之处?
试卷第20页,共20页
试卷第1页,共20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C.神州:中原大地;
故选C。
2.A
【详解】A.岑参是唐代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而非“唐代山水田园诗人”;
故选A。
3.C
【详解】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句意为: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故断句为: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故选C。
4.C
【详解】A.有误。首联叙写了两件大事:一是作者文天祥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存亡危急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有误。“风飘絮”来比喻国势和身世,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交织在一起;
D.有误。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慷慨激昂,直接抒情,不是借景抒情;
故选C。
5.A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A.开篇“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的意思是: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整整四年的困苦岁月。四周星:四周年。指文天祥从1275年起兵抗元,到1278年被俘,一共四年。“寥落四周星”并不是选项中所说的“以星光的暗淡寥落暗示个人心境的凄凉落寞”;
故选A。
6.B
【详解】B.“描写了风雪之中梨花绽放的奇异景象”有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北风席卷大地吹折了白草,塞北的天空八月就飘降大雪。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挂在枝头的积雪,在诗人的眼中变成了一夜盛开的梨花,和美丽的春天一起到来。故选B。
7.D
【详解】D.“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是一问一答的设问修辞,并非“反问的修辞”。
故选D。
8.C
【详解】C.“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写中庭、井边随意生长的谷物和葵菜,突出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哀景,更令人伤心。本项说法错误;
故选C。
9.C
【详解】C.应该是借代的手法,特征代本体。故选C。
10.A
【详解】A.“胡天八月即飞雪”意思是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首句一个“即”表明边塞冬雪来得格外早,表达了诗人的惊奇之情,并没有体现“对边塞美景的眷恋之情”。
故选A。
11.B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
B.有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两句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奢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因此,作者在曲中表达伤感悲愤的最主要原因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并不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故选B。
12.B
【详解】B.有误。“山河表里”具体指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
故选B。
13.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年少万兜鍪 坐断东南战未休 生子当如孙仲谋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是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兜、鍪、坐、汗、阙”等字词容易写错。
14.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 中军置酒饮归客 胡琴琵琶与羌笛 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遥看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山回路转、置酒、琵琶、羌笛、峰峦、潼关、风飘絮、雨打萍、冢累累”都是容易写成错字或别字。
15.①③⑤
【详解】根据诗句意思可知,汗青,即为史册,它的书写材料应为竹简。据此可知,④句写木简等其他材料,⑥句写竹简对文化传播的作用,均与“汗青”的联系不大,应排除;③句写“汗青”名字的由来,⑤句写为何用“汗青”代表史册,与“汗青”一词联系紧密,应保留;比较①②两句会发现,①句最后写到竹简的制作材料竹片,③句则写烘烤竹片去除水分,联系非常紧密,故应保留;所以最终保留①③⑤来解释写作“汗青”的原因。
16.起兵抗元 17.直接抒情(直抒胸臆),表达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体现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的民族气节。
【解析】16.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意思是:我一生的辛苦遭遇,都开始于一部儒家经书;从率领义军抗击元兵以来,经过了四年的艰苦岁月。首联诗人回顾身世,思今忆昔,叙述了个人科举入仕和四年起兵抗元战事的经历。
17.考查诗句赏析。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为: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从抒情方式的角度来看,尾联运用直接抒情的写法,直抒胸臆。诗人感叹人难免一死,但他愿为拯救祖国而死,将一片忠心将永垂史册,表现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抒发了诗人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18.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忧虑国计民生和同情百姓 19.视觉与听觉相结合。“聚”“怒”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突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表现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解析】18.考查元曲主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第一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意思是一朝兴盛,百姓受苦;一朝灭亡,百姓依旧受苦。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指出一个朝代的兴也好,亡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从对历史的概括中提炼出的这一主题是极其鲜明而深刻的,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而尖锐的。它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表现出了这首散曲的主旨。
第二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此句由历代王朝的兴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于自己置身乱世,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对于现状有心思辨而无力改变的怆然与苍凉。
19.考查句子的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意思是(华山的)山峰从四面八方会聚,(黄河的)波涛像发怒似的汹涌。
