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0-05 20:2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单元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
B.无色透明溶液:
C.pH=1的溶液:
D.新制饱和氯水:
2.取x g铜镁合金完全溶于浓硝酸中,反应过程中硝酸被还原只产生8960mL的气体和672mL的气体(都已折算到标准状况),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7.02g。则x等于
A.8.64 B.9.00 C.9.20 D.9.44
3.以低品位粉煤灰(主要成分为,还含有少量杂质)为原料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酸浸”时,适当增大盐酸浓度可提高金属离子的浸出速率
B.应选择蒸馏水对得到的粗品进行洗涤
C.“母液”经一系列操作后可重新获得
D.与在HCl气流中蒸发结晶相比,盐析结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
4.在含有的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溶液中所剩的固体可被磁铁吸引,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是
A. B. C. D.
5.已知氧化性:。向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剩余固体中可能没有铜 B.反应后的溶液中可能含有
C.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D.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
6.下列除杂的操作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足量镁充分反应后过滤
B.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C.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溶液中混有少量: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7.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个氧气分子与个氖气分子的质量之比是8∶5
B.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
C.与足量反应时,转移电子数目为
D.铁粉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
8.下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其中的箭头表示部分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实现上述转化①
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生成红棕色粉末
C.由图可预测:高铁酸盐(含)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被还原为,最终可生成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
D.加热发生转化⑥,加水溶解可实现转化③
9.
合金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或机械性能,下列对合金描述错误的是
A. 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使用铜合金
B. 日常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单质而是它们的合金
C. 不锈钢和普通钢耐腐蚀的性能不同
D. 铝铁合金具有很高的熔点,能用于制造火箭外层材料
10.
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灼热的Fe与Cl2反应生成FeCl2
B. 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的产物为Fe3O4和H2
C. 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2O3
D. 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纯净的Fe(OH)2沉淀
11.
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氧气反应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
D. 氢氧化铝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与氨水不反应
12.下列物质转化通过一步反应能实现的是
A.Cu→H2 B.CuO→Cu(OH)2 C.CuO→Cu D.Cu→Cu(OH)2
13.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铝热反应操作时应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
B.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和氯化氢
C.金属钾失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将甲苯保存在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二、填空题
14.如表是几种家用清洁剂的功能和有效成分。
清洁剂名称 洁厕灵 活氧彩漂 漂白水
功能 清除污垢、除异味 漂洗衣物,使色彩鲜艳 漂除衣物污渍
有效成分 HCl H2O2 NaClO
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用洁厕灵除水垢(含碳酸钙10克),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_______?
(2)在盛有少量“活氧彩漂”液体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
(3)“洁厕灵”与“漂白精”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_______并计算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15.用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产生了较多乳酸(),使人肌肉酸痛,经过一段时间放松,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酸痛感消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铜器在潮湿的空气中,表面会慢慢地生成一层铜锈(碱式碳酸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一些铝制器皿,在清洗铝制器皿表面的污垢时,不能使用热的碱性溶液,因为铝能与热的碱性溶液中的氢氧化钠、水发生作用而被腐蚀,生成偏铝酸钠()和一种可燃性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发射卫星的火箭用联氨()作燃料,以四氧化二氮作氧化剂,燃烧尾气由氮气与水蒸气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CO与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铝粉末(反应中有水参加),用此来检测CO对环境的污染情况,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16.某同学对“铝热反应”的现象有这样的描述:“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并放出耀眼的光芒”、“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有熔融物落入沙中”。查阅《化学手册》知:Al、Al2O3、Fe、Fe2O3的熔点、沸点数据如表所示:
