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
学习目标
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难点: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导读课文第一部分。
学习步骤:
导入
艺术家在创作时,往往会有意识地运用“无言”来获得更好的艺术效果。那么,“无言”到底是什么?它又美在何处?朱光潜的《无言之美》一文将会引领我们欣赏艺术作品的“无言之美”。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意蕴(yùn) 散碎(suì) 譬如(pì) 笼统(lǒng) 狗吠(fèi)
后檐(yán) 凄凉(qī) 直截(jié) 怆然(chuàng) 寂寥(liáo)
珠帘(lián) 昼夜(zhòu) 桑树(sāng) 奏乐(zòu) 琵琶(pá)
幽美(yōu) 蛾眉(é) 谚语(yàn) 铢两悉称(zhū) 心旷神怡(yí)
栩栩如生(xǔ) 信手拈来(niān)瞬息万变(shùn)
(2)读准多音字。
铢两悉称(chèn)
称 连声称好(chēng)
同“秤”(chèng)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瞬息万变(习) 意旨(诣) 惟妙惟肖(微)
(4)辨识形似字。
蛾(é)蛾眉 信手拈来(niān) 笼(lǒng)笼统
娥(é)嫦娥 粘(zhān)粘贴 茏(lóng)葱茏
峨(é)巍峨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尽美尽善: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余蕴:蕴藏于中而未全部显现。
直截:直接,不拐弯抹角。也作直捷。
希求:指希望获得的意思。
尽致:详尽细致,达到极点。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风儿自南吹来,呵护着那新长出的禾苗。
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
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目不忍睹:眼睛不忍看,形容景象很凄惨。
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布置:通读课文,划分层次,写出大意。
第一部分(1~3):引出“无言之美”的论题。
第二部分(4~12):举例分析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
第三部分(13):得出结论,归纳中心论点。
2.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真切。
四、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精读、探究第一部分(第1~3段)内容。
1.提问:第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第一段列举孔子和子贡关于“无言”的对话,引出“无言”的话题。
2.布置: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第2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本段为过渡段,承接第一段赞美无言的话的内容,引出下文将要论述的从美术观点去研究无言的意蕴的内容。
3.提问: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
明确:作者认为要探究“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
4.布置:请用一句话概括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明确:言不尽意。
5.布置:请概括说明第3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理由。
明确:(1)“言”是“达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迹象、散碎、有限。(2)“意”是“言达”的目的,它多变、无踪、混整、无限。(3)“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
6.提问:怎样理解第3自然段中“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事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以言达意”比作“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说明了“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理清了全文的结构,赏析了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关于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1~3)提出“无言之美”的论题。
无言之美 二(4~12)举例分析“无言之美”。
三(第13段)得出结论,归纳中心论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