第一句是视觉描写,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着一“聚”字展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第二句是听觉描写,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着一“怒”字形象地表现出那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的回响。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把河水人格化,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还注入了作者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20.情感变化为:急切想回家→希望落空→彻底失望→悲哀流泪。 21.①乡里人的回答强化了哀的程度,借“松柏冢累累”的环境暗示人亡屋空的悲剧。②为下文进一步写老兵家里的荒凉景象做铺垫。
【解析】20.本题考查内容梳理和概括。
结合“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可知,老兵非常年轻就从军,八十才归来,多年未与家里联系,归来时遇到乡里人就马上询问家里情况,表现出急切想归家的情绪。
结合“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可知,乡里人含蓄地告诉老兵,你的家已经没有人了,只有长满松柏的高坟,老兵满怀见到家人的期望,但是邻居的话让他希望落空了。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则通过景物描写展现了老兵家里的荒凉,老兵回到家里看到这被动物、植物占据的家,没有人烟的家,内心彻底失望。
结合“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可知,回到家里下意识的做饭,但是却忽然想到没有人和他一起吃法,想到家人都离世了,内心痛苦悲伤涌上心头,悲哀流泪。
2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是乡里人的回答,意思是:请你往远看,松柏已成行。坟墓个挨个,老少都死光。冢:坟墓。累累:一个连着一个。这里写老兵家里的坟墓一个连着一个,非常多,松柏成行则写松柏成长时间之久,进一步写老兵家里人离世时间之长。“松柏冢累累”这句是景物描写,面对老兵的询问,乡里人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用一句景物描写来回答,给人的感觉更加的直观,给人的震撼性更强,通过一座座坟墓写出离去的人之多,更增添了悲哀的氛围。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也是景物描写,暗示了老兵家的荒凉,前后的荒凉形成呼应,“松柏冢累累”为后文的景物描写、为后文进一步渲染老兵家荒凉景象做铺垫。
22.(1)一个“望”字,作者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的思索和深切的同情。
(2)作者赴任救灾,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详解】(1)本题考查关键字的赏析。
《山坡羊 潼关怀古》是元曲作家张养浩的散曲作品。这是他赴陕西救灾途经潼关所作的。此曲抚今追昔,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这种同情与关怀的出发点是儒家经世济民的思想,在传统的五七言诗歌中本为常见,但在元代散曲中却是少有。全曲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方式,由写景而怀古,再引发议论,将苍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辞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一个“望”字,从内容上说“望”的是西都,望到是“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再由“意踌躇”“伤心”可知,所望之间让诗人内心不平静,充满伤感。再联系“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作者由望而生发联想,由望而生情,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封建统治与人民的对立,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根据此曲的背景以及写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即可:这首小令写于作者赴任赈灾途中。从“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知,作者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因而“伤心”;
再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诗人又由此联想到国家,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人民的苦难,不禁悲从中来,回首长安,心情止不住的忧伤。这就是作者“伤心”的另外一个原因!
23.(1)拉开 (2)纵横交错的样子 (3)宴请 (4)拉,扯 24. 咏雪 依依惜别 25.(1)示例:渲染惜别氛围,抒发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反复点题,与诗题形成呼应。
(2)过渡。第一句承接上文,把笔触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第二句“愁云惨淡万里凝”为下文送别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3)山路盘旋曲折,已看不见友人离去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一串马蹄的足迹。 26.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来喻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与好奇。诗中灵活运用多种修辞格,使语言鲜明形象。 27.D
【解析】23.这道题考查对古诗词语的理解。作答时,可先理解整句话的大意,结合所学文言文实词知识,来推断加点词的含义。
(1)句意:将军战士们冷得拉不开弓。 控:拉开;
(2)句意:无边沙漠交错纵横,结着厚厚的冰。阑干:纵横交错的样子;
(3)句意: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宴请饯行。 饮:宴请;
(4)句意:红旗冻僵了风也无法牵引。掣:拉,扯。
24.这道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可以共分两个部分。前十句为第一部分,描写早晨起来看到的奇丽雪景和感受到的突如其来的奇寒;“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等诗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体现出欢乐场面,体现将士们歌舞的积极意义,以及写傍晚送别友人踏上归途时依依不舍的真挚感情,描写了对友人惜别之情。
2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理解。
(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这首诗,以奇丽多变的雪景,准确、鲜明、生动地制造出奇中有丽、丽中有奇的美好意境。全诗不断变换着白雪画面,与标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成照应,反复点题,化景为情,慷慨悲壮,浑然雄劲,渲染了与友人依依惜别的气氛,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
(2)本题考查诗句的作用。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意思是:无边沙漠结着厚厚的冰,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这二句以夸张笔墨承接上文,气势磅礴地由军营转移到冰雪覆盖的大漠,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下文“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如此酷寒恶劣的天气,长途跋涉定是异常艰辛;“愁”字隐约对离别分手作了暗示,渲染了悲凉压抑的气氛。
(3)本题考查画面与意境的描述。诗文画面是对诗文内容深刻理解,应在理解诗文情感的基础上,根据诗文描绘的意象意境用诗化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可多用形容词来描绘。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给人的画面应该是:山回路转,此时天地万物一片静谧,看着行人慢慢消失在雪地里,诗人却还站在原地深情凝望着,一直到友人的身影早已经看不见了,只留下雪上一行深深的马蹄印迹,才彰显着刚刚有人从这里离去。
