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登勃朗峰》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9.《登勃朗峰》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09:06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登勃朗峰
学习目标
1.了解勃朗峰景色的奇异特点,体会作者的游踪的顺序。
2.了解旅途中的所见所遇之事。
3.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学习作者的探险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以游踪和观察点的变化描写眼前景物。
难点:体会作者优美和风趣的语言风格。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欧洲有一处景点闻名于世,那就是勃朗峰。勃朗峰是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也是西欧第一高峰。那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冰川发育,白雪皑皑;山峰雄伟,风光旖旎。让我们通过阅读《登勃朗峰》一文,随同马克 吐温先生一道,去勃朗峰欣赏那里优美的景色。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马克·吐温(1835~1910),美国作家、演说家,真实姓名是萨缪尔·兰亨·克莱门。“马克·吐温”是他的笔名。马克·吐温一生写了大量作品,题材涉及小说、剧本、散文、诗歌等各方面。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现象或人性的丑恶之处,表达了强烈的正义感和对普通人民的关心;幽默和讽刺是他的写作特点。代表作品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本篇出自作者的《海外愚夫》(1869),内容记叙了他旅游欧陆时的种种趣闻逸事。从这篇文字也可看出,马克·吐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幽默作家(尽管幽默在这里表现得比较清淡),同时也是一位笔下极富诗意和擅长写景状物的文章妙手。
(三)资料链接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查过勃朗峰的相关资料吗?
【学生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勃朗峰简介
勃朗峰,海拔4807米,法语意为“银白色山峰”,位于法国和意大利边境。勃朗峰地势高耸,常年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积雪,夏不融化,白雪皑皑,山体约有200平方公里为冰川覆盖。勃朗峰设有空中缆车和冬季体育设施,为登山运动胜地;山峰雄伟,风光旖旎,为阿尔卑斯山最大旅游中心。勃朗峰下筑有公路隧道,起自法国的沙漠尼山谷到意大利的库马约尔,长11.6公里,1965年建成通车,使巴黎到罗马的里程缩短了约220公里。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雇(gù) 翌日(yì) 穹顶(qióng) 逗留(dòu) 缭绕(liáo)
妩媚(mèi) 巉峻(chán) 霓裳(ní) 隧道(suì) 颠簸(bǒ)
打嗝(gé) 俯瞰(kàn) 皑皑(ái) 沟壑(hè) 焦炙(zhì)
急湍(tuān) 浮躁(zào) 旷野(kuàng) 纷至沓来(tà) 轻歌曼舞(màn)
拾阶(shè)蔓延(màn)
(2)读准多音字。
蔓延(màn) 拾阶(shè)
蔓 拾
藤蔓(wàn) 拾掇(shí)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陡峭(徒) 巍峨(娥) 浮躁(燥) 打嗝(隔)
(4)辨识形似字。
嗝(gé)打嗝 躁(zào)浮躁
隔(gé)隔开 燥(zào)燥热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翌日:次日。
巉峻:险峻陡峭。
拾阶:逐步登阶。拾,轻步而上。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名副其实: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比。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全文一共有11个自然段,请分别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①写前往勃朗峰的途中同行队伍的阵容及行进的情形。
②描写了黒首道沿途的秀色美景。
③描写了巍峨壮观的穹顶——勃朗峰。
④描写了勃朗峰周围的一些奇形怪状的山峰美景。
⑤描写了附近的一座峰巅的美景。
⑥用肥皂泡的比喻写自己对自然界造物的感悟。
⑦简要介绍“我们”雇的马车及其车夫。
⑧写车夫的自我介绍及要赶超其他游客的表态。
⑨描写车夫拼命赶路的情形及车夫幽默而爽朗的交谈
⑩写车夫对自己及其兄弟的夸耀。
写车夫信守诺言超过了游客车队,提前到达目的地。
2.提问:这11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概写前往勃朗峰途中同行队伍行进的情形。
第二部分(第2~6段),描写登勃朗峰途中和登上后观赏到的美景。
第三部分(第7~11段),记叙从勃朗峰到旅馆的经历。
3.布置:请分别给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的大意。
明确:第二部分(第2~6段):
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描写沿途所观赏到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5段),描写勃朗峰的美景。
第二部分第三层(第6段),抒写对美景的独特感悟。
第三部分(第7~11段):
第三部分第一层(第7~10段),写车夫的自信和急速行驶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二层(第11段),写到达旅馆。
4.提问:文章主要描写了作者上山与下山的经历,这些经历有哪些不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受?
明确:(1)作者上山时,是以写景散文的笔法,描述了沿途的秀色美景,高山的险峻陡峭,水流的清澈急湍,美不胜收。表达了作者游览时的激动与喜悦。
(2)作者下山时,是以叙述小说的笔法,用极为幽默诙谐的写法描述了车夫之王,以及他们惊险而又激动的旅行,富有感染力和传奇色彩。
5.填表格。
方式 所见所遇 感慨
上山,徒步登山 (1-6)勃朗峰美丽景色 惊叹,美好联想
下山,雇车旅行 (7-11)幽默风趣的“车夫之王” 幸运,轻松愉快
6.布置:在课文中找一找地名,看一看作者的行踪怎样,体会本文行文顺序。
马蒂尼→阿冉提村→勃朗峰→沙蒙尼旅馆
可见,本文以作者的行踪到展现作者旅行的所见所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全文的主旨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第1段)登山队伍行进情形。
(
登勃朗峰
)1.(第2段)沿途美景。
二(2~6)沿途及勃朗峰美景。 2.(3~5)勃朗峰美景。
3.(第6段)独特感悟。
1.(7~10)去旅馆途中。
三(7~11)从勃朗峰到旅馆。
2.(第11段)到达旅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