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七下25《活板》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七下25《活板》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0:42: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活 板
【教学目标】
1.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工程流序进行说明,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理解文本内容。
难点: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工程流序进行说明,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吗?
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今天,让我们一起看看印刷技术是如何演变提高的。
新课教学
一、预习反馈
(一)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代表作《梦溪笔谈》。
(二)《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因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
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该书在国际上亦受重视,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三)读读写写
冯瀛( yíng )王 毕昇(shēng ) 薄( bó )如钱唇
和( huò )纸灰 持就火炀( yáng )之 字平如砥(dǐ )
更( gēng )互用之 以纸帖(tiè )之 木格贮( zhù )之
沾( zhān )水 与药相粘( zhān ) 不若燔( fán )土
用讫( qì )再火令药镕 以手拂(fú )之 为余群从( cóng )所得
二、学习课文
活动一: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一、朗读课文 疏通文章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用雕版印刷(印)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从冯瀛王(时期)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版印书籍了。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宋朝庆历年间,有一个叫毕昇的平民,(他)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它的制法是:(先)用胶泥刻字,字印薄得像铜钱的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一类的东西覆盖好。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模子放在铁板上面,(在铁模子内)密密地排上字印,排满铁模子就成为一块印版,拿它靠近火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排版好的)字印上面,(所有排在铁板上的)活字平得像磨刀石。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的;如果是印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了。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那一块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字印,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字印,用来防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的时候,就用纸来标记活字,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分别)贮存这些活字。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不用木料制作字印的原因,(是)木头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印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版时)拿不下来;(木刻的字印)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印,印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印就会自己掉下来,根本不会被药物弄脏。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及诸子侄得到,到今天还珍藏着。
二、朗读课文 梳理内容
第一部分(第1段)概述雕版印刷的发展情况。(既表明活板印刷对于雕版印刷的继承关系,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做了铺垫。
第二部分(第2段)按工作程序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功能效率及优势。
第1层(第1句)介绍活版发明时间和发明者。
第2层(第2—4句)介绍活版的制作方法。
第3层(第5.6句)介绍活版印刷的功能效率。
第4层(第7—10句)补充活字印的优势。
第三部分(第3段)交代毕昇所制活字的下落。
活动二 细读课文 合作探究
1.细读课文,根据提示填写下面的表格,理解课文是怎样逐层说明由制字到印刷程序的。
从 制 字 到 印 刷 的 程 序 制字 1.(活字原料)胶泥
2.(活字厚度)薄如钱唇
3.(与雕版不同之处)每字为一印
4.(活字如何成型)火烧令坚
排版 1.先设一铁板
2. 以松脂、蜡 纸灰之类冒之
3.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
4.持就火炀之
5.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印刷 1.一板印刷
2.一板已自布字
3.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本文在介绍活字印刷术时,注意突出“活”这个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活字印刷术的“活”体现在哪里。
字活 “每字为一印”
排版活的 “密布字印”
印刷活 “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
字印数目活 “每一字皆有数印”
做法活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用讫再火令药镕”
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类别: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等等一一介绍说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
三要素:内容的严密性、说明的条理性、语言的准确性。
3.了解了说明文的相关要素,说说全文采用什么说明顺序?全文主体部分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课文总体上是按时间顺序说明的(唐人、庆历中、至今)。
主体部分在具体介绍活版的制作、用法、功效时是综合运用时间顺序(工作程序)和逻辑顺序说明的。
4.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说明方法,文中作者介绍活板印刷术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薄如钱唇。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厚度。
②字平如砥。
打比方,形象地说明了字模平整的程度。
③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列数字、作比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活版印刷的优越性。
④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作比较,交代了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突出了用胶泥制作字模的优越性。
5.“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这一句交待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要突出毕昇的身份?
交代了活版印刷术发明的时间、发明人及其身份。“布衣”点出了发明人的身份。突出毕昇的身份是为了突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6.课文最后一段交代活版的下落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至今”强调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时间,充分证明活版为毕昇所创制是确凿无疑的,与开头“布衣毕昇,又为活板”相照应。在内容上,“宝藏”说明所得者对活字极为珍视。
活动三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和纸灰之类冒之(古义:覆盖。今义:向外透,上升)
2.通假字
(1)活板(“板”同“版”)
(2)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已”同“以”)
(3)药稍镕(“镕”同“熔”)
3.一词多义
帖:每韵为一帖(tiè,名词,标签)则以纸帖之(tiè,名词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自:自冯瀛王始印五经(介词,自从)
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另自、另外)
其印自落(代词,自己)
为:唐人尚未盛为之( 动词,做)皆为板本 (动词,是)
又为活板 (动词,发明)每字为一印 (动词,刻)
满铁范为一板(动词,成为)未为简易 (动词,算是)
不以木为之者(动词,刻制)为予群从所得(介词,被 ,被动用法)
以: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介词,用,拿)
以一铁范置铁板上 (介词,把)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 (介词,用)
就:持就火炀之(动词,靠近)瞬息可就(动词,完成)
蒙乃始就学(动词,从事)
若:不若燔土 (如,像)若止印三二本(如果 )
已:已后典籍皆为板本(助词,同“以”) 一板已自布字(副词,已经)
印:板印书籍(动词,印刷) 每字为一印(名词,字印)
4.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火烧令坚 (名词作状语,“用火”。 )
(3)用讫再火令药熔 (名词用作动词,“用火烤”。)
(4)则以纸帖之 (名词用作动词,“用标签标出”。)
(5)木格贮之(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文言句式
(1)省略句
火烧令坚(“令”后省略了宾语“之”,指字印。)
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置”后省略了介词“于”。)
(2)被动句
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为……所……”表示被动。)
课堂练习
1.《活板》选自 ,作者是 代的 ,他是一位 家、 家。
【答案】《梦溪笔谈》;宋;沈括;科学;政治
【解析】准确识记文学常识。
2.下列加点的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和(huò)纸灰 持就火炀(yáng)之 字平如砥(zhǐ)
B. 更(gēng)互用之 以纸帖(tiè)之 木格贮(zhù)之
C. 毕昇(shēng) 与药相粘(zhān) 不若燔(fán)土
D. 用讫(qì)再火令药镕 以手拂(fú)之 冯瀛(yíng)王
【答案】A
【解析】字平如砥(dǐ)
3.下列“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 以一平板按其面
C.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D. 以纸帖之
【答案】C
【解析】A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介词,用,拿B以一平板按其面:介词,用,拿
C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D以纸帖之:介词,用
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按照工艺程序流畅详细地说明了活版的制作以及印刷的全过程,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语言浅显平实。活版的制作以及印刷的全过程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意识。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中,充分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在读中理解文章大意,在读中积累词语,在读中体会运用工程流序进行说明活字印刷术的特征。积累了文言词语,提升了朗读能力、锻炼了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学生对文言词的积累还有待进一步加强,特别是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方面,部分学生理解比较吃力。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