26.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意思是: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争相开放。塞外苦寒,北风一吹,大雪纷飞。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
27.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
D.最后两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描写朋友离开时候的画面,表达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属于间接抒情;
故选D。
28. 词牌名 题目 占据 29.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30.(1)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与刘备、曹操抗衡,连一代枭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 31.C
【解析】28.考查对文学常识和词语的理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写的怀古诗,其中“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孙权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其中的“坐断”是“占据”的意思。
29.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的意思是“情怀”。词中“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抒发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诗人英雄的仰慕之情,同时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30.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1)这首词以一个问句“何处望神州?”开篇,这里的“神州”是词人心中不忘的中原地区,是他一生都想收复的地方。接着写道:“满眼风光北固楼。”词人登上北固亭以望神州,看到的却是北固楼的优美风光。然而,那时候却是山河破碎,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这对于爱国诗人来说,触景生情,心念家国。这样写既引发了词人的怀古之思,又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本题可依据“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作答。即孙权年少的时候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坐镇东南,连年征战,没有向敌人低过头,是能与曹操和刘备成为敌手的英雄。
31.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坐断”是占据的意思,“休”是停止的意思。词人借孙权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来表达自己渴望像那些英雄人物一样为国效力,饱含爱国主义思想,但也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该句并未运用“象征手法”。所以C项中所说的写作手法和理解都不正确。故选C。
32.A 33.甲诗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乙诗情谊真挚,表现了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乐观积极的情感。
【解析】3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有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属于歌行体古诗,并不是七言律诗;
故选A。
33.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甲诗“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尽管风刮得挺猛,辕门上的红旗却一动也不动——它已被冰雪冻结了。这一生动而反常的细节再次传神地写出天气奇寒,表现军中苦寒。“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尽管依依不舍,毕竟是分手的时候了。“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诗人心想:大雪封山,路可怎么走啊!路转峰回,友人消失在雪地里,诗人还在深情地目送。一个“空”字将诗人孤寂的形象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不舍、对友人长途跋涉的牵挂以及因友人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乙诗首联诗人抓住二人都是被贬的遭遇,“嗟君此别意何如”从深表关切的问句开始,表达了对李、王二少府遭受贬谪的同情,以及分别的惋惜。“衡阳归雁几封书”写出路途遥远不能传信的归雁之景,表达对友人前行的担忧。“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秋高气爽、一洗烦恼,古木参天,枝叶扶苏获得精神的慰藉,诗人以想象风景名胜之美来表达对二人的安慰之情。“暂时分手莫踌躇”意思是说:这次外贬,分别只是暂时的,你们不要犹豫不前,将来定有重归之日,不要烦恼悲伤。诗人对李、王二少府贬谪的愁怨和惜别的忧伤,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劝慰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表现了对友人宽慰勉励之意,表达了诗人乐观积极的感情。
34.B 35.“悠悠”既指时间的漫长久远,也指词人思绪的无穷。慨叹历史兴亡之事远逝难追,充满悲怆之情。 36.甲词: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乙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吊古伤今,感慨物是人非,世事无常。借前朝覆灭往事,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国家正遭受战乱的感伤。
【解析】34.B.“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并无“对他穷兵黩武,以致战乱不休的批评之意”。故选B。
35.考查赏析词语。对于词语的赏析,要在把握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文的主旨和具体的诗句分析作答。这类试题涉及到古诗的“炼字”技巧。采用答题格式是:先解释词语的意思,再结合诗句分析表达的内容,最后写其表达效果。结合诗文上下句可知,“悠悠”采用了一语双关的修辞,既指“不尽长江滚滚流”的长江流水,更指“千古兴亡多少事”的悠悠往事。联系“不尽”与“千古”可知,“悠悠”交代了时间的漫长久远,“多少事”点明了诗人的思绪无穷。那些埋没于历史风尘之中兴亡之事已经远不见,只余下这悠悠的长江水奔流向前,令人慨叹悲怆。
36.考查赏析感情。
甲词:作者用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英姿,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作者这样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其实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辛弃疾借用典故,意在说明只有像曹操、刘备那样的英雄,才能与孙权一决高低。其实,暗示了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英雄。词人赞赏孙权,就是要此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这样的人来扭转乾坤。“生子当如孙仲谋”,作者希望南宋有如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其实,这也暗示了自己就如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当然,暗示了自己的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恨。
