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涉世家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深层探究课文内容;归纳文言知识、课文的主旨和写法。
教学步骤:
一、品读课文,深层探究。
1.提问:陈涉的即席演讲为什么能激起戍卒们的“共鸣”?
明确:杀尉之后,陈涉抓住时机,面对众戍卒发表了即席演讲。“公等遇雨,……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短短的几句演讲演讲词表现了陈涉不凡的口才。这段演讲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后用“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鼓动性极强的祈使句来坚定众人抗争的信念;分析了当前的两种前途,推出了死多活少的相同命运。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陈涉说出了众人的心声,说出了众戍卒想说而又不敢说的话,因而能激起众人的情感共鸣。
2.提问: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又是怎样发动起义的?
明确:舆论准备包括:(1)丹书“陈胜王”于帛,置人所罾鱼腹中;(2)吴广夜之次所旁丛祠中,用篝火装做“鬼火”,学狐狸的叫声大叫“大楚兴,陈胜王”。这实际是假借鬼神的名义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胜一同起事。发动起义有三个步骤:首先是要既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陈胜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并杀两尉”。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指出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
3.提问:陈涉用“装神弄鬼”的办法来为起义大造舆论,这是不是封建迷信?
明确:不是封建迷信。陈涉、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藏书来树立陈涉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涉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涉在士卒心目中的地位。陈涉这样做是假借鬼神的名义来号召众戍卒准备跟陈涉一同起事,与封建迷信有本质的不同。
4.提问:起义发动后,起义队伍为什么能形成浩大的声势并建立起农民政权?
明确:起义发动后,起义军斗争矛头直指秦政权,攻城略地,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在战斗中起义,队伍迅速扩大,很快建立了农民政权??张楚。究其原因,除起义领袖敢于反抗,胸怀大志,正确谋划,策略得当外,还有九百徒后的热烈响应,勇敢战斗。然而最根本的原因是秦的暴政逼得人民不得不反。“天下苦秦久矣”,深刻揭示了秦王朝对贫苦人民的压迫剥削程度之深,致使怨声载道,人心思变,使农民起义有着坚实的基础。三老、豪杰的话“伐无道,诛暴秦”就点明了起义的性质,也是历史的必然,所以农民起义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而陈胜、吴广发动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法大的声势,不久农民政权也建立起来了。
5.探究:读完这篇课文,你一定会对陈涉所说的一些话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你体味最深的句子,说说你的感受。
甲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话是陈胜对同为佣耕者说的话,他自比鸿鹄,虽然躬耕于田亩,但是他不甘心受人奴役,有着非凡的抱负。正因为如此,所以后面他能抓住有利的时机,揭竿而起,成为后世之典范。
乙生:“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写出了戍卒们“逼上梁山”的无奈,揭露了“官逼民反”的现实。一个青年农民能如此的权衡轻重,其眼光之敏锐,见事之深刻,由此略见一斑。
丙生:“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石破天惊,道出了千古志士之胸臆,点燃了戍卒们的反抗怒火,刻画出了一个具有强烈反抗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英雄形象。
师评:“言为心声”,从陈涉的语言中可以看出他非凡的抱负,反抗命运的决心。“死国可乎”更表明了他鲜明的价值观,显示了他宽广的胸襟。他不信天,不信命,敢于进击,勇于开拓,因此,一旦时机成熟,他就能抓住有利的时机施展自己的才华。
6.提问:司马迁为什么把陈涉归入“世家”?
明确:《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分三类,本纪、世家、列传。这是按传主的地位和影响划分的。帝王的行事关系到全国的政局,对后代政治也有很大影响,是立国之本,所以他们的传记称“本纪”。《史记》中有十二篇“本纪”。王侯是一个地区的实际统治者,世代保有其国,对全国政局有一定的影响,所以他们的传记称“世家”。《史记》中有三十篇“世家”。列传则是为人臣及各方面的代表人物立传,如《滑稽列传》《游侠列传》等,《史记》有“列传”七十篇。
但这仅仅是一个大略的划分,对于某些历史人物,作者有他的特殊考虑。例如项羽,他并未统一天下称帝,但作者高度评价了他在反秦斗争中的领导作用,说:“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所以将他列入本纪,可算一个特例。陈涉则是又一个特例,他出身低微,是所谓“瓮牖绳枢之子,隶之人”,起义后虽自立为王,但为时仅六个月。之所以列入世家,是因为在秦王朝的严密统治下首先发难,的确是非常之功。司马迁在这篇传记的最后写道:“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卒亡秦,由涉首事也。”尤其意味深长的是,他在传后全文引用了贾谊的《过秦论》来代替自己下赞文。这种不寻常的做法,更足以说明司马迁所看重的是功业,而不以成败论英雄。后来班固写《汉书》,几乎完全照搬《史记·陈涉世家》原文,并去掉“世家”的名称,将陈涉与项籍合为一传,为“列传第一”,其贬抑之意不言自明。史家对历史人物态度之不同,于此可见一斑。
二、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布置:请你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陈胜是个怎样的人。(自选角度,结合传记,评价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甲生:陈胜是一个年轻时就有着强烈反抗精神和远大政治抱负的人,从文章的第一部分可以看出。陈胜年轻时“与人佣耕”,当时正值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时期,阶级压迫极深。他不甘心受人奴役,同情跟自己同命运的人,从“怅恨久之”可以看出,他是在痛苦中思考如何改变这种受压迫受奴役的地位,因此才对众佣者说:“苟富贵,无相忘。”当众佣者表示不理解时,他又进一步说道:“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说明他当时已有非凡的抱负,有反抗命运的决心,只是要等待时机到来后再施展自己的才能罢了。
