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
学习目标
1.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难点: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导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
导入
同一首诗,同一篇散文,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除了读者的理解水平有高低之分外,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也是很关键的。那么,怎样的欣赏方法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叶圣陶的《驱遣我们的想象》一文将给我们提供很好的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歌谣(yáo) 文盲(máng) 桥堍(tù) 桥梁(liáng) 契合(qì)
记载(zǎi) 接触(chù) 一缕(lǚ) 衬托(chèn) 驱遣(qiǎn)
旷远(kuàng) 鉴赏(jiàn) 拘泥(nì) 萌生(méng) 怒吼(hǒu)
海啸(xiào) 苟安(gǒu)
(2)读准多音字。
拘泥(nì) 记载(zǎi)
泥 载
泥土(ní) 装载(zài)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阻障(嶂) 歌谣(瑶) 桥梁(粱) 记载(裁)
(4)辨识形似字。
旷( kuàng)旷远
犷(guǎng)粗犷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契合:投合,意气相投。
旷远:广阔辽远。
苟安:苟且偷安。
受用:享用。
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解说文题。
提问:谁能说说课文标题的含义?
明确:《驱遣我们的想象》,题目中的“驱遣”,意思是驱动,调遣,使用的意思,题目的意思是:鉴赏文艺作品,要驱动、调遣我们的想象力。
(二)理清思路。
布置: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第一部分(1~7):通过分析作者、读者及文字间的联系,论述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第一层(1~4):论述文艺作品的本质——文艺作品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第二层(5~7):从作者、读者的角度,论述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
第二部分(8~13):以一诗一文为例,阐明要驱遣想象透过文字进入作品意境中,体验阅读的愉快的道理。
第一层(8~10):以赏析王维诗句为例,从正反面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第二层(11~13):以赏析《海燕》中句子为例,从正反面两个角度论述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14):结论:必须驱遣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
(三)感悟观点。
2.布置:阅读全文,在文中找出能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
明确:(1)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2)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3)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4)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3.布置:结合上述观点,并结合文题尝试总结作者在全文中想表达的中心观点。
明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四、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7段)内容。
1.布置:请分别用一句话,简要概括第1~4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1)第1自然段:讲文字创造出来前,歌谣一类的东西即文艺。(2)第2自然段讲有了文字后,文艺和文字并了家。(3)第3自然段讲印刷术发明后,文艺是许多文字的集合体。(4)第4自然段进一步论述各种门类的文艺,都是文字的集合体。
2.提问:第5自然段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论述文字在读者和作者间的作用。
3.提问:第5自然段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明确: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论证了文字在读者和作者间所起的纽带作用。
4.提问:第6自然段开头说“先就作者的方面说”,作者在这段主要“说”了什么?
明确:“说”了作者是怎样运用文字创作文艺的。
5.提问:从第6自然段中的内容看,作者的创作目的(本质)是什么?
明确:通过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
6.提问:“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一起”一句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任何一篇文艺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这是一种有着内在逻辑顺序的结合,具有文本表现中的一般技法,既表现了内容也传递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这样的文章绝不可能随意拼凑,须由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地创造,而在完成时又符合自然的特点。
7.提问:第7自然段开头说“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作者“说”了什么?
明确:说读者通过文字去了解文艺,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8.提问:从第6自然段中的内容看,读者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9.布置:再读第1~7段,说说作者创作的过程是怎样的?
明确: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想象等艺术的加工,以(歌谣)文字等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即艺术作品。文字起到桥梁的作用。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理清了全文的结构,赏析了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关于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1.(1~4)文艺作品的本质
——文字的集合体。
一(1~7)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
2.(5~7)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
——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1.(8~10)以王维诗句为例论证观点。
二(8~13)驱遣想象力的作用。
2.(11~13)以《海燕》为例论证观点。
三(第14段)结论:必须驱遣想象,才能得到人生的受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