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品味、探究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
教学步骤: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内容,现在我们一同深入课文的精彩部分,对大家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赏析探究。
一、继续精读、探究课文内容。
(一)精读、探究第二部分(第3~11段)内容。
1.提问:第3自然段中写安托师傅“力大如牛”,而做活时却“气喘吁吁”,有什么作用?
明确::“力大如牛”与“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的对比,突出了“海拔接近六千米”的高原地带人的不适应程度,从侧面衬托出各拉丹东环境的恶劣;“我就更不在话下了”为下文写“我”身体遭受的严重不适埋下了伏笔。
2.提问:第3自然段结尾把走路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幽默风趣的笔调把活动时缓慢的动作比作霹雳舞的“太空步”,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高原反应带给作者的痛苦。
3.提问:第4自然段开头两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这句交代了“我”后面能克服困难的思想基础。
4.布置:品读第5、6自然段,然后从文中找出描写各拉丹冬雪山景物的语句,并回答: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绘的?从中感受到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远处全景: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近景(沿冰河接近冰山):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作者是按由远至近的顺序来描绘的。感受: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
5.提问:第5自然段中的“蠕动”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明确:“蠕动”一词传神地写出了人在冰谷里行走时身影的渺小,侧面表现了冰谷的宽阔巨大。
6.布置:第5自然段结尾写道:“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请从用词的角度赏析这句话。
明确:“卖弄”本是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的意思,这里是贬词褒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峰、冰河、冰谷等景物令人目不暇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冰塔林奇美景色的赞美之情;同时,“尽情卖弄”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大自然(“造物主”)神奇的创造力,也表现了上一句所描景色的“奇美”。
7.提问:第7自然段中写道:“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从对伙伴们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心情?
明确:“我”正遭受着缺氧反应与新伤的剧痛,无法行动,而伙伴们却兴致高昂继续工作,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我”郁闷的心情及对伙伴们的羡慕之情。
8.提问:第8自然段中描写“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表现了在此处工作的难度之大。
9.布置:品读第10、1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描写哪些景物,抓住了景物什么特点,从中感受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1)触觉:写冰窟。特点:温暖。(2)听觉:写风。特点:声音大(呼啸);不停息(川流不息);威力大(扫荡)。(3)视觉:冰体。特点:晶莹洁白;漂亮,千姿百态(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熠熠烁烁,光彩夺目。感受:是琼瑶仙境;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10.布置:第11自然段“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这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明确:运用短句,富有节奏感,具有音律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改变冰体形态的惊讶、赞美之情。
11.提问:第11段中“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此处的想象有什么作用?
明确:由冰川的裂纹和皱褶想象到漫长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并由此而发出“是否就是年轮”的疑问,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神力的赞美。
(二)精读、探究第三部分(第12~15段)内容。
1.布置:品读第12—14自然段,思考:这几段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从中感悟到了雪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描写了砾石堆和坚冰之下的流水。感悟:一刻不停,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2.提问:第14自然段的结尾句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和作用?
明确: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交代了作者在各拉丹冬发现流水声,暗示各拉丹冬是长江的源头,寓情于景,赞美各拉丹冬作为长江源头哺育了西藏,哺育了中华文明。
二、品读课文,深层探究课文内容。
1.提问:本文首段写到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的内容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明确:从结构上看,为下文写“我”及电影摄制组的同事遇到的行进中的艰难埋下伏笔;从内容上看,写短短几年里,先后有十多位探险者壮烈献身于长江考察工作事业的事例,表现了这项人类事业的艰辛,在赞美“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并英勇献身的壮举的同时,也表现了包括本次考察在内的所有投入这项事业的工作者精神之可贵,从而有助于表现本文的主旨。
2.提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各拉丹冬的冰塔林的?试结合课文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作者由远及近,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展现了冰塔林神奇、壮美的特点。“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坚冰丛莽”“巨大的冰谷”“冰雪劲旅”“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琼瑶仙境”这些句子都表现了冰塔林奇美的特点。
3.提问:作者在游览的过程中身体状态怎么样?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侧面写出了格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格拉丹东的感受与理解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
4.提问:如何理解“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中“我”的心态?