乙诗:“古台摇落后”,由台上落叶起兴,触景生情;“秋入望乡心”中“望乡心”即乡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及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颌联写登台所望之景,“野寺人来少”写近景,寺院地处荒山僻岭,故而人迹罕至;着一“野”字,分明投射出诗人处江湖之远、仕途失遇的苦闷;着一“少”字也暗示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独。颈联继续写景,“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由远而近,写出了古台四周苍茫的暮色,用笔细致。这两句表面上是发思古之幽情,但其底里深处还是脱不了自我身世之痛。尾联议论抒情,“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因眼前之断壁残垣的萧索败落的景象,而浮想起南朝的繁华与战乱等等,作者眼见世事无常,只觉满腹的惆怅。“惆怅”是本诗的关键,点出了生旨。表面是为历史兴衰无常而惆怅,实则表达了对人生坎坷多难的伤感,对眼下国家遭受战乱的忧心和痛苦。
37.“亭”在中国诗文中承载着文人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亭子情结,它的内涵非常丰富。①成彦雄的溪亭处在烟柳中,游人于亭中坐看落英缤纷,美不胜收,这与戴叔伦诗中的苏溪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诗人为美景所陶醉,追求逍遥自由的情感,“亭”在这两首诗中是美好闲适的。②李白诗句中的“长亭”“短亭”承载着古人的送别之意与离愁之苦。③“亭子”还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借古亭表达怀古伤今之意。
【详解】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暮春日宴溪亭》这首诗是诗人成彦雄暮春时节到溪亭游玩时所作。诗人溪边寻春,酒醉溪亭,眼前绿杨如烟,花落片片,美不胜收。表现了诗人被这暮春美景所陶醉,追求自由洒脱的情趣。
《苏溪亭》这首诗是诗人由浙江东阳赴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的苏溪时,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图,在苏溪亭中有感而作。诗人在苏溪亭上见芳草漫漫、绿遍天涯,虽春意将逝,但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气息依然弥漫,诗人被这暮春景色所陶醉。在成彦雄的溪亭与戴叔伦诗中的苏溪亭中都看到了暮春时节美好的景色,诗人被这景色所陶醉,“亭”在这两首诗中是美好闲适的。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意思是: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的是短亭。写出了主人公急于寻求自己的归宿,可是归程在哪里并没有一个实在的答案,只不过是“长亭更短亭”,有的仍然是连绵不断的落寞、惆怅。“亭”在这里不仅代表着送别之意,还承载着诗人落寞惆怅之苦。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复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千古兴亡多少事?”这句问语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流”,抒发了词人无尽的忧愁和感慨。在这里,“亭子”蕴含了古代知识分子仕途失意的无奈和痛苦,借古亭表达怀古伤今之意。
38. (汉家)旌帜满阴山 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悲愤) 39.示例:合适。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大丈夫愿以此生报效国家。在目前新冠疫情仍然存在的情况下,该医护人员引用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不怕疲累,愿意继续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报效国家的决心。
【解析】38.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①处要填的是《塞上曲二首·其二》中场面描写的词句,“汉家旌帜满阴山”的意思是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这句诗描写了唐朝的军容之盛,引出下面表明诗人渴望效力祖国的宏伟志向的诗句。
故①处填:(汉家)旌帜满阴山。
②“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意思是国家支离破碎好像风中的柳絮,自己身世坎坷如同雨中的浮萍。以“风飘絮”比喻破碎的国家如风中的柳絮,失去根基,即将覆灭;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的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表达了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悲愤)。
故②处填: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悲愤)。
39.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首先表态:合适,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和实际情况来说明原因。“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意思是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该医护人员在抗疫前线奋战了几个月,当人劝他申请调回休息时,引用此诗句正好可以表达他愿意继续用自己的专业能力报效国家的决心。
40.C 41.“聚”写出了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奔腾澎湃,这句话从视觉和听觉写出了潼关的险要,暗示这里是兵家必争之地。
【解析】40.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C.乙诗中“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意思是“途经秦汉旧地,引出伤感无数,万间宫殿早已化作了尘土”,描写了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秦皇汉武曾苦心营造的无数殿堂楼阁,万千水榭庭台,而今都已灰飞烟灭,化为尘土。表现出作者对朝代的更替、百姓的疾苦所发出的感叹之情,而不是“可惜”;
故选C。
41.本题考查诗词的赏析。
“峰峦如聚”从视觉角度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波涛如怒”从听觉角度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也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
42.(1)D
(2)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在《南安军》中表达他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以及他视死如归,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都表达了诗人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详解】(1)本题考查赏析诗歌。
D.“尾联抒悲愤之情”有误。诗句意思是:等到我魂魄归来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后继者的队伍抵抗清军。这是抒发诗人的复明之志,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
故选D。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
《过零丁洋》:诗歌首联先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尾联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南安军》:“城郭一时非”写出诗人对民族危亡的深沉的忧患。城郭只是暂时落入敌手,也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意思是绝食而死是我真正的意愿,梦中也学伯夷叔齐,吃野菜充饥等死,抒写了视死如归,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相同之处:“留取丹心照汗青”“饿死真吾志”,从诗句中可以体会到诗人以死明志、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诗中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答案第12页,共13页
答案第13页,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