物质 Al Al2O3 Fe Fe2O3
熔点/℃ 660 2054 1535 1462
沸点/℃ 2467 2980 2750 ——
(1)该同学推测,铝热反应所得到的熔融物应是铁铝合金。理由是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使铁熔化,而铝的熔点比铁低,此时液态的铁和铝熔合形成铁铝合金。你认为他的解释是否合理:____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将铝与Fe2O3混合后放入漏斗中,然后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上述所得的块状熔融物中含有金属铝。该实验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_,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实验室溶解该熔融物,下列试剂中最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A.浓硫酸
B.稀硫酸
C.稀硝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7.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相应问题。
铁在人体中以Fe2+和Fe3+的形式存在。二价铁离子易被吸收,给贫血者补充铁时,应给予含二价铁离子的铁盐,如硫酸亚铁(FeSO4)。
(1)人体中经常进行转化,A反应中Fe2+作________剂,B反应中Fe3+作________剂,服用维生素C,可使食物中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二价铁离子,有利于铁的吸收。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________性。
(2)新配制的FeCl2溶液应加入________以防止FeCl2转化为FeCl3,要除去FeCl3溶液中少量的FeCl2杂质,可向其中通入适量的_____。
(3)在制作印刷电路板的过程中常利用铜与氯化铁溶液的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
(4)为消除废气中的Cl2对环境的污染,将废气通过含有铁粉的FeCl2溶液,即可有效地除去Cl2,这一处理过程可用两个离子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 ________;处理过程中需定期添加的原料是______。
(5)某同学为检验某未知溶液中是否为FeCl2溶液,采取如下实验方案加以验证:
取少许未知试液于试管中溶液呈红色(证明含有FeCl2),你认为此方案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若不合理,如何改进:______。
三、实验题
18.铝镁合金是飞机制造、建筑等行业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铝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反应,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中的某些装置完成实验: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好装置后首先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
(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集气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除了_______以外,从精确测量氢气体积的角度分析,还有一个作用是滴入锥形瓶的稀硫酸体积等于进入分液漏斗的气体体积,从而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
②已知金属与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为了较准确测量室温、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氢气的体积,在读反应后量气管乙中液面的读数求氢气体积的过程中,除视线平视外还应注意_______(填字母)。
A.冷却至室温再读数
B.乙管中液面不再上升时应该及时读数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气管乙,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
D.读数时不必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
③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5.1g,测得氢气体积为5.6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则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有同学提出把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换成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测定铝镁合金中铝的质量分数和铝的相对原子质量,若实验用铝镁合金的质量为ag,测得氢气体积为bmL(已换算为标准状况),锥形瓶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cg,则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用a、b、c表示)。
19.某NaHCO3样品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的质量分数,某同学设计了三种方案:
方案一:取5.0g样品溶于水,加入适当指示剂,逐滴滴入1.0mol/L盐酸,待完全反应时,测定所消耗的盐酸的体积。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测定需配制100ml 1.0mol/L的盐酸;
①若用10mol/L浓盐酸配制溶液,需量取浓盐酸 _______mL。
②配制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
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
C.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2)若测得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5.0mL,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 _______。
方案二:按下述操作流程进行测定:
回答下列问题:
(3)操作II的名称是 _______。
(4)流程中称量的是 _______质量(填化学式)。
试卷答案
1.BD
【详解】A.与铝反应产生氢气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 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与碱性溶液中的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A错误;
B.无色透明溶液中,互不反应,可大量共存,B正确;
C.pH=1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会氧化 Fe2+,无法大量共存,C错误;
D.新制饱和氯水呈酸性 ,故能够大量共存,D正确;
故答案选BD。
2.C
【分析】铜和镁失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硝酸被还原为二氧化氮、四氧化二氮获得的电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它们的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结合的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根据氮的氧化物计算氢氧根的物质的量,沉淀的总质量减去氢氧根的质量即为金属的质量,据此分析计算。