明确:(1)作者在《藏北游历》序言中说,自己对于这片雪原高原,“是一个逗留太久,热情也持续得太久”的人。在西藏期间,“足迹和心迹都轰轰烈烈地进行着”。她和这块大陆感情至深,已和这片土地融为一体,死亡何尝不是一种回归?这时死亡也没有了恐怖色彩。(2)各拉丹冬,给人一种从未有过的心灵震撼,有一种吸引力,在它面前,人浑然忘我。在这种忘我的精神境界中,作者感悟到生命是一种永恒,也是一种不朽,从而能坦然面对死亡。
5.提问:课文倒数第二段最后一句是否闲笔?为什么?
明确:不是闲笔。这句中的“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点明了这里正是长江的源头,点明了题目中的“长江源头”的意义。句中的“它一刻不停”道出了长江千百年来川流不息的原因。结尾这句话,也揭示了“我们”一行人本次来到长江源头各拉丹冬考察、拍摄的目的及其力量源泉;并揭示了课文开头所说“近些年来,骤然掀起一股长江考察热,一拨又一拨中外勇士在此迈开了认识长江的第一步”的原因。
6.提问:从课文所写的内容看,作者写作《藏北游历》一书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为了将藏北高原的奇光异彩告知世人,通过这本书,让这一片地球上最高寒的大陆,向世人全面展现世所罕知的自然景观的辽阔壮丽与人文景观中的神奇现实:山水风光、历史宗教、文化传奇、风土民情等等。试图为世人的客观世界开辟另一空间,表达对于这片土地和这里的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7.提问:读完这篇文章后,你在心中生发怎样的情感?
明确: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景色壮美,人迹罕至,生态完好,要想使长江中下游水势高涨,水质清澈,我们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大力建设对长江的保护设施,使长江这条母亲河能永葆青春的容颜。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题思想。
1.提问:读了这篇游记你有什么样的感悟?
明确:感悟(1):各拉丹冬终年冰雪覆盖,是长江的源头,景色神奇、壮美。各拉丹冬孕育了长江,是生命之源。读后,我们心中不由产生了对它的向往、崇拜、热爱之情。
感悟(2):各拉丹冬雪山圣洁、坦荡,读文如临其境,身心豁然圣洁,灵魂也得到了升华,是内在体验的深化和生命质量的提高。
2.布置: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主旨)本文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述了各拉丹冬的壮美景色和冰塔林的神奇,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和感受,表达了作者热爱雪域高原,礼赞、敬畏自然的感情。
四、浏览内容,赏析写作特点。
提问: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明确:1.议论抒情写感受,给读者以强烈的共鸣。
游记要写出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其中还会渗透作者的感情。文中作者远望冰塔林的景物,“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融汇着作者的主观情感,感叹人在自然奇景面前的渺小。“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直接发表议论,表达景物带给自己的震撼以及对自然神奇伟力的赞美。
2.移步换景巧观察,避免平铺直叙。
本文采用“移步换景”来观察描写景物,如“在它的脚下安营扎寨”“在各拉丹冬以东……草坝子上”“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等,移步换景,思路清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运用环境描写表现主旨。
文中有多处环境描写。如,文章开头描写各拉丹冬东南阳坡“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的自然美景,引人入胜,有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也体现了各拉丹冬所具有的考察价值。再如,文章写到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冰窟中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冰河已光滑难行等,表现了在各拉丹冬考察的不易,突显了考察人员精神的可贵,突显了文章的主旨。
4.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景写人。
如,“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黧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一句,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各拉丹冬东南阳坡的美丽景色。又如,“形如金字塔的各拉丹冬主峰难得在云遮雾障中一现尊容”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各拉丹东主峰具有难得一见的神秘感。再如,“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风的刻刀”对冰体的雕凿,突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犹如琼瑶仙境的冰窟中的冰体具有静穆的晶莹和洁白的特点的形成原因。
五、归纳总结。
藏北高原这一片地球上最高寒的大陆,首次向世人全面展现世所罕知的自然景观的辽阔壮丽与人文景观中的神奇现实:山水风光、历史宗教、文化传奇、风土民情、珍禽异兽、牧人生活等等。这篇游记,作者采用时间顺序和旅行的进程记下了在长江源头的见闻和感受,为世人的客观世界开辟另一空间,让我们在领略了壮美景色的同时,也感受了雪域高原的巨大威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从而了解了游记的写作特点,了解了各拉丹冬,体会了作者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