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17《壶口瀑布》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壶口瀑布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两次到壶口的不同感受和课文是怎样描绘壶口瀑布特点的。
2.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3.了解壶口瀑布,感受瀑布的美,领会黄河精神的象征意义,激发热爱祖国和大自然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和形象可感的语言特点。
难点:感受壶口瀑布声如奔雷的磅礴气势。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精读、探究第一部分内容。
教学步骤:
导入:我们在旅游时,会有幸欣赏到大自然中的“瀑布”。说起“瀑布”,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壶口瀑布》中所描写的瀑布是否也如诗中所描绘的一道白练从天而降呢?我们就随梁衡先生一道去欣赏壶口瀑布的景观。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梁衡,著名学者、新闻理论家、作家。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壶口瀑布位于山西吉县,是我国的第二大瀑布,浩淼的黄河水由500多米宽突然收缩到40多米,从30多米落差的壶口飞流直下,奔泻于十里龙槽。 据说,此景如壶注水,故名“壶口”。这是何等壮观的巨壶啊,有如神来之手掂起一壶黄水倾天而倒。梁衡在游览了壶口瀑布后,写下了《壶口瀑布》这篇文章。
(三)资料链接
1.提问:大家见过瀑布吗?谁知道中国三大瀑布是哪三个瀑布?
【学生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展示图片】
2.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过与“壶口瀑布”相关的知识?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壶口瀑布
壶口瀑布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东濒山西省临汾市吉县壶口镇,西临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壶口镇,为两省共有旅游景区。南距陕西西安350千米;北距山西太原387千米。
壶口瀑布是中国第二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黄河奔流至此,两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狭如壶口,故名壶口瀑布。瀑布上游黄河水面宽300米,在不到500米长距离内,被压缩到20—30米的宽度。1000立方米/秒的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注而泻,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
2013年12月,“宜川县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评为“第十三批国家水利风景区”之一。国家黄河壶口水利风景区荣誉的授予,成为壶口景区继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4A级景区之后第四张国家级名片,为延安市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2018中国黄河旅游大会上被评为“中国黄河50景”。
2020年2月,为感谢全国医护人员的坚守奉献,自疫情消散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景区向参与武汉“抗疫”一线救援工作的全体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及各行业志愿者们免费开放。2020年8月10日,受黄河上游洪峰影响暂时关闭的黄河壶口瀑布景区已恢复开放。
2022年2月,荣获陕西省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称号。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铸(zhù) 告诫(jiè) 推搡(sāng) 弥漫(mí) 瀑布(pù)
横溢(yì) 龙槽(cáo) 霎时(shà) 漩涡(xuán) 横跨(kuà)
驰骋(chěng) 浑厚(hún) 集纳(nà) 剁去(duò) 寒噤(jìn)
雾霭(ǎi) 汩汩(gǔ) 潺潺(chán) 湿漉漉(lù lù)
震耳欲聋(lóng) 前呼后拥(yōng) 怒不可遏(è)
(2)读准多音字。
打旋(xuán)

旋风(xuàn)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告诫(械) 推搡(槡) 龙槽(糟) 河滩(摊)
(4)辨识形似字。
滩(tān)河滩
摊(tān)摊派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深不可测:深的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
前呼后拥: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怒不可遏: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驰骋: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问:本文中6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壶口的地理位置,游览的次数。
第二部分(第2~5自然):作者介绍两次游览壶口瀑布所见到的胜景。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赞美黄河伟大的性格,赞美中华民族的精神。
2.提问:说说作者几次游览了壶口瀑布?分别在什么季节?
明确:两次。第一次:雨季;第二次:枯水季节
3.提问:壶口瀑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的特征各是怎样的?
明确:第一次:雄壮伟大;第二次:气势磅礴、柔和细碎、刚中带柔。
4.布置:根据作者两次预览壶口瀑布的内容,将第二部分划分为两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第二部分第一层(第2段),写“我”第一次在雨季观赏壶口瀑布的情形。
第二部分第二层(第3~5段),写“我”第二次在枯水季节观赏壶口瀑布的情形。
5.布置:根据上面的梳理,给本文编写一个结构提纲。
一(第1段)壶口瀑布地点。
(
壶口瀑布
)1.(第2段)雨季看壶口瀑布。
二(2~5)两次观赏壶口瀑布。
2.(3~5)枯水季看壶口瀑布。
三(第6段)赞颂黄河精神,突显瀑布意义。
四、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段)内容。
1.提问:第1自然段说“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结合大家从地理课上了解的知识,壶口大致在什么位置?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显示图片】
2.提问:第1自然段中“我曾两次到过那里”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本段在交代壶口瀑布的具体地点后,用“我曾两次到过那里”引出下文两次观赏壶口瀑布的内容。
3.追问:由此看出,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总领全文。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探究了第一部分的内容。关于课文第二、三部分的内容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