【详解】8.960L的NO2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4mol,0.672L的N2O4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03mol,所以金属提供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4mol×(5-4)+0.03mol×2×(5-4)=0.46mol,所以沉淀中含有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0.46mol,氢氧根的质量为0.46mol×17g/mol=7.82g,所以金属的质量为17.02g-7.82g=9.2g,故选C。
3.B
【分析】向粉煤灰中加入盐酸酸浸,将氧化铝、氧化铁转化为氯化铝、氯化铁,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铝、氯化铁的滤液;向滤液中加入铁屑,将氯化铁转化为氯化亚铁,过滤得到含有氯化铝、氯化亚铁的滤液;滤液经蒸发浓缩后,加入四水氯化亚铁晶体经盐析结晶、过滤、洗涤得到六水氯化铝晶体。
【详解】A.酸浸时,适当增大盐酸浓度,可增大溶液中氢离子浓度,有利于提高金属离子的浸出速率,故A正确;
B.六水氯化铝晶体易溶于水,用蒸馏水洗涤会使晶体溶解造成产率降低,应选择浓盐酸或乙醇洗涤,故B错误;
C.由分析可知,母液的主要成分是氯化亚铁,经一系列操作后可重新获得四水氯化亚铁晶体循环使用,故C正确;
D.氯化亚铁溶液的酸性较弱,与盐酸相比,对设备腐蚀程度较小,且盐析结晶在常温下进行,所以与在氯化氢气流中蒸发结晶相比,盐析结晶对设备的要求较低,故D正确;
故选B。
4.D
【详解】A. 铁过量会将Fe3+、Cu2+还原,故A错误;
B. 铁过量会将Cu2+还原,故B错误;
C. 铁过量会将Fe3+、H+还原,故C错误;
D. 铁过量会将Fe3+、Cu2+、H+还原,生成Fe2+,故D正确;
故选D。
5.D
【详解】A.氧化性:,还原性:,加入铁粉后,先与反应,该过程中没有固体生成,反应完后,再与反应生成和,故若充分反应后仍有固体存在,则该固体中一定含有铜,A错误;
B.能和铁、铜反应,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可能含有,B错误;
C.若反应后的固体中有铁粉剩余,则反应后的溶液中不含,C错误;
D.反应后的固体中必有铜,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不含,一定含有,D正确。
故选D。
6.C
【详解】A.镁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过量镁可与氯化亚铁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Fe,可除去杂质,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铁与FeCl3反应生成FeCl2,可除去杂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C.加入NaOH溶液,Cu2+、Fe3+均转化成氢氧化物沉淀,不符合除杂要求,故C错误;
D.铁与反应生成FeCl2,可除去杂质,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答案选C。
7.A
【详解】A.NA个氧气分子与NA个氖气分子的物质的量均为1mol,则质量分别为1mol×32g/mol=32g,1mol×20g/mol=20g,故质量比为32:20=8:5,A正确;
B.Na2O2由Na+和构成,因此1molNa2O2固体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NA,B错误;
C.铁过量,按照氯气计算转移电子的数目,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C错误;
D.16.8g铁粉的物质的量为,与足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生成FeCl2,转移的电子数为0.6NA,D错误;
故选A。
8.C
【详解】A.铁与水蒸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而不是,故A错误;
B.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反应生成黑色晶体,故B错误;
C.中的元素为价,易得到电子,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消毒,由题图可知可被还原为,最终可生成胶体,从而吸附水中的悬浮物,故高铁酸盐可用作净水剂,故C正确;
D.受热分解生成,而不溶于水,加水不能转化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
D
【详解】A. 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使用青铜,青铜为铜合金,A正确;
B. 一般来说,合金的硬度比组成合金的金属的硬度大,且合金韧性更好,熔点低,易铸造,抗腐蚀性更强,故日常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单质而是它们的合金,B正确;
C. 不锈钢比普通钢更耐腐,故它们的耐腐蚀性能不同,C正确;
D. 铝铁合金的熔点低,不能用于制造火箭外层材料,火箭外层材料需要耐高温,D错误;
故选D。
10.B
【详解】A.灼热的Fe在Cl2中剧烈燃烧,反应生成FeCl3,A错误;
B.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Fe3O4和H2,B正确;
C.FeO是一种黑色粉末,不稳定,在空气中受热,迅速被氧化成Fe3O4,C错误;
D.向Fe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可得到白色的Fe(OH)2沉淀,Fe(OH)2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成Fe(OH)3,得不到纯净的Fe(OH)2沉淀,D错误。
答案为B。
11.B
【详解】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顺序是氧、硅、铝、铁等,则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A不选;
B.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形成致密的保护膜,阻止铝继续与氧气反应,故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 ,故B选;
C.铝能与酸或者碱反应,所以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酸性或碱性食物,故C不选;
D.氢氧化钠与强酸、强碱反应,与弱碱不反应 ,故D不选;
故选:B。
12.C
【详解】A.铜不能还原H+,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气,故A错误;
B.氧化铜与水不反应,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故B错误;
C.CuO+H2Cu+H2O,故C正确;
D.铜与水不反应,无法通过一步反应得到氢氧化铜,故D错误。
故选C。
13.C
【详解】A.铝热反应非常剧烈,放出大量热和强光,操作时要戴上石棉手套和护目镜,正确;
B.二氧化硫和氯化氢都不和硫酸反应,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硫和氯化氢,正确;
C.钾、钠、镁金属非常活泼,在高温下能和二氧化碳发生氧化反应,继续发生燃烧,根本起不到灭火剂的作用,错误;
D.甲苯为有机溶剂且不与玻璃反应,应保存在细口玻璃试剂瓶中,正确;
故选C。
14.(1)4.4g
(2)
(3) +1
(1)
CaCO3的物质的量为10g÷100g/mol=0.1mol,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由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CO2的物质的量为0.1mol,质量为0.1mol×44g/mol=4.4g;
