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第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教案(第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
2.体会作者以一滴水的视角去游览丽江的新颖构思。
3.朗读课文,发挥想象,跟随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去游览丽江,领略丽江古城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作者重点介绍丽江四方街的景物特征,感受她的魅力所在。
难点:体会作者化身为一滴水经过丽江,介绍丽江的新颖构思和独特视角。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教学步骤:
一滴水,多么渺小!可它竟能带着夙愿,搭乘水车,徘徊于玉河,终于来到了丽江,来到了常年鲜花点缀、垂柳依依、小河潺潺的四方街。它一路都看到了些什么?《一滴水经过丽江》一文会告诉你。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二)了解背景。
提问:有谁知道作者写作本文的背景?【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作者说,武威行后,又到丽江,其实都在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说调查也不准确,因为材料多从书面上来,但从书上搜得材料后,还要想到这些事实的曾经的发生地,感受一番。不意,当地政府知道我到了丽江,邀我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这是很不好写的文字,试着写了《一滴水经过丽江》。
(三)资料链接
导入: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过丽江?
【学生讨论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丽江古城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地处云贵高原。丽江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既具有山城风貌,又富于水乡韵味。丽江民居既融和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是研究中国建筑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重要遗产。丽江古城包容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集中体现了纳西民族的兴旺与发展,是研究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史料。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曾经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中转站。历史非常悠久,因为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成为国内人气非常高的旅行胜地。
丽江古城又叫大研古镇,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小桥流水式的布局,错落有致的民居建筑,还有散漫的生活节奏,丰富的夜生活。
不少旅行者以为丽江古城就是丽江,其实不然。除了古城,丽江地区面积远大于丽江古城,这里有很多值得游览的地方——比如神秘的“东方女儿国”泸沽湖,安静闲适的束河古镇,巍峨雄伟的玉龙雪山,山清水秀的拉市海和波澜壮阔的虎跳峡等地。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闸(zhá) 砚(yàn) 蘸(zhàn) 矗立(chù) 映照(yìng)
苍劲(jìng) 擦拭(shì) 翡翠(fěi cuì) 硕大(shuò) 目眩神迷(xuàn)
(2)读准多音字。
喧哗(huá)

雨哗哗地下(huā)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翡翠(萃) 融化(溶) 眺望(跳) 擦拭(试)
(4)辨识形似字。
喧哗(xuān) 眺(tiào)眺望
暄腾(xuān)跳(tiào)跳高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观赏、休息的建筑物。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
五彩斑斓: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文题解读
提问: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明确:“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二)整体感知
提问:文章标题“一滴水经过丽江”中“经过丽江”在文中是怎样体现的?
明确:具体体现是,“顺着玉河,我来到了四方街前”,“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看到了古城……”,“从水车上哗然一声跌落下来,回到了玉河”,“我穿过了一道又一道小桥”,“我经过……经过……经过……经过……进了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黄昏时,三人再去打水浇花时,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很快,我就和更多的水一起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这些语句实际上交代了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三)梳理结构。
1.布置:全文一共有16个自然段,请分别简要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①一滴水以雪的模样落在玉龙雪山顶。
②“我”由雪变成冰在冰川里沉睡许多年,之后变成水。
③写“我”在明代从玉龙雪山脚下一直向南时沿途所见。
④⑤写“我”在落水洞里第二次睡去。
⑥写“我”沉睡好几百年后再次醒来。
⑦写“我”第二次醒来后的所见所闻:丽江城出现。
⑧与第四段相照应。
⑨⑩写“我”在四方街里的活动和见闻。
写“我”进入玉河穿越古城。
写“我”在古城的见闻及参与浇花的经过。
写“我”又回到了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后的见闻。
写“我”出了古城,来到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
写“我”作为一滴水,跃入金沙江,奔向大海。
2.提问:这16个自然段,按内容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一滴水以雪的模样落在玉龙雪山顶。
第二部分(第2~15段),写一滴水走过丽江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16段),写一滴水奔向大海。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于课文的具体内容、全文的主旨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第1段)一滴水在玉龙雪山顶。
(
一滴水经过丽江
)冰川里沉睡
雪山下向南
落水洞睡去
二(2~15)一滴水走过丽江。 丽江城出现
四方街活动
入玉河穿古城
到城外田野
三(第16段)一滴水奔向大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