乙生:陈胜不仅有着宽广的胸襟、宏伟的抱负,而且有敏锐的洞察时局的能力,从文章的第二部分可以看出。陈胜对吴广说的那一番话,实际上是一段很精彩的形势分析。“天下苦秦久矣”,说明全国人民对秦王朝的残暴统治极其愤恨,处处都蕴蓄着反抗的力量。长子扶苏“贤”而被杀,二世胡亥“不当立”而“立”,必然加重秦王朝的内部危机,并由此引起更深刻的社会矛盾;楚在秦灭六国的过程中受荼毒最深,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而当时的楚人又把他们的这种心情寄托在对项燕的怀念上。陈胜抓住了当时这两个最敏感的问题,利用百姓不知二人存亡这一情况,提出了“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人心动向。他的这个策略的效果很快就得到了证明:起义军到达陈的时候,已经发展成为一支“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的庞大队伍了;在张楚政权建立的同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在危机时刻,陈胜的清醒与果断是难能可贵的。
丙生:陈胜有出色的组织领导才干,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从第三部分中可以看出。首先是为起义做舆论准备。陈胜、吴广从卜者“然足下卜之鬼乎”的建议中,得到了借鬼神“威众”的启示,先以鱼腹中书树立陈胜的形象,然后“狐鸣”而呼,把陈胜的形象跟楚国的复兴联系在一起,顺应士兵的愿望,从而进一步巩固了陈胜在士卒们心目中的地位。其次是发动起义。关键是既要杀死两尉,又要得到士兵的支持,所以先使吴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待到“尉果笞广”,众被激怒,然后动手,这又表现了陈胜的勇敢机智。就在群龙无首的时候,陈胜站了出来,先揭露秦的苛政,晓之以利害,然后用“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来坚定抗争的信念。这一席话令人信服地说明,参加起义是士卒们的惟一出路;陈胜理所当然地得到了全体士卒的拥护。接着提出策略口号,并“为坛而盟”,一支团结战斗的农民起义军宣告组成。这支队伍的迅速组成证明陈胜是一名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老师总结:从积极的方面来评价陈胜的反抗精神、胆略智谋和领导才干,似乎陈胜是这样一个完美无瑕的人。其实,正如班固说司马迁作《史记》,“不虚美,不隐恶”,陈胜的性格中也存在着缺陷,他的个人英雄主义、狭隘的人生目标以及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同样不容忽视。我们要学会客观公正地看待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
但面对强秦,陈涉首先发难,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反残暴的大旗,掀开了历史新的一页,虽然历时短暂,但意义深远。它标志着劳苦大众的觉醒,是历史脉搏最强烈的跳动。让我们记住陈涉,作为一个起义军领袖,作为一个豪气逼人的大英雄,他将永远光照史册!只要我们胸怀大志,并坚持不懈为之奋斗,丑小鸭也能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三、再读课文,概括主旨。
布置: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旨。
明确:本文叙述了陈涉、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的原因、经过和浩大的声势,突出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表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赞颂了陈涉、吴广的反抗精神及历史功绩。
四、复习字句,知识归纳。
1.布置:在文言实词中,主要有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几类,请大家从文中列举这几类的文言实词。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陈涉世家》中的文言实词归类
文言实词 通假字 1.必能裨补阙漏(通“缺”,缺点,不足)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简”通“捡”,挑选。) 3.尔来二十有一年矣)通“又”,引出零数)
一词多义 1.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wèi,动词,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yí,动词,遗留) 2.有: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动词,和“无”相对)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名词,和“司”一起专指官职) 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连词,通“又”) 3.为:俱为一体(判断动词,是) 举宠为督(动词,做、当) 4.行:性行淑均(xíng,名词,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háng,名词,行列) 5.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道路,“中道”即“中途”) 以咨诹善道(办法) 6.能:先帝称之曰能(能干,有能力) 必能使行阵和睦(能够) 7.论:宜付有司论其刑赏(评判) 每与臣论此事(谈论、议论) 8.效:愿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重任) 不效,则治臣之罪(成效) 9.益:有所广益(好处) 至于斟酌损益(增加) 10.无:若无兴德之言(没有) 事无大小(不论、无论)
古今异义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诚”:古义为“实在是,确实是”,今常指“忠诚、诚实、诚恳”等;“秋”: 古义:“时”的意思,今义为“季节的一种”) 2.诚宜开张圣听(古义为“扩大”,今常指“商店的第一次营业或每天第一次成交”) 3.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为“痛心、遗憾”,今常指“十分憎恨”) 4.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为“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今常指“(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5.由是感激(古义为“感动、激动”,今常指“十分感谢”)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为“时,时候”,今常指“秋天,秋季”) 7.兵甲已足(古义为“武器”,今义为“士兵”) 8.临表涕零(古义为“眼泪、泪水”,今义为“鼻涕”)
