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山水画的意境》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山水画的意境》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0-05 21:27:0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
2.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分析作者所举实例,体会实例与作者观点的关系。
3.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核心概念,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理解作者的观点;梳理课文的论述思路。
难点:借鉴文中的理论方法,学习鉴赏文学作品。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导入,资料助读,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学习步骤:
导入
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李可染说: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那到底什么是意境?怎样才能获得意境呢?他所写的《山水画的意境》一文将给你提供满意的答案。
一、简介常识,资料助读。
(一)走近作者。
提问:大家在预习时可曾了解本文的作者?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二)文题解读。
提问:本文的题目是《山水画的意境》,那么,大家可知“山水画”的特点?什么是“意境”?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关于山水画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的一种。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山水画的特征是有景有情,是作者把大自然的美景融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艺术的手法表达出来的山水画艺术。有意境是山水画的特色,有着从情感到气格的“境界”的追求。
意 境
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特点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凡能感动欣赏者(读者或观众)的艺术,总是在反映对象“境” 的同时,相应表现作者的“意”,即作者能借形象表现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广义而言,包括作者和欣赏者两方面。前者由作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水平决定,有真与假、有与无、大与小、深与浅之别,后者因欣赏者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评价不同而有大小和深浅之分。
二、检查预习,识记字词
(1)读一读,写一写。
灵魂(hún) 熟悉(shú) 黄鹤(hè) 遥望(yáo)
真挚(zhì) 赋予(fù) 暮霭(ǎi) 礼拜(bài)
渲染(xuàn) 惆怅(chàng) 情趣(qù) 夔门(kuí)
身临其境(jìng) 富丽堂皇(huáng) 浮光掠影(lüè) 金碧辉煌(huáng)
(2)读准多音字。
朝朝暮暮(zhāo)

改朝换代(cháo)
(3)注意易错字(括号中为错别字)。
熟悉(塾) 遥望(瑶) 身临其境(景) 富丽堂皇(煌)
(4)辨识形似字。
熟(shú)熟悉
塾(shú)私塾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惆怅:伤感,失意。
暮霭:黄昏时的云霞与雾气。
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环境。好像亲身经历过一样。
胸有成竹:这里强调画家作画前,对于所画的对象已经有了整体把握,非常熟悉。
朝朝暮暮: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
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等颜色鲜明华丽,光彩夺目。
意匠惨淡经营中:意思是下笔之前竭力构思。形容艺术创作的艰苦。
语不惊人死不休:语出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意思是作诗或写文章不搜寻到惊人妙语不肯罢休。形容写作时在语言上下功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理解核心内容。
课件展示:默读课文,在课文中做些圈点勾画,注意把握几个要素:1.核心概念;2.主要观点;3.所用事实;4.所作结论。
学生活动:默读课文,圈点勾画,随后与同桌交流,全班讨论。
教师预设(课件展示):
1.核心概念。
①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②意匠,就是“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
2.主要观点。
①“画山水,最重要的问题是‘意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②山水画“更重要的还是表现人对自然的思想感情,见景生情,景与情要结合。”
③要深刻认识对象,要有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
3.所用事实。《送孟浩然之广陵》《十六字令三首》等。
4.所作结论。
“一棵树、一座山,观其精神实质,经过画家思想感情的夸张渲染,意境会更鲜明;木然地画画,是画不好的。”
教师小结:这篇文章层次比较清楚,阅读起来难度不大,几个要素大家都抓得比较准确。需要注意的是,这几个要素,就是我们阅读文艺论文首先要关注的点。把握了这些,一篇文艺论文的基本内容就了解得差不多了。
(二)梳理论述思路。
教师导入:请大家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课件展示:再读课文,抓住每段的关键语句,梳理文章的论述思路,以提纲或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学生活动:读课文,并完成任务。
教师总结(课件展示):
第一部分(1):提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第二部分(2~4):论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的观点。
第一层(2):阐述“意境”的内涵——景与情的结合。
第二层(3~4):举例论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的观点。
第三部分(5~8):论述意境的获得有赖于思想感情和观察的观点。
第一层(5):过渡段,引出如何获得意境的论题。
第二层(6~7):论证“意境的产生,有赖于思想感情”的观点。
第三层(8):举例论证意境的获得有赖于观察的观点。
第四部分(9~10):论述“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两个关键”的观点。
教师小结:大家已经了解了文章的论证思路,知道课文可以分成四个部。我们把这具体思路再概括一下,你会发现,作者在第1段提出观点后,首先解决的是“是什么”的问题,即意境是什么;然后解决的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最后解决“怎么样”的问题,即怎样创造意境。这就是我们人类认识问题的一般思路:发现现象,然后做出解释,最后用于实践。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来组织文章。
课件展示:
人类认识问题的一般思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发现现象——做出解释——用于实践”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了解了本课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关于课文中的具体内容及写作技巧,我们将通过下节课的进一步品读来掌握。
(第一课时)板书设计
一(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二(2~4)证“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
三(5~8)证“意境有赖于情感和观察”。
四(9、10)证“意境和意匠是山水画的关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