(2)
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和水,;
(3)
根据质量守恒可知,反应后1个X分子中含有2个氯原子,则化学式为Cl2;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NaClO中钠、氧元素化合价为+1、-2,则氯元素的化合价+1。
10.(2021·上海市奉贤中学高一期中)配制1mol L-1的HCl溶液250ml,溶解后需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着玻璃棒注入_______(定量仪器名称);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_______相切;如果定容时仰视读数,则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_______(偏小、偏大、无影响);取正确配制的该溶液一定体积,加入足量的Zn后产生氢气在标况下为1.68L,则取的盐酸体积为_______。
【答案】 250mL容量瓶 刻度线 偏小 150mL##0.15L
【详解】配制1mol L-1的HCl溶液250ml,溶解后需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着玻璃棒注入250mL容量瓶;定容时用胶头滴管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如果定容时仰视读数,则溶液的体积大于容量瓶的规格体积,根据 ,V偏大,则最终配制的溶液浓度c偏小;取正确配制的该溶液一定体积,加入足量的Zn后产生氢气在标况下为1.68L,物质的量为0.075mol,根据 则取的盐酸含有HCl物质的量为0.15mol,体积为=0.15L=150mL。
15.(1)
(2)
(3)
(4)
(5)
(1)
乳酸()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2)
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被锈蚀,生成绿色的碱式碳酸铜,是因为铜在空气中与、、反应产生,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3)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4)
与四氧化二氮反应生成氮气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5)
CO与、反应产生黑色金属铝粉末,一氧化碳作还原剂,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另一产物应是氯化氢,反应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6.(1)合理
(2)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3) NaOH溶液
(4)B
(1)
由表中数据可知,铝的熔点远远低于铁。则反应的高温条件是铝未反应的铝熔化,与铁水熔在一起,故解释合理。
(2)
引发铝热反应的实验操作是加少量KClO3,插上镁条并将其点燃。
(3)
检验铁铝合金中是否含有铝,可以利用铝能与碱溶液反应,而铁不能来检验,故实验所用的试剂是NaOH溶液,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若用A、C溶解样品会产生SO2、NO等有毒气体,用D,则Fe不会与NaOH溶液反应,而用B既能将样品全部溶解,又不会生成有害气体,故选B。
17.(1) 还原 氧化 还原
(2) 铁粉 Cl2
(3)Cu+2Fe3+=Cu2++2Fe2+
(4) 2Fe2++Cl2=2Fe3++2Cl- Fe+2Fe3+=3Fe2+ 铁粉
(5) 不合理 取少量溶液,先加KSCN溶液,溶液不变红色,再加入氯水,溶液变成红色,则证明原溶液有Fe2+

18.(1) A→E→D→F 检查装置气密性
(2) 平衡气体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能顺利滴下 AC 53%
(3)
(1)
合金与稀硫酸反应,可用排水量气法测定H2的体积,制备的氢气用浓硫酸干燥后,氢气从集气瓶的短导管进,从长导管出,排出的水进入量筒中,正确的连接顺序为,连接好装置后应检查装置气密性;
(2)
①装置中导管a能保持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利于平衡压强,使分液漏斗中的稀硫酸能顺利滴下;
②A.为减小温度对气体体积读数带来的误差,应冷却后再读取H2的体积,A正确;
B.为减小温度对气体体积读数带来的误差,应冷却后再读取H2的体积,B错误;
C.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气管乙,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以保证甲中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C正确;
D.读数时应上、下移动量气管乙,使甲、乙中液面左右相平,以保证甲中气体压强与大气压相等,D错误;
故选AC;
③设5.1g铝镁合金中Mg的质量为xg,Al为yg,生成H2体积为5.6L (已换算为标准状况),即0.25mol,根据化学方程式得:
,,
即,解得,故合金中Al的质量分数为;
(3)
合金中只有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合金质量为ag和锥形瓶中剩余固体质量为cg,可计算出Al的质量为;设A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摩尔质量为Mg/mol,生成的,根据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得,解得。
19.(1) 10mL CD
(2)42%
(3)蒸发结晶
(4)NaCl
【分析】实验为测定某含有NaCl杂质的NaHCO3样品的质量分数,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方案一通过盐酸滴定样品中的NaHCO3来测量样品含量,方案二通过称量稀盐酸与样品中的NaHCO3完全反应生成的氯化钠和原样品中的氯化钠的总质量来测定样品含量,据此解答。
(1)
①配制100mL1mol/L的盐酸,根据溶质物质的量相同进行计算,设用10mol/L浓盐酸配制溶液,需量取浓盐酸体积为Vml,则100mL×1mol/L=10mol/L×V,V=10.0mL;
②A.没有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导致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偏小,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故A错误;
B.如果加水超过了刻度线,则溶液浓度偏小,取出水使液面恰好到刻度线后,溶液浓度依然偏小,故B错误;
C.量取浓盐酸时仰视刻度线,盐酸量取偏多,溶液浓度结果偏大,故C正确;
D.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加水偏少,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10.0mL;CD。
(2)
若测得消耗盐酸的体积为25mL,盐酸浓度为1mol/L,则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为:1mol/L×25mL=0.025mol,根据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可知,消耗的NaHCO3物质的量为0.025mol,则样品中的NaHCO3质量分数为:;故答案为:42%。
(3)
操作II是溶液中得到溶质固体,需要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得到,所以操作Ⅱ的名称是:蒸发结晶;故答案为:蒸发结晶。
(4)
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蒸发结晶得到固体是氯化钠,称量的是原氯化钠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质量;故答案为:Na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