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 5《黄河颂》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七下第二单元 5《黄河颂》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04: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河颂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体会直接抒情的表达效果。
【学习重难点】
重点:朗读课文,感受黄河的形象与魅力,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难点: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学习方法】
朗读法 探究法
【学习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导入视频。
同学们刚刚所看见的,是著名的作曲家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选段,为何他在看到诗稿时如此激动?为何黄河在一个中国人眼中有如此魅力?也许,读了《黄河颂》一文,你能获得启示。
新课学习
预习反馈
作者简介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诗集有《五月花》,收录了长诗《屈原》、组诗《黄河大合唱》 《三门峡大合唱》等名篇。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想通过作品来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光未然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本文选自组诗第二部《黄河颂》。
素材补充:
(1)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大约在80万年前,我国著名的蓝田猿人就生活在今天的陕西省蓝田县公王岭一带。此外,陕西的大荔人、山西的丁村人、内蒙古地区的河套人等,都证明了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活动了。而先秦时期中央政权诞生在黄河流域,中国文字也产生在黄河流域,诸此史实充分说明了华夏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
表现特征:古国发源地;历史故事上演。
(2)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表现特征: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3)黄河属太平洋水系。干流多弯曲,素有“九曲黄河”之称,河道实际流程为河源至河口直线距离的2.64倍。黄河支流众多,从河源的玛曲曲果至入海口,沿途直接流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支流共220条,组成黄河水系。支流中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有76条,流域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77%;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支流有11条,流域面积达37万平方公里,占全河集流面积的50%。较大支流是构成黄河流域面积的主体。
表现特征: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读读写写
哺育 屏障 宛转 气魄 臂膀 浊流
坚强 强迫 倔强
气魄、气势辨析
同:两词均可指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精神和气派。
异:“气魄”侧重于表示果断且有胆识,“气势”侧重于表现出的某种力量和形势。
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奔腾在亚洲的原野。
赵州桥气势雄伟,令人称奇。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九曲连环:形容河流等弯曲。
摇篮:比喻幼年或青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运动等的发源地。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
例句:航空兵部队的庞大机群,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地飞过演习场上空。
学习课文
活动一:听读课文 整体感知
1.播放音频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读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
(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劈”的重读,且四句应该越读越激昂,表现黄河的气势。
(3)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
(4)最后的两句“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总结:既要读出对黄河热爱赞颂的深情,又要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朗读活动:
1.四人小组中的成员进行朗读交流,相互做出评价。
2.请两到三名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在课堂上朗读,并请全体学生讨论如何读得更好,更能读出感情。发言者也可通过自己的朗读来表达意见。
再读诗歌 梳理内容
序曲:绘黄河,黄河伟大坚强
主体:颂黄河,望颂黄河
尾声:学黄河,学习黄河精神
4.诗句“望黄河滚滚”中的 “望”包括哪些内容?
首先,是“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而这所“望”的内容,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章法谨严:先是近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开到黄河流域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活动二:精读诗歌 批注赏析
1.作者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2.诗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有什么作用?
“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三次,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由实到虚,逐步深入。
3.“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4.“摇篮”一词的含义是什么?如何理解黄河是“屏障”?
把黄河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生动形象地指出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黄河哺育滋养了炎黄子孙,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传承。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精神支柱。
5.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首先,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喻为“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其磅礴的气势和势不可挡的力量,足以激发民族的抗争精神和自信心。
6.“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作者在这里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中华儿女要以黄河为榜样,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精神的赞颂。
活动三:合作探究
1.语言特点
这首诗歌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胸围图画!
诗歌综合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借对黄河的歌颂,赞美中华民族。
2.本文在抒情上有什么特点?
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
3.本文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借歌颂黄河歌颂什么?
诗人通过对黄河的气势、源远流长的历史、英雄般的体魄和铁一般的力量的歌颂,流露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坚定的战胜敌人的信念。
作者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顽强的奋斗精神与不屈的意志。
写作特色
1.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气势磅礴。
作者综合运用反复、拟人、比喻、呼告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如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的屏障等,借助于对黄河的歌颂,热情赞美了“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
2.长短句相结合,节奏鲜明。
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有致,在韵脚上,隔一、二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如:“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课堂练习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巅(diān) 劈开(pī) 澎湃(bài)
B.发源(yuán) 浊流(zhú) 滋长(zī)
C.屏障(píng)哺育(pǔ) 构筑(zhù)
D.臂膀(bǎng) 体魄(pò)狂澜(lán)
【答案】D
【解析】A.bài--pài;B. zhú--zhuó;C.pǔ--bǔ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末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黄河大合唱》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乐章前由朗诵做先导,以黄河为背景,由七种不同演唱方式的歌曲构成。
C.《黄河颂》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唱出了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
D.光未然,本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光未然诗存》,论文集《风雨文谈)等。
【答案】C
【解析】C.《黄河颂》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3.下列诗句在朗读时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案】D
【解析】D项,朗读停顿有误。应为: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此题注意要把主语部分与谓语部分、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分开。
课堂小结
《黄河颂》以它充满斗争性的激昂旋律与黄河般桀骜不驯的血性激励中华儿女与日寇英勇搏击,今天它仍然以其气势磅礴的史诗般的英雄气概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配套练习
【板书设计】
序曲  主体  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课后反思】
充分美读诗歌,主要通过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来体会语言的美和意境的美。学生听后,激情澎湃,在其中濡染陶冶。对于诗歌,尤其是现代诗的赏析,在课堂上学生很难主动融入。老师讲授还需精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