词类活用 1.以光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2.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3.作奸犯科(形容词用作名词,这里指邪恶的事情。) 4.此皆良实(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5.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疏远。) 6.优劣得所(形容词用作名词,指能力强与能力弱的人。) 7.深入不毛(名词用作动词,长苗) 8.攘除奸凶(形容词用作名词,指奸凶之人。)
2.布置:文言虚词,往往是一词多义的,请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展示:
《陈涉世家》中一词多义的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 于:还于旧都(到)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对)
3.布置:在文言文中,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倒装句中,有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请从本课中举例说明。
学生交流后,多媒体展示:
《陈涉世家》中的文言句式
特殊句式 1.判断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也”表判断。另如:②“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③“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倒装句——①欲报之于陛下也。(介宾短语后置,即“欲于陛下报之也”。另如:②“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③“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省略句——①诚宜开张圣听。(承前省略了主语,即“(陛下)诚宜开张圣听”。 另如:②“事无大小,悉以(之)咨之”,省略了宾语“之”,指大大小小的事情。)
五、赏读课文,分析写法。
提问:本文在写作上有哪些突出的特色?
明确:1.完整的故事情节
本文系长文节选,但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开头写陈胜年轻时期的抱负,以“鸿鹄之志”引出下文,为“举大计”设伏;中间写“举大计”的过程,从“死国”“死即举大名”的意念、起义策略口号的提出、“大楚兴、陈胜王”这一谶语的制作,都可以看出他胸中大有丘壑;结尾写起义军入陈,陈胜被拥立为王,正是“鸿鹄之志”的实现。如此前后照应,使全篇显得极其严谨,无懈可击。
2.鲜明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是文章的又一特色,陈胜与佣者的谈话说明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抱负;他与吴广谋划起义时表达的“死国”决心以及他对当时形势的透彻分析和对起义前景的正确预计等,都表现了他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威众”的手段,杀尉召令徒属以及召三老、豪杰计议等,都表现了陈胜的机智、果敢和成熟。吴广这位农民英雄的形象也很鲜明生动。
3.合理的详略处理
作者选材有详有略。从全篇来看,详写的是起义的准备和发动的过程,略写的是陈胜少时与人佣耕、起义军的进攻路线、农民政权的建立等,至于各地的反秦斗争则仅用一句话带过。在详写的那一部分里,重点是写陈胜的谋划,其余如大泽乡遇雨、问卜、士卒惊恐、为坛而盟等,都写得比较简略。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才能突出再现陈胜的非凡才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史家对人物的态度。司马迁对陈胜首事的功劳是充分肯定的,也十分赞赏他的才能,同时又认为他的失败是由用人不当造成的,所以很表惋惜。从这一部分节选的文字中也可以窥豹之一斑。
4.精练生动的叙述语言
如“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段话多用短句,既收到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又便于表达激动的感情,确切地反映了当时人物的处境。又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中,“挺”“起”“夺”“佐”“杀”五个动词,准确、生动、形象地勾勒出激烈搏斗的场面。再如结尾三老、豪杰的那段话,更连用了“被”“执”“伐”“诛”“立”“为”六个动词,把陈胜的英雄形象和伟大功绩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5.富有个性的人物对话
在刻画陈涉时,着重记述了人物富有个性的语言,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如:“苟富贵,无相忘”表明陈涉有改变现状、摆脱贫困的欲望,有有福同享的思想,说明陈涉不同寻常;“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充分体现了陈涉有清醒的头脑、宽广的胸襟,他毅然选择救国救民,举行起义,表现一代农民领袖朴素的爱国情怀和置生死于不顾而为天下的可贵品质;“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一句话道出了千百万贫苦人民的心声,彻底否定了统治阶级欺骗劳动人民的所谓天生贵种、尊卑有序、贵贱有别的谣言,砸碎了禁锢劳动人民头脑的封建精神枷锁,激励天下人立下雄心壮志,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体现了陈涉勇做天下主人的英雄气概。可见本文就是通过人物对话把陈胜等人的性格极为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了。
六、归纳总结:
在《陈涉世家》一文中,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地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陈胜、吴广那“首事反秦”的历史功绩,永垂不朽!他们的事迹载入了史册,被后人一代代传诵。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对中华文明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将使我们在人生道路上找到前进的动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把握了文章的内容,了解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领会了课文运用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点。但对吴广的性格特点的分析